第25章 章
第 25 章
“出了事以後我被警察送到了醫院,我醒來的時候我的腿已經做完了手術,在我昏迷的時候警察聯系到老頭,老頭給我找了護工照顧我,又在我可以參加複健的時候找到了Anda作為我的專屬康複師。可是他不論做什麽都已經無法彌補他對我對我媽媽造成的傷害。在醫院的那段日子,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想你,可是這樣的我已經配不上你了。我不想拖累你,這條腿以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都無法保證,現在只要陰天下雨它就會劇痛無比。這樣的我更加配不上你,所以我想推開你,讓你對我徹底死心去過自己的生活。”
許語低下頭看着自己受傷的腿,現在的她走快了都會疼,這樣的她怎麽保護許南?
“可是,你出院了以後依舊選擇回到了這裏不是嗎?你其實可以有很多地方去,原來的家,阿姨生前住的別墅,甚至是酒店。你放棄了那麽多的可選項最後選擇回到這裏,就代表你心裏還有我不是嗎?”
許南站起身走到沙發旁,坐在許語的身後,伸出手将許語輕輕的摟在懷裏,将自己的下巴靠在許語的肩膀上。
“我們已經浪費很多時間在彼此猜疑折磨上了,人生很短,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所以,剩下的時間我們好好珍惜彼此,一起攜手走下去好不好?”
許南有些累了,她不想再折騰下去了,未來的路,她只想好好的拉着許語的手走下去,只要許語不再對不起自己,她就會一直有勇氣陪着許語一直一直的走下去。
“你想好了嗎?确定了就不能後悔,我會糾纏着你不放的。”
許語哽咽的問着,許南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在摧毀她那原本就不堅固的圍牆。
“我确定”
許南收緊自己的手臂,将許語抱的更緊了。如果不是許語的腿讓她無法轉身,她此刻多想轉身緊緊抱住許南。
兩個人重歸于好後,許語決定搬回兩個人曾經住過的房子,畢竟那個房子比公寓要住着方便和舒服很多。
“如果舍不得,我們就繼續租着,想回來住就回來住幾天 。”
準備離開的那天,許南看出許語的不舍,挽着許語的手臂輕聲的說着,對于許語來說,多租一個公寓的開銷并不算什麽。
“沒必要,我們走吧。”
許語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選擇退租,雖然這裏是她和許南破鏡重圓的地方,但是生活還要繼續。
“那走吧”
許南挽着許語的手,拉着兩個人的行李箱轉身離開,當房門緩緩關上的那一刻,她們徹底和這個充滿回憶和紀念意義的小公寓說再見了,而迎接他們的是更美好的明天。
許語已經将兩個人曾經共同居住的房子做了一個全新的裝修,不論是格局還是裝修風格都和以前有極大的不同。許語不想許南回到家就想起曾經發生的事情,所以用一個全新的環境來開啓她們新的生活。
許南的電影進入了前期宣傳的階段,雖然電影暫定只在泰國國內上映,但是許南還是忙到不行,每天不是在宣傳的現場就是在趕往下一個宣傳地點的飛機上或者車上。好在全程都有許語陪在她的身邊,所以不管再累再忙,她都有一個肩膀讓她依靠。
“喝點水”
這場的宣傳路演是在室外,今天的天氣格外的熱,而且天空中萬裏無雲,炙熱的陽光炙烤着所有人。劇組的工作人員買來冰鎮的飲用水給所有的演職人員降溫,林濤把工作人員遞給自己的水瓶擰開後遞給許南。
許南一時之間不知道應該接還是不應該接,雖然現在還沒正式上臺宣傳,但是很多記者在臺下坐着,還有很多粉絲在。不接容易被記者添油加醋說兩個主演不和,接了又怕許語心裏不舒服。
最後許南還是接過了,因為她已經看見很多鏡頭對準他們了。許南将自己手中還沒來得及開封的水遞給林濤,然後自己喝了一口林濤遞給她的水,她不是真的想喝而是真的渴了,而且那麽多鏡頭,不喝也不行,畢竟不能影響電影的宣傳。電影不是她一個人的,是所有人的付出,更是許語真金白銀砸了那麽多錢拍出來的。
許語坐在第一排目睹所有的事情,後槽牙都快咬碎了,但是她沒表現出來,依舊面帶笑容的坐在那裏,為了電影,為了老婆事業她忍了。
到了宣傳活動開始的時間,在聽到主持人請他們上去後,所有主創走上臺,由于許南和林濤是主演,所以兩個人是站在所有主創最中間的。現場的話筒有限,不可能每一個上臺的都有話筒。
當主持人問其中一個戲份并不多的一個小女演員問題的時候,她是沒有話筒的。一時間有些尴尬的站在那裏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這個時候許南走過去将小演員拉到自己的身邊。
“我和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演員叫做sandy,在這部電影中飾演我的妹妹。”
南向所有人介紹完sandy後将話筒遞給sandy,然後不漏痕跡的拍了拍她的背,鼓勵她。
“大家好,我叫sandy在這部電影裏飾演lucky。”
Sandy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然後對着所有的觀衆席鞠躬,然後正式回答主持人的問題。回答完後sandy想回到自己的站位,但是被許南給拉住了。她想給這個小演員多一些的曝光,并且也想用sandy隔開自己和林濤的距離。
“我覺得大家可以給sandy一些掌聲,她在這部電影裏有很經常的表演,而且她是一個非常認真努力的小孩,在電影中她要拍一場溺水的戲份,本來水下的部分鏡頭可以找替身的,但是她堅持自己上,那天正好趕上突然的漲潮,她差點被海浪沖走。所以我覺得大家應該給這位小演員一些掌聲鼓勵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