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書閣
書閣
江琅拒絕受封為公爵的消息,傳到了平京,引起輿論嘩然。
梅季遠托人給江琅帶了一個木盒。盒中沒有一字半句,唯有一支青杆毛筆,被折成了兩截。
那是江琅曾經送給梅季遠的筆。
當年江琅率鷹揚軍于塞外抵禦匈奴,大獲全勝,并收繳敵軍一只媚眼白狐。當地傳聞白狐有上天仙氣,是為長壽的象征。江琅特意挑選了白狐的狐尾毛,用以制作成為兩支毛筆,一支送給老師梅伯志,一支送給老師梅季遠,寓意吉祥。
往昔,癸卯事變後,梅伯志對江琅失望透頂,親自将毛筆擲于江琅眼前。
如今,拒絕封爵後,梅季遠也對江琅失望透頂,親自将毛筆折為兩半,送到江琅眼前。
江琅自嘲一聲,嘆自己果真有天賦,總是能夠做出讓人失望的事。
***
小皇帝也托人傳來了新的旨意。
先帝曾在南豫道修築有一座宮殿,名為冬宮,專供他出巡時歇腳所用。
小皇帝即位以來,曾到冬宮住過一月有餘,将冬宮打理得井井有條,能夠維持正常運轉。他派人轉達江琅。
“冬宮內吃穿用度一應俱全,若是不夠,吩咐蘇公公再添置便是。”
“子樞,行路不必着急,你們到達南豫道後,算着日子也快除夕了,你們就在冬宮歇腳,過完年再繼續南下。”
“你要盡地主之誼,照顧好公主,帶公主過個好年。”
“你自己也記得要多加保重。”
Advertisement
江琅難拒小皇帝的熱情,按照小皇帝的吩咐,到達南豫道後,暫住于冬宮。
冬宮不愧是皇帝的宮殿,氣勢恢宏,壯闊輝煌。任月語踏入宮內,着了迷,興奮地四處亂竄。江琅一直跟在她的身後。
任月語不知蹿過了哪些回廊、哪些庭院,莫名到達了一處空曠地帶。廣場寬闊,場內左右各安置了一處高臺,用于觀測氣象,或是祭祀。
任月語激動,撩裙就要往左側的建章宮跑,卻被江琅一把拽了回來。
江琅提醒,“天子才能上建章宮。”
任月語悻悻然,“噢。”
她再撩裙,邁步往右側的靈臺跑去。江琅随她登上了靈臺。
靈臺上共有十二根大理石雕刻的立柱,繞着臺面密集排列為弧形,間隔縫隙狹窄。
任月語透過狹縫,看見了太陽。她仰觀天象,探測風速,感受溫度,回頭告訴江琅,“這幾天應該會下雪。”
江琅随她一道觀察天際變換,“也是時候該下一場雪了。”
任月語邀請江琅,“到時候一起看雪?”
江琅應允,“好。”
任月語欣喜,轉回去,繼續透過縫隙看太陽,無意間看見了遠處的一座飛角樓閣。她問江琅,“那座樓是幹什麽用的?”
江琅遙遙看一眼,推測道,“或許是藏書閣。”
他的話音剛落,任月語就已蹿下了靈臺,往藏書閣的方向蹿去,并對江琅呼喊,“江琅,快來!”
江琅笑着,無奈地嘆息了一聲。
他的夫人可真是太好動了。
***
他們到達了藏書閣。
任月語踏進門,被古色樓閣與雅致熏香吸引,歡快地沉溺其中。
江琅踏進門,看着眼前熟悉的布局,眼波微動。
這和文淵閣的藏書樓幾乎一模一樣。
江琅想起了年少時候,他受先帝信任,被召為皇子伴讀,在梅伯志、梅季遠等內閣大學士的教育下,學習經典書籍,領悟聖賢思想。
那時,少年江琅意氣風發,壯志淩雲,以為未來會是一片光明大道。
他與六皇子左琮陽素來交好,兩人相知相伴,形影不離,是一對惹人注目的摯友。他們上學在一起,吃飯在一起,練武也在一起,把彼此當作了生活中的習慣。
閑暇時間裏,他們最愛去的地方,正是文淵閣的藏書樓。
兩個喜好讀書的少年,在藏書樓裏可以待上一整天,談論古昔四書五經,談論當下詩詞歌賦,樂此不疲。
歲月流逝,時光流轉。
江琅恍惚。
如今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是過于遙遠的記憶了,仿佛是千百年前的事。江琅仍能想起他們談笑風生的模樣,想起黃昏透進窗棂灑滿遍地金黃,想起陽光裏細碎的塵埃浮動。
可他在想到這些場景時,仿佛是個旁觀者,而并非局中人。
這一場令人豔羨的摯友之局,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破裂的呢?
江琅記得清楚,是在他們十五歲那一年的夏天。
江琅天資聰穎,這本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實。那一次書考,梅伯志按皇上的吩咐,加大了考題難度,讓他們以吳蘇道的稻桑之争為題,寫一篇綜述。江琅平日習慣于觀察時政熱點,那幾日正巧關注這一話題,心中有許多觀點想法,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
在其餘幾人絞盡腦汁詞不達意時,江琅輕而易舉拔得了頭籌。
那天散場,氣氛與往常相比,怪異了許多。
太子是個講禮節的人,平時雖與江琅無深交,但碰面時好歹也會點頭示意。那日卻是一直板着一張臉,見到江琅,斜睨一眼,冷漠地徑直走了過去。
江琅當太子是書考失敗灰心喪氣,沒有在意。
三皇子不同,他總是面帶微笑。他與江琅本不順路,特意轉換方向找到江琅,誇贊道,“還是小将軍厲害,拔頭籌猶如囊中取物,我們這些做皇子的,盡管流着皇室血脈,面對小将軍,也要嘆一聲自愧不如。”
江琅聽出了三皇子的陰陽怪氣,他當三皇子是書考失敗心裏不平衡,不去在意。
再見六皇子,臉上也是帶着笑的,并且笑得純粹清澈。他興奮地趕到江琅身前,迫不及待地輸出見解,“子樞,我方才在答題過程中,對于改稻為桑或是改桑為稻,總是難以找到一個平衡點。看了你的論述,我才明白突破口應當在何處,簡直是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江琅熱切回應,“其實你我想法同屬一脈,我不過是這幾日多聽了幾句旁人的閑聊,才悟到了切口。若是給你再多一天的時間,像這樣的綜述,你想寫多少便能寫出多少。”
“看來,平時還得多多交談才是。”六皇子想起了什麽,忽然捶了一下手心,“說起來,我恰好有一議題,左右想不明白。你若是有空,我們不如去藏書樓細聊一番,如何?”
江琅欣然答應,“好。”
他們相伴去了藏書樓,一待就是一下午,只嘆時光流逝如此之快。
江琅那日于傍晚回家。
他拔得頭籌的已傳到了家裏,他還以為父親會引以為傲,對他誇贊幾句。然而意料之外,江琛的臉色并不好看,也沒有主動提及此事。
第二日,皇上為獎勵江琅在書考中取得的成績,特地賞賜了絲綢、玉器,瓷器。
看着宮人來來回回将賞賜品搬運進府,江琅心生得意之情,想着有了皇上這般明目張膽的誇贊,父親總也該高興一回了吧。
可待那群宮人離去後,江琛差人把獎賞搬進了庫房,再對江琅呵斥了一聲,“跪下!”
江琅跪在庭院裏,臉上滿是不解的表情,“父親,為何?我拔得頭籌,你不該為我高興嗎?”
江琛質問,“誰允許你在皇子之間拔得頭籌?”
江琅最怕聽到這樣的理由。他也猜想過會是這一原因,真到親耳聽到的一刻,他實在難以接受,“我不懂,皇子也好臣子也罷,既然在同一學堂讀書,既然參加同一場書考,那就應該各憑本事取得成績,與身份有何關系?”
江琅所受老師教育,一直均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勤學苦讀的目的,向來都是在于國,在于民,何時在于對皇室阿谀奉承?這哪能成為讀書的意義? *
他直視江琛,“我問心無愧。”
江琛怒斥,“可你是皇子伴讀!就因你拔得頭籌,其餘皇子全被皇上責罰!你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嗎?未來帝王就在這群人之間,無論是誰,都會在心裏參你一筆,你可知日子有多難過?”
他緩一口氣,“當今聖上賞賜你,你就真以為那是賞賜?你擺清自己的位置!”
江琅心想,若帝王只有這點胸襟,料想也不是什麽好帝王。他攥緊拳頭,回複一聲,“我不服。”
江琛低聲道,“那就跪到你服為止。”
那次,江琅跪了一天一夜。
他本是武将出生,這點懲罰理應算不了什麽,可那次卻當真感受到了疼痛與難受。膝蓋磕在青石板上,耳旁充斥着喧鬧蟲鳴,身體承受着夏日炎熱,汗流浃背,逐漸變得頭昏腦脹,意識朦胧。
或許棱角就是在無盡炎熱中被磨平的吧。
江琅因暑熱而暈厥,被人送回了房間。醒來之後,他有了一些細微的改變,人生踏入了一條新的道路。
江琛以江琅身病為由,請辭了江琅皇子伴讀的身份。江琅從此潛心于府中,遠離政務,一心只關注軍事。
偶爾進宮,遇上六皇子,六皇子仍像以前那樣,想與江琅探讨時政議題。江琅的回應卻不再熱切,一舉一動緊扣臣子身份,“恕卑職愚鈍,對于殿下所說之事,實在無從解答。”
六皇子清晰地察覺到,江琅變了。
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一個謙遜低調的臣子。
是一具備受約束的軀殼。
江琅緩神,走進了眼前這座藏書閣內,仿佛走進了往昔,又切切實實和往昔不一樣。
耳旁忽然響起了任月語的聲音,“江琅,快來!”
江琅尋聲望去,任月語正一臉欣喜沖他笑着,雙眸明亮,清澈水潤,好似林間的小溪流。他在剎那間感受到了,他的人生也并非全是陰霾,他也可以擁有春暖花香的時刻。
他向她走了過去。
任月語正站在桌案前,煞有介事握着毛筆,飄逸地寫下了一句詩,“一蓑煙雨任平生。” *
她期盼地向江琅展示着她的作品,“怎麽樣,我這草書,寫得特有味道吧?”
她還是在小學時候學過一點毛筆字,現在再來寫字,小半靠記憶,大半靠自由發揮。
江琅盯着宣紙看了半晌,忍不住開口問道,“這寫的是什麽?”
任月語咂舌,“一蓑煙雨任平生呀!”
她拿起筆,細心地在每個字上畫圈,畫出一、蓑、煙、雨、任、平、生。
江琅再盯着宣紙看了半晌,眉頭微蹙,“就認出了一個一。”
他及時閉嘴,沒說穿,任月語的草書就是鬼畫符,還是差生鬼畫的差生畫符。
任月語瞪眼,“你不懂欣賞。”
她撂下筆,瞥見東南角有一架古琴,又興致勃勃地跑去撥弄古琴玩。江琅站在了任月語方才站過的地方,手癢,拿起了毛筆來,在另一張空白的宣紙上,沾墨寫詩句。
他只在乎字寫得好不好看,寫了一遍,不滿意,又寫了好幾遍。
他沒察覺寫的內容已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變化。
最開始寫的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寫到後來變成了,一蓑煙雨任月語。
直到最後僅剩下了三個字,任月語。
他終于寫出了滿意的楷書,線條流暢,字形敦厚,畫點圓整,靜動相宜,帶着些許顏真卿的風範。
寫了這麽許久,他有些累,放下筆,靠在一側踏上,屈膝,随手翻閱一本書籍。
任月語玩夠之後,折返回到了案桌旁。案桌雖然寬敞,眼下擺滿了寫着字的宣紙,反倒顯得擁擠。她掃視着滿桌的宣紙,翻翻撿撿,驚訝不已。
紙上寫的全是她的名字。
她側頭看向江琅,見江琅正專心致志翻着書籍,一本正經。她故意逗道,“你為什麽寫的全是我的名字?”
江琅微怔,擡眸看一眼案桌上的宣紙,這才驚覺自己無意暴露的心思。他繼續讀着書本,波瀾不驚答複,“筆畫少,好寫而已。”
任月語将信将疑,在一堆宣紙裏挑選中了最喜歡的一張,湊到江琅身前,“我喜歡這個,送給我好嗎?”
她是猛然湊上去的,一下蹿到榻上,與他之間最近時候僅有毫厘。向前的沖勁消退,她又往後撤了一些,安穩坐好,但仍保持着面對面的近距離。
他看着她那雙清澈水靈的眼眸,似是響起了一聲悸動心跳。
他故作沉穩地點頭,“好,都送給你。”
她興奮地收起宣紙。怕對折會折起壓痕,她從一側開始,把宣紙裹成卷,取下頭上的一根藍色發帶,在宣紙卷上系好蝴蝶結。
她的指尖有不易被察覺的微微顫抖。
方才意外與他隔得那麽近,她回想起來有些心慌。
從窗外透來整片白光,鋪在書頁上白晃晃的一片,叫人看不清一個字。
江琅等任月語收拾好了宣紙卷,邀請道,“小語,我明日想去拜訪一下老師,你願意一起嗎?”
任月語猜測,“梅伯志先生?”
江琅合上了書本,“對。”
任月語也将小巧的宣紙卷放進了衣袖裏,欣然答應,“好,我和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