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屋頂
屋頂
內閣與都察院的調查結果皆已公布。江琅所受參劾的罪狀,無憑無據,皆為胡謅。張昌所受參劾的罪狀,鐵證如山,皆為實情。
受此次風波影響而受到處分的大小官員,共百餘人。其中最為慘烈的人,是張昌,死罪。
張達以都禦史的身份,請求親自審理張昌,為其判刑。
局外人傳言,張達是想犧牲兒子的命,來保全自己的命。都說虎毒不食子,可見張達多狠的心。
可局內人知曉,張達一心為國為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唯獨疏忽了對兒子的教導,最終釀成大錯。或許只有親手了結一切,才能些許化解心中的愧疚與悲恸。
兩日後,張達親自斬了張昌。
當晚,張達開始遞交辭呈,請求告老還鄉。
張達前後一共三次遞交了辭呈,無一例外全被小皇帝駁回。小皇帝甚至親自登門拜訪,言語懇切,力争挽留張達。
朝堂清廉少不了張達,派系制衡更少不了張達,他們都明白內在的道理。
所以最後的結局是,張達留了下來,繼續任職都禦史,維持朝堂穩定。
而在江琅方面,卻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場景。
随着江琛案的沉冤昭雪,百官對于江琅的态度有了大幅轉變,皆以江琅為良将,飽含恻隐之心與期望之情。有人認為,按江琅的才能,理應委以重任,恢複其都督實職。有人認為,江琅這些年受到無妄屈辱,理應撫恤,賜予其官職及金錢上的優待。
總而言之,是要給予江琅一切能給的補償榮譽。
至于軍事,各邊疆鎮守将領本就心系江琛,對江琛抱有感恩亦或崇拜之情。當初礙于江琛貪污案鬧得沸沸揚揚,又因為江琅之前私下有過暗示,勸慰他們一心用于沙場戰事上,抵禦外侵,保一方平安,他們才安心鎮守邊疆,在各自領域範圍內活動,遠離朝堂,鮮少入京,直至今時今日。
江琛翻案,江琅重獲信任,各地邊侯蠢蠢欲動,心向江琅。
Advertisement
江琅成為了朝堂內外的另一個中心。
任月語這時才終于明白,眼前這個男人,原來如此深不可測,平時不冒泡就算了,若真冒泡,就能一下蹿這麽高。
怪不得江琅有意收斂鋒芒,因為他清楚會帶來的後果。
怪不得小皇帝對江琅的态度如此矛盾,一邊想用江琅,一邊想盡辦法提防江琅,因為江琅雖然沒有造反的動機,但确實是有造反的能力。
她要是皇帝,她也防他。
***
小皇帝來了一道聖旨,由鄭公公宣旨。
聖旨重心清晰明确,小皇帝恢複了江琅都督一職,并決心為江琅舉辦冊封盛典,讓江琅在天下人的注視下,受封為公爵。小皇帝要求江琅即刻返京,接手都督政務,并為冊封大典做準備。
鄭公公告訴江琅,“回京的車馬已為将軍備好,将軍無需操心,同奴才一道啓程即可。”
鄭公公站在案前,任月語陪着江琅正跪着聽旨。
聽到小皇帝要江琅立馬回京這一席話,任月語心慌,急忙追問,“那我呢?”
聖旨裏并沒有提及任月語的名字,她有種僥幸心理,以為自己理應與江琅一路返程。可沒有親耳聽到鄭公公的話,她提着一顆心,消極焦慮,無法放松。
鄭公公安慰任月語,“公主還請放心,皇上特意交代過,護送公主回月照古國的相關事宜,由孟副将接續完成。”
任月語不甘心,再一次确認道,“什麽意思?剩下的路,由孟昭啓送我,江琅就不送了?”
鄭公公點頭,“正是。孟副将也是身經百戰之人,完成護送任務,定毫無問題。”
“噢……”任月語忽然一下洩氣,跪坐在腿上,兩眼無神。僅存的一點微小的希望也被澆滅,她在沮喪難過中,還有一點懊惱。
早知如此,就不送那封密信了,起碼能夠把江琅留在身邊。
江琅回望了任月語一眼,若有所思,沉默不語。
他一直沒有接旨。
鄭公公等候了一刻,意外收起了聖旨,邀江琅起身,“将軍,可否借一步說話?”
任月語眼裏忽然有了光。她直起小身板,往江琅和鄭公公的方向伸着脖子,企圖聽清他們的談話內容,幻想着事情是否會出現轉機。
鄭公公悄聲告訴江琅,“皇上還有幾句話,要奴才務必帶到。”
江琅餘光在意着任月語的舉動,“鄭公公請講。”
鄭公公将皇上的意思轉達給江琅,“将軍也是聰明人,理應明白皇上此舉,除了是聖恩浩蕩外,也包含了對諸多大臣的安撫。讓良臣得到應有的獎賞,不至于使衆人灰心。換句話講,此次為将軍設立的冊封盛典,比起将軍本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意味。”
江琅意會,這果然與他所料的相差不離。
鄭公公繼續道,“皇上慈心仁厚,體諒将軍的切身感受,了解将軍向來不願抛頭露面,成為衆人議論的焦點。所以皇上特意讓奴才轉告将軍,若将軍願意,那便接旨回京,若将軍不願意,那便不用接旨,不算抗旨。之後的事情,将軍不用操勞,皇上會替将軍解決。”
江琅明白了小皇帝的言下之意。
鄭公公向江琅作揖行禮,“此事不用着急,還望将軍一定考慮周全,明日午時之前答複奴才即可。”
江琅予以回禮,“有勞鄭公公。”
墨青色屋柱上,倒影着兩人低頭耳語的影子。
江琅在談話的間隙,看向任月語,正與任月語四目相對。任月語驚慌,匆忙撇開視線,看向一側的青瓷花瓶,看着瓶身上的山水圖紋,假裝專心致志。
實際卻是任何紋路都沒有看進去。
***
晚上,江琅與賀懿在書房內議事時,任月語找了程恒幫忙,助她爬到了屋頂上。
任月語對程恒的說辭樸實純粹,“我想吹吹風,看看夜景,書房的屋頂是最好的位置。”
程恒素來只聽吩咐不問緣由。他之前雖說只聽将軍一人吩咐,不過近來觀察到将軍對夫人的在意程度,衡量着夫人的話他應當也該聽從。他于是幫助任月語飛上了屋頂。
任月語站穩後,又一次露出了簡單純粹的笑容,忽悠程恒,“我想一個人待一會兒,要不你先忙你的事?我就不耽擱你了。”
程恒後退一步,“若夫人有所需要,喚我一聲即可。”
程恒識趣地離開了屋頂,猶如蝙蝠那般,消失于夜色中。任月語确認再看不見其他人影,才坐了下來,小心趴在瓦片上,妄想聽清屋內的聲音。
屋內,書架前,賀懿猜測江琅的心思,“可是梅季遠大人給将軍帶了信?”
江琅合上了攤開的書頁,“嗯,在聖旨到之前,就已經收到了老師的信。”
梅季遠的信開篇便是兩個字,“速歸!”
他的意思很明确,此刻是江琅回歸朝堂的絕佳機會。張達初衰,江琅初盛,一衰一盛之間,恰能達到新的平衡。他便能站在這樣的平衡之上,成為一股獨立而具有壓倒性的力量。
他在信中的原話是,“張達剛正不阿,但為人實在守舊古板。聖上勵精圖治,但處事委實優柔寡斷。局面僵持不下,原本應當在景和元年推行的六項新策,如今竟只成功一項,其餘皆被擱置,其中包括了柴存的《十三田律》……國事耽誤久矣!”
江琅被套在了這段話上。
短期來看,推行新策至關重要,江琅理應回京,助一臂之力。
長期來看,有了江琅的制衡,張達再去冒頭的可能,無法獲得更進一步的空間。長此以往,形成梅季遠的一家獨大态勢,小皇帝……有可能會被架空。
真到那時,江琅該如何自處?
他能反梅季遠嗎?
不能,因為學生不能反老師。
他能反小皇帝嗎?
不能,因為臣子不能反君主。
他能反張達嗎?
不能,因為張達……也不是壞人。
如此看來回京似乎并不是良策。
可若是不回京,梅季遠那裏該如何交待?新策又該如何得以推行?
江琅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是否回京,他實在無法抉擇。他走到鐵桶旁,燒掉了梅季遠寄來的書信,“以前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總想問問父親的意見。”
賀懿的面龐在火光中閃爍,“或許老爺的意見,已全部在三年前的那封家書中了。”
那封家書是賀懿冒死北上,成功送給江琅的。時隔三年,江琅仍舊清晰地記得家書中的文字。
“切勿功高蓋主,鋒芒畢露。”
“身為将士,一心只為護百姓平安,護家國穩定。”
“不涉黨争。”
書信已燃淨,零星火光在餘晖裏流竄,走向消亡。
賀懿從旁提醒,“若将軍此次回京,受封公爵,掌握天下兵權,則此盛況與當年江琛大人所享有的盛況,幾乎一模一樣。将軍這是踏上了與你父親相同的一條道路。”
江琅用刀鋒漫無目的地攪動餘灰。他心裏已明晰,重蹈覆轍,這是父親費盡心思想要避免的事情。他想起了父親家書中的最後一段話。
“縱觀這一生,無謂生死,無謂榮華富貴,除卻家國安寧外,并無其餘貪念,以為胸中再裝不下其他。可事到如今,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心裏竟滋生出唯一的一個念頭來,揮之不去。”
“唯願吾兒一世平安。”
江琅仰面,心中本有些許悲壯滋生出來,一時難以化解。卻在仰面的瞬間,偶然發現屋角瓦片被掀開了一截,露出了任月語的小半張臉。
他不免笑了一下。
他在最難過的時候,看見了她。
任月語偷聽被抓包,吓得趕緊縮回身子,蓋上瓦片。她強裝鎮定,捋好淩亂的發絲,規規矩矩坐在正脊上,假裝津津有味看着夜景。
沒過多久,江琅也來到了屋頂,特意坐在了任月語的身邊。
任月語幹笑兩聲,一本正經地解釋,“我看夜景呢,這兒景色超美。”
她手足無措,向江琅搭讪,“你呢?你來這兒幹什麽?”
江琅答複,“我來看你。”
任月語暗想糟糕,他果然是來抓她的。
她不敢再輕舉妄動,老實呆着不再說話,避免越說越錯。他也一時沒有開口,保持沉默。
遠空薄雲拉扯,新月隐于雲後,渲染朦胧。
任月語偷瞄江琅的側影,流暢線條勾勒臉部輪廓,喉結凸起。她一瞬間莫名變得特別不舍,不舍得離開他的身邊,一刻也不行。
她之前偷聽他們談話,聽得斷斷續續,沒弄清楚江琅的決定。可若不能得到一個明确的結果,她總不能心安。她于是鼓起勇氣問江琅,“你……要不要回京?”
江琅反問道,“你想我回去嗎?”
這一問倒把任月語給問住了。從所謂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角度來看,她理應是該支持他回京的,以實現遠大抱負。可若順應她的私心,她哪裏舍得要他離開。她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搏鬥,最後低着頭,小聲咕哝了一句,“不想。”
她的聲音很輕,他仍舊聽清了她的回答。
他鄭重地告訴她,“那我就不回去。”
她很驚訝,擡起頭來确認道,“真的?”
江琅肯定道,“真的。”
任月語仍不敢相信,“可是你若不回去,公爵冊封盛典怎麽辦?你的前途怎麽辦?”
江琅手肘搭在膝上,默然片刻,“前途這種事情,于我而言意義并不大,我不在乎這個。”
這和平常人的思維差別甚遠,畢竟在任月語的認知裏,最常聽人說起的話是,為前程考慮,祝前途似錦,卻沒想到在江琅這裏,前途成了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
任月語不敢相信,驚訝感慨,“我還是頭一回聽到這種言論,你竟然連前途都不在乎,那你到底在乎什麽?”
江琅沒有回答。
他只是側頭看着她,一直看着。
她的眼眸裏映着漫天星辰,他的眼眸裏映着她的身影。
她察覺到了氣氛有所異樣,伴随一種怪異的感覺,混雜着瞥見希望的期待,與自作多情的尴尬。她眨兩下眼睛,拿不定主意,不知該作何應對,下意識的反應是目視前方,機械地向旁邊挪動一寸,拉開他們之間的距離。
江琅用慣有的沉靜口吻吩咐道,“過來。”
任月語于是老實順從地挪回了原位。
江琅揉一下任月語的腦袋,悉心叮囑,“小語,往後若有其他想知道的事情,直接來問我,別再擅自爬到這種危險的地方來了。”
任月語窘迫地縮着身子,解釋道,“我怕有的問題直接開口問你,會很冒犯。”
雖然現在想想,爬屋頂偷聽江琅議事,好像更冒犯。
江琅笑道,“如果是你,怎樣都不算冒犯。”
任月語冒出一陣開心來,“那今後我無論問你什麽,你都會回答我?”
江琅點頭應允,“知無不言,有求必應。”
任月語趁着此刻還有勇氣,再一次向江琅确認,“那你還會繼續陪着我嗎?”
江琅輕聲念出口,“會。”
任月語終于心安,颔首竊喜,耳骨有消散不去的熱氣。
遠處燈火映照,遍布人間,與遠空繁星遙遙相應,成為一片暖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