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
陳樂當然能猜到錢莊兌換銅錢是需要手續費,因為電視劇上,周扒皮在錢莊出現的概率可是很大的。
可當陳樂不熟悉這個世界的規則時,也沒有特別熟悉的人的情況下,他還是比較願意相信這些規模較大、較正式的錢莊,盡管他們需要的手續費比較肉疼。
掌櫃向陳樂伸手,陳樂把二兩銀子放到掌櫃掌心。
掌櫃站着也沒動,直接拿出別在腰間的戥子(戥子又稱戥稱,屬于小型的杠稱,是古代專門用來稱量金、銀、貴重物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把銀子放上去,把這二兩銀子戥一戥,待戥平了,才對着小二說道:“全小子,拿兩千一百文給這位客人。”
小二應了一聲,走向櫃臺拿出了兩貫錢(一貫錢=一千文),又數了一百個銅板給陳樂,說:“客人,這是兩千一百文,請拿好。”
陳樂接過銅板,便數了二十個銅板給小二。
小二說了句謝謝,陳樂把銅錢用小布包裝好,才走出平安錢莊。
陳樂走出了錢莊時,心裏就在想,這家錢莊的态度比自己想象中好多了。
畢竟自己雖然不算衣衫褴褛,但乍一看也沒差,加上只兌二兩的數額,錢莊的人也沒有趕他出來,态度還稱得上和善。
不管什麽時候,被人平等對待還是讓人心情還蠻不錯的,陳樂嘻嘻一笑,該它生意做得這麽大。
但陳樂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閉了閉眼,他決定了,買東西的第一站從布莊開始。
叮,幾塊不大但柔軟的布料、兩匹不小心混染所以較便宜的布匹入手,—— 五百三十文。
陳樂好像聽到了游戲中金幣減少的聲音。
叮,新的碗筷碟入手,—— 十二文。
陳樂打算把家裏缺角發黴發黑的碗筷換新;
Advertisement
叮,澱粉糯米粉入手,—— 四十文。
可以偶爾做面食,改善一下自己的夥食;
叮,油鹽醬醋糖辣椒等調味品入手,—— 六百四十文。
陳樂覺得這些調味品真的很貴,但為了自己的口福着想,他拿了不少。
陳樂還驚喜地看到有小米辣,也入手了。
等陳樂停下采買的腳步時,已經到了午時。
陳樂發現他站的地方是他早上買包子的地方附近。
陳樂決定就吃包子鋪…旁邊的面攤,雖不知到面攤裏有賣什麽面,但陳樂決定吃一碗在古裝劇中出場率最高的面——陽春面。
因為面攤在包子鋪的旁邊,陳樂正好坐在面對着包子鋪的桌上。
陳樂一邊吃着陽春面,一邊看着包子鋪,在心裏叨叨:就這樣的水準,還不如我幫奶奶做的面食呢,就這樣,竟然生意還不錯
正值中午,包子鋪的生意的确不錯。
至少從陳樂坐在這裏開始,就來了四撥人。
陳樂靈機一動,對啊,還不如我自己做的呢。
雖然陳樂做的每種面食都不是很正宗,都是奶奶自己琢磨出來或是奶奶和鄰居相互交流出來的,但好吃就行。
陳樂吃着他的陽春面,就決定了自己要做什麽小吃。
陳樂要做一種有名的民間小吃——驢打滾。
準确地來說是奶奶牌的驢打滾。
因為驢打滾中很多繁瑣的步驟和調料都被陳樂奶奶省略了,家裏自己吃嘛,都不會有太多的講究,但做出來的味道還是不錯滴。
陳樂想着自己要做的驢打滾還欠缺什麽材料,連陽春面的味道都沒認真嘗過就咽下肚子了。
陳樂摸了摸衣兜裏小布包的銅板,有點愁,不知道這次帶出來的錢還夠不夠。
是的,陳樂并沒有把三兩全帶出來,就怕輕易花光了原身的全部積蓄,半夜原身會回來,在夢裏找陳樂一決生死,所以陳樂還留了一兩家底在床底下。
陳樂在別人的攤位上休息了半晌,才繼續他的采購之旅。
但這次的重點放在了買做驢打滾的必備材料上,例如紅豆,黃豆等。
等到陳樂覺得應該到了下午三四點,就往城門方向走去。
因為陳樂怕錯過坐車的時間,幹脆早點往回走,想着在樹下等着算了,總好過要徒步一個多時辰回村。
陳樂往回走時,他的背簍都差不多放滿了。
陳樂在經過一條小巷時,看見有家豬肉攤子,可能因為快收攤了,案上的肉剩下一點點,豬骨頭和豬下水就堆在案板的一角。
陳樂看了兩眼,咽了口口水,腳步不由自主地朝着攤位走過去。
最後,陳樂把那些豬骨頭和豬下水一起包圓為由,以比較便宜的價格,把一點點的豬瘦肉全拿下。
陳樂高興撿到寶的同時,豬肉攤攤主還特別高興。
因為豬下水總被人嫌有臭味,豬骨頭沒多少肉又被嫌不值,平時根本賣不出去,今天都賣了,攤主白賺了二十多文,能不高興嗎。
陳樂用布蓋在背簍的最上面,免得被人看到自己買了什麽,不小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但陳樂手裏拿着的兩匹布是藏不了的。
所以,陳樂站在樹下等車的時候,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等大家上車坐好,驢車往回走的時候,之前在車上和陳樂搭話的阿麽終于忍不住問陳樂:“樂小子,看你買了不少東西,買了什麽啊”
“沒什麽,就一些米和布,自己吃穿的。”陳樂說。
但那個阿麽還是不依不饒地問:“還不同說我呢,買這些東西,是不是樂小子打算娶夫郎了啊,算算年紀也到十六七了,喲喲喲,還低頭害羞了呢。”
說完,還和旁邊的幾個阿麽一起捂着嘴笑成一團。
被說成害羞的陳樂的确低着頭,但他不是在害羞,而是在瞳孔地震中。
陳樂的記憶又一次被激活了,而他真的被這次激活的記憶震驚到了。
古諺常說“苛政猛于虎”,一點都不假。
衆所周知,古代有着各種繁苛的政令和賦稅。
陳樂在高一時有接觸過這一部分的歷史。
現在對于陳樂這種農戶,有幾個稅種與他息息相關的。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農業稅(就是種出來的糧食要按一定比例上交朝廷)。
還有就是人頭稅,這種稅只要人一出生,就要交的稅,只要你活着,這稅就會伴随着你一生。
不過這麽說也大不準确,如果你活得夠久,五十歲高壽以後,就可以不用再交。
但聽說古代人的壽命都不會太長,有多少人享受過就不得而知了。
但令讓陳樂頭疼的都不是這些,而是這裏還要征收——單!身!稅!
是的,你沒有聽錯,單身稅。
陳樂以前在讀高一的時候聽歷史老師,在班裏以課外知識科普過。
在古代,就有律例明确規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或: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這是意思是什麽呢
意思就是說:女子如果到了十五歲不嫁人,罰一份的錢,如果到了三十歲還不嫁,那就交五倍的錢,或者女子十五歲不嫁人,直接處罰你全家。
與我國古代相似,南平國也一樣,只是把這條律例中的主語換成男子和哥兒。
南平國規定:只要小子十七歲不娶,哥兒十五歲不嫁,就要交單身稅,不僅如此,有的地方還可能要面臨牢獄之災。
在讀高中時的陳樂是能理解這一古代政策的。
因為這政策通常執行在戰争後,是國家休養生息時,鼓勵增加人口的一種政策。
也歷經歷史證明,這條政策是有一定成效的。
但現在,陳樂身在其中,那就不是這麽說了。
先不說陳樂是否願意承擔這不婚不娶的後果,就算陳樂願意承擔,這事牽扯到的人遠遠不止是陳樂一個人。
首先,這裏的人到了一定歲數還不娶不嫁,免不了被鄰裏鄉親說閑話,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整個村子對外的風評。
所以到時候,當地的裏正也會插手這事,甚至親自上門給你說一門親事,你還最好接受。
因為同村的人是不會讓一個人影響到整個村子的風評,他們家還有要娶親嫁兒的呢。
鄉親們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個人,不是說你不想娶就不娶的。
其次,如果某村子裏,到歲數還不嫁不娶的人數到了一定數量時,連裏正都會被鎮長約去“面談”,這事還關乎裏正的“職業生涯”。
綜上所述,裏正和同村人能不不遺餘力地執行這項規定嗎。
但陳樂現在的處境就有些尴尬,現在的他十六歲,再過大半年他就十七了。
其實,十六歲在這世界算是大齡青年了,別人在這個歲數都已經當起好幾個孩子他爹。
但對于什麽剛來到這個世界的陳樂來說,毫無心理準備。
陳樂恍恍惚惚地走回家,路上都不知道有誰跟他打過招呼,說過話,陳樂自己也不知道應了什麽。
不過別人也不介意,因為在其他人眼裏,陳樂一向都是這種性格的。
陳樂回過神來時,已經坐在自家長凳上。
陳樂用手一抹臉,算了,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些以後再想吧。
現在太陽快下山了,沖澡、吃飯、睡覺最重要,要不然之後就要摸黑行動了。
陳樂打算明早起來再制作驢打滾。他晚上先把做驢打滾需要的紅豆用水泡上,其他的不急。
陳樂睡覺前還郁悶地在想,自己穿越過來的古代也太真實了吧!怎麽這麽實誠呢,人頭稅、單身稅一個不落。
陳樂一個晚上都睡得不太踏實,幹脆起了個大早,簡單地解決早飯後,開始了他今天的主要任務——制作驢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