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千米深處(3)
千米深處(3)
一百年都沒有維護的升降機,在下井過程中發生了纜繩斷裂的事故,而皮姆先設備車系統一步,從轎廂內的控制屏化解了危機。
他的神經大概仍在緊繃,在停穩的轎廂裏就又通過單片鏡,跟遠在地面上的設備車AI陷入了一場無謂的争吵。
加拉在一旁聽了,立即回想起自己在學院的男同學和男同學之間,動不動為了微不足道的觀點之争而大打出手,最後鬧得頭破血流。
無論是那時還是現在,她都會對雄性動物的好勇鬥狠而感到不可思議。
“哪像我們女生之間,”她心裏便會想,“從來都是背後較勁。”
皮姆跟系統吵完,氣頭也過了,深吸一口氣,便率先從轎廂踏入了坑窪的岩洞地面。
加拉便跟着出了升降機,與皮姆并排向前摸索。
身着防護服的兩人,将各自頭盔燈并排照射前方,能夠将十幾米外照亮。
“這裏的輻射值竟然超标了上千倍,”加拉低頭看着噼啪作響的蓋格計數器,“比豎井口的測量還多了一倍。”
“嗯,”皮姆思索着說,“注意看讀數變化,往輻射增強的地方去,就應該能找到輻射源!”
在機器發出的報警聲外,還參雜着來自大自然的叮叮咚咚:洞窟中的地下水,竟然已經形成了一條小溪,沿着石壁根部潺潺流淌。
在水汽的作用下,岩洞的地面已經部分泥土化,再也不是硬邦邦的岩層了,踩上去也軟綿綿、黏糊糊的。
“我以為,”加拉一邊小心前行,一邊開口說,“咱們的綠袖城是這片綿延上千公裏的沙漠中,唯一一片綠洲,因此而得名。”
“但沒想到,”她繼續,“在這沙漠深處,在千米深的地下,能夠聚齊這樣多的水分!”
“只不過,”加拉話鋒一轉,“過量的輻射讓這裏成為生命的禁區,而不是一片地下綠洲。”
“等等,”皮姆從碩大的面罩背後扭頭看向加拉,“如果‘綠袖城’的得名,是因為她是沙漠綠洲。那麽為何稱之為‘綠袖城’,而非‘綠洲城’。”
加拉頓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跟嘩嘩的流水相得益彰。
“四百年前給綠袖城命名的人,”加拉咧着嘴說,“大概是把綠袖城所在的綠洲,比作了一件卡機色毛衣上的拼接翠綠袖口了。”
皮姆忽然就停下了腳步。加拉說着話,一不留神,便走到搭檔前面去了。
“看到什麽了?”加拉退回來。
皮姆沒說話,舉起包連體服下的大手,指向岩洞的一個角落。
加拉望過去,便也驚呆了:在這千米深的地下,在幾秒鐘就能致人于死地的強輻射環境下,竟然生出了大片大片的蘑菇!
吸飽了岩層裏的水分和浮土中的氮磷鉀,它們全都白白嫩嫩,無比新鮮!
加拉低頭看了眼蓋格計數器的讀數,仿佛那不絕于耳的噼啪報警聲是個幻覺。
“設備車!”她似乎覺得無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應該出手了,“你看到這片蘑菇了嗎?”
可剛才還是個話痨的AI,這回根本沒有做出回答!
“皮姆!”加拉有點急了,“你也呼叫一下設備車!我怎麽聯系不上它?”
可partner卻無動于衷,而是半蹲下來,用防護服包裹下的手掌抓起一朵蘑菇傘,直起身,拿到頭盔面罩前仔細端詳,仿佛要确定它是真實存在的。
“設備車!”加拉這邊繼續嘗試呼叫AI,因為理論上說地下一公裏的深度實在不足以幹擾22世紀已經成熟的量子通訊技術,更不要說讓信號突然中斷了。
忽然,加拉的呼叫變成了一聲尖叫。只見皮姆一手抓着剛采的蘑菇,一手竟然摁下機關,擰開了自己的防護頭盔!
再看将頭部暴露在強輻射中的皮姆,耳朵上挂着用于通訊的單片鏡,直挺挺杵在原地;
薄薄的嘴唇大張開來,在零上幾度的氣溫中大口大口地吐着哈氣。
好在,他上身穿的警服夾克、腳上套的一雙警靴,都有調溫功能,讓皮姆在這寒冷的洞中不至于凍壞。
而擺脫了羁絆的他,一手提着頭盔,一手将新鮮蘑菇湊到鼻子下面,聞了又聞,嗅了又嗅。
加拉站在一旁,已經緊張得說不出話了。
她下意識地後退一步,仿佛搭檔的腦袋随時就會像高壓鍋一樣炸開,然後濺她一身。
可下一秒,皮姆做出了一個更驚人的舉動:他撥動了防護服圓領內側的一個開關,讓智能服裝緩緩從他身上退了下來,在灰黑色的地面上攤成一大攤白色。
到目前為止,皮姆跟他手中的蘑菇一樣鮮活,反物理地鮮活!
一旁仍舊全副武裝的加拉,目瞪口呆地看向“裸奔”的搭檔。
忽然,皮姆竟然一改沉着冷靜,如見鬼般驚叫了一聲,把加拉也吓得一跳。
他猛地擡起手來,指向洞窟的前方。
加拉便将目光從不穿防護服的搭檔身上移開,剛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便發出了更尖更高的一聲啊。
只見他和她的面前,突然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而就在發現地上的蘑菇之前,兩人用頭盔燈照亮的前方,還只是空洞洞的岩壁!
如何形容這個憑空出現的大家夥呢?
紡錘形,深黑色,像極了一艘潛水艇;
紡錘體的中部,還有一處平滑的凸起,像極了潛艇的艦島。
甚至,紡錘體朝向兩人的一端,鑲嵌了四只圓孔,像極了潛艇的魚雷發射口。
只不過,整艘“潛艇”是大肚朝上的躺平的——凸起的艦島位于艇身下部,且接觸了洞窟地面。
事實上,正是位于下部的“艦島”和開了圓孔的前端,共同将碩大的紡錘體在洞窟裏支撐了起來。
“這大概就是一艘廢棄的核潛艇吧!”加拉顫顫巍巍說道,“不知被什麽人偷偷摸摸從主窖窟經由當時還在的通道拖進了天然洞窟,肚皮朝上地放置,然後又用三米厚的水泥封堵了通道。”
“一個世紀過去,”加拉咽了口唾沫,“艇上的核反應堆發生洩漏,造成了掩埋場的輻射超标。這就是一切麻煩的萬惡之源。”
不得不說,加拉的這番推理嚴絲合縫,十分合理。
只不過,洩露的反應堆一旁也許會發現吸收輻射的細菌,但絕不可能長出真菌類的蘑菇;
“潛艇說”也無法解釋,血肉之軀的皮姆,為何能在如此強的輻射下繼續存活;
更無法解釋,這艘潛艇為何會在兩人面前憑空顯現。
“上前看看去,”皮姆說。
他脫下防護服後,繼續将手中的頭盔用作手電筒,跟重重包裹下的加拉一并走向那碩大的紡錘體。
兩人來到像極了魚雷發射口的四個圓孔之一面前。
皮姆用手裏的頭盔燈照射進去,一眼看到孔道其實并不深;
大約一米深的盡頭。是一面圓形栅格,上面呈發散狀分布着長條形的小口。
“這顯然不是魚雷發射口,”加拉已經把自己的推論給否了,“否則不可能被這種栅格給堵住的,因為這樣一不能發射魚雷,二不能隔絕海水。”
“很對,”皮姆贊同說,“其實這個圓蓋,像極了燃氣竈的出火口!”
“燃氣竈?”加拉聽到這個詞如同聽到外語,因為這個時代的烹饪不僅不用燃氣,連電磁爐加熱的鍋碗瓢盆一并淘汰了。
“哦,”皮姆換了個比喻,“就像噴氣式戰鬥機的尾噴口!”
“那就是說,”加拉點頭同意,“這個大家夥根本就不是潛水艇。”
“不僅不是潛水艇,”皮姆出神道,“我想甚至不屬于地球!”
“什麽?”加拉很驚訝。
“你看,加拉,”他說,“大家夥盡管呈紡錘形,但是凹凸有致的外殼表明它并非為水下航行而設計。紡錘體的一端有四個類似于出火口的圓孔,大概率是推進器的噴口。”
“我猜測,”皮姆看着她說,“這是一艘宇宙飛船!”
“不對吧,”加拉反駁,“大家夥最終被拖到天然洞窟中,必然走了兩公裏長的斜井,也就是必然是在斜井口被碩大塞石堵住之前完成的,也就是在21世紀上半葉就存在了。那時候,人類盡管制造了宇宙飛船,但還造不出核潛艇般龐大的飛船。”
“更何況,”她繼續,“目前前往月球和火星的飛船,也沒見過這種紡錘形的設計!”
“因此,”皮姆道,“我說它并不屬于地球!”
“太異想天開了!”加拉搖頭。
“不要争,咱們去看看那個‘艦島’!”
皮姆說着,就朝位于碩大紡錘體下方的凸起處走出。
加拉也小心翼翼跟在後面。
艦島将艦體支撐起來,讓兩人不用彎腰就摸索到了紡錘體下面。
用頭盔燈一照,發現這個“艦島”,其實是破損最嚴重的部分。
外殼上出現了一道觸目驚心的裂口,而且明顯有過火燒焦的痕跡。
“呼叫設備車!呼叫設備車!”
加拉再次嘗試與AI系統聯系,但頭盔集音孔裏只能傳來了皮姆的聲音。
“我有一種預感,”他在一旁吐着哈氣說,“正是大家夥的出現,幹擾了地下與地面的量子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