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心結
心結
山間桂花次第開放,花瓣如金,風中傲立,幽香清絕。山腳泉水泠泠,清若無物。遠處山色空濛,似有清淡水墨被毛筆暈染開,綿延至遼闊高遠的天際。
本來庭院中央種了許多棵海棠,春梅落時海棠會正豔,将書房的竹簾卷起,寫字累了擡頭正能看到片片彩霞。可真來到這邊的時候,張良勞煩顏路把那幾棵海棠移走了。司念總覺得庭院空落落的,從後山挖了一棵金桂,一棵梅花,移栽在了這裏。
司念在屋外練完劍後偶爾會折一枝桂花,插在書房的花瓶裏。淡金色的小花,有幾片碧葉點綴給簡樸的居室增添了一抹亮色。
“《申子》我快看完了,原來申子作為法家術派代表人物,他許多主張的淵源,會是黃老之學。想來也是,如果一個人只通曉一種學說,怎麽能治理一個國家呢?那些改革家們,必然是從衆多學說裏,選擇最适合自己國家的一種,然後去運用。”司念邊在書架上挑着兵書邊說道。
“你手上怎麽了?”張良皺起眉頭,就要起身走過來看。
為什麽有人看那麽多書眼神還這麽好?司念懷疑人生地摸了摸手背。“才練軟劍嘛,不知道怎麽就把自己碰了。就破了層皮,有些紅而已。”她自己走到張良跟前,“你看,今天不碰水,估計明天就好了。”
張良拉她坐下,往她已經抹過藥的手上再抹了一層,同時又問道:“申子變法,為何只能強一世之韓呢?”
“吏治清明能國富民強,申子如此認為并無不當,然而術治,只能成為一種權術手段,治國依靠君主權術則無法實施。君主獨斷,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國有明君則國強,國有庸君則國弱,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誰能保證一國代代明君?即便是明君,誰又能保證他的每個決策都是正确的?此其一。權術往往秘而不宣,誰是忠,誰是奸,誰是為國除奸,誰又是挾機報複?這必然扭曲既定法度,國家法治名存實亡,國家治理都會因為權術的風靡而在事實上變成一種權謀操控,使整個朝堂墜入內耗的深淵。此其二。韓國本就身處四戰之地,軍事上沒有絕對的優勢,又不與其他國家聯盟,無論多高明的權術,脫離了軍事實力,都只能是風一吹就散的蒲公草。我只能想到這麽多了。”
“說的不錯,然而法為一國根基,術也必不可少。法是有滞後性的,法令只有在兇手浮出水面時才有制裁之用,這就是小人常常能夠得逞的原因。因此要解決朝堂上的小人,走正路往往也是走不通的,難免要以術制之,是陰術還是陽術,那要看是誰在用,也要看君王是什麽樣的人。”
司念瞄着張良書桌上新壘起的一堆書簡上挂着的牌子,能看到上面寫的是“慎子”。申不害她以前還聽說過一些,慎子是誰她就一點也不知道了,想來此人寫得文章亦是晦澀難懂。“慎子?你要給我看這個呀,我這些天老是犯困,能不能不看這個~”她故意掐着嗲兮兮的聲音,雙手環住他的腰,下巴擱在他的肩膀上蹭着。
這一招屢試不爽。鼻尖萦繞着她發間紫檀的淡香,他果然敗下陣來。“好~那這個就不看了~”
“你今天在看什麽?”司念得逞以後終于安分,随意翻着桌上的書簡,“咦,你怎麽在看這個?這些不都是老早以前我幫你搬過來的麽,我還以為你不會再碰了。”
“一直沒再翻閱過,已經布滿了灰塵,便拿出來擦一擦。可惜,與焚毀的數量相比,這些只是杯水車薪罷了。”張良的語氣漸漸冷了下去,眼中寒光一閃而逝。
他仿佛回到了那一天——四處燃燒着熊熊烈火,百尺高樓在大火中轟然傾垮,漸漸灰飛煙滅。羅網把小聖賢莊團團圍住,殺手們陰沉的臉孔在高溫的蒸騰下變得扭曲起來,猙獰可怖。
他提着淩虛,化作無情的利刃,殺至最後一人。滿目的紅,是倒映出的火光,是敵人的鮮血,像詭異的藤蔓,緊緊環繞着他,要将他吞噬殆盡。
Advertisement
多年過去,烈火、鮮血、失去的生命時常入夢,他只能在床頭放上一顆夜明珠,抱着司念,才敢在驚醒後安然閉眼,然後清醒着一直到天明。
“我已經不像是原來的我了,我有些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兒瘋。我殺了許多人,我的劍上沾滿了擦不去的鮮血,和我失去的那些東西一道,烙在了心裏。你還記得淩虛嗎?我後來再看到它,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天的滿目蒼夷,便找了個湖,把它丢進去了。”
丢湖裏了……原來她當年在湖底看見的那把劍真的是淩虛。至少,有一些事情,張良終于敢去回憶和面對了,永遠躲着,反倒只能成為心中的枷鎖。“那不是你的錯。他們要殺你,你總不能傻站着就由他們來。”
“我不喜歡殺人,但是我從來沒有如此想殺掉一個人。”
“嬴政還沒有死,後面呢,你還會再殺他嗎?”
“我很想,但是最好的機會已經錯過,以後必不會再有。”
“如果我知道你要去刺殺嬴政,我一定會阻止你,我将來也不會給你做這種傻事的機會。”司念望向從張良領口露出的繃帶,心頭仿佛有東西梗住,難受極了——在這繃帶下面藏着極深的疤痕,這道傷口,再偏一分,就會要了他的命。
“你不懂,從韓國到小聖賢莊,國,家,他聽信了所謂的長生,連你也不放過,這些都是我對嬴政的仇恨,也只能由我去填平,我要用他的命去還!”張良一轉頭,就見司念眼眶紅紅,倔強地憋着淚,頓時啞了聲,知道自己一時憤恨以至于說錯了話。
“你不就是想殺了嬴政報仇,然後重新建一個韓國麽?你祖上五代為相,你不想讓韓國在你手裏終結!是嬴政聽信讒言毀了小聖賢莊,血海深仇不能不報!所有這些,我怎會不明白?”
她怎麽可能不懂!張良去她家把她抄的書搬到這邊來的時候,她抄的那些書籍裏面,寫的韓國文字甚至比小篆還要漂亮些。伏念送她的《尚書》,她也保存得格外得好。
他自知失言,可這根本不是他的本意。他曾從血光中走出來,也許這讓他真的變了,他早已不是那個潇灑自如、雲淡風輕的張良了。他的心裏有血的熱、劍的冷,刻骨的仇恨與痛苦,埋葬了他記憶中所剩不多的歡欣。
“我救你那天,渾身上下全都是你的血,我真的很害怕,害怕再慢一點,就救不回你了。張良,即便你殺了嬴政,秦國還在那裏,秦兵還在那裏!你又怎知下一位帝王不會草菅人命?你可以出去看看,外面到處都在通緝你,秦國又講連坐之法,這要牽連多少無辜之人!到頭來又是百姓受的苦難最多。你不丢了自己的命,也會讓別人為你丢了命,你這般跟匹夫有什麽兩樣?張良,這世上恨嬴政的不只有你,還有這麽多百姓,你反秦也不只能因為你,而要為天下人。”
“念念,是我心急說錯了話,我沒有那個意思。有些事情,是我還沒有想清楚。”張良拿自己的衣袖給她擦眼淚,沒幾下,衣袖上已經水答答一片,“乖,不哭了,你要吃什麽,我給你做,給你賠罪,好不好?”
她嘴一撇:“我想吃草莓。”
他慌了:“草莓?草莓是什麽?”
她提筆憤憤地随便畫了幾下:“一種果子,大概長這樣,紅色的,表面全是小籽,上面是尖的,底下是圓的,墊兩片葉子,酸酸甜甜的。”
他看了一會兒這種長得奇形怪狀的水果後說道:“好,我記住了,我給你找。”
“還有個事兒。我師父去年只叫我來救你,可沒叫我留下。所以我還是要去見上他老人家一面,雖然他不在乎這些,但我覺着不回去看看說不大過去。”
“那你幾時走?”
“就這兩天去吧,趁才入秋,路上方便,十天半個月應該就回來了。外面都在通緝你,你別到處亂跑。”她捏了捏他的臉,“叫你兇我,這半個月,你自己做飯吃。”
“快些回來。”
“快些回來做甚,看見你心煩。”
“我會想你。”
“我有什麽好想的……還不如給你個問題想想呢,人生下來就是這麽一個人,那為什麽會有很多人合在一起變成國家,為什麽國家間會有戰争不能所有人大團圓……你要是想哪天明白了,很多事情就通了……”
師父果然又雲游去了,整個師門只有一個小侍童在灑掃,估計又是師父機緣巧合下大發善心收的小弟子。司念給師父留了封信,曉得他不會看,但是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
“師父說,如果師姐來,就讓我把這個給你。”
“素書?這是什麽?”
“師姐看了就知道了。”
司念稍微看了幾行,便知道這本書不是給她的。她合上書,告別了小師弟,拜別了師門,提缰縱馬,堅定地走上了自己選擇的路。
傍晚時分,張良正在院子裏練劍。許久沒有練武,劍法生疏了太多,他無奈嘆了口氣,只能收了劍,回屋換了衣服。忽聞越來越近的馬蹄聲,大喜,趕緊跑了出來。
司念剛下馬還沒站定,就被張良一把抱在了懷裏。她紅着臉說道:“急什麽呀,怕我出去兜了一圈不回來啊。”
“哪有,就是想你了。我仔細想來,覺得自己前幾天真是混賬極了,怎麽會對你說那種話。”
“那種事情我以後也不提了,反正我們意見不一樣,也辯不出什麽不一樣的結果。”
“好,不提了,進屋收拾一下,我去煮餃子。”
“正好看看我不在的這些天,你的手藝長進了沒有。”
“哎,不要期望太高。”
張良在做飯方面是一點技能點都沒給到,這餃子雖說不上難吃,但味道十分普通,也完全說不上好吃,不過和以前相比已經是好上太多。“長進不少嘛,味道不錯。”司念沾着醋吃了十幾只,又喝了杯茶,就要和張良說《素書》的事兒,結果張良又高興又神秘地鑽進了廚房,好像又要進去拿什麽東西。
“我飽啦,吃不下啦。”
“別的不吃,草莓總要吃一個吧。”
司念一愣,只見張良端出一盤淡紅色的小點心,顏色沒有草莓一樣鮮豔漂亮,形狀已是相差無幾。她前幾日就是不太高興,随便報了一個這裏沒有的東西刁難他一下,根本沒指望他能找到草莓,反正她現在也已經不生氣了,過去的事也不想再提了,就當自己什麽也沒說過,可是他什麽都當了真。
她輕輕拈起一個放進嘴裏,酸酸甜甜的,是山楂和蜂蜜的味道,下面墊了一小片薄荷葉。她濕了眼睛,擡起頭來看向眼前的男人——他正笑盈盈地看着她,好像在等一個回答,或許就是在等她回答這個草莓是不是她想要的味道。
于是她心中浮現出了一個似乎無關的答案——她可以和他共度一生。
“你傷口還疼嗎?”
“完全不疼了,可以練劍了。”
“這些天……”
“嗯?怎麽了?”
“這些天,你一個人睡,有沒有不習慣?”
“很不習慣,要你在身邊陪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