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構建故事結構
構建故事結構
第3章構建故事結構
如果你能構建故事結構,才不管你如何去寫。
第1節基本故事結構
成功故事結構必須由以下十大要素組成:
1、第一幕——故事建置段落
第一幕主人公出場,他在自己的正常世界中過着庸常的生活,随後引出主人公所追求的一個總體的、切實的故事目标。第一幕以驚人意外#1結束。這是主人公意外陷入下一幕,并且突然把總體目标轉變成一個高度明确的目标。
解讀:《将進酒》的第一幕從第一章到第七十二章。
沈澤川出場本來在端州和師父師娘大哥一家過着幸福平庸的日子,卻因為中博兵敗案受押入京,死裏逃生後,在昭罪寺中認識齊惠連,确定目标:殺宿仇。
驚人意外#1:疫病案後,齊惠連和紀綱被奚鴻軒抓走,失蹤。
高度明确的目标:但這世間總要有人做亂臣賊子。我不信命由天定,誰能坐上這巅峰龍椅,誰才是正統。(沈澤川這時候才真正決定謀逆,所以才和喬天涯說了那麽一大段經典的悖逆之言)
2、第二幕——沖突遞增的發展段落
第二幕是故事的真正核心,占整個故事的60%-70%。主人公從情感不成熟和孤立走向成熟并融入社會。
第二幕中主人公追尋一個明确的、可見的目标,并以驚人意外#2結束,主人公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推入第三幕。
解讀:《将進酒》的第二幕最長,我解讀的不一定正确,以下分為幾個我認為的可能的版本,後期再做修改。
版本一:《将進酒》的第二幕從第七十三章到第一百八十六章。
Advertisement
驚人意外#2:狼王之死。
分析:首先所有的故事第二幕一定是篇幅最長的,本書一共有282章,對于篇幅就不符合第二幕的特征了,97這麽聰明厲害,應該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其次狼王之死是有鋪墊的,算不上是一個意外。
唯一一條符合的是對于主人公蕭馳野算得上是最黑暗的時刻,但兩個主人公并沒有被摧毀所有的希望,他們的必勝計劃依然可以繼續。
所以此版本不成立。
版本二:《将進酒》的第二幕從第七十三章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驚人意外#2:尹昌之死。
分析:篇幅上是對得上,但這也不是主人公最黑暗且失去希望的時刻。
其次尹昌之死也是有鋪墊的,不屬于突然發生的驚人意外。
所以版本二不成立。
版本三:從第七十三章到第252章。
驚人意外#2:沈澤川差點被四腳蛇暗害。
分析:篇幅符合,也是驚人意外,主人公經歷了端州守衛戰的勝利以後,看似勝利就在眼前,卻突然混雜進了對手的四腳蛇,沈澤川差點被謀害,但這也并沒有讓主人公一無所有,錯毀所有的希望,所以版本三也不成立。
版本四:從七十三章到二百零九章。
驚人意外#2:蕭馳野失蹤在茶石天坑。
分析:篇長符合。
蕭馳野要是死在茶石天坑是沈澤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也接受不了的。在此之前,沈澤川樹立更加堅定且清晰的目标,逃離阒都後,解決茨州困境,順利建立茨茶槐商路,收複中博六州……如今一切都在朝着勝利的道路前進着,并且他們的籌碼越來越多,勝利在望。可是沈澤川的終身愛侶蕭馳野卻身死半途,而且是在沈澤川最不能接受的夢魇之地——茶石天坑。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毀滅,摧毀了沈澤川所有的希望,很顯然,如果蕭馳野死在此地,沈澤川将終身困在夢魇裏不得解脫,而且比之前更加嚴重,他失去了所有。
所以我更傾向于這個版本。
3、第三幕——情節解決段落
第三幕是解決幕,不宜過長。
解讀:《将進酒》的第三幕,從第210章到第282章。
我一直認為《将進酒》的第二幕和第三幕的篇幅相較于第一幕的篇幅,有些過長了,不知道97有沒有這種感覺,後面的劇情精彩不斷,但相較于第二幕中間點之前還是略微遜色一點,畢竟後面的戲劇沖突和高潮都要比之前更加強烈的。尤其是沈澤川和薛修卓的最終對決,幾乎很難讓讀者覺得反派強過主人公或者勢均力敵,薛修卓和阿木爾戰敗在前面劇情的鋪墊中就能看出來是必然的,所以最終沈澤川達到反派給讀者帶來的爽感就差強人意。
引發事件——第一幕中開始這一特定故事的時刻
引發事件常發生在故事開頭,它提供一個真正開始主人公故事之旅的情節事件。這是一個為第一幕餘下的部分引發主人公總體、明顯的目标的事件。
引發事件可以發生在第一幕的任何時間點,取決于故事需求,且宜早不宜遲。
解讀:《将進酒》故事的引發事件是中博兵敗案,沈澤川受牽連遭受生死危機。第一章就進入引發事件,總體明顯的目标是為齊惠連殺宿仇。
驚人意外#1——結束第一幕并開始第二幕的意外事件,把主人公推進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一幕的結尾需要某些令主人公震驚的突發事件或戲劇性反轉。宣告主人公生命中巨大改變的到來。
驚人意外#1的幾個要素:
a、必須發生在主人公身上,而非他人。
目的是給主人公帶去改變人生的情感沖擊。
b、必須突如其來。
不是一個場景或一個逐漸展開的事件段落,而是突如其來的一記重拳。
解讀:齊惠連和紀綱的失蹤是在疫病案以後,沈澤川回到安置師父和先生的宅子,突然發現宅內氛圍肅殺,危機四伏,齊惠連和紀綱失蹤,而奚鴻軒正在宅內等着和他對峙。
c、必須完全震住主人公。
也就是出人意料。
d、必須徹底改變主人公的處境。
主人公發現自己往日的生活一去不複返,嚴格來說,周遭的人皆已完全不同。
解讀:疫病案之後,沈澤川越級升遷,蕭馳野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奚鴻軒卻即将要遭遇朝廷彈劾,可能承擔刺殺李建恒的重罪,再不濟,私自帶皇上到藕花樓吃喝玩樂導致皇上遭此大難,罪責也是不小的。雖然奚鴻軒和薛修卓此時可能還不知道沈澤川的動機,但是奚鴻軒已經懷疑自己被表面假裝不和的策舟二人給耍了,所以來調查沈澤川,不料卻發現了齊惠連和紀綱。齊惠連是前朝罪臣,紀綱是世人皆以為去世的人,不論是誰,如果讓朝廷知道沈澤川還藏匿着這兩個人,那麽沈澤川好不容易掙來的前程将功虧一篑。往日的生活一去不複返。
e、改變了主人公的命運。
主人公置身在前途未蔔的新狀況中,在這種令人困惑和不确定的世界中,主人公只能擔起風險來證明自己并成長。
解讀:這時候最大反派薛修卓已經初露端倪,奚鴻軒也已經不會再和沈澤川同盟,而且奚鴻軒手中還握着沈澤川的把柄,這是前途未蔔的新狀況,沈澤川只能擔起風險證明自己并成長。
f、告訴讀者故事情節的走向。
引出主人公的核心目标。
解讀:所以沈澤川才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周若失其鹿,天下群雄皆可逐之。今日你說是李氏,明日我說也能說是阿貓阿狗。誰能坐上這巅峰龍椅,誰才是正統……先問良心,再論快意,要做骨鲠之臣,就得舍小我,棄私欲。鎖天關的馮一聖一門忠骨全部戰死,這就是大義凜然……喬天涯,你根本不是離經叛道,你是道中囚徒,是能做君子的人……但這世間總要有人做亂臣賊子。我不信命由天定,倘若來日刀架頸側,別說奚鴻軒,就是李建恒,我也不會刀下留情。奚鴻軒嘴裏講的血脈正統,于我而言就是癡人說夢,刀鋒過喉誰都要死,嫡出庶出無一例外。我志不在君子,也不在小人。睚眦必報既成信條,那麽恩是恩,過是過。今日之事,我要奚鴻軒拿命來抵。”
中間點
中間點的特點是都有提供重要敘事功能的獨一無二的場景集合。不同于驚人意外,中間點不是片刻的震驚,而是兩三個或更多的一系列可持續的場景組合。
第二幕的中間點一分為二。中間點給主人公提供了一個中途歇腳小站,片刻反思時間和一個再次置身達成生死目标的機會。
在這重要的場景組合中(中間點)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特征:
a、 在基調和風格上,中間點的感覺都不同于故事其他部分,并常有配以音樂蒙太奇的轉場來表達時光流逝。
解讀:音樂蒙太奇:從彼影像過渡到此影像的切換過程中音樂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從一個時空跨越到另一個時空的轉接中音樂起到了填補空白的作用,這種音樂配合影像的電影手法,就是音樂蒙太奇。音樂蒙太奇可以說是一個美學的平臺,它給所有的視聽藝術門類規範提供法理依據,也為他們的成長發展提供學理示範。
蒙太奇, 文學音樂或美術的組合體的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蒙太奇是電影美學的基石,是一種在時空動态中所形成的片斷幻覺。利用視覺暫留原理、似動現象、完形心理與心理補償來建構完整情節的電影藝術,電影本體是對時空的壓縮,以其短暫的數小時或數分鐘的時間來呈現一種生活狀态,蒙太奇音樂在該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即人體對外界感知的一個重要介質。
比如角色死前在很短的時間內回顧一生。因為《将進酒》是小說,所以這一點特征是不具備的。
b、中間點擔起‘無路可退’的戲劇功能。
中間點場景作為情感和行層面的無路可退的臨界點。
在故事第二幕前半段,主人公竭力追求戰勝對手的勝利時刻,但是有一種感覺,無果主人公突然決定放棄整件事一走了之,他仍然可以這麽做。随後,中間點發生的事情令這種回頭的可能性不複存在。
解讀:在齊惠連被抓走到阒都圍殺案之前,沈澤川本來擁有着一路向上的大好前程,如果這時候,他想回頭,不再履行許給齊惠連的諾言,是可行的,甚至這時候收手還可能可以和奚鴻軒薛修卓成為同一陣營的夥伴,也可以阒都這個屁大點的小地方謀求自己的前途。但是阒都圍殺案發生以後,沈澤川的這一條路被徹底斬斷,他只能拿起武器與之戰鬥,否則阒都的所有人,太後、薛修卓、韓丞都會要了他的命。
c、主人公和對手的沖突變成個人恩怨。
解讀:韓丞當着沈澤川的面殺了齊惠連以後,沈澤川情緒失控,大喊:“韓丞,我要你的命。”這時候,沈澤川和韓丞的沖突變成了個人恩怨。
d、在愛情故事和浪漫喜劇中,中間點通常是戀人初次擁吻或發生關系,事實上或隐喻上,亦或是同□□第一次作為一個真正的團隊消除異見和精誠聯手。
這些關鍵的浪漫時刻标志着愛情故事中的無路可退,此時兩人深切感受到彼此在中間點許下諾言。
當兩個同性主人公臨時湊對來接手共同的任務時,他們的‘夥伴’關系也遵循浪漫故事的相同弧線。一開始彼此讨厭對方,随後夥伴-主人公逐漸學會彼此尊重。
解讀:《将進酒》中的感情線不是故事的最主要情節,因此不符合這一特征,但是如果把沈澤川和蕭馳野的感情線單獨拿出來,也可以寫成一個完全符合結構的故事。
故事第一幕開始因為中博兵敗案蕭馳野受牽連,所以踹了沈澤川一腳,沈澤川記恨在心,策舟二人彼此讨厭對方,見面必撕咬,在各種沖突中逐漸互生情愫,互相試探,随後心意相通,彼此深愛。
e、中間點常包括一個事實上或隐喻上的揭露。
揭露用作向沖突個人化邁進一大步,或揭露主人公內心真正的自我。他卸下面具,把真正脆弱的自己展現在命中情人的面前。
解讀:阒都圍殺案以後,蕭馳野和沈澤川逃往茨州,沈澤川痛失先生,夢魇纏身,在蕭馳野面前揭露自己的脆弱,直言曾經天真的以為僅靠權術制衡就能掀翻世家掣肘,現在才意識到根本就行不通。
f、中間點幾乎總是包含人物成長的第二大步。
人物成長的第一步在第二幕前半段的早期,主人公表達或提及他內心的情感沖突。他将這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帶到表面。第二步則出現在中間點,主人公第一次直接與是他退縮的內心的情感痛苦鬥争。
解讀:《将進酒》中第二幕的前半段不止一次的提到沈澤川的夢魇,其中最明顯的是沈澤川和蕭馳野初夜的那個晚上(第四十章),蕭馳野意識到原來沈澤川也并不是無懈可擊,他們彼此試探,卻也同病相憐。但這時候的沈澤川還處于掩飾或者對自己有誤解的狀态,并沒有正視自己心中的傷痛。直到中間點阒都圍殺案以後,沈澤川才主動在蕭馳野面前露弱,與自己內心的情感痛苦鬥争。
g、在中間點開始時常伴有倒計時來增強焦慮感。
餘時不多可以創建持續上升的戲劇張力。倒計時也可以在故事開頭就啓動。
一般來說,最後的倒計時從中間點開始,以此來提升緊張度,并将第二幕後半段的風險推至極致。
解讀:阒都圍殺案的倒計時是在蕭馳野沖破城門但是沈澤川卻選擇了關上城門。此時韓丞在殺掉齊惠連以後必然和沈澤川經歷一場腥風血雨的厮殺,沈澤川的兵力錦衣衛很明顯是比不上韓丞的兵力八大營的,所以蕭馳野如果沒有在倒計時結束之前帶着禁軍趕到,沈澤川必定兇險。
且蕭馳野一旦帶着禁軍趕到,基本就坐實了他刺殺皇上、意圖謀反的罪名。也就是說,倒計時後,沈澤川和蕭馳野被推至風口浪尖,再也沒有了回頭路。
h、中間點常有事實上或隐喻上的死亡和重生時刻,作為主人公的一個歷程儀式。
解讀:《将進酒》中的主人公在中間點時都面臨着事實上和隐喻上的生死。
事實上:韓丞圍殺沈澤川,此時的沈澤川是甕中之鼈,僅靠一點錦衣衛攻破阒都城門,殺出重圍是不太現實的,沈澤川面臨事實上的生死。
隐喻上:韓丞當着齊惠連的面羞辱沈澤川,并且慘烈的殺害了齊惠連,沈澤川失去恩施,從此以後的人生道路沒有齊惠連的輔佐,他必須學會獨當一面。而且此刻他也深刻認識到曾經自己的不足,在之後和蕭馳野敞開心扉的時候就說:“我曾經天真的以為僅靠權術制衡就能掀翻八大家的掣肘。”說明在隐喻意義上,曾經沈澤川已經死了,現在的沈澤川重生了,他将修正自己的錯誤,踏上新的歷程。
第二幕高潮——戲劇性行為逐漸增強,主人公期盼的勝利近在咫尺。
接近第二幕的尾聲,沖突的力量升到目前為止的最高點,作為主人公發現驚人意外#2的關鍵時刻。整個故事的高潮将出現在第三幕。第二幕高潮是通向第二幕結局的漸強段落,通常呈現出主人公的成熟。
接近第二幕尾聲的高潮,并不解決核心沖突,解決核心沖突的是第三幕中主人公和對手的生死對決。第二幕的漸強段落給人一種那就是決定性的巨大沖突的印象,但随後出乎意料的驚人意外#2突然出現,又将主人公打回原形,突然改變了游戲規則。
在第二幕高潮,能量必須增強,主人公的計劃胡拼亂湊并在第二幕中不斷努力,看似一切勝利在望。至此,主人公已經艱苦卓絕地達成人物成長,所以他目标明确,也勝任即将到來的挑戰。萬事俱備,現在真正的戰鬥開始,可以是身體對抗或情感掙紮。
解讀:第二幕的高潮是蕭馳野墜入茶石天坑,沈澤川如墜冰窖,內心沖突最大化,大家可以去聽一聽廣播劇,這裏的處理比原著更加直觀精彩。
驚人意外#2——令人驚訝的意外反轉,通過打碎主人公的求勝計劃來結束第二幕并開始第三幕(偶爾驚人意外#2可以是好消息)。
驚人意外#2标志第二幕的結束和第三幕的開始。
通常,驚人意外#2帶來的首要沖擊是徹底地摧毀主人公的必勝計劃,并需要他把握一切可能的機會。這一部分通常被稱為主人公最黑暗的時刻,因為此時此刻所有取勝的希望都已落空。
接近第二幕的結尾,看起來主人公的計劃就要大功告成,勝利就在眼前,突然,糟糕,驚人意外#2出現并摧毀所有希望,主人公毫無喘息的時間便被踹進孤立無援的第三幕,而他手上的資源所剩無幾。
解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沈澤川重回過去的傷痛,他的身體裏有兩個人在鬥争。
陰暗病嬌的內心質問沈澤川:沈澤川,兜兜轉轉,你還是回到了這裏,你敢去看一眼那天坑裏嗎?你還記得紀暮死之前對你說什麽嗎?啊?他說,沈澤川你為什麽不救他,你為什麽不救他,你眼睜睜地看着他死在你面前。你身邊之人皆因你而死。紀暮死在這裏,花娉婷也死在這坑裏,還有齊惠連,如今,就連蕭策安也……沈澤川,下來吧,屍山血海才是你的歸宿。
此時的沈澤川可以說所有的希望被徹底摧毀,失去了一切。
必需場景
主人公和對手之間的第三幕決戰時刻,這将徹底解決最主要的情節問題。
在愛情故事裏挽回和好的時刻變成了最後的解決,因為這是主人公和愛戀對象-對手之間的攤牌時刻,也回答了愛情故事的核心問題。
解讀:《将進酒》中第三幕決戰是蠍子挑起戰鬥,給沈澤川攻打阒都的理由,薛修卓為保護人民孤身一人替李劍霆擋下了恥辱。之後阒都潰敗,蕭馳野手刃阿木爾。當然也可以說阿木爾是結局應當解決的未了的情節,主人公唯一的對手就是薛修卓。這只是我個人的分析,不一定正确。
結局
解決所有未了結的情節問題和關系。
解讀:策舟解決了兩大勁敵以後,簡單交代了整個由中博兵敗案引起的整個時間的前一案後果,并簡單交代了人物的結局:沈澤川登基,在玉龍臺舊址上新起蒼雲閣,列文臣錄、悍将譜雙雄圖。蕭馳野封‘乾鈞王’。厥西柳州新港建成投用。至此整個故事結束。
補充:不要期待準确無誤,找不到某個特定的故事元素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尋找這些結構點的自我訓練,你講故事的能力将突飛猛進。
看到作者的這句話心中大受鼓舞,确實有些細節不好找,有些地方的解讀分析可能還是錯誤的,但這都沒關系,只要堅持訓練,一直都有進步。
第2節人物成長弧
人物成長弧:弗洛伊德和榮格以及精神分析和人性內心機制。
關于弗洛伊德和榮格精神分析理論,這個問題太複雜,就不在這裏多做贅述了。除了直覺創造力,無法用其他方式來處理。只要盡你所能的刻畫即可,成事在天。
人物成長弧發展如下:
行動故事線和情感故事線并行,同樣适用。
淡入
第一幕 主人公躲在情感保護殼後自保
驚人意外#1
第二幕 主人公為情感成長而努力
第一步 表達成長的需要
第二步 為求成長而鬥争,但失敗了(這就是中心點序列)
第三步 克服、實施情感成長
驚人意外#2
第三幕 主人公徹底走出情感保護殼
淡出
塑造一個曾經經歷毀滅性情感創傷的主人公,他的創傷以至于他現在用孤立防禦的态度來自我保護。主人公為了不再重蹈覆轍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某些撕心裂肺的過去造成他排斥情感和心生偏見以及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心存防備。主人公為了避免在未來遭受更多痛苦而戴上了自我保護的情感保護殼。
在故事的特定位置加入以下三個場景,會帶給主人公一個永遠放下保護殼的機會。
a、在第二幕前半段,主人公在對話中有意無意表達困住他的情感痛苦的本質。(表達)
b、在中間點場景,主人公積極奮鬥,放下自我保護的情感保護殼,但在第一次嘗試戰勝內心沖突時以失敗告終。(鬥争)
c、在第二幕後半段,主人公終于克服和戰勝了孤立的情感防禦體系。(克服)
在第三幕之初,主人公的情感防禦可能重現,但他很快意識到人物成長是根深蒂固的,他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自己,而是一個最終能實現故事情節目标的更加成熟的人。
成長弧——第一步
通過主人公的行為和态度向讀者展現這種內心不滿的本質。這在第一幕中不會直接說出來。主人公确信自己沒問題,自認為沒什麽改變的必要。
然後,主人公被迫追尋某種外在的總體目标。
主人公還不知道如果他不先卸下自我保護的情感保護殼,就永遠不肯呢個實現情節預設的現實世界的目标。
在進入第二幕的特定世界後,主人公竭力實現高度具體的現實世界的目标,他開始感到被內心的情感重負壓的喘不過氣,但仍然無法清晰的定義它。
*人物成長的第一步要求主人公有意或無意的表達束縛他的情感包袱的本質。
這通常發生在第二幕的一開始,某些切實事件挑戰主人公,這也使得他深藏在保護殼後面的真想得以浮上表面并在對話中有所表達。
主人公必須在沉迷于過去的自我中心和在人物成長之間做出選擇。
成長弧——第二步
故事發展到中間點,主人公必須放下保護殼并采取行動對抗核心的情感沖突。
*人物成長的第二步需要主人公終于對抗他的自我孤立和創傷心态——但是這次嘗試沒有成功。
過去的內心傷痛不久便再次湧上心頭。主人公再次拿起保護殼對抗人世間的情感磨難。但是他已經體驗了丢開保護殼的真誠生活,他也感覺到自己永遠能放下沉重累贅的心結。
第一次內心鬥争發生在中間點場景,标尺情感層面的無路可退。雖然主人公沒有成功,但是他意識到竭力促成內心成長是戰勝現實世界中的對手的前提條件。
重要的是,內心鬥争必須通過主人公采取揭示性的外在行動可視化。
成長弧——第三步
主人公已抱着誓死的态度追求目标,主人公和盟友都情緒高漲,與對手的最後對決的準備幾乎到位,勝利似乎觸手可及。
此外,次要情節為主人公提供了解開心鎖的機會。
*在第二幕高潮即将來臨之前,人物成長的第三步應聲而來。終于通過采取行動以一種新的、更為情感上的領悟的方式解決了日趨激烈的沖突。主人公卸下自己的保護殼,克服了內心防備,證明自己已經改變。
在這一步,主人公最終品嘗到真正的情感自由。此刻,主人公追求一個真誠、情感上不設防的方法來實現他的目标。這一內發積極的改變創造了勝利的希望。
第三幕之初,在克服內心情感鬥争的人物成長的第三步之後常會出現情感退卻時刻,主人公想再次拿起過去沉重的保護殼,但發現自己的防禦機制已經不再起作用。
終于,成熟的主人公不再需要回到愚笨的情感幼稚。在第三幕,主人公終于成為一個徹底擺脫情感束縛的人。
但是要記住,必須在沒有破壞主人公共鳴的前提下呈現情感成長。
設計有力的情節迫使主人公的核心情感問題浮現,然後盡可能喚起痛苦的情感波動,你必須找到主人公最深的心傷,然後用你的故事刺痛傷口,促使主人公在個人成長路上不斷向前。
解讀:第一幕沈澤川因為中博兵敗案失去幸福生活,受押入京,身心受到重創,從此夢魇纏身,封閉內心,樹立為齊惠連殺宿仇的目标。
直到齊惠連和紀綱被奚鴻軒抓走,才意識到自己僅靠曾經的方式是達不成目的的,于是進入第二幕。
第一步,沈澤川和喬天涯明确表達自己悖逆思想:誰踏上這巅峰龍椅,誰就是正統。
第二步,中間點,沈澤川很努力的救師父和先生,卻失敗,且策舟二人陷入無路可退的地步。他也向蕭馳野明确表達自己成長的需要:僅靠權術制衡就掀翻世家掣肘的想法是多麽的天真,雖然沈澤川沒有和蕭馳野明确的表達以後要當皇帝,但是兩人的行為就是朝着這一步前進的。
第三步,克服心魔,在茶石天坑,蕭馳野徹底救贖了沈澤川的情感障礙(209章)。後來沈澤川在撫仙頂遇到雷驚蟄(174章),雷驚蟄試圖用沈澤川的情感障礙攻心,沈澤川也出現情感退卻,想再次拿起過去沉重的保護殼,但很快發現自己的防禦機制已經不再起作用,成為一個徹底擺脫情感束縛的人。
第三幕之後,沈澤川已經具備戰勝對手的能力了。
這段分析寫的不好。因為我不确定自己的解析是不是對的,文中的沖突和細節實在是太多了。茶石天坑一戰應該就是沈澤川徹底救贖擺脫情感障礙的地方,之後擺脫情感障礙的主人公可能還會再次拿起保護殼,只是這時候的保護殼已經不起作用了,這一描述和撫仙頂一戰沈澤川對付雷驚蟄的時候及其符合,但是為什麽茶石天坑的沖突發生在撫仙頂沖突之後呢?這肯定不是97的失誤,有可能是我将第一二三幕就分錯了。之後再找一個故事細節較少的相對簡單的故事再重新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