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創建你的人物
創建你的人物
第二章創建你的人物
第一節人物要素
每一個有臺詞的人物都必須有其存在的理由。無一例外。
主人公
主人公追尋一個由迫在眉睫的危機引發的明顯的焦點目标,迫不得已要沖破眼前的現實困境,由此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他勉強奮起自保和保護他人,同時也努力追尋個人的內心實現并達成生活的新平衡。
主人公是一路冒險闖關和承擔推動整個故事線向前的重擔的人,并且只有主人公才可以引發力挽狂瀾的最後決戰。
主人公千人千面:
1、 标準的一身正氣的英雄。(例如《蜘蛛俠》,沈澤川也勉強算是這一類英雄)
2、 非傳統英雄。非傳統英雄很可能不會令人欽佩,但是有膽識、有身手,因此會讓人同情和認同。(例如《超人漢考克》)
3、 悲劇英雄。身上致命的人物缺點注定其失敗。(例如《縛耳來》)
4、 催化劑英雄。催化劑英雄不會經歷人物成長,而是促使他人成長。(例如《亡命天涯》)
對手/反派
特質:
1、 是主人公最強勁的敵人。
2、 對手不是一隊人馬或一個概念,應是一個個體。
Advertisement
對手帶出的是故事的核心沖突,因此必将在最後的高潮時刻與主人公生死對決。(薛修卓和沈澤川在阒都的最終對決)
3、 看似無法擊敗的強大對手。(阿木爾早在永宜年間就布局蠶食大周,遠比策舟二人早的多,實力大到在端州守衛戰沈澤川是慘勝,也是險勝)
4、 對手必須是偏執地深信自己的訴求(這有助于給對手披上些許魅力和思想的外衣,如果主人公發現對手有血有肉,那麽對他的沖擊更強),并認為對坑和阻止阻止被高估的主人公是正确的事情。
5、 心理學上,對手可以是主人公自己的另一端。
主人公的危險和收到抑制的特質可以由對手來表達。從象征意義上看,主人公最終是同化身于對手的自身缺陷作戰。通常,接近高潮時,對手會指出他和主人公是何其的相似。
解讀:這一點在《将進酒》的人物設定上并沒有很明顯的顯現,舉例墨香銅臭的《天官賜福》,主人公太子殿下和最終反派君吾就是很好的例子。太子殿下在堅定選擇救衆生之前也曾受過深痛巨創,對蒙昧無知的民衆感到灰心,并且差點走上歪門邪道,成為和君吾一樣的人,但是經過鬥争以後,謝憐沒有屈服。最後君吾也是點出二人的相似之處,并且痛擊謝憐悔改,謝憐堅定的大喊:“就是不改,痛也不改,死也不改,永遠不改!”
6、 對手可能會指使幫兇對抗主人公。
主人公必須擊退衆多惡人的圍攻,直到故事最後的沖突,大反派才登場和主人公決一死戰。
解讀:薛修卓的幫手有很多,奚鴻軒、韓丞、慕如,福滿……還有一些可能不算是主人公的對立面人物,但是在某階段的局勢中會因為某些迫不得已的形勢必須對抗主人公,這也算是主人公的對手或幫兇。
7、 主人公不應該成為自己的對手。
任何深陷內心自我鬥争的的人物內心必定糾葛和掙紮。但是外部世界若沒有清晰的對抗力量,刻畫此類主人公的故事會變得令人反感。
主人公變成自己的對手時,讀者不能體驗一場切膚之痛的情感之旅。
8、 自然災害只是提供悲慘的險情和為沖突提供絕佳的平臺,但不能是對手。
解讀:例如蕭馳野在茶石天坑一戰,暴雪天氣就為此戰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烘托了沈澤川誤以為失去蕭馳野時的悲慘情緒。
9、 對手可以帶着朋友或戀人的面具直到最後才撕掉僞裝,但不妨礙他始終作為反派的存在。
解讀:薛修卓一開始就是沈澤川盟友的僞裝,他們統一戰線完成假刺殺李建恒議案。
10、 對手并不總是惡人。一些最出彩的對手正是那些迫于情勢不得不站在主人公對立面的好人。
解讀:例如《将進酒》中的高仲雄,在奚鴻軒煽動國子監再學請求皇上收回成命的時候,高仲雄就是代表。再比如督察員左都禦史岑愈就很憐惜沈澤川,有心提拔提點,但是以內政治立場的原因,他不得不和姚溫玉在丹城唇槍舌戰。
11、 對手永遠不可能成為主人公,但有時在故事中處于支配作用。有時會喧兵奪主,常被讀者誤以為是主人公。
解讀:《将進酒》中,基本上在永宜年間到策舟反叛大周期間的大局都是對手阿木爾一手支配的,整個局勢走向都在阿木爾的掌握之中。不過這個人直到後期才慢慢浮現,本書中的對手不會被誤以為是主人公。
12、 當浪漫成為主要情節,那麽主人公的戀愛對象起着對手的功能。
對大多數浪漫喜劇,被愛的一方成為追求者的對手。如果是雙主人公的故事則會聚焦在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每個人起到雙重作用,即是主人公,又是戀愛對象的對手。(怪不得前期很多時候我都感覺蕭馳野像是沈澤川的反派)
愛戀對象
戀愛對象這一人物在任何故事中都可以提供主要情節,或是引起提升人性、突出主旨的次要情節。
愛戀對象必須撐起一系列特定的情節發展功能。
1、 愛戀對象帶來重要的故事改變。
即愛戀對象要給主人公帶來沖突和對抗,當主人公內心痛楚、掙紮以及經歷人物成長時,愛戀對象會帶來建議和挑戰。
解讀:蕭馳野和沈澤川的前期沖突是最多的,從中博兵敗後的對立,到小福子案後的試探,到南林秋獵案後的統一戰線,再到疫病案真正的心意相通,直到最後的茶石天坑一戰,蕭馳野幫助沈澤川消除夢魇的心病,徹底完成了蛻變。
2、愛戀對象引發性張力。
性張力只是暗示兩者可能的進一步關系,這可以貫穿整個故事。
人類多有本能中被抑制最深的就是性張力。這可以是爆發和危險,或是極大的鼓舞。這是一個人奇幻生活的基礎,可能充滿喜悅或是徹底毀滅。所以性張力是最具有戲劇力量的工具之一。
3、愛戀對象引出主要情節和次要情節。
4、愛戀對象會迫使主人公自省和追尋自身成長。
對于優秀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關鍵概念:人物成長弧。在後面闡述。
這裏,我們只是将愛戀對象視作通往主人公內心的一扇窗戶。
與主人公的情感親密使愛戀對象處于質疑和對峙的特殊位置,并且迫使主人公正視自己的心魔。
5、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有愛戀對象,但是愛情始終是最好的可用的次要情節。
導師(參照《将進酒》中的齊惠連,關鍵特征和作用完全符合)
導師傳授主人公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和知識,這必須在主人公于對手一決勝負之前學成。無論是将來的武鬥還是心理交鋒,主人公必須學成。
導師的關鍵特征:
1、導師可以是任何年紀的任何人,只要他傳授重要的知識和技能給主人公。(即便導師有父母般的行為,但智者仍可以是任何樣子和不限年齡。)
2、導師通常會死去。
導師的死亡有三重功能:
a、 面對即将而來的終極對決,導師親自教導主人公,在傾囊相授特殊的本領和智慧之後的死亡迫使他獨當一面。沒有人能起死回生再來伸出援手。
b、 導師的離世提供了一個死亡符號,這暗喻着英雄即将重生。主人公從失去導師的痛苦中有所改變和成長,現在已足夠成熟和有能力戰勝任何可能出現的對手。導師的離世是主人公的成人禮。
c、 導師的死亡對主人公是不公平的傷害。這位他的求生提供了更為強烈的情感動機。高潮的生死對決是為死去的導師而戰。
3、故事中可以不止一個導師。
4、導師會贈與主人公重要的或救命的禮物。
通常禮物只會在主人公獲得之後才顯現出來,通過自我犧牲和承諾的某種形式來實現故事目标。禮物是主人公前路需要的工具,或是隐含神秘力量的物體,再或是危機時刻能救命的特殊知識。
解讀:《将進酒》中齊惠連贈與沈澤川的禮物有很多,除了帝王的制衡之術技能,還有實在的物體仰山雪刀,另外喬天涯這個明線和‘保命殺招’風泉這個暗線。風泉雖然最後成為三方的叛徒,但在最後的攻打阒都中确實起到了關鍵性的導火作用,也是沈澤川決勝的關鍵。
5、導師可以是欺詐、無德、庸俗、下流、失意或堕落之人。
有些導師試圖引誘主人公走上錯誤的道路。這類負面導師為主人公提供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範例。
堅定的主人公也可以從周遭的人身上吸取教訓。
導師可以是失意的憤世嫉俗者或失敗者的形式出現。
解讀:《将進酒》中的導師是正面的,引導主人公逐漸走向目标的正面人物,但他确實是以一個失敗者的形式出現的,永宜年間與東宮太子推行黃冊,結果太子被構陷,太子一黨幾乎死絕,齊惠連裝瘋賣傻隐藏在昭罪寺。遇到沈澤川之前,可以說齊惠連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失敗者,如果沒有沈澤川,齊惠連可能一輩子都将英雄無用武之地。
夥伴(一句話總結:一直陪伴主人公的不會死的正面人物)
夥伴提供另一扇通往主人公內心的重要窗口。
這個故事或者大部分故事都圍繞在主人公身邊的人。他們甘當副手和幫手來協助主人公,他們常常希望主人公聽信其言,往往作為他的非愛情內心。
夥伴會直言不諱或是告誡主人公。
通常,夥伴處在不被敬重的位置或是得不到大多數導師的信任。
夥伴可以挑戰主人公的動機,确保他誠實,迫使他的內心矛盾外顯,和愛戀對象一樣,但是沒有性張力。
夥伴給故事帶來各異的戲劇性。通常,他們提供另一個層面的關注、共鳴和歡笑。
解讀:《将進酒》中兩個主人公身邊都有夥伴。
例如:沈澤川身邊的喬天涯,他忠心不二,但不是很受敬重,喬天涯想吃點肉都要被沈澤川埋汰。
蕭馳野身邊的夥伴就更多了,例如相聲組合:骨津、丁桃,還有負責燒水的晨陽(晨陽嚴格意義上應該算幫手,不算是夥伴,感覺某些人物的分類是有點模糊的)。丁桃的不解風情總是鬧出笑話,被蕭馳野‘無情’的扔出去。其實丁桃的不解風情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在隐喻二公子對□□的生疏。丁桃和骨津就總是以說相聲的形式給讀者傳遞了歡笑。
另外李建恒這個小夥伴總是在蕭馳野身邊念叨沈澤川多麽多麽好看,要是個女的就好了,這也是蕭馳野內心矛盾的外顯,但是李建恒和蕭馳野是沒有性張力的。雖然李建恒是楚王,也被蕭馳野訓斥腦袋裏都是漿糊(不被敬重)。但是李建恒不能算是蕭馳野的夥伴,因為主人公的夥伴是不會死的。
成功的夥伴主要特質:
1、 夥伴和主人公有同樣的目标,但不是故事的推動者。
2、 夥伴不擁有主人公一樣的能力。
他們的能力通常也十分了得,但不會和主人公一樣厲害。
例如:費盛的聽記能力給沈澤川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線索,丁桃的過目不忘能力給策舟二人解釋了很多人物背景。
3、 夥伴對主人公絕對忠誠,值得信賴。
4、 夥伴不會死亡。(李建恒就死了,所以李建恒不符合夥伴的特征)
夥伴象征着神話學上的延續,是主人公的公關人,殺死夥伴就意味着破壞了主人公承載的對社會未來的主題使命,而使命仍待履行。
主人公無法拯救自己的夥伴,那麽他擔不起故事主人公的重任。
有時,主人公會在結尾死去。夥伴負責講述主人公的傳奇,确保他不是白白犧牲。
例外:夥伴死去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故事講述的是正統的悲劇。因為非傳統英雄有着致命的缺陷,所以故事以毀滅告終。
5、 夥伴沒有經歷人物成長。如果故事中人物有人物成長弧,就意味着他不是夥伴,而是已經上升到聯合主人公的位置。夥伴的存在只是為了服務他們的英雄,賦予其人物成長弧會使其主人公的光彩變得暗淡。就不能叫忠誠了。
解讀:如此說來,費盛和喬天涯、李建恒都不能算是夥伴了,因為他們有人物成長弧。也許算是後面講到的盟友或者其他分類吧。另外,之前我讀将進酒的時候,越讀到後面,就越覺得主人公的光彩變得暗淡了一點,有些配角非常出彩,甚至我都更喜歡某些配角了,可能原因就是作者賦予配角的人物成長弧太多了吧。
6、 夥伴常質疑主人公的動機,并引發沖突和提供情況。
雖然夥伴沒有人物成長弧,但他們幫助主人公克服內心沖突。夥伴也給主人公提供明智的反省。作為絕對忠誠的回報,夥伴要求主人公對其坦誠相待。
7、同□□常以自己的喜劇浪漫呼應主人公的愛情。
夥伴的次級愛情總是富有幾分喜劇色彩,如果過于嚴肅就很可能喧兵奪主,弱化主人公之戀的重要性。
邊界護衛
(一句話總結:一開始針鋒相對,後來加入陣營。)
主人公的求勝之路上必定會充滿着意想不到的障礙、挫折、災難以及跳出來攔路的強大對立人物。
邊界護衛的存在迫使主人公在前進之路上證明自己的價值。主人公聰明地排除困難後,邊界護衛則會轉變成盟友。
解讀:
例如:費盛。費盛本來是不喜沈澤川的,因為本應屬于自己的升職機會,卻被空降的沈澤川給截胡了,這能有好感嗎?但是後來費盛不小心獲悉了韓丞的秘密,惹來了殺身之禍,阒都是待不下去了。在阒都圍殺案裏,費盛抓住機會倒戈,從此成為沈澤川的麾下。
高仲雄。原本在國子監在學第一個要求死谏不放沈澤川出昭罪寺,後來卻在茨州成了沈澤川的‘筆’,為沈澤川解決了很多關鍵的障礙。
餘小再。餘小再也屬于邊界護衛,後來海良宜讓其送求和信給沈澤川,沈澤川不同意求和,餘小再幹脆就不回阒都,留下來效命沈澤川了,這也是證明了在他眼裏沈澤川更有價值,值得追随。
其他盟友人物
(一句話總結:和主人公不同盟,只是偶爾不得已才一起共事或者拉主人公一把。)
盟友是一些服務于特殊情節目标的人物。出鏡時間遠小于夥伴和愛戀人物。
正義之戰中,主人公很少孤軍奮戰,這些盟友必須成為主人公的沖突發起者。即使是朋友也會惹是生非,是有效建立戲劇張力的關鍵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其他盟友人物并不是幫手,也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願,有時候,某些人被迫才拉主人公一把。
解讀:
例如:太後。她是沖突的制造者,也不是沈澤川的幫手,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才迫不得已救他一命,一旦沈澤川和她的目的相悖,可能也會變成對手。
奚鴻軒。一開始的奚鴻軒和沈澤川同盟也僅僅只是二人互相利用罷了。
盟友人物主要的次級類型:
1、 對照盟友(例如蕭馳野身邊的李建恒)
這一角色在故事之初是主人公的朋友或同事,又或是熟人,基本上和主人公同處在一個環境中。一樣的工作、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彼此的人生目标大同小異。
通常是同性,但也不是一成不變。
起初,對照盟友是主人公的鏡像,被用來在随後的故事中追蹤主人公的成長。當主人公冒險前進、上升、發展和改變時,對照盟友卻依舊原地踏步。
對照盟友可以是主人公坦誠傾訴的知己。
最重要的是對照盟友讓讀者清楚地看到主人公的巨變。
2、喜劇盟友(例如沈澤川身邊的喬天涯)
喜劇盟友對世界抱着的切實态度和曲解觀點都使得他們從骨子裏散發着喜劇特質。即使一本正經,也會助主人公一臂之力,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喜劇調劑。
3、幫手——追随者盟友(例如沈澤川身邊的姚溫玉、高仲雄、費盛、霍淩雲)
故事紛繁複雜,除了導師和夥伴以外,主人公還需要其他有一技之長的人伸出援手。
4、有望成為救星的盟友(例如《将進酒》中的一燈大師)
有望成為救星的盟友信守幫助或拯救身陷險境的主人公的諾言。随後,令人震驚的卻是救星遇害。
優秀劇本的重要原則就是主人公必須自救。主人公必須解決自己的問題。他不能被救兵解救,或碰巧被某些外部力量或局外人救于危難之際。所以,即使救星之死使讀者震驚(他們幾乎總是遇難),但讀者在心底更深刻地意識到這個難題只有依靠主人公自己解決。
5、助威的盟友(高仲雄應該屬于助威盟友)
有時候,主人公需要有人加油鼓勵。助威盟友可以提醒主人公和讀者,當前所受的苦難是為了公衆的利益,而絕非僅僅是為了一己私利。助威盟友确保主人公在目标之路上不會偏航。
助威盟友作為我們的替身來給主人公搖旗吶喊和送上祝福。
6、身處險境的無辜盟友(例如《将進酒》中被薛修卓抓走的紀綱)
身處險境的無辜盟友作為故事目标,這些遇險者必須被找到或解救。
有時候,身處險境的無辜者的故事可以發展成一個次要情節的故事線。這種次要情節通常只是用來提醒讀者身處險境的無辜者的處境是何等兇險,以及主人公救人于危難的時間所剩無幾。
解讀:在《将進酒》中,紀綱和齊惠連被奚鴻軒抓走(其實幕後主使是薛修卓),沈澤川和奚鴻軒幾番心理戰,就是為了套出他們的下落,後來疫病案收尾以後沈澤川借查案子之便搜查薛宅,也沒找到二人,而這時被薛修卓藏起來的學生也已經轉移,就預示着留給沈澤川的時間不多了。
對立人物
故事有時候在次要情節中也需要一些與反派毫無幹系的人物和主人公作對。
對立人物的三大常規類型:
1、對手代理人
其情節是主人公一路過關斬将,到最後直面幕後主使前擊敗對手代理。
解讀:例如沈澤川離開阒都以後俘虜的韓靳,抓走齊惠連和紀綱的奚鴻軒等等很多。
2、獨立的麻煩制造者
所有的作者都要讓主人公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在某些情節中,意味着多路對手群起攻擊主人公,因為反派只能有一個,所以其他各自為營的強大敵人應被視作獨立的麻煩制造者。他們既可以是重要的次要情節人物,也可以是龍套。
這些人物提供了另一個競技場,但不能打壓或者蓋過積蓄與真正對手決戰的情感高潮的故事主線。
即使是處于故事焦點的次級位置,獨立的麻煩制造者仍應當有其自己的開始-發展-結束的次要故事結構。
解讀:例如過茨州殺掉的雷常鳴、建立茨茶槐商路時滅掉的蔡域,攻下樊州燈州後滅掉的自立為王的翼王,以及後來大小戰役中殺掉的阿赤、吉達、哈森……
阿赤、吉達、哈森等人準确來說應該是阿木爾這個反派的代理人,雖然《故事策略》中說最終反派只能有一個,但我覺得阿木爾和薛修卓都是策舟的最終對手啊,因為是雙男主,蕭馳野将要面臨的最終反派是阿木爾,沈澤川面臨的最終反派是薛修卓,這兩個反派是獨立的,有各的自的。薛修卓屬于和沈澤川有着同一目的不同手段的反派,水火不容,最終只能成王敗寇;阿木爾屬于和蕭馳野目标對立的反派,蕭馳野要想達到目的,必須除掉阿木爾這個障礙。所以将進酒中反派就是有兩個啊。
3、反派喽啰(例如韓靳帶的追殺策舟的錦衣衛)
因為是助纣為虐,通常大批死去,橫屍遍野。可能只有幾句臺詞或者沒有臺詞。
氛圍人物
氛圍人物僅僅用來構建故事世界真實度,這些背景人物是龍套,通常只有少量臺詞。他們像道具,通常是中立人物,不偏袒任何人。
解讀:例如六耳,只要給錢,可以為所有人所用。
隸屬某一類的人物不能在故事中途改變類型來突然服務于不同的情節目的。是夥伴,始終是夥伴,主人公始終是主人公……
如果,愛戀對象突然變為對手代理人,那只能意味着他原本就是對手代理人。只是暫時僞裝成愛戀對象的假象。
即使反派人物改變內心動機,仍不意味着他轉變了人物類型。
第二節對白之光
對白不能揭示人物的全部——行為可以。只有在被整合進行行為的情感語境時,言語才能傳遞意圖。
每個人物所說的每句臺詞都應該被看作是說者想從聽者那裏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的某種嘗試。無一例外。
如果在特定的對白段落缺少沖突,總的來說臺詞無法推動情節發展,或是對白令場面片刻拖沓,再或是語言精彩但不合時宜,都應該毫不留情的删去。
故事創作時應該斟酌的對白列表:
1、對白應該推進發生在當下的戲劇沖突。
其實,每一個場景都必須推高沖突。
場景構思應該做到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各懷目的,并且每一個人都必須試圖從他人的對話中馬上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解讀:舉例《将進酒》第十四章小蟬中太後和鹹德帝的一段對話。
太後:沈氏第八子一心悔改,與沈衛截然不同,是個可堪重用的孩子。(目的:放沈澤川出來)
鹹德帝:他身子不好,怕也擔不了什麽差職,還是待在寺裏靜養吧。(拒絕)
太後:人都已經出來了,無緣無故再打發回去,難免惹人對此案再生猜疑。豈不是和皇上所求背道而馳?(潛臺詞:你要是再不放沈澤川出來,我可就要揪着楚王的案子不放了)
最後鹹德帝為保楚王,心不甘情不願的将沈澤川放了出來。
其實文中的每句臺詞都有深意,值得品味。我還想舉沈澤川試探孔嶺想讓孔嶺做自己的謀士的例子,大家自己去看吧,讀者很聰明,97很會寫。
2、對白應該充滿戲劇張力。
解讀:充滿性張力的臺詞在《将進酒》中更是不勝枚舉。兩個男主人公就更不用說了,什麽“晃一晃,病消散。”“吾妻尚年少,憐語慰卿卿。”“兩百萬娶不走離北的狼崽,這樣的聘禮配不上我的蕭策安。”……
就是旁支感情線也有含有性張力的臺詞,例如戚竹音給花香漪買糖人的時候說:“你是個好女子,我當以戰功為報。”
故事沖突呈現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對白中潛在的張力,這種張力不僅僅只是包含性張力,只要是臺詞中內置焦慮、渴望、關愛、恐懼……一切的情緒就可以。
3、對白應該每次只表達清楚一個想法。
對話類似于抛接球游戲。
每一句話都是一次出擊、撤退、佯攻、借口,或索取和需要回應。
一般來說,臺詞該包含一個中心以得到明确的回答,并有助于推動故事向前發展。
4、上乘的對白傳遞潛臺詞。
潛臺詞是指隐含的沒有直接闡明的任何意圖。讀者喜歡潛臺詞,因為他們喜歡自己濃□□情。
作者應該避免平鋪直述,引導讀者弄明白臺詞的本意。
解讀:潛臺詞也可以理解為一語雙關,表面在說這件事,其實在說另一件事。這樣的臺詞在沈澤川和蕭馳野的感情線與事業線并行的臺詞尤為的多。
配角也有不少。包括我前面分析的沈澤川煽動國子監在學,蕭馳野去處理事情,喬天涯和在将沈澤川介紹給蕭馳野認識的時候二人說的那段話,也是很有深意。以下括號內為潛臺詞。
喬天涯:此事棘手,不好麻煩總督。(蕭二,這件事兒你別管)
蕭馳野:一群手無寸鐵的學生,何至于勞動錦衣衛。(你們錦衣衛是天子私兵,殺雞焉用牛刀,這事讓我們這些禁軍“雜役”出手就行了。)
喬天涯:在這阒都之中,皇上最大。誰膽敢違逆皇命,誰就是錦衣衛的敵人。(皇上已經下令赦免沈澤川,但這些人卻違背皇命行事。既然違逆聖言,就是不把天子放在眼裏。你知道錦衣衛是天子私兵,雖然你與那沈澤川有私仇,但勸你可千萬不要學這群學子一樣以身犯險,對他打什麽要命的主意,否則,你也會成為錦衣衛的敵人。)
蕭馳野:鎮撫要如何解決?(你想怎樣)
喬天涯:挨着我們錦衣衛,自然是該我們錦衣衛自己解決。(沈澤川既然已經入了我們錦衣衛的編,就是我們錦衣衛的人,蕭二,我勸你收手,不要把手伸得這麽長。)
蕭馳野:好兄弟。真肝膽。(哈哈哈哈哈,喬天涯,你個王八孫子,這麽直言不諱,真是坦誠相見啊。)
兩人對話後喬天涯竟然把沈澤川叫過來,讓他陪着蕭馳野,這波操作也是耐人尋味。但是結合以上對話後就可以推測喬天涯的用心,他仿佛在說:沈澤川,我剛剛已經和蕭馳野通過氣了,讓他不要總盯着你不放,但你自己也要主動表個态,即便不能化幹戈為玉帛,兩人也不要一見面就打。和氣生財,和氣生財。
如此有深意的潛臺詞只會讓讀者回味無窮,越品越有深意。
5、描寫身體動作。
即使是在交談,也應當始終确保人物在場景裏的身體動作生動和保持動态。對白前後要添加動作描寫。
大多數場景需要一個結束語,結尾時某些簡短的動作描述可以把視覺焦點帶回到它應在的地方,通常是主人公對正發生的事情的反應。這推動故事進入下一個場景。
所以應該避免總是以對白的最後一句直接切入下一個場景。除非得讓臺詞成為一個‘開關’,作為該場景最強烈或最聰明的臺詞。
解讀:對白加動作描寫就不舉例了,文中比比皆是。
以臺詞作為‘開關’的結尾倒是有幾個運用的比較經典和優秀的。
例如:沈澤川和蕭馳野在審問海日古的時候,了解了沈衛和白茶的前程往事,沈澤川通過推測得出“沈衛是蠍子”的結論。這一場景就以次句話作為結束,這是揭下來劇情的開關。
再比如阒都圍殺案裏以陸廣白的臺詞作為結尾,這個開關引出接下來的情節和他的潛臺詞:他要叛逃了。
還有端州守衛戰在即時,阿木爾對胡鹿部的查幹說:“沒有了猛虎蘇赫巴獸,有熊部根本阻擋不了我的哈森。”這句話看書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聽廣播劇的時候,真的激動的要死。這就是以‘開關’,隐喻阿木爾謀劃了一場陰謀,而這個陰謀他自己都堅信蕭馳野和沈澤川是戰勝不了的。之後的劇情我們也确實從蕭馳野的視角看出了阿木爾的謀劃确實看似固若金湯、無懈可擊,最後沈澤川在端州守衛戰中也是慘勝。
6、對白應該來自獨特人物的生活和喜怒哀樂。
對白效果聽起來不能是所有人的說話方式和思路如出一轍,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獨特的說話方式。
不同的職業身份,比如醫生、警察、古代皇帝、閨閣女子或江湖浪子等,都要花時間把他們領域的術語弄對。
解讀:《将進酒》中的人物對白能很強烈的反應一個人的人物性格。比如餘小再的鄉音,一着急就說家鄉話。這是比較明顯的用語言上的不同來區別的。還有按照性格不同來區分的尹昌,因為沒受過什麽教育,說話就很接地氣,經常‘蛋’‘球’的挂在嘴邊。當然還有我們的主人公沈澤川和蕭馳野說話的時候總是充滿誘人的魅惑。等等不勝枚舉。
7、避免寒暄。
語言應簡明扼要和目的明确。
‘邂逅’也是人們以包括情節和行為的出乎意料的方式巧妙偶遇,不只是通過正式的、刻板的口頭介紹。
好的對白會避免講究的繁文缛節,省略常見的客套話 并快速切入主題。
解讀:例如沈澤川和蕭馳野第一次見面,直接就上沖突,蕭馳野踹了沈澤川一腳說:“沈衛是你老子?”
還有姚溫玉遇見沈澤川是在與刁民的沖突中。
高仲雄遇見沈澤川是在和衙門貪圖小利的沖突中……不勝枚舉。
8、對白應當簡明扼要。
對白的臺詞包含一兩個短句就夠了。避免長篇大論,除非是為了推至高潮時刻和解決重要的情節線。大段的對白會讓故事冷場。
某人對他人動容的長篇獨白并不包含任何真正的意願較量。
喋喋不休通常是想要解釋某事,但讀者不喜歡被告知,更傾向于親眼所見親身感受。
保持對白簡練和充滿活力。
對白必須切中要點、對抗、閃避。簡約即是美。
解讀:《将進酒》其實有很多大段大段的臺詞,但是給讀者的感覺沒有一句是多餘的。大部分确實都是由一兩個短句組成的。
其中在阒都圍殺案中齊惠連和陸廣白的大段文字是将整個故事推至高潮以及解決接下來的重要情節線。
齊惠連:“百年光陰如夢蝶,我來去自由!我生這一遭,榮華富貴享過,功名利祿受過,我笑盡天下英雄士,世間賢才高不過我!你們這些鼠輩,給我提鞋都不配!世家譬如天下沉疴,告訴海良宜,大周已經病入膏肓,他與我都無力回天啊!但是我不會認輸,我今生只做帝師!蘭舟啊!樊籠已破,亂世必起,先生能教你的,已經全部教完了。這爛天爛地,這爛天爛地,不如翻了它,去成就你的天地。蘭舟,走吧,別回首了,先生替你抗住那四萬冤魂,你不要怕,你不要怕啊……”
陸廣白:“命運要我一生都守在這裏,可這并非是我抉擇的那一條路。黃沙淹沒了我的手足,我不想再臣服于虛無的命。聖旨救不了我的兵,朝廷喂不飽我的馬。我不願再為此赴命。我要翻越那座山。我将為自己一戰!”
使用短句也是我的短板,我曾經在寫作的時候,總是無意将一段描寫組合成很長的一句話,這對于讀者閱讀來說是一件及其吃力的事情,自然就會降低他們閱讀的興趣。
9、人物必須被呈現,而不是描述。
主人公不能只告訴他的夥伴,反派是何等殺人不眨眼的殺手,讀者需要在行動中目睹反派的殘暴。單純的陳述很難或者根本不能建立強烈的戲劇張力。
10、避免歷史回溯(su四聲)。
闡述是在場景開始前解釋在故事背景中已經發生的事件的對白。
闡述行對白讓我們知道人物的前世今生和他曾經遭受過的令其痛苦不堪的情感創傷,以及此時正阻礙他追求迫切需要的人物成長。
讀者非常聰明,稍有蛛絲馬跡就會心知肚明。
讀者不可以被三番五次的告知,所以拿掉主人公沖到密友家中一五一十地告訴讀者上一個場景所發生的一切。讀者早就看在眼裏。
解讀:這一點是很多作者的弊端,我深有體會。在我讀過的很多文中,就有很多作者生怕自己交代的不夠清晰,因此長篇大論解釋,我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将進酒》作者就很聰明,很多事情點到為止,留給讀者很多空白和思考的空間,以至于很多情節邏輯到現在還有讀者在探究,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呈現,只有讓讀者自己發現他們才會有成就感。當然前提是邏輯嚴謹,不是挖坑不填,或者壓根就禁不起推敲的邏輯。
《将進酒》中避免歷史回溯就運用的非常好。故事開場就是沈澤川受押入京,已經發生過的中博兵敗案,并不是通過歷史回溯的方式呈現,而是通過審問人紀雷的臺詞。以及後文需要介紹的永宜年間的前程往事也是通過齊惠連和紀綱的對白呈現的,後面的審問紀雷、楊誠、魏懷古、海日古等等都是通過對白來交代歷史。
11、不要說教。
當你想要傳遞某些主旨時,絕不能在一連串的對話中脫口而出,而是必須構建戲劇化的争論。通過呈現引人産生共鳴的主人公通過個人努力最終發現這些真理來贏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