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夯實你的基礎
夯實你的基礎
從《故事策略》解讀《将進酒》
注:解讀以外的內容為《故事策略》的提煉,有‘解讀’注釋的為本人根據此工具書解讀《将進酒》的內容,括號內為補充。
第一章基礎
第一節作者的目标
讀者的目的無外乎以下幾點:
為求娛樂;
獲得深刻的感受,想要各種各樣的情感洗禮;
觸碰自己內在的人性和體驗情感淨化。
每一個故事成片都是一個關于主人公沖破僵化的社會習俗力圖改變他們,或是為了捍衛珍貴的理想而着手保護他們的神話故事。故事中隐含的情節深意會給我們産生巨大的心靈震撼,讀者會有意無意挖掘作者有意設置或無心插柳的主題要義。
解讀:《将進酒》講述的就是雙男主沈澤川和蕭馳野共謀宏圖霸業的故事。其中B故事以沈澤川的內心情感為主,遭遇深痛巨創的沈澤川深受夢魇的折磨,類似于現在人們所說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沈澤川經歷一系列的成長最終坦然接受這些痛苦并保持情感外放,找到真愛,和蕭馳野建立深厚的感情,化解了纏身已久的夢魇。
主題通常在主人公的人性弱點中找到。當作者塑造一個主人公面對讓人怯步的旅程時,就會為人物添上些許缺陷和缺點,主人公為了實現故事目标奮力克服缺點時,故事的主題也随之浮現。
故事也可以說是主人公從幼稚到成熟的情感之旅。
某好萊塢編輯把逐漸發現人性本質的過程稱之為主人公的內心之旅。
所以作者的目标就是為一個陷入困境的主人公從頭到尾設計一段引人入勝、意味深長的旅程,這段旅程指引讀者發現一些普世的人類真理和體驗強烈的情感洗禮。
每一個故事的中心思想被稱之為‘主題’,這附着在具有性格缺陷的主人公身上。主題是通過中心人物如何成長從而解決情節沖突來揭示的。
Advertisement
常見主題:
為了找到真愛,我們必須坦然承受一些痛苦并依舊保持情感的開放;
沒有付出渴望愛情注定是浮華;
邪不勝正;
……
第二節如何感知故事
在讀者有深刻感觸之前,讀者需要被故事深深牽動。也就是說首先在故事的前幾頁就要以贏得讀者的期待為主。作者要盡快吸引、誘騙、迷惑或哄勸每個讀者,讓他們和你的主人公建立情感聯盟。
如何吸引讀者?
依靠有號召力的普世的人性美。
成功的作者在創建故事時會促使讀者本能地融入故事并抓住自然的人性傾向。尤其是當我們看見其他人處于困境時。
但為了讓讀者和陷入困境的主人公同舟共濟,讀者必須或多或少的喜歡上他們。所以開篇最為緊要的關鍵便是——以立刻能建立人物共鳴的方式介紹你的主人公。
主人公的缺點和優點同樣重要,但必須要注意以優點來平衡這些缺點。
總結:
1、 從故事一開始,作者必須贏得讀者的信任,通過創建人物共鳴促使讀者和主人公建立情感聯結。
2、 當讀者共鳴主人公時,便會認同他并将自己投射到主人公身上,成為同舟共濟的歷險參與者。通過認同,讀者可以超越性別和物種來體驗主人公的情感之旅,只要他本質上是可識別的人類即可。
3、 人物共鳴應當保持平衡,不宜過于放大主人公的缺點或完美誇大,而是足以能讓讀者關心的人。
4、 讀者的認同感可以快速使他們投入故事中,因此必須選用以下九個人物特質和情境建立人物共鳴的認同。
創建能引起人物共鳴的九個要素(引起共鳴的主人公的認同感在故事中應盡早地出現,創建任何故事時至少使用九要素中的五個,越多越好):
1、 勇氣。
必須有膽量。只有有勇氣的人才會采取行動,也只有行動才會推動情節。每個故事都必須有主人公想得到而為之努力的東西,為此,必須要有足夠的膽識承擔風險。
解讀:《将進酒》中第一章就是十五歲的沈澤川入都受審,在紀雷的嚴刑拷問下,被吐袋壓砂暗殺自救,以及後來鹹德帝堂審,沈澤川堅定地咬死沈衛沒有通敵,無一不體現沈澤川具備強大的勇氣。此時沈澤川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是活下去,求生的欲/望讓他有足夠的勇氣承擔一切後果。
蕭馳野的勇氣就更不用說了,雖然沒有在前幾章用具體的事件說明,但在之後的種種戰役中,比如不管郭韋禮的勸阻,執意奪回沙三營,擊敗哈森,手刃阿木爾等等,都能很明顯的看出蕭馳野是勇敢的。
2、不公平的傷害。
不公平的傷害将主人公置于不得不出手的境地,為了報仇采取行動,這是任何一個故事展開的絕佳策略。
解讀:沈衛通敵賣國,導致中博六州全部淪陷,三萬軍士活埋于茶石天坑。與沈澤川有血緣關系和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人全部都喪生于此。最愛的師娘花娉婷受辱致死,最愛的大哥紀暮也在他的面前萬箭穿心而死。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沈衛雖對沈澤川來說沒有任何教養之恩,沈澤川卻要因為和沈衛的血緣關系,在來不及收拾失去至親的悲痛情感下,就要面臨阒都的嚴刑拷問,甚至要遭受滅頂之災。這對于沈澤川來說是不公平的傷害。
對于蕭馳野而言,蕭家擊退邊沙騎兵,救阒都天子于水火,本是榮華蓋世的好事,但是榮已登頂、功高震主,引得阒都忌憚,無辜受牽連,成為阒都的人質,可能永遠也回不了家。這對蕭馳野就是不公平的傷害。
3、本事。
主人公必須身懷絕技。一旦回歸本行就必須身手不凡。
解讀:首先沈澤川聰明,在師父紀綱的教導下,習得紀家心法,并且在帝師齊惠連的培養下,韬光養晦了五年,學習了帝王的制衡之術,掌握融會貫通的運籌帷幄技能。這是他在之後每一次化解危機的時刻都能讓讀者嘆為觀止的技能,也是他最大的個人魅力之一。
蕭馳野不光身懷絕技,更是天縱奇才。他有強壯的體格,将紀家拳和馮一聖的武藝融會貫通,會熬鷹玩馬,還能拉動霸王弓。論武力值,幾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他有敏銳的洞察力,僅憑小福子案件就察覺到沈澤川在李建恒身邊安插了眼線。他有超強的忍耐力也善于謀略,十四歲設伏胡和魯的戰争中,能在污臭的下水道蟄伏三天兩夜,精準抓住時機,救蕭既明于危難,也能在雲谲波詭的阒都看清局勢本質,分清敵我之間的利害關系……這些都是他的絕技。唯一的缺點大概也就是少年的意氣風發,卻也在阒都五年的磨砺和蕭方旭在他打了勝仗以後還将他安排為小小的辎重将軍後成功修正了缺點,完美蛻變成當仁不讓、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的離北狼王。
4、幽默。
解讀:沈澤川的人設是睚眦必報美人受,好像幽默不太符合,但嚴格意義上說,幽默的特質沈澤川也是具備的。主要體現在沈澤川和蕭馳野陰陽怪氣、一語雙關、含沙射影的言語對決中。對白中既交代了人物之間的立場關系,又通過二人來回拉扯、極限切磋中增進了雙方的感情,同時将沈澤川妖嬈魅惑的‘狐貍’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5、善良。
解讀:關于這個品質幾乎所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具備的,沈澤川和蕭馳野也不例外。只是對于沈澤川來說并沒有刻意花筆墨去刻畫,因為沈澤川的人設限制,他有足夠的其他品質來支持這個角色。
對于蕭馳野,和茯苓私通、受禦前行刺案牽連的禁軍佥事袁柳死後,蕭馳野在窮得叮當響的情況下,依然許諾養袁柳的兒子;以及澹臺虎觸犯軍紀被革職,蕭馳野依然命晨陽給他送去撫養孩子的費用,都能體現蕭馳野的善良。
6、身處險境。
主人公遭遇生死危險。
解讀:沈澤川入都受審,又遭遇暗殺,鹹德帝下令仗殺,蕭馳野往死裏踹的窩心腳……無數人希望沈澤川死。可以說沈澤川深處危機四伏的險境。
7、受到朋友和家人的深愛。
解讀:沈澤川有紀綱花娉婷和紀暮的愛;蕭馳野有父親和大哥大嫂的愛。這些都是二人不能割舍的家人的愛。所以生離(蕭馳野受制于阒都,永遠回不了家)死別(沈澤川永遠失去了師娘大哥)就顯得猶為痛徹心扉。
8、努力。
主人公意志上努力上進,努力的人才會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解讀:沈澤川求生意志強烈,咬死沈衛沒有通敵,被暗殺時,也憑着強烈的求生意志自救成功,他是努力的;蕭馳野隐藏鋒芒,在阒都裝成一個不學無術的纨绔混子,卻在五年時間裏将一盤散沙、形同雜役的禁軍煥然一新,在意識到沈澤川的不簡單時,也是窮追不舍的探究真相,他也是努力的。
9、執着。
執着使得勇敢、身懷絕技和努力的主人公認定一個目标。強力的執着引發情節,并确保故事不偏離方向,将其不懈的推至高潮。但是要确保你的主人公的執着是有價值的。
解讀:執着和努力有時候是相輔相成的。此時沈澤川的目的是分裂八大家,為先生殺宿仇;蕭馳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堂堂正正的回家。他們都執着于自己的目标,積極的推動着情節,這也是蕭馳野不會真的讓自己變成和李建恒一樣的烏合之衆,成為纨绔子弟的原因。
以上九點是能讓讀者與主人公産生共鳴的特質,沈澤川全部具備,蕭馳野也幾乎全部具備,這也是讀者喜歡策舟二人的重要原因。
主人公還可以有其他特質,但是以上九點必須至少具備五點。
我們必須與主人公建立情感聯系,即使是無情的非傳統英雄。
第三節如何通過改變吸引讀者?
讀者喜歡故事是因為故事能帶給他們在生活中常回避的改變。情節體驗豐富的作者尋求在故事創作中總是圍繞持續的戲劇情節發展的概念來創建。
故事中的巨大改變是指主人公在故事開始的狀态和結束的巨大反差。這由貫穿全片的一系列小的漸進改變積累而成。作為戲劇力量的核心驅動力的改變并不是随機的,使每個單元理想運作的情節事件本身的規模和目的也同樣不是随機的。事實上,你可以準确預判情節突轉所需的改變數量和改變程度(即這些若幹小改變是可以量化和恒定的)。這些改變小組就是英雄目标序列。
有效的戲劇變化設計是偉大的故事的基礎。
必要賭注是有效的戲劇改變的基本要素。
高額賭注激發主人公做出重大改變。
需求越大,賭注越大,故事也更吸引人。
風險的類型:生死攸關。
只有具有字面意義上或隐喻意義上的生死風險——主人公即将失去生活的意義,比如失去真愛、自我價值和個人理想時,才能抓住關注。
類型A:字面意義上的生死。
解讀:沈澤川面臨的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生死。他自己不咬死了沈衛沒有通敵,沒有紀綱、葛青青、太後等人的暗中相助,沈澤川就沒有生機。
類型B:隐喻意義上的生死。
除了肉/體的死亡,還有精神之死。例如言情中結婚是一輩子的終身大事,逐漸逼近的個人終身大事或永失摯愛會上升到精神的生死層面。
解讀:蕭馳野就是隐喻意義上的生死。他受困于阒都,永遠也回不了家,但他也不是坐以待斃,而是韬晦藏拙,獲得禁軍籌碼,等待時機。
只有主人公的行動才能成功推進故事向前發展,故事中引起事件發生的重任不能轉交給任何其他人物。
消極的主人公沒有立即采取行動去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應當避免。
第4節沖突
對手/反派是構築沖突必須的、與主人公針鋒相對的角色,這也涵蓋了以合情合理的需求阻止主人公的正派人物(例如薛修卓)。
沖突是指兩人追求互為排斥的目标狹路相逢時,産生的彼此身份和情感上的撞擊。
沖突也可以是主人公和反派追逐同一個目标,但只能一個笑到最後,或各有所求,但水火不容。
主人公和反派之間必須分出明确的勝負。
解讀:《将進酒》中人物關系複雜,沈澤川面臨的終極反派其實就是薛修卓。他們可以說是追求互為排斥的目标,沈澤川要推翻大周,建立新的天地,薛修卓要革新變法,仍然擁護李氏,但也可以說他們是追求同一個目标:創建更好的制度為天下萬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只是他們的手段不同,沈澤川認為大周早已到了日薄西山、無可挽回的地步,而薛修卓認為大周依然可以挽救。這一沖突類似于《複仇者聯盟》,滅霸和英雄聯盟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只是為了解決資源短缺和需求過大之間引發的沖突。但是主角和反派的手段不同,反派采用無限手套直接随機滅掉地球上的一半人類;主角的手段相對更人性化。這樣的正派與反派嚴格來說沒有正邪之分,只是水火不容,必須分出勝負。
蕭馳野面臨的終極反派是阿木爾。但其實阿木爾和薛修卓也可以不分開來說,因為最後決出勝負的時刻,代表阒都一派的薛修卓如果敗了,阿木爾也會不戰而潰。阿木爾屬于和主人公針鋒相對的反派,薛修卓屬于以合情合理的理由阻止主人公的正派人物。
沖突的兩個層次
第一層來自外部世界,自然界的風雲變幻和人為行動。
解讀:《将進酒》中的沖突很多,随便舉幾個例子。
小福子案:是沈澤川和楚王黨派之間的沖突,這是主人公沈澤川主動發起的沖突,當時太後和沈澤川屬于同一戰線。沖突結果是沈澤川勝。
南林秋獵案:是沈澤川和太後黨之間的沖突。不是沈澤川發起的,但是主人公的行動極大的推動了情節發展,導致沈澤川和蕭馳野同一戰線。
禦前行刺案:看似是沈澤川和蕭馳野之間的沖突,其實是沈澤川和八大家(太後黨)之間的沖突,也是主人公沈澤川主動發起的。沈澤川勝,蕭馳野暫時吃癟,沈澤川成功游說奚鴻軒踢姚家出局。
管溝疫病案:此時最大的反派薛修卓已經逐漸浮出水面,表面看是沈澤川和奚鴻軒之間的沖突,但其實是沈澤川和薛修卓之間的沖突。結果不能說主人公勝利,但是主人公每次沖突一定會收獲一些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東西,此次收獲了奚家在厥西的商鋪和兩百萬兩白銀,以及越級升遷,而且沈澤川也察覺到真正的對手是誰。
《将進酒》中所有的沖突将在英雄目标序列中詳細舉出,這裏就不一一舉例了。
第二層是情感、內心和個人的沖突。
主人公掙紮着克服某些心理障礙時産生的內心糾葛,無論如何得過了這道坎,這決定他能否實現最終行動目标。
情感沖突同時也夾雜着行為沖突,二者并行交織形成一個強大的故事。
解讀:《将進酒》中沈澤川內心的情感沖突就是他的夢魇。
外顯的行為沖突:總是掙紮在夢魇中,變成一個冷情冷血的人,睚眦必報,果決狠戾,把自己變成忘記自己是誰的刀。并且還找男倡優以試探自己對蕭馳野的心意。
內隐的情感沖突:意識到對蕭馳野動心,糾結痛苦。
構建有效沖突必需的7個要素
1、 沖突必須激烈。
激烈的來源:
a、 強大的對手——看似不可戰勝;
b、 主人公無比渴望實現自己的目标——對勝利的渴望超越了世間一切;
c、 危機重重——賭注完全是字面或隐喻意義上的生死危機。
解讀:策舟的最終對手是阿木爾,阿木爾早在永宜年間就開始布局,利用蠍子蠶食大周,并且在蕭馳野打敗哈森以前,所有的局勢都按照阿木爾的精心策劃在進行着,這就是強大到讓人感到不可戰勝的對手。
但是主人公沈澤川一直都有無比渴望實現自己目标的欲/望:先是求生,再是為先生殺宿仇,分裂八大家,最後打倒反派建立屬于自己的新天地。雖然第二個目标表面上沒有完成,那是沈澤川一開始的成長道路讓他選擇了錯誤的解決方式,所以他必須改變,最後也确實在完成了更大目的以後,小目的也就随之解決。
2、 沖突必須可見。
強烈的、外部的行動沖突可以确保情節積極和具有吸引力,同時還可以使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掙紮通過讀者可見的行為公開化。
外部和內心沖突都必需激烈和可見。
解讀:不管是行動沖突,還是內心沖突,都是激烈可見的。
沈澤川的內心沖突表現在夢魇,和蕭馳野放縱合歡,最後互通心意,璧玉雙成。
蕭馳野想回家的欲/望也十分明顯,內心的情感需求讓他外化成行動:秋獵沖突中,蕭馳野初露鋒芒,雖然不是最好時機,但是他太渴望回家了,賭自己和李建恒的情誼,保下楚王,立了功就能回家,沒有如願。後在阒都圍殺案中才孤注一擲,叛逃回家。
3、 沖突必須兇險。
創作時,要抛開所有與人為善的本性。
要想故事成功,必須無所不用其極。
找出可能落到主人公身上最糟糕的事情,然後用最駭人聽聞的方式使其發生。以不斷戲劇性強化的方式貫穿整個故事。
不能通過虛弱的反派暴跳如雷地沖入場景開始歇斯底裏的咆哮,來增強和持續沖突,随後偃旗息鼓,退至故事邊緣。
當劇情發展倉促、做作或感覺松散時,應評估一下反派的力量和作用,挑起沖突和持續釋放激烈沖突能量的一定是重要的、不斷強大或者本身就很強大的對手。
解讀:沈澤川每一次的沖突都是兇險的,每次的沖突中如果敗了,都将面臨生死危機。
4、沖突必須不斷發展和升級,帶給主人公更多的挑戰。
故事沖突的核心中,改變的原則最為重要。
僅有一個沖突場景不足以支撐一個故事。
如果沖突需要主人公和反派之間僅在一個場景中‘火星撞地球’,那麽該場景必需被延後,以便積蓄更多的力量作為故事的高潮。這時,主人公并不是長時間陷入無所作為的窘境,依然是化解一個又一個沖突的積極分子,并且在此過程中收獲很多寶貝,不斷升級,最終成為可以與強大對手勢均力敵,甚至擊敗對手的贏家。
解讀:沈澤川一開始還在昭罪寺,經過一個又一個沖突職業生涯是這樣的:錦衣衛馴象所→銮輿司→錦衣衛從五品南鎮撫司+正五品錦衣衛千戶→錦衣衛三品指揮同知兼北鎮撫司→中博府君→淳聖帝。
他一開始只是昭罪寺裏的囚犯,連最起碼的自由都沒有,更別提與反派阿木爾或者阒都薛修卓分庭抗禮了,只有經過一系列的成長以後,沈澤川才具備和擊敗對手的資格。
5、沖突必須令讀者意外。
故事必須給讀者提供一個帶有意外反轉的有力沖突。作者不能滿足于簡單明顯的情節方案,要讓讀者大呼意外。
解讀:《将進酒》裏的每一次沖突幾乎都有反轉。
小福子案:蕭馳野本以為是花黨想扳倒楚王,沒想到(反轉)橫空殺出來一個沈澤川,最後才後知後覺小福子案的根本原因和沈澤川脫不開幹系。
禦前行刺案:此次沖突的謀劃原本是太監貴生行刺,由韓丞救駕,目的就是從蕭馳野的禁軍手中奪回錦衣衛殿前巡防的要務,順便打壓蕭馳野。結果(反轉)卻被沈澤川搶了先,拿下了救駕的功勞。
官溝疫病案:在279章可知這個案件的發起人是風泉,但是風泉是阿木爾、薛修卓和齊惠連三方的棋子,他受制于所有人,又背叛了所有人,在官溝案劇情中沈澤川等人懷疑官溝案幕後主使是薛修卓,而薛修卓也确實具備殺了李建恒的動機。他想殺了無能昏庸的李建恒,因為他認為李建恒擔當不起匡扶大周的大業,想扶持自己培養的女帝李劍霆上位。
(這裏面其實還有兩點我不太明白:1、刺殺李建恒沒有得逞,之後慕如悉心照料,慕如就是薛修卓的人,直接讓她再刺殺就是了,為什麽此刻不行動,卻要等之後的阒都圍殺案,也就是離北軍糧案以後再次刺殺李建恒呢?2、279章風泉對喬天涯說‘李建恒死了,他就贏定了。’首先風泉其實就是不願意再做任何人的棋子,背叛了所有人,哪怕最後把整個局勢攪弄的一團糟也在所不惜的人,他所說的‘贏’應該是什麽樣的局面?為什麽李建恒一死,風泉就‘贏’定了?)
官溝案的轉折是齊惠連和紀綱被薛修卓抓走,失蹤。
離北啓東黴糧案:發起人是阿木爾,目的是削減離北軍權。蕭既明重傷,離北不得不換将,從而将一直握在蕭家手中的離北鐵騎分化拆散,交由阒都管理。轉折:左千秋及時出山,挂帥出兵,瓦解了反派的目的。至于啓東軍糧,阿木爾的目的是逼死陸廣白。沒想到(轉折)陸廣白叛逃反了。
反轉實在是太多了,就不一一舉例了。總之,每次沖突都要有反轉,反轉反轉再反轉,才能更加引起讀者的興趣。
6、沖突必須令人信服。
當劇中人物的行為舉止不符合真實人性,他們的所作所為僅僅以推動一個扭曲的情節為目的,讀者就會覺得被戲弄了,會出戲,所以要确保沖突令人信服。
解讀:《将進酒》人物關系雖然複雜,但交代的不啰嗦且清楚,邏輯嚴謹,每個人的動機都嚴格符合人設,令人信服。
7、沖突必須以有意義的方式解決。
主人公只有面對決定情節主要矛盾的最後決戰,故事才會真正富含深意。勝者為王或者不成功便成仁。
所以在故事沖突中內置一個終點線。
生活片段就因為其本身不具備富有意義的結局,所以不能構建一個有力的沖突。
解讀:總體概括就是每次沖突都要服務于主人公最終目的的達成,這才是有意義的。如果背道而馳,倒行逆施,那就沒有意義。
比如沈澤川在故事裏的每次沖突中,都會獲得成長,這種成長可以是外在的金手指(奚家錢、弑君刀、仰山雪、風踏霜衣、茨茶槐商路、收複中博六州、建立大靖……),也可以是內在情感成長(正視和蕭馳野的感情、放棄曾經不切實際的想法,樹立新的目标、消除內心的夢魇……)。每次沖突都是有意義的。
這種有意義也不是主角一定要獲得正面的獎勵,也可以是‘失去’。
例如在阒都圍殺案中,沈澤川失去了先生,但是深刻意識到了大周已經到無可挽回的地步,他踏上新的旅程,樹立了新的目标。完成了人生旅途中一次重大意義上的蛻變。
再比如蕭馳野奪回沙三營,蕭方旭卻仍然讓他呆在邊博營做一個辎重将軍。表面看似是懲罰吃癟,實際上是在磨砺他,為他來日成為離北狼王的繼承者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