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22
115-122
115
歷熊上線。
雷驚蟄被蕭馳野的‘火’勢逼得焦躁不安,他命六耳通知各路兄弟,見形勢不妙,就撤回洛山。
蕭馳野命澹臺虎将抓到的匪盜全部殺了,哪怕裏面混了好人家的兒郎。
116
被抓到的其中一個土匪為了活命,供出六耳在邊水鎮的消息,但是蕭馳野和澹臺虎趕到邊水鎮卻沒有找到雷驚蟄和六耳。
土匪為了活命各種獻計獻策,蕭馳野命澹臺虎向東邊追擊,蕭馳野看雷驚蟄舉動,知道他生性多疑又非常怕死,絕對不會跟在大部隊裏面,也去東邊堵他。
丁牛是被雷驚蟄拉來擋箭的匪兵的小舅子,他受不了弟兄們被屠殺還要做縮頭烏龜的窩囊氣,鼓動土匪對抗蕭馳野,想着占領茨州以後,蕭既明和他套近乎,将蕭馳野招來做妹夫。
雷驚蟄帶着歷熊在六耳丁牛的掩護下,趕往敦州找幫手。到菜田屯的時候,被蕭馳野追到。雷驚蟄自知逃不掉,和蕭馳野談判留下他穩住敦州端州,給茨州重建守備軍的時間,洛山匪兵歸于蕭馳野麾下,又讓歷熊和蕭馳野厮打為自己争取到逃脫的時間。
蕭馳野使用離間計放了雷驚蟄,還要大張旗鼓的護送雷驚蟄安全到達敦州境內。
116
蕭馳野回來了。
沈澤川買了個宅子安置了一大家子。
晨陽有事禀報,卻踟蹰不定。
沈澤川鼓勵他。
Advertisement
他和蕭馳野說回離北呆了半個月,心生畏懼,有了避開朝晖的念頭。
117
敏銳的蕭馳野分析了離北鐵騎的優勢和弊端。他要回的不僅僅是家,而是要一個屬于自己的離北鐵騎。
賞析:蕭馳野說茨州需要禁軍,只要知會沈澤川一聲,一日之內就能趕到。這在孔嶺眼中為何有恩威并施的意思?
恩:茨州需要禁軍,蕭馳野一日之內就能趕到救援,但要不要帶兵回來取決于沈澤川。幫助茨州的同時也在提醒沈澤川的重要性。
威:如果沈澤川在他們手底下有什麽,蕭馳野一日之內就會趕到,所以好好保護沈澤川,不能讓他有什麽差池。
118
蕭馳野買通了幾個土匪,将驚蟄被禁軍放走的消息四處傳遞,半月後,救丁牛和六耳越獄,假裝被茨州追趕到敦州境內,以此來構陷雷驚蟄,讓雷驚蟄成為敦州和端州土匪群起而攻之的禁軍‘眼線’,讓土匪們認定東邊的圍剿是雷驚蟄走漏的風聲。
蕭馳野離開茨州之前,周桂将北原獵場送給蕭馳野做個跑馬場或者新營地,卻苦惱于沒錢。
紀綱心大,看到沈澤川和蕭馳野同屋起遲了,也沒有心生疑惑。
蕭馳野為着曾經踹沈澤川的一腳,在紀綱面前小心謹慎,對答誠懇,好讓紀綱對他刮目相看。
賞析:周桂和孔嶺兩個人人設有點意思。
孔嶺是一個人弱書生,但是聰慧善謀;周桂則是一個一心為民卻心思單純的好官,因此周桂對蕭馳野和沈澤川整的那些彎彎繞繞也聽不懂。
蕭馳野追擊雷驚蟄回來的時候,着急去見沈澤川,周桂也以為他只是累了,需要休息;在蕭馳野對孔嶺說那些恩威并施的話提點茨州好生照看沈澤川的時候,他也不知其意,次次被孔嶺捏着手臂提醒。
不過他是一個一心為民又聽勸的好官,這些小事無傷大雅,有了孔嶺的扶持,到真的能做一個好州府,治理好茨州,但身逢亂世,就不一定了,所以沈澤川說周桂不适合做一州州府。但我個人很喜歡這個搭檔,正向且互補,很有看點。
119
茨州招募兵馬的事情很順利,很多人前來應招。
為解決人口戶籍問題,沈澤川提議廢除原先的冊籍,盡早确定新籍,就能随冊征稅。
阒都迄今為止,除了派出一個韓靳追擊蕭馳野,啓東沒有半點消息,沈澤川和孔嶺覺得很奇怪。
費盛在錦衣衛中的品階不低,因為韓丞要殺他,才投靠蕭馳野和沈澤川,但是韓丞為什麽要殺他的理由,費盛至今沒有對沈澤川開口,沈澤川有心晾着他,骨津身負重傷,費盛自薦頂替骨津,蕭馳野也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餘小再歷經千辛萬苦帶來了阒都和啓東的消息以及岑愈的書信。
本章餘小再帶來的消息有:
1、海閣老死谏無果;
2、即将登基的新帝,是個女子。
120
本章對女帝靈婷做了細致的描寫:靈婷很像永宜帝。為把在香芸芳荒廢的時光補上,勤奮刻苦。
薛修卓欲讓齊惠連給靈婷做老師,但是齊惠連不肯。
韓丞僞造先帝托孤信,欲扶本家小兒上位。
海良宜極力反駁,重理宗譜,尋到有跡可循的李氏血脈——槐州燕王庶孫次子,以他為儲君人選。
太後已經不把希望寄托于傀儡,她要自己把持朝政。
賞析:靈婷寫字:不會圓潤地收斂,筆畫猶如鋼鋒,用力到幾乎把紙戳破。
人說字如其人,這裏也是側面塑造了靈婷的人物性格。
121
海良宜讓姚溫玉去一趟蕪城,幫他完成一樁未了的心事。
太後禮賢下士,把輿論壓力都推到韓丞身上,孔湫、岑愈等人在朝堂上強烈要求驗明韓氏小兒真身。海良宜看透太後和韓丞的意圖,死谏大周不可立韓氏小兒。
疑問:關于太後、海良宜、韓丞的意圖。
文中交代了三個人的目的。
太後的目的:不想要槐州燕王庶孫次子這個傀儡,而是将天下權柄直接交到她自己手裏。可是在那個女人只能拘泥于三綱五常的閨閣內闱的時代,這樣的舉動顯然是不現實,不符合常理的,太後既然不想韓丞得勢,為什麽不直接駁斥韓丞的做法,立燕王庶孫次子為帝呢?
海良宜的目的:立燕王庶孫次子為帝,重整朝綱。
韓丞的目的:立僞造的李氏後裔、實為韓氏小兒為帝,自己就成了名正言順的托孤大臣,前程更加順利。韓丞心思昭然若揭,且他根本連僞造的托孤信都沒有,這一謀略不僅算不得高明,甚至我覺得不可思議。朝臣太後怎麽可能因為一個不辯真僞的托孤信就将江山拱手讓于他人。謀逆之事這麽簡單的話還要什麽亂臣賊子?何況韓丞的事成功率幾乎不可能,事發以後難道不是死罪嗎,這可是謀逆大罪。
文中明确提出韓丞根本沒有托孤信,目的是想比太後和海良宜誰更能拖。只要海良宜熬不住,太後主政的心思就無法阻擋。
太後、海良宜、韓丞三方的對決讓我看不出其中的邏輯所在,有沒有大神出來解釋一下。
122
首輔死谏,太學生群情激憤,八大營封鎖太學,太後為平息學子怒火,向韓丞索要托孤信公驗私信。
內閣以沒有永宜帝私章為由駁回韓丞的立儲建議,改立槐州燕王豎孫次子。然後路途遙遠,燕王庶孫次子又年過古稀,舟車勞頓,又經歷大喜大悲,到達阒都前就一命嗚呼了。
立儲之事陷入僵局。孔湫、岑愈、陳轸,甚至姚溫玉、戚竹音等皆成為衆矢之的。陷入情緒的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暴力行為。緊要關頭,薛修卓三道奏折表明皇女身世,立人設拉攏天下文士,大勢所趨下,靈婷改名李劍霆,被太後接見,成功讓女帝上位。
疑問:
1、香芸芳的男妓子是誰殺的?
前面一直以為是韓丞。主要原因是韓丞想殺了可能存在的皇嗣,立韓氏小兒為帝,這個理由看似挺充分的。
這一章給出了答案,兇手不是韓丞,但還是沒明确說是誰。有可能就是薛修卓自己。當時已經有很多勢力的人:沈澤川、姚溫玉、太後等都猜到了外面有皇嗣的事,但是誰都沒想到皇嗣是女的,殺掉了男妓子也是斷絕了所有打這個皇嗣念頭的人,讓真正的女帝重新歸于隐蔽。
2、阒都亂成一團,各中的勢力關系是我看不懂的。
韓丞居心叵測,靠着八大營威逼內閣,請求太後另立‘議事閣’(這個議事閣應該就是取代內閣的意思),所列人選皆是世家官員。孔湫同意設立議事閣,但要削去韓丞兵權。雙方僵持。
原文:“不到半月,太學抨擊韓丞的熱潮轉移到‘議事閣’,無數激情昂揚的學生開始對孔湫的保守之策不滿。”
孔湫的策略為何叫保守?不保守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原文:“太後在韓氏小兒的事情上做了讓步,讓天下學子看到局勢成黨的威力。……革除世家弊病的機會就在眼前。”
‘局勢成黨’的‘勢’是指那個‘勢’?韓丞的八大家勢力還是孔湫的內閣勢力?
為什麽說革除世家弊病的機會就在眼前?怎麽革除?而且這裏是用太後的視角描寫的,她本就出自八大家,可以說世家是穿同一條褲子的,為什麽要革除世家弊病呢?太後在這件事中,真感覺不到她的智慧,感覺她就是被時事牽着走的笨女人。
本人愚鈍,越來越看不懂了。
3薛修卓三道奏折的作用。
薛修卓選擇在立儲之事陷入僵局,阒都亂成一團的時候驗證女帝真身,将女帝推上位是十分明智的。如今阒都亂成一團,群龍無首,衆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一個人出來主持大局,而女帝唯一讓衆人不能接受的就是她是個女兒身。如果薛修卓将女帝是皇嗣的事情在韓丞和海良宜争辯立儲一事的時候推出,女帝很可能會和韓氏小兒一樣備受争議,最後成為炮灰。這時候推出去猶如久旱逢甘霖,哪怕不甘,衆人也會對女帝更有包容之心。
第一道奏折表明女帝血統有秦王私章佐證,可以當堂公驗。(打消了衆人對女帝血統的疑慮)
第二道奏折表明女帝聰慧善良,異于常人,流落人間,受盡磨難仁義友善,懂得人間疾苦。有人作證,又有自然天象加持。(再次取得衆人信任女帝是永宜帝子嗣,并博得衆人同情)
第三道奏折表明古往今來沒有哪條律法擇錄朝官以門第為先、以嫡為先,也沒有哪條律法選立儲君以男子為先。(引起天下寒士的共鳴,得到衆人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