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04
97-104
97
天琛帝遽然駕崩,海良宜痛心疾首,孔湫寬慰他保重身體,在定乾坤。
海良宜認為疆土崩裂,亂世将起,韓丞逼走了蕭馳野,就是放虎歸山,離北再無枷鎖,李氏的百年江山就要斷送于此,他已經無力回天了。
姚溫玉為海良宜侍疾。姚溫玉和孔湫談論局勢,預料韓丞會推舉皇嗣。
禁軍急行穿過丹城,暫時休息,沈澤川痛失恩師齊惠連,心病爆發,多年被藥毒害的身體病來如山倒,在蕭馳野懷裏宣洩痛苦
98
戚竹音的副将戚尾向戚竹音回報阒都和邊郡的消息。
蕭馳野帶着兩萬禁軍逃到中博邊境,看樣子是去茨州。軍糧案在前,圍殺蕭馳野在後,離北若反,中博兵馬将歸于戚竹音麾下。
邊郡陸廣白不顧軍令,追着邊沙騎兵越過了線,這幾日不僅沒有回營,還調走了烽火臺上的守衛軍,戚尾疑心陸廣白叛逃。
戚竹音令副将戚尾應付監軍太監迎喜,看好戚時雨,婚期延後,先撤了紅綢省錢,自己前往邊郡看情況。
沈澤川喝了藥之後病有起色,接下來的首要任務就是擊退緊追不舍的韓靳,在想辦法說服茨州州府周桂放行。
沈澤川和蕭馳野、澹臺虎三人商議對策。沈澤川否決了澹臺虎提出的兩個對策:
1、茨州和離北是老相識,可以問周桂借糧。
否決理由:阒都對外放出的風聲是定都侯蕭馳野聯合錦衣衛同知沈澤川行刺皇帝,意圖謀反。在這緊要關頭,借糧就意味着戰隊,周桂還有一家老小,資助叛軍就會被押入阒都待罰,他不會這麽幹。
2、丹城有糧倉,攻下丹城。
Advertisement
否決理由:丹城有直通遄城和阒都的兵道,禁軍回頭攻打丹城就是給調遣軍隊的時間,再說丹城也未必能迅速攻下。
最後三人商議決定打伏擊,截掉韓靳的糧食。
為讓韓靳中埋伏,先讓丁桃丁桃散播謠言,說禁軍窮的沒錢買糧,又出不了中博,所以人心渙散,出了不少逃兵。沈澤川和蕭馳野不和,途中多次争吵,到了分道揚镳的地步。
韓靳年紀輕,在家中不是長子,有父兄照顧,官場順風順水,看似和蕭馳野一般無二,卻從未像蕭馳野一樣冒過頭。他也許會忌憚蕭馳野謹慎追捕,但必然不會錯過打敗蕭馳野的機會。
99
在高仲雄的煽動下韓靳受騙上當,蕭馳野成功生擒韓靳。
沈澤川在殺死其他随行錦衣衛之後放了一個活口回阒都傳信。
韓靳上當的原因:
1、逃兵戲演得好,像是很多天沒有吃飯的樣子;
2、高仲雄的煽動;
3、韓靳急于立功的心切;
4、看到蕭馳野在泥沙河林中故意留下的少量土竈根本不足以供應兩萬人的夥食,便對逃兵的謠言信以為真;
5、林中蚊蟲叮咬,渾身不痛快。韓丞扶持太後主政,韓氏興盛就在眼前,他惦記着阒都,想早點回去。
100
錦衣衛已淪為殘兵,韓丞受人所托意圖将世家子弟充入錦衣衛,擴充八大營讓海良宜卸職回家,令啓東出兵追捕蕭馳野。
太後看出韓丞不滿足于錦衣衛指揮使的職位,要做攝政王的心思,只同意部分擴軍,但不同意撤職海良宜,并表示河州負擔不起啓東出兵的糧,此時不宜出兵,并分析了蕭馳野回到離北将要面臨的隐患。
禁軍分食了韓靳的糧食,下一步蕭馳野要過茨州回離北。
衆人說着中博的前程往事,頗為忌憚沈澤川。沈澤川的俊美不再是誰都可以肆意欣賞的東西,裏面藏着兇狠的強勢,這種強勢是可以和蕭馳野争奪強權的威勢。
沈澤川緩和了氣氛,卻打算留在中博,不能蕭馳野一起回離北。
細節:‘太後捏着木勺逗鹦鹉,看也不看韓丞說……’本書中對于鹦鹉的細節描寫有很多。
“含□□說宮中事,鹦鹉前頭不敢言。”
然而大周的這些貴人們特別喜歡養鹦鹉。
鹹德帝的鹦鹉:
原文:鹹德帝喂着鹦鹉。這扁毛畜生養得精賊,跟着鹹德帝的話,張口說:“阿野到了!阿野到了!阿野給皇上請安了!皇上!皇上!”(第4章)
鹹德帝臨終前對李建恒怎麽說的?“母後讓朕笑,朕就得笑。母後讓朕死,朕就得死。”而這只老鹦鹉,在鹹德帝駕崩之後,也被太後毒死了。
原文:花太後坐在榻上,喂着鹹德帝的鹦鹉。……鹦鹉接着喊:“母後!母後!”……鹦鹉又喊了幾聲,忽然一頭栽倒在籠子裏,再也不動了。
這其實是一種隐喻。從李建雲到李建恒,太後無非是換了一只鹦鹉罷了。
1、李建雲為什麽不忌憚養鹦鹉?
因為他本身就活得像花太後的一只學舌鹦鹉,沒什麽含□□說的宮中事,扳倒一個花思謙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心力,而世家的根莖依然堅固如初。
2、李建恒為什麽不忌憚養鹦鹉?
他比較沒心沒肺,到死都還近乎天真地惦記着玩樂富貴。
3、韓丞看似捏着太後的命脈,其實還是一只狐假虎威的鹦鹉。
4、至于太後,則是不憚別人怎麽說她,她的算盤昭然若揭,不必掩飾。
蕭馳野面臨的隐患:(當然這只是太後認為的,蕭馳野也确實會遇到這樣的隐患,只是蕭馳野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化解)
蕭既明從蕭方旭手中接過離北鐵騎的兵權,十年才成就今日榮光,這是軍之所向。蕭方旭一直讓離北鐵騎只有一個統帥,這是他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也即将成為蕭馳野難以容身的原因。
蕭馳野離開離北六年,早已是時過境遷。帶着兩萬禁軍冒然闖入他人領地只會格格不入。群狼啖肉,想要殺出重圍成為頭狼,就得有先咬死前任頭狼的決心。
蕭氏看不慣別人同室操戈,素來兄友弟恭,但是情誼在殘酷的兵權之争中還能維持多久,一場更疊往往就意味着自相殘殺。
蕭馳野的回歸就為離北帶去了分裂的隐患。
兄弟厮殺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論是蕭既明讓位,還是蕭馳野避嫌,兄弟都會變得生分。
懸念:為什麽沈澤川不能去離北?
101
沈澤川解釋了自己要留在中博的原因。
茨州州府周桂聽說禁軍要穿過丹城,徹夜難眠,和師爺孔嶺商量對策。
茨州之前雪災,能保存根本,是離北蕭既明的四萬兩白銀的救助,這份情誼周桂沒有忘記,茨州今年豐收,所以此次黴糧案離北籌備軍糧,義不容辭,但是謀害皇帝是滔天大罪,周桂斷不敢放行。
敦州流匪彙聚成股,端州州府被雷常鳴扶做傀儡,匪首雷常鳴盯着茨州糧倉,敦州州府也說不上話。
周桂這次真是前有猛虎阒都,後有獨狼蕭馳野,一個也開罪不起,中間還有個雷常鳴虎視眈眈。
孔嶺提示先會會蕭馳野,若有他的禁軍坐鎮,也可以聯合對付雷常鳴。
解惑:為什麽沈澤川要留在中博,不去離北?
齊惠連将畢生所學授予沈澤川,就是把畢生信念托付給沈澤川,沈澤川也許諾過要為他走到這場戰争的盡頭。
齊惠連的信念大概就是掀翻世家掣肘,開辟新的大周天地。
齊惠連和沈澤川一樣,一直以為大周還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所以一直隐忍,沈澤川也天真的以為僅靠權術制衡就能掀翻八大家,但是他們敗了。
齊惠連也是到臨死之時,才意識到大周早已日薄西山,沈澤川必須破而後立。
沈澤川要留在中博血洗國恥家仇,中博來日就是離北堅不可摧的盾。沈澤川失去了端州,失去了先生,他要跨越深不可測的溝壑,為他的珍寶蕭策安修築壁壘。
以上是沈澤川給蕭馳野解釋自己不去離北的原因。我認為還有一點:上一章提到禁軍忌憚沈澤川,他是可以和蕭馳野争奪強權的威勢,沈澤川如果和蕭馳野一起回了離北,就只能依靠蕭馳野過活,蕭馳野不光要處理回離北之後的隐患,還要保護沈澤川,真的是分身乏術。
況且二人本來就勢均力敵,相互照應,成為他人的累贅,靠他人的庇佑也不是沈澤川的秉性。他不光有先生的信念在身,國恥家仇未報,他更願意成為蕭馳野壁壘後盾,二人相互依持,共生天地。
102
蕭馳野和沈澤川到茨州會談州府周桂和師爺孔嶺。
賞析:這一章在我看來也是非常精彩的。沈澤川不光武藝高強,善于謀略,外交能力也是不可小觑。
談判明細:
聽聞孔嶺在端州時做過澹臺虎的師爺,邊沙騎兵入境,澹臺虎主戰,很多作戰策略都是孔嶺拟定的。(孔嶺本以為沈澤川沒有兵,只是跟随蕭馳野亡命到此的附庸,沒想到才進茨州,就把人家底細打聽的清清楚楚。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悍匪不除,中博不穩,先生又如何重振中博?(這是孔嶺的心病,也是茨州當務之急的困境)
開門見山說出茨州不肯放禁軍過境的原因(忌憚阒都日後責難,茨州沒有兵馬在手,也沒有富商巨賈支援,更沒有離北的底氣不敢拿茨州百姓的性命作賭注)。
至于茨州的後顧之憂,茨州提一個,沈澤川解決一個。
1、只要茨州同意禁軍過境,往後就不是孤軍奮戰。
茨州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守備軍,在守備軍成形以前,巡防大任由禁軍代勞,對付雷常鳴為首的悍匪。
2、軍糧哪裏出?
離北鐵騎的軍糧還是走東北糧馬道,至于出自厥西的軍糧,沈澤川自有辦法。(當時的葛青青奉命于沈澤川在厥西代理奚家生意)
3、周桂擔心禁軍過境以後,策舟背信棄義,違背諾言,那麽茨州就要落入真正的絕境了。
沈澤川為打消周桂顧慮,提議自己孤身留在茨州,直到禁軍平息悍匪,韓靳也可以交給周桂作為日後平息阒都怒火的籌碼。
4、至于籌備茨州守備軍需要招兵買馬的軍費,蕭馳野出了。
5、此時,蕭馳野已将二人入茨州的消息傳到阒都,周桂不論放不放人,太後都會忌憚茨州。
事已至此,周桂很顯然投靠蕭馳野更容易生存,既能解決悍匪(近憂),還能應付阒都問責(遠慮),更重要的是,蕭馳野将消息傳到阒都,也是掐斷了周桂的退路,如今太後主政,海閣老抱病,內閣紛争四起,□□山調任中博布政使一事有待商議,得不到太後的信任,來日若是随便指派一個世家官員,茨州以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103
周桂和孔嶺商議。
周桂怕答應的太快顯得茨州很好拿捏,答應的太慢策舟又耐心告罄,讓茨州失去重振的機會。
蕭馳野着急過境,顧及茨州對東北糧馬道的影響,不能硬闖,也不能翻臉,眼下是茨州占據上風;如果流匪入境搶劫,周桂就得向禁軍求救,蕭馳野就會占據上風,到時候要是蕭馳野坐地起價,就不是今日這般的好說話了。
孔嶺認為此事不宜猶豫過久,應當立即和蕭馳野結盟,放禁軍過境。
周桂不以為然:離北一反,看似擺脫阒都挾(xie二聲)制,實則不僅要顧及邊沙騎兵,還要警惕啓東突進,再斷了東北糧馬道,就成了籠中困獸。離北自顧不暇,茨州就是任人宰割的魚肉,還要背負叛賊的罵名。事關一州人的性命,還是再等等阒都的消息。
不料,第二天,敦州的雷常鳴就率領四萬流匪過境搶劫,倉皇之下,周桂立即應了蕭馳野的盟約。
賞析:因為我買的是實體書,策舟的感情戲全部删除,這一章還删了一段很精彩的戲份。
周桂指派了一位很漂亮的丫鬟去伺候蕭馳野,才得知蕭馳野和沈澤川二人情投意合,有斷袖之癖,龍陽之好。
周桂大驚失色,平素秦樓楚館都不去的人,只對有人喜好男色的事略有耳聞,沒想到蕭馳野和沈澤川也是這種關系,埋怨孔嶺道:“你怎麽不提醒我啊,這不就把人得罪狠了。”(哈哈,真的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