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4
10-14
10
蕭馳野駐足于昭罪寺前,叫沈澤川出來唱曲,幫忙一起找扳指。
蕭馳野見沈澤川蹲起自如,腿腳無礙,斷定沈澤川功夫了得。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兩人對話的字裏行間都透着對彼此的嘲諷和試探,不合間便扭打了起來。撕扯中,沈澤川不但還了蕭馳野當胸一腳,還撒潑耍賴給他虎口狠狠咬了一口。
蕭既明聞訊帶回了弟弟。
(賞析:蕭既明對弟弟找沈澤川麻煩的這個行為明顯是失望的。
當時花太後已經出面保沈澤川,說明按照目前的局勢,這個人和蕭家是對立的關系。且皇帝已經下令要将沈澤川幽禁,蕭馳野卻違背皇命找人麻煩,這事傳過去就是給他們蕭家人自個兒招黑,是讓人拿捏的錯處。
但這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蕭馳野在大哥心中,原不應該是這樣的不知輕重。蕭家守衛離北線數十餘年,是戰場上的剛猛軍将,但也是臣服大周的臣子。作為臣子,就不得不面對很多無奈,正如這次将弟弟留在阒都,這樣的萬不得已也是無可避免,他心裏難受。
但蕭馳野不一樣,在父兄心中,他仍然是存有野性的狼,是可以活出曾經蕭家血性與風骨的潛力後将。也許蕭馳野自己都沒意識到,即便被困阒都,但父兄對他依然抱有期待,可他今夜舉動未免過于魯莽,這不禁讓兄長在那一刻感到失望。
蕭馳野自己也感到羞愧,他根本不想做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他渴望成為大哥一樣的軍将,但自己今夜的這一行為卻與初衷背道而馳,他知錯,也害怕兄長對他灰心。
蕭既明對蕭馳野和沈澤川打架一事沒有明言責怪,但也沒有搭理他,這樣的漠視其實比臭罵一頓更讓人難受憋屈。但這也是大哥給弟弟打的心理戰,一個會自己思考且有方向的人,是能在收到對方情緒後馬上反省并調整自己的,會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立馬糾正的。大哥雖然在用這樣“冷處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失望,也是在提醒弟弟,這事你做錯了。蕭馳野體會得到,所以他的态度小心翼翼又誠懇,是個腦子清醒的好孩子。)
11
沈澤川在和蕭馳野扭打過程中覺察到他外家功夫的剛猛程度和紀家拳有相似之處,且還拾得了蕭馳野丢在雪地裏的骨扳指。
拿到禁軍腰牌的蕭馳野開始樹立軍威,重新整頓禁軍。
蕭既明、陸廣白與戚竹音同時離都,蕭馳野在城外亭子給他們送行。戚竹音為答謝上一年離北給啓東養戰馬的情意,贈了蕭馳野一把鬼頭刀——狼戾。
Advertisement
(賞析:禁軍衆人剛見到蕭馳野時明顯不服,也看不上這毛頭小子,所以他們“心懷鬼胎地相視”。皇上明明已經任命蕭馳野為禁軍總督,但老陳卻還直呼他“二公子”,不拿主子當主子,還想套近乎,态度也沒大沒小,一邊和蕭馳野回話還一邊和旁人扯笑。這說明禁軍不但懶散,還沒規矩,仗着有花十三依仗就得意忘形。
蕭馳野對付這群混吃等死的人也是很有一套。
首先他讓衆人正視了禁軍的位置。他們是軍,不是雜役。工部要幫忙沒問題,但需要交代清楚,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随叫随到,這是滅自己威風的事。
其次讓下邊的人正視了他的位置。他既然接了禁軍的職,那就是他們的主子,任上只稱總督,不談公子,更要認清如今禁軍是他說了算,而不是花家混子。
第三,內部管制。既然擁有了這個身份,日後就得挂牌到崗。)
12
鹹德八年盛夏,蕭馳野親自到戶部讨禁軍幫運木頭的賬,戶部主事王憲以潘如貴不批紅為由,暫時結不出這筆賬目,兩人僵持不下時,戶科都給事中薛修卓提議以泉城絲折兌成銀子結給了禁軍。
李建恒因為小福子把自己養的小娘子(慕如)送給潘如貴而大生恨意,和蕭馳野商量着,趁端午節禦駕到西苑時,找機會将小福子狠揍一頓解氣,可沒想到他們把人揍完丢林子後,小福子卻溺斃在即将進行龍舟競渡的湖水中。
(沈澤川出寺和小福子案件有什麽關聯呢?
很明顯沈澤川此次能夠從昭罪寺中走出來是因為他的雜役(紀綱)以及他自己和小福子事件扯上了關系,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證人,所以從他人的角度看,他出寺的作用是為了作證。
再細想,當時沈澤川與他的雜役“葛叔(紀綱)”的證詞都指向楚王,如果皇帝信了他的證詞,那就得處置楚王,但是現在楚王全身而退,那就意味着皇帝不願意聽沈澤川的證詞,而是選擇自己的立場保住楚王。但太後卻站在沈澤川這一邊,要拉楚王下水,所以皇帝的做法已經和太後的态度相悖。為了讓兩邊不這麽難看,皇帝既然保住了李建恒,那就也得給太後一個讓步,而太後的意思很明顯,就是留下沈澤川。這類似一個交易,皇帝,你保了你想要保住的人,哀家也想留住哀家想留下的人,你答應還是不答應呢?皇帝只能答應。但是皇帝絕對不會将沈澤川放在一個對他發展有利的地方,而錦衣衛的紀雷就可以壓制住沈澤川,所以将他放去了錦衣衛。紀雷和沈澤川都屬于太後黨,為啥不和呢?前面說過紀雷可能知道中博兵敗的秘密,不想留沈澤川活口,這個到後面有待考證。)
13
紀雷以小福子事件存在蹊跷為由,意欲将這樁命案演變成謀反疑案。蕭馳野怕方才李建恒離席毆打小福子之事讓人抓住把柄,為保李建恒,同時不讓有心之人以蕭家涉及未來皇位大統之事做文章,蕭馳野主動向皇帝招認是他打了小福子,但卻不認小福子溺斃乃他所為,反而話鋒一轉,将小福子溺斃之事轉為錦衣衛和八大營換防疏忽所致。
皇帝不曾想,一個小內宦竟然還牽扯出這許多事來,氣得他當場暈倒在地。然而他醒來後卻意外地傳召已經幽禁五年的沈澤川觐見。
14
紀綱與沈澤川在禦前回話,說其二人曾與小福子有過往來,且紀綱還表示曾聽到過小福子與左右說殿下要尋他麻煩的事。太後聞此,又意欲以将蕭馳野和楚王捆綁一起拉二人下水。皇帝為保楚王,同時安撫邊陲蕭家,就此作罷不欲再多做深究,只罰了蕭馳野禁足半月,罰俸錦衣衛指揮使紀雷、八大營主事奚固安三月。
太後見沈澤川已經走出了昭罪寺,就想借機向皇帝建議不再讓人回去,皇帝為表對太後孝心,又為安撫離北,同時壓制沈氏,于是讓沈澤川去了錦衣衛當差。
鹹德帝病入膏肓,太後吩咐潘如貴在魏嫔得子前好生看顧。
蕭馳野覺察出小福子事件與沈澤川設計出寺脫不開關系,于是二人開始唇槍舌劍,陰陽怪氣互探模式。
昭罪寺中,齊太傅與紀綱和沈澤川盤點小福子案件所牽扯的各方勢力及疑點,發現小福子是否在自己人下手之前就已經斃命一事尚有存疑。
(賞析:小福子到底是誰殺的?
本章最大的難點應該是小福子的死因,也從這裏開始,各派系陣營和矛盾逐漸浮出水面。
下面我們開始推論:
文中清楚的交代楚王因小福子将自己心愛的小娘子慕如孝敬給了潘如貴,于是想将小福子揍一頓以解心頭之憤,并不敢殺了他,而且蕭馳野和楚王李建恒交情不淺,楚王登基對于蕭家是百利而無一害。因此小福子不是楚王和蕭馳野所殺。
其實有殺小福子動機的人有很多。
小福子一死,紀雷故意帶偏風向,将小福子之死栽贓給楚王,企圖将簡單的殺人命案變成謀反疑案,有人膽子大到敢在端午節這天,在太後和皇帝的眼皮底下将宮中內宦毒打致死,還丢入要進行龍舟競渡的湖中,這就是公然向皇家發起挑釁,意圖謀反。一旦罪名成立,就可同時扳倒楚王和蕭馳野。紀雷咬住楚王不放,必是得了潘如貴的吩咐,謀逆之罪就是置楚王于死地,潘如貴敢這麽做,就說明除了楚王以外還有別的繼承人。
嗅覺敏銳的蕭馳野問楚王“近來皇上還傳人侍寝嗎?”,就說明蕭馳野已經懷疑小福子事件是花黨所為。花黨如果有了皇嗣在手,除掉楚王又牽連蕭家一石二鳥。目前楚王是唯一可以登上皇位的皇室血脈,但是太後卻不喜楚王。因為讓楚王登基不如自己養大的皇孫好控制。一旦宮中嫔妃(魏嫔)有了皇嗣,鹹德帝氣絕,太後就能帶着襁褓中的嬰兒上朝聽政,花思謙再封個托孤大臣,大周就是花家的天下了。
所以借由小福子的死來扳倒楚王,紀雷、花思謙、潘如貴、花鶴娓都有重大嫌疑。畢竟他們對先太子殿下就是通過污蔑栽贓意圖謀反的罪名除掉了他。
蕭馳野自知思慮不周,打小福子時楚王明目張膽的離過席,是謀反最大可疑人物。蕭馳野平時又與楚王走得最近,此事若是與皇位繼承扯上關系,蕭家也會如履薄冰,離北十二萬兵馬就是懸在蕭既明腦袋上的斬頭刀。
他反應迅速且判斷準确,已經猜到楚王身邊一定有秘線煽風點火教唆楚王打小福子,上演今天的謀反大案。于是他為了保護楚王主動承認說是小福子狗仗人勢,僭越禮法,人是他喚侍衛悄悄打的。本意是想殺他,可是楚王力勸不可,親自離席救了小福子一命,為楚王洗脫了嫌疑。至于小福子是怎麽死的就不知道了,也許是蒙着頭找不到方向,自己滾了下去。他将殺人命案引向意外事件。
但即便是蕭馳野已經主動交代後,紀雷和花思謙依然緊咬不放,就是要把髒水往楚王身上潑,皇帝只得宣看見小福子北大的目擊證人雜役‘紀綱’和沈澤川觐見。
此時的紀綱頂替的是葛青青的職位。
“葛叔”在回話時提到,他曾經聽到殿下要找小福子的麻煩。紀綱這是在把屎盆子往楚王頭上扣啊,他這樣說的目的其實也是在表明沈澤川的立場,在暗示太後,我們在幫你對付楚王和蕭馳野,我們是你這邊的人。
沈澤川要出寺就得找庇蔭樹,但當時所有人都想讓他死,尤其蕭家更加不可能庇護他,已知蕭家和花家乃對立關系,而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在當時的局勢下,太後就是沈澤川的選擇。
最後在海良宜的勸誡下,才将這事歸到八大營和錦衣衛巡防交接疏漏上。
除了以上幾位有動機,還有一位,那就是在昭罪寺裏的沈澤川。
14章中紀綱和太傅說“若小福子在我們下手前就是死的——那到底是誰動的手?”。
說明小福子之死這件事是沈澤川和齊惠連有意謀劃的,後文可以看出其目的就是讓沈澤川從昭罪寺中出來。所以即使花黨沒有動手,小福子也必死無疑。
小福子到底誰殺的,作者沒有明确交代,花黨和沈澤川都有明确動機。不管怎樣,小福子必死無疑。我的猜想是小福子先被楚王打了一頓,然後被花黨打死,後又被紀綱推入水中。
這個謀略有幾個疑點:
疑問一:為什麽小福子的死就一定會關聯到楚王謀反,如果是這樣,死了別人也可以嗎?
我覺得這裏有點牽強,即使這件事是蕭馳野和楚王幹的,又怎麽樣呢?牽扯上謀反有點說不過去,王權貴胄随便殺個卑賤的奴隸應該也不是什麽大事,不至于會受到很嚴厲的懲罰,何況小福子有錯在先。
我的理解是禦前謀殺,關乎皇帝的安危,加之紀雷等人蓄意帶偏方向。能在禦前暗殺內宦,就有可能暗殺皇帝,謀逆之事無論結果多小,哪怕只是死了個太監,就都是是大事。
疑問二:為什麽沈澤川紀雷都盯着小福子?
小福子将楚王心愛的女人孝敬給潘如貴,楚王與小福子有仇,楚王想揍他什麽時候都可以,為什麽要選在禦馬監賽馬皇上跟前闖禍?
紀雷是錦衣衛,潘如貴是太後跟前的宦官,他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小福子被人打了,楚王又在期間離過席,剛好順勢而為,将小福子殺了。就可以嫁禍給楚王,污蔑其意圖謀反。
沈澤川在宮外有葛青青和紀綱照應,随時觀察阒都的動向,但應該不知道楚王要打小福子這麽私密的決定。紀綱殺小福子應該也是順勢而為,為了讓沈澤川從昭罪寺出來。
順勢而為的事也太多了吧,所以應該是太後和沈澤川在楚王身邊都安插了眼線,知道今天楚王要打小福子,才會有如此巧合,頭都想炸了,看後面劇情會不會有解釋吧。
解答:楚王跟前有齊惠連為沈澤川安插的耳目,煽動楚王在端午節打小福子,且沈澤川是太後的人,花黨都知道小福子被打一事,并非巧合。
疑問三:八大營巡防說看到紀綱在小福子淹死的湖邊出現,鹹德帝就喊沈澤川來問話,這是合理的。但是為什麽喊出來問話以後就不能再關回去呢?
解答:潘如貴得了太後的吩咐好生照看皇上,皇上的身體愈發羸弱。鹹德帝受制于太後,一輩子委曲求全,人若自感時日無多,就會越發獨斷專行。
皇帝已經猜到各勢力之間的你争我鬥。但他認定一點,皇位是要傳給楚王的,他得保住楚王。他也知道楚王和蕭馳野走得近,一旦楚王被拖下去,蕭馳野就跟着下去,那就傷了蕭家人的心,所以他以“穩定邊陲軍心為由”草結此案,只認了蕭馳野毆打小福子那一段以及因為錦衣衛和八大營巡防不得力才導致內宦出事,并給了蕭馳野不痛不癢的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