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7
15-17
15
奚鴻軒設席宴請阒都才子新秀雅談,煽動國子監在學,跪請皇帝收回成命。
沈澤川随同葛青青去錦衣衛庭院領差職,現任錦衣衛鎮撫的喬天涯給了他馴象所的牌子,并交代了錦衣衛的職責所在。沈澤川拿着腰牌還沒走出門,卻因國子監在學的三千學生絕食跪請,要皇上收回成命,嚴辦沈氏,就又被叫回吊停腰牌,
李建恒因為學生跪請之事來找禁足中的蕭馳野,讓他帶着禁軍出面驅散學子,以求将功補過。
(這幾章名字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蕭馳野和楚王應該是蟬,螳螂應該是花黨,黃雀應該是沈澤川。
奚鴻軒請學子新秀雅談時也邀來了姚元琢,但他分明瞧不上元琢這副孤高自持的模樣,否則元琢離開時他就不會沖着人家的背影冷笑。那他請元琢來的目的,可能是元琢才學聲名遠揚,如果在放出雅談消息時也對外宣稱,“特邀嘉賓璞玉元琢姚溫玉屆時将莅臨雅談盛會”,那估計大家都會擠破了腦袋前去觀望,這就在號召力上發揮了無窮潛力,所以才子新秀如約而至。但是元琢孤高冷傲,不入仕途,他赴約的動機又是什麽呢?暫時還沒有交代。)
16
以高仲雄為首的國子監三千名學子在雨中跪喊,請求皇帝嚴辦國賊。蕭馳野冒雨前來疏散,喬天涯與沈澤川一衆錦衣衛緊随其後而到。蕭馳野與沈澤川雨中對談,二人對話依舊不改從前的陰陽怪氣。
潘如貴和紀雷不久後也到場驅散學子,但因其二人身份被學子視為佞臣國賊,于是驅散中又引起了一場混亂……
(賞析:1、喬天涯給沈澤川腰牌時,給他交代了不少錦衣衛的職責所在,但重點在最後一句,“挂了咱們的腰牌,就是咱們的兄弟。過去種種恩怨如煙雲散,沒暗地裏構陷、作弄兄弟的事情。若是做了,一經發現,全部吊牌剔名,踹入诏獄嚴辦。”
這話看着是對新入職的沈澤川說的,讓新人明白錦衣衛的規矩,但其實是說給院裏其他錦衣衛聽的。沈澤川雖然得了皇恩出了寺,但他的身份依舊是萬人踩踏的沈氏餘孽。喬天涯肯定知道如今的沈澤川就是衆矢之的,所以他的這番話,就是要先給衆人警告,保護沈澤川不被他人排擠。
2、喬天涯與蕭馳野在雨中的對話沙射影,意有所指,很值得品味。
他知道蕭馳野和沈澤川有過節,所以自然不希望蕭馳野摻和這事。對話表面上似乎在說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學子,亦或是教唆學子的幕後之人,但實則喬天涯的話中卻暗指蕭馳野,我們稍微将兩人對話的語序調換一下就會更加明晰。
兩人原文對文語序:
Advertisement
喬天涯:此事棘手,不好麻煩總督。挨着我們錦衣衛,自然是該我們錦衣衛自己解決。
蕭馳野:鎮撫要如何解決?一群手無寸鐵的學生,何至于勞動錦衣衛。
喬天涯:在這阒都之中,皇上最大。誰膽敢違逆皇命,誰就是錦衣衛的敵人。
蕭馳野:好兄弟。真肝膽。
調換語序後:
喬天涯:此事棘手,不好麻煩總督。(蕭二,這件事兒你別管)
蕭馳野:一群手無寸鐵的學生,何至于勞動錦衣衛。(你們錦衣衛是天子私兵,殺雞焉用牛刀,這事讓我們這些禁軍“雜役”出手就行了。)
喬天涯:在這阒都之中,皇上最大。誰膽敢違逆皇命,誰就是錦衣衛的敵人。(皇上已經下令赦免沈澤川,但這些人卻違背皇命行事。既然違逆聖言,就是不把天子放在眼裏。你知道錦衣衛是天子私兵,雖然你與那沈澤川有私仇,但勸你可千萬不要學這群學子一樣以身犯險,對他打什麽要命的主意,否則,你也會成為錦衣衛的敵人。)
蕭馳野:鎮撫要如何解決?(你想怎樣)
喬天涯:挨着我們錦衣衛,自然是該我們錦衣衛自己解決。(沈澤川既然已經入了我們錦衣衛的編,就是我們錦衣衛的人,蕭二,我勸你收手,不要把手伸得這麽長。)
蕭馳野:好兄弟。真肝膽。(哈哈哈哈哈,喬天涯,你個王八孫子,這麽直言不諱,真是坦誠相見啊。)
兩人對話後喬天涯竟然把沈澤川叫過來,讓他陪着蕭馳野,這波操作也是耐人尋味。但是結合以上對話後就可以推測喬天涯的用心,他仿佛在說:沈澤川,我剛剛已經和蕭馳野通過氣了,讓他不要總盯着你不放,但你自己也要主動表個态,即便不能化幹戈為玉帛,兩人也不要一見面就打。和氣生財,和氣生財。(喬月月,你就是策舟情感史助攻第一人)
3、“才出了牢籠,就要興風作浪?”
“如今什麽人盼着皇上和花家反目成仇,二公子不比我更明白?”
沈澤川和蕭馳野耍嘴鬥狠就沒有輸過,蕭馳野暗指沈澤川利用花家庇護興風作浪,煽動學子風波,好讓他出寺的路走得更穩。沈澤川借力打力怼回去,你既然覺得這事是沖着花家,可最希望花家失勢的就是你們蕭家,那這事我還說是你做的呢。
4、“恰好我對馴養悍獸頗有心得。”→(蕭馳野,你就是悍獸,但我當年咬你一口的滋味你還記得吧,你這悍獸我都不懼,又怎麽會怕馴象所裏的大象呢。)
“心得算不上。那叫同類深談。”→(沈澤川,你就是瘋狗,逮到誰咬誰!如今去了馴象所就好好和你的動物同類每天四目相對吧。)
5、紀綱說:“你托我的事,我已經辦妥了。”
齊太傅托紀綱辦的事是什麽呢?
解答:讓沈澤川密會奚鴻軒,煽動國子監在學請求皇上收回成命。
6、懸念:齊太傅說:“若是有朝一日,你我未能成事便已喪命,今日這個安排,便是他的保命殺招。”
這個保命殺招的安排到底是什麽?
“保命殺招”是全書跨度最大,間隔最長但又是事關劇情的最重要伏筆。至于這個未成事是什麽事,值得考究,可能是‘殺宿敵’,可能是太傅賦予沈澤川厚望,彌補當年東宮之遺憾。
7、喬天涯不是來驅散學子的,因為他到場後就和蕭馳野交談了一番,然後轉身去棚子裏嗑起了瓜子。
他不動,因為他知道學子人數過多,又不能出手傷了他們,所以只管坐等真正來解決這場風波的人到場。
為什麽是潘如貴來呢
因為前頭蕭馳野也提到了,這事表面上看是沖着沈澤川,但實則是沖着宮裏去的。
名義上是皇上下旨放沈澤川出寺,但其實這是太後的意思,所以學子以沈澤川為借口,讨伐的是把持朝政已久的太後和花家。這樣一來,作為花黨走狗的首要代表潘如貴就不得不出場了,但很可惜,他剛失了小福子,心情本就不痛快,剛好沒地方撒氣,于是就沖着學子一通怒罵,但學子本就看不上這為花黨賣命的閹狗,所以兩邊都是視對方為仇敵,一個沒控制好,直接引發了更混亂的局面。這下好了,潘公公沒把學子風波這事情解決好,還惹了一身騷。)
17
太學風波驚動了太後,花香漪懷疑此次事件是蕭家所為,太後不以為然,與花香漪分析本次學子鬧事涉及到的各派紛争及八大家歷史淵源,疑心是八大家所為。
蕭馳野和紀雷一同面聖回禀太學風波之事,皇帝因本次處理結果表彰了蕭馳野阻攔錦衣衛拿人之舉,同時批判紀雷的錦衣衛凡事不以皇命為先,反而以他人(潘如貴和太後)馬首是瞻。
出了明理堂後,蕭馳野和紀雷均皮笑肉不笑的和彼此虛與委蛇,蕭馳野想給禁軍換個大點的校場,于是用離北鴻雁山的良馬和紀雷達成了交易。
沈澤川搬進了先帝賜給齊惠連,後又被賣掉的宅子。
奚鴻軒和沈澤川見面,二人達成合作共識,要一起分了紀雷和奚固安的命。
(局勢:阒都外設八城,環拱阒都,八城是八大家的起源,花家位于都南荻城,歷來是宮妃首選。到花鶴娓才算榮華蓋世,拔得頭籌。先帝登基時,最得盛寵的是姚家,姚家三封帝師,到姚大爺時壞了才氣,才輪到齊惠連。奚家目前只有奚固安升任了八大營都指揮使,薛家沒落,只有薛修卓在中樞當差。
解惑:1、經此一事,為什麽沈澤川就真正的出來了?
雖然皇上打心裏不願意放沈澤川出寺,但為了保李建恒,又得賣太後一個面子,所以不得不釋放他出寺。因此,釋放沈澤川,就成了公開的天子之令,原則上是不能再做改變的旨意。
但忠心的朝臣肯定不願意沈澤川出寺,所以他們一定會在朝堂上言勸皇上收回成命。然而端午那天,皇上因為這事氣暈過去,聖體違和的情況下,第二天不一定上朝,所以朝臣還沒等到機會立馬上奏。
但朝臣和學子請皇上收回成命的性質是不一樣的,朝臣的角度是以朝政出發,有很嚴格并強制的政治立場,所以在言官的強勢谏言下,皇上哪怕顧忌太後,迫于時局壓力,他收回成命的可能性也會很大。但國子監在讀畢竟還只是一群靠國家吃飯的學生,是文人,他們确實能引導風向,但也只能是提出建議,而最終采納與否,得看皇帝本人。
端午後的第二天,奚鴻軒就緊鑼密鼓地請學子雅談,并煽動他們跪請皇上收回成命。然而還是那個理由,皇上為了李建恒,又得讨好太後,更重要的,是天子不可能讓一群學生“以命逼迫”拿捏自己,這往小了說,是失了他李建雲的體統和面子,往大了說,朝令夕改,是失了皇家的威嚴和體面。往後若是再遇上兩難的事情,學子都可以這樣以死相逼,那就不需要天子之令了,所以皇帝不可能又把沈澤川塞回昭罪寺中,因此他對學子跪請一事不做回應,也就是堅持自己的在端午節那天下的旨意不改。這是第二次,他再次做的表态,沈澤川要釋放。
我們常說,做事情“再一再二不再三”,當初沈澤川出寺時,已經有無數反對的聲音,但天子的最終旨意是允其出寺,如今鬧得滿城風雨後,皇上的态度依舊是堅持自己的旨意。朝臣看學子鬧成這個樣子後皇上依舊不改,那就是鐵了心不能改,所以他們也不會再多嘴觸怒聖顏,因此沈澤川經歷兩番後,終于能穩當出寺,即便未來再有微詞,皇上也不會再因為他的身份把他塞回寺中。
2、“他穿的鞋,我不喜歡。”
沈澤川為什麽那麽讨厭紀雷,前面已經解釋過。紀雷一直毫不掩飾的想要了沈澤川的命,對沈澤川動用私刑,并且重大嫌疑參與花娉婷的死。無論是哪一條,都會讓沈澤川對他讨厭至極。當你讨厭一個人的時候,哪哪都看不順眼,包括他穿的鞋。
3、“紀雷和蕭馳野交易的時候說自己認了一個‘幹兒子’。
這個幹兒子就是本文中非常重要的角色——邵風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