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章節
士,洞悉子元欲取悅于息妫的用心,輸不起戰争,遂用“空城計”把子元震住。子元不敢冒進,班師回楚,急忙派兵先向息妫表功,息妫說:“令尹大人,若打了勝仗,應該在太廟告知祖宗,由國家予以封賞,有什麽必要告訴我一個婦人。”
息妫的一番話給這位發情的男人,潑了一盆涼水,子元見來軟的不行就來硬得,直接帶幾百家丁住進楚王宮。息妫派人求助楚國貴族,在兒子楚成王的帶領下,一舉鏟除了權勢熏天,想要謀反的子元。
楚文王死去,息妫擯棄外間誘惑,立志為他守節,悉心撫養二子,為楚國培養了一位叱咤風雲的英雄霸主,她的幼子熊恽,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楚成王,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正是楚成王的崛起,引領楚國稱雄中原,最終走上了強盛之路。才有後來的楚莊王“問鼎周室”,稱霸諸侯。楚莊王是息妫的重孫,成王兒子穆王,穆王的兒子就是莊王。家喻戶曉的成語:“一鳴驚人”,和“問鼎中原”的典故都出自楚莊王。
息妫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女人。
人們都認為因為息妫的美貌讓息國滅亡,把楚文王的千秋霸業與一位絕世美女相連,總讓歷史真實的殺戮變得香豔無比,充滿浪漫和傳奇。
楚文王贏得何等幹脆利落,伐蔡滅息。從此,東可取淮夷之地,北可迫鄭逼洛邑。一向被中原大國鄙夷的楚蠻之國,只是周天子分封的一個小小的子爵,成為了中原公侯大國不可小視的強大威脅。其實,有沒有息妫,息國的命運都是一樣的。
息國(今河南羅山縣一帶),是地處中原的一個小國,與周天子同姓姬,爵位是侯爵,關于息國,史料記載的很少,除了與息妫有關外,它還制造了一個成語——冒天下之大不韪。
息國鄰近鄭國,但比鄭國的實力要弱很多,息國是侯爵,鄭國是伯爵,息國自以為爵位高,根本不把鄭國放在眼裏,息、鄭因為一點小事起了争端,兩國都不肯吃虧,所以矛盾越鬧越大,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息國想先發制人率大軍奔赴鄭都,鄭國還沒等息國的軍隊到達鄭國的邊境就把它打得落花流水!息侯被打敗後很是氣憤,但他根本就沒仔細想想,國與國之間的争鬥完全靠實力,哪裏靠什麽爵位。連周天子也得看諸侯國的臉色過日子,更何況一個小小的侯爵?
《左傳》的觀點認為,息國這次進攻鄭國犯了五條禁忌(即所謂的“無不韪”):
第一不度德,就是不衡量一下自己有多大德望;
第二不量力,不考慮自己有多大的實力就出兵;
第三不親親,就不想想自己和鄭國是同性兄弟;
第四不征辭,就是不想想正當的理由就出兵;
第五不察有罪,就是不認真檢讨自己的過失。
從上面的這幾條禁忌來看,息國出兵鄭國是做了一件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覺得不對的事情。
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語的由來
Advertisement
《左傳》的作者左丘明說:“從這件事,人們可以預知息國很快就會滅亡。”
果然沒過幾年,息國就被楚國消滅了。
看來息侯沖動而不審時度勢的毛病是一點也沒改。
楚文王正欲控制中原南部最大的一個姬姓國——蔡國(蔡國是周武王五弟蔡叔的後裔的封國)。蔡侯的無知無禮,息侯魯莽輕率的報複,這一切給了楚文王窺視中原的絕好機會。
(二)後人眼中的息妫
息妫被後人尊為桃花的花神,《列女傳》載:息國被楚文王所滅。楚文王貪圖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強娶,息夫人不肯,乘機偷出宮去找息侯,息侯自殺,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堅貞,就立祠祭拜,敬她為桃花神。
故事一:
公元720年,唐玄宗的兄長寧王李憲,在王府中舉行一場酒宴。一年前,寧王将一位長得如花似玉的餅師之妻奪為寵妾。在這次宴會上,寧王可能喝多了酒,醉醺醺地問她:“你還想你原來的丈夫嗎?”少婦默然無語。寧王趁着酒意,召來餅師。結果,夫妻見面之後,少婦情不自禁地雙淚垂頰,在座的賓客們無不為之動容。年僅20歲的王維此時正是寧王的座上賓,他即席寫下了著名的《息夫人》一詩:
莫以今時寵,能忘昔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委婉地進谏了寧王的無禮之舉,寧王看了王維的詩,頓感羞愧,讓餅師夫妻破鏡重圓。
故事二:
清初鄧漢儀《題息夫人廟》雲:
楚宮慵掃黛眉新,只是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這是借息夫人之事慨嘆明清王朝交替之際的屈膝降清的明朝舊臣,面對明滅清興,滄海桑田,鄧漢儀猝然筆落“千年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擲地有聲,道出了朝代更疊之機,有識之士在生命和氣節面前的艱難和尴尬。
“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紅樓夢》中襲人歷經心路波折,終于還是選擇活下來,嫁給了戲子蔣玉菡。
故事三:
花蕊夫人,青城(四川灌縣西)人徐國璋的女兒,貌美如花,被稱為 “花蕊夫人” ,精通詩詞,以才貌兼備而得專寵,被蜀主昶封為慧妃。蜀為北宋所滅,趙匡胤垂涎其美貌,将其納入宮中。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自從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宮,因為貪生怕死,勉承雨露,雖承太祖寵冠六宮,心裏總抛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孟昶的像,背着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只得謊稱是張仙。可憐那些宮裏的妃嫔,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
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
後人有人賦詩道:
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癡情總不泯;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42
42、許穆夫人 ...
許穆夫人,姓姬,衛國人,嫁給許穆公,故史稱許穆夫人。其母宣姜是齊國公主,著名的大美人。她是母親宣姜下嫁給庶子公子昭伯後與之所生之女,後來即位的衛戴公、衛文公的親妹妹。她從小美麗而聰慧。
許穆夫人是中國文學史上有明确史料記載的第一位女詩人。據前人考證,許穆夫人約生于周莊王七年、衛惠公十年(公元前690年)左右,死于周惠王二十一年、衛文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大約活了三十四歲。
漢劉向《列女傳仁智篇》雲:
“初,許求之,齊亦求之。懿公将與許,女因其傅母而言曰:‘……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若今之世,強者為雄。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衛侯不聽,而嫁之于許。”
由此可見,許穆夫人在擇偶問題上曾考慮如何報效國家。劉向的這些記載,有很多的疑問。
第一,許穆夫人出嫁時,按當時的出嫁年齡不超過二十歲,她能有這番遠見卓識嗎?
第二,衛懿公在位九年去世,衛為狄人所滅,當時許穆夫人已經出嫁十幾年了。
許穆夫人出嫁時應該還是衛惠公在位,不是衛懿公。
許穆夫人出生于衛惠公十年,衛惠公在位三十一年。
第三,劉向說許穆夫人是拉着宣姜說的那番話。一個疑問,宣姜當時還在世嗎?宣姜若在世,宣姜是齊國人,她肯定偏向讓女兒嫁入齊國。而不是被迫去又小又遠的許國。
第四,大家都認為是齊桓公向許穆夫人提親。可是齊桓公是許穆夫人的舅舅,年齡上大了一輩。齊桓公先後有三位夫人,五個如夫人,他不會是讓自己的小外甥做姬妾吧,那樣合适嗎?
衛惠公駕崩,兒子衛懿公繼位,這位爺是個寵物高手,整天與鶴為伴。為了養鶴,他每年專門撥款修繕鶴舍,購買鶴糧,還要花重金給鶴舉辦生日慶典,為此導致國庫空虛,大臣不滿,百姓怨聲載道。公元前660年,北方少數民族北狄部落入侵,衛懿公命令軍隊前去抵抗。沒想到衆将士們居然放了懿公的仙鶴,氣憤地說:“你不是拿仙鶴當寶貝嗎?那就讓它們幫你去打仗吧!”
衛懿公親自披甲帶兵出征,在荥澤一役,衛懿公就被狄人剁得稀巴爛,
“玩物喪志”這一成語,說的就是衛懿公。
春秋中期,中國民族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