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章節
和夷吾,參與太子“謀反”之事。重耳、夷吾怕獲罪,趕緊出逃。重耳逃到翟國,晉國出兵讨伐翟國。晉國的一大批大名鼎鼎的人物如趙衰、魏犨、先轸、狐射姑、颠颉、介子推等等看不慣獻公的作為,全部結伴前來投奔重耳,追随他流亡了十九年,直到後來回國繼位。
39
39、美女是非多 ...
宣姜,生卒不詳,春秋時代齊國公主,齊僖公的女兒,衛宣公夫人。宣姜以美貌著名,被聘給衛國世子伋為妻。但伋的父親衛宣公聽說宣姜十分貌美,便将伋子支走,在淇水河畔建立行宮——新臺,半道迎娶了宣姜,立為自己的夫人。
宣姜,一個被命運捉弄的絕世美人,和兄弟齊襄公、齊桓公,姐姐文姜一起,在春秋時代,名字就響徹諸侯國,世代活在後人的是是非非的口舌中。《詩經》中的《牆有茨》、《新臺》,還有《君子偕老》、《二子乘舟》、《鹑之奔奔》一系列詩,都與宣姜的有關。
宣姜為衛宣公生了兩個兒子,壽和朔。壽是個溫潤君子,但朔妒忌公子壽與伋子交好。在父母親面前屢屢進言中傷伋子。衛宣公聽信讒言,與宣姜謀劃,假意将伋子派去出使齊國,暗中讓刺客埋伏在必經的河岸邊,見到伋子所持象征使節的旗便殺掉太子。
公子壽得知陰謀,忙向兄長通風報信,但伋子不想逃離衛國。壽無可奈何,為了保全伋子,假意與之餞行,将其灌醉,手持旗扮成使者,在河渡邊上被刺客殺害。伋子醒來後,非常着急,立即趕往河邊。他趴在壽的屍體上大哭,對刺客承認自己的身份,讓刺客把自己也殺了。
(1)《詩經邶風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願言思子,不暇有害。
這首詩就是寫宣姜的兒子公子壽争着代替太子去死,最後兩人都被殺之事。公子壽仁義,太子賢德。國人作此詩寄寓悲思之意。
(2)《詩經 邶風新臺》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這首詩是諷刺衛宣公築新臺半道攔截了本為太子聘娶的媳婦宣姜。
Advertisement
詩中将衛宣公比做醜陋的癞蛤蟆。表達了對宣姜的同情。
(3)《詩經鄘風牆有茨》
牆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祥也。所可祥也,言之長也。
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牆有茨,不可掃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牆上長了刺,剌,也就是我們今人所說的蒺藜,牆上了長了蒺藜,清除很艱難;“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就好比王室宮闱那些丢人的醜事,不好說,不好說,說起來話就長,又難聽。
這首詩諷刺衛國王宮頻出亂倫之事,衛宣公娶後母,搶兒媳,宣姜下嫁庶長子。簡直亂套了,國人一句句“不可道也”,“不可祥也”,“不可讀也”,卻在背後津津樂道,幾乎可以想象當時國人唱這首詩時是怎樣唾沫星濺,眉飛色舞的樣子。真是八卦的可以!
(4)《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發如雲,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這首詩從對宣姜的同情變成了辛辣諷刺。在詩中,宣姜是一個沉溺于榮華富貴的貴夫人。全詩把宣姜的形象渲染得華貴美麗,卻以“子之不淑,雲如之何?”(你雖然長得漂亮,卻不賢淑,這如何是好?)一句真實的道出作者嘲諷的意思,讓人感受諷刺的意味婉郁深長。
(5) 《詩經鄘風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
鵲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這首詩一直被認為是衛惠公即宣姜與衛宣公的兒子朔所做,衛惠公在齊國國君的幫助下,八年之後,回國複位。這時宣姜已經下嫁給庶子昭伯。衛惠公不能接受自己的生母嫁給庶兄。大發了一陣牢騷!估計是與公子頑見面時不知該稱呼兄長,還是繼父,尴尬過後就開始詩興大發,認為鹑和鵲應各有伴侶,現在鹑居然和鵲糾纏在一起,算怎麽回事,真是豈有此理!
《列女傳》記載:
“衛之宣姜,謀危太子,欲立子壽,陰設力士,壽乃俱死,衛國危殆,五世不寧,亂由姜起。”
認為衛國五世動亂,都由宣姜引起。
作者他也太高看宣姜了。宣姜俨然成了一只翻江倒海的蛟龍。
宣姜,她15歲及笄之年,被許與衛國太子伋,歡天喜地的想着嫁個如意郎君,成就美滿姻緣,不成想半道被觊觎她美貌的國君衛宣公截獲,糊裏糊塗的嫁了個糟老頭。生下了兩個兒子,成了母親,細究起來那時她還是個未成年人。小兒子朔觊觎君位挑唆她,向國君讒言,國君要除掉太子伋,大兒子壽為救太子,準備代其去死,結果伋和壽都被殺。
衛宣公也因過于傷心,一命嗚呼。宣姜也就三十歲左右就成了寡婦。
衛宣公是衛莊公的庶子,衛莊公有位最美的夫人莊姜,她因不能生育而失寵。莊公另一寵妃戴妫早死,其子完就有莊姜帶大,後完繼位,就是衛桓公。莊公生前寵愛另一妾所生之子州籲,後州籲殺死桓公完,自立為君。國人不滿州籲弑兄奪位,殺死州籲,迎立桓公完的弟弟公子晉為君,即衛宣公。衛宣公是衛國第15代國君,他是衛前莊公的兒子,衛宣公為人十分淫縱不檢,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放蕩荒淫君侯。還在年輕的時候,他就搶了自己父親的美妾夷姜。生下公子伋,寄養在民間。後立夷姜為夫人,又有二子——黔牟和頑
衛惠公剛即位四年,害死太子的事被揭穿,國人就把他趕走。
齊國此時的國君是宣姜的哥哥齊襄公,為了齊、衛兩國的共同利益,齊襄公讓宣姜下嫁給衛太子伋的同母弟弟公子頑,字昭伯,鞏固兩國交好。衛國的貴族們不想得罪齊國,支持齊襄公的做法。于是宣姜被下嫁給庶子,《左傳》闵公二年說,“不可,強之”,意思是強迫昭伯與宣姜結婚。昭伯和宣姜一連生下了五個孩子:齊子(早夭)、衛戴公、衛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
宣姜其實和天下絕大多數的女子一樣,只想做個賢良淑德、相夫教子的平凡女人,可她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不斷成為一個個男人的棋子,她的父親、哥哥、兒子都來利用她。這個衛國都城中最美的女人,遭到無數國人的編排,把她寫到詩中,讓無數後人來非議她。
難道她真是個沒心沒肺的女人嗎?其實宣姜何其不幸,她只是因為長得太美,本無心于世界争強。衛宣公無恥,太子伋窩囊,命運捉弄她,後世的禮教把她衡量過來衡量過去,把她衡量的面目全非,而真實的宣姜其人,卻被湮沒在歷史的滾滾紅塵中,我們無法從史料中去考證。但有一個事實卻無可厚非:宣姜是好個母親。她總共生了7個孩子:壽很仁義;許穆夫人在衛國遭難時奔走呼號,留下了傳誦千古的詩作,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确記載的第一個愛國女詩人;衛國滅亡時,衛國遺民擁立她的兒子戴公為君,盡管他在位不久就病故了,但從衛國人在危難之中對他的信任來看,他該是個賢德的人;衛文公更是使衛國得以中興,重新挺立于諸侯的明君;《左傳》沒有記載宋桓夫人的言行,但宋桓公在衛亡之後迅速作出了救衛的反應,可以想見宋桓夫人的作用。七個子女,齊子早死;朔壞得水平極高,當上了國君;其他五人,個個賢能。
40
40、亂倫之戀 ...
《東周列國志》說:“文姜長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絕世佳人,古今絕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姜。”文姜、息妫、西施和夏姬并稱春秋四大美女,齊國的公主,齊桓公的姐姐,嫁給魯國的魯桓公。文姜,愛上不該愛的人,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