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節
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跻。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坁。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此詩情境朦胧,對伊人的渴慕又苦苦追尋的凄婉纏綿情致,寫得蕩氣回腸!
弄玉讀後非常喜歡,覺得完全貼合了自己的心境,就将它譜成曲子,時常在鳳樓吹奏。
弄玉知道孟明深得秦穆公的賞識,是個不可多得的将才,卻肯定寫不出這麽纏綿悱恻的詩。但從此孟明卻得到弄玉的好感,在父親面前誇贊孟明也是常有的。
秦穆公只道是弄玉私下瞧上了孟明,心裏暗自高興,卻不表露。
冬去春來,又是一年。弄玉的鳳樓裏,柳樹吐綠,百鳥啾啾,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燕子們輕巧的身姿,優美地在空中掠過,“唧”的一聲,已經由遠處的屋檐上,飛到了清池邊的高柳之下。還有幾只燕子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水面,剪刀似得尾巴或翼尖輕點水面,那小圓圈就一圈一圈的蕩漾開去。一對燕子在弄玉的閣樓前壘起了窩,兩只燕子像兩只飛梭,一會兒飛出去,一會兒閃進來,一只嘴裏銜着一根幹草枝,另一支銜着軟泥,一點一滴耐心細致的營造它們自己的溫暖小窩,
弄玉喜歡燕子的輕巧靈動,羨煞了它們雙宿雙飛的自在生活。想想自己拘束的生活,少不得嘆息、傷感。
是日黃昏,在鳳樓吹笙,幽怨婉轉的笙聲引起了蕭史吹簫和鳴。弄玉登時內心一陣狂喜,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樂聲轉而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深沉凄婉。未曾謀面,卻像跳過千萬人,只為他等待了千萬年。笙簫和鳴在意猶未盡中停下,餘音在大鄭宮上空缭繞,不絕如縷。弄玉急忙派人出去尋訪吹簫之人,可蕭史早已悄然而去。下人們回禀時告知弄玉,确實有一人在人群中吹簫,可他走了,圍觀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誰?
下人們把打聽到的蕭史的身高相貌仔細地向弄玉描述一番。
弄玉心下悲喜交加,覺得此人一定是自己苦苦追尋的意中人。随即按下人的描述,畫了一張像,私下懸于樓中,經常呆立,注視,出神。做夢與他山高水長,情意綿綿,遂相思成疾,日漸消瘦。
Advertisement
秦穆公憐惜愛女,一再追問,弄玉只得說出自己的心事,秦穆公感喟不已,不忍愛女飽受相思的折磨,即刻派遣孟明率衆按畫像,在秦境內,明察暗訪,搜索此人。
三個月後,孟明在少華山下,聽一老者說。三個月前,有一男子,與畫中人很像,在少華山中結廬為家,每日黃昏下來沽酒獨酌,而後必吹簫一曲,簫聲非常悅耳,附近一帶的青年男女,對他趨之若鹜,想拜他為師,他都婉言謝絕。
孟明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惆悵。
孟明一夥軟硬兼施,總算是把蕭史請到了雍地大鄭宮。
秦穆公在偏殿召見了蕭史,見他儀表堂堂,氣質超然,與弄玉堪稱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心下很滿意!吩咐下人喚出弄玉。弄玉終于見到了蕭史,見面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原來他真的玉樹臨風,白衣翩翩;他真的磊落光明、文采風流;他真的雙手溫潤細膩。似象牙經過切磋,似美玉經過雕琢。他如夢般真實,只是眉眼更加明朗。
相視的那一瞬間;眨眼間的那一恍惚。弄玉的雙眼醉了。
弄玉嫣然一笑,淺淺的紅暈從若隐若現的酒窩發散開,一股空谷幽蘭般清澈凜冽的芳香氣息,沁入蕭史的心脾,清澈而意味深長的眸子,含着欲說還休的溫柔。蕭史的心化作了水,就像他吹奏出的簫聲一般纏綿。
擇吉日,蕭史和弄玉在鳳樓成親。鳳樓笙簫之聲,撩撥着秦都附近無數青年男女的幽幽情思。
秦在今天的甘肅東部及陝西一帶,那裏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質直。秦地迫近戎狄,環境迫使秦人修習戰備,高尚氣力,而秦人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戰國樂諺:激哀之音,莫大秦筝。秦人喜歡彈湊秦筝這種樂器,秦筝是馳驅馬背的老秦部族所發明,因其激越悲怆而又急促渾厚似兵争之象,故名之為筝(争),時人稱為秦筝。而笙簫之聲過于纏綿粘膩,為兒女情長之音,與秦人剽悍,粗犷的民風相去甚遠。
國人深怕蕭史弄玉的靡靡之音消磨掉國人好戰尚武之風,遂有人向秦穆公進谏,秦穆公左右為難。蕭史弄玉都是情感細膩之人,自然能洞悉秦穆公的隐衷。蕭史雖位列大夫,卻并不上朝議政,純粹只是陪弄玉吹笙鼓樂。蕭史一向是個心高氣傲之人,總是窩在鳳樓受弄玉的庇護,總感到受拘束,受世人輕視,有了離去之意,只是不舍得弄玉。
這樣一晃半年過去了,蕭史越發覺得苦悶,經常在窗前凝神遠眺,眉頭緊鎖。
蕭蕭飒飒,西風送晚,一輪落日冷了千山。
是夜夜,大約三更時分,一道黑影穿梭過連綿的屋頂,悠然飄到了鳳樓屋頂。
此刻,除了宮門的風燈,宮中燈火已經全部熄滅。一彎淺月,淡淡的月光透過樹木在地上留下婆娑的樹影,鳳樓窗前蕭史矗立在黑夜中,一襲白衫在月黑之夜分外鮮亮。蕭史敏感地感到屋頂有細微的聲音,遂轉身點燈,在這片隐隐光亮之中,似乎看見一個身影從屋檐上閃過,飛快地淹沒在黑夜中。那人在鳳樓盤旋片刻,被衛士發現,疾速翻身逃走。
第二天,朝野震驚!不懷好意之人乘機制造謠言,說蕭史是別國的奸細,刺客是來與他接頭的。蕭史心下懊惱,煩悶。他肅然倚靠在亭子的臺柱邊,手中撥弄着赤玉簫,時不時長長地一聲嘆息。心中似有百般愁結。弄玉以為他平素喜歡自由,王宮的生活不免單調而拘束,對蕭史很是歉疚。這樣兩人互相變得小心翼翼,卻反而生疏了。蕭史不忍心眼看着與弄玉的感情在這樣憋屈的環境中被消磨殆盡。他向弄玉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與她一起去過清山碧水為伴,明月清風為伍的無拘無束的日子。弄玉也清楚,王宮的勾心鬥角,争權奪利的生活并不适合兩個性情高潔的人生活。弄玉只是不忍心抛下已近古稀之年的君父。
一邊是愛人;一邊是親人。如何抉擇,弄玉的內心有了一番痛苦地糾結。
弄玉心很慌,很亂。時常偷眼看坐在對面的蕭史。蕭史的愁緒不加掩飾的在臉上顯現,仿佛若有所思,某個瞬間兩人眼神相碰觸,竟然流露出些許尴尬,倉皇,一雙星目竟帶了閃躲,急急忙忙地把視線錯開去,一顆心,仿佛淩亂地飄搖在風雨裏,無所适從。
弄玉擔心他有一天會不辭而別。如果沒有了蕭史,弄玉覺得自己的生活将黯淡無光,以後的日子将生不如死。
經過一番痛苦的掙紮,弄玉最終決定與蕭史出奔,過兩人自由自在的逍遙生活。
他們進行了周密的謀劃。
【四】
是日,出城巡查回來的秦穆公,回到雍地大鄭宮。得報,弄玉和蕭史留書離去。焦急和擔心讓這位年邁的父親,病倒了,他召見孟明,下令封鎖消息派孟明帶幾路精兵,以巡查為名在雍地搜查,無果。
秦穆公擔心弄玉忍受不了風餐露宿的生活,又派孟明到少華山尋找弄玉和蕭史的下落,務必要找到他們的行蹤。
孟明帶着弄玉和蕭史的畫像,謊稱是找親戚,沿着少華山一路打聽。
有人說:見過一對年輕的夫妻從這裏經過,兩人衣衫褴褛,神情疲憊。
有人說:有見過,這對年輕的夫婦還在我們家歇息過,後來就走了,沒說去那兒。
有人說:見到打這裏經過的一對夫妻,因為女的長得很漂亮,被一夥官兵抓走了,男的被抓走服兵役了。
有人說:有對夫婦長得有點像畫中人,聽說在入山的道上被強盜劫持了。
更多的人說不知道,還反過來問孟明好好的夫妻為什麽要離家出走。是為感情私奔?是遭到公婆虐待?是為鄉人不容?其實這個問題,孟明也很想在找到弄玉他們時好好問清楚。是秦穆公薄待蕭史了?是朝野不容他們了?他們何以一心只想過逍遙自在的生活,而不顧秦穆公的父女情分?
孟明夾雜着擔憂和焦慮,一路打聽,越是打聽,心越發變得沉重。
他們一行往少華山腹地繼續打探,翻山越嶺,時常整日,不見人影。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