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舉世皆濁
孫策年少成名,他爹孫堅帶兵在外,他自己在家哪兒有熱鬧往哪兒跑,一點都閑不住。
當時孫家住在壽春,他小小年紀就在壽春城結交名士,少年郎眉清目秀又有精神,誰見了都說這孩子不錯,慢慢的名聲就傳開了。
要不是這樣,周瑜也不會專程到壽春去拜訪他,兩個同樣優秀的少年郎一見如故,緊跟着也成了一段佳話。
總之,小霸王從小就是個愛打鬧愛出風頭的性子,從來沒想到竟然有人想抓他來威脅他爹。
就這麽點兒山賊,還抓他,做夢呢?
虎崽子捏捏拳頭,朝太史慈使了個眼色,兩個人同時搭弓射箭,不出意料全部命中,管亥和昌豨一人一支,哪個都不虧着,兩個人去地底下繼續合作去吧。
擋路的都是賊,這些賊連官兵都敢攔,打家劫舍的事情肯定沒少幹,落到他們手裏自然是格殺勿論。
孫策和太史慈都需要功勞,一個是證明自己不是靠爹才留在他們家主公身邊,一個是将功贖罪,兩個人身先士卒格外賣力,身後的士兵對上山賊也是以一敵百,不到半個時辰就把試圖搶劫他們的山賊清理的幹幹淨淨。
就這點本事,還想偷襲他們?
去地底下做夢去吧。
他孫伯符是那麽好招惹的嗎?
小霸王沒能在正面戰場上剿匪,沒想到喜從天降,回程的時候山賊劫匪自己撞上來了,這功勞簡直是老天專門給他準備的,他怎麽好意思不收下。
虎崽子初試鋒芒,少年人英姿勃發,整個人嘚瑟的不行,太史慈比他年長幾歲,看他又有叭叭叭叭的架勢,連忙收了弓箭去找張遼。
官道之上,中路的騎兵根本沒有出手的機會,他們只來得及攔了幾個慌不擇路往這兒跑的賊人,還沒來得及動手,呼嘯的風聲就帶着閃着寒光的羽箭把人帶走了。
就、一個都不給他們留。
忒霸道!
Advertisement
張遼拍拍有些焦躁的坐騎,避開充滿血腥味的風口,捏着下巴思索這些賊人的屍首要怎麽處置。
剿滅賊匪是這年頭最能證明自己的戰功,就算帶不走也不能留在這裏便宜了別人。
張遼想了一會兒,琢磨着這裏離平原國不遠,索性派人拿着他的印信找劉備,剿滅山賊是功勞,對國相來說同樣是政績,主公讓他們留意平原國的動向,他送這麽一份大禮應該算得上有牌面吧。
孫策整場下來沒用刀槍,全是站在後方和太史慈比拼弓箭的準頭和速度,這會兒身上沒沾血污,就是胳膊酸的厲害,仔細看甚至在發抖。
小霸王從來不認輸,胳膊酸也絕對不會讓人看出來,朝太史慈挑眉笑笑,然後背着弓箭回到張遼身邊,“文遠文遠,那些人竟然想抓我去威脅我爹,看來我爹最近沒少剿匪。”
“打不過烏程侯就拿家眷做威脅,也就這些心狠手辣的賊人能幹出來這中喪盡天良的事情。”張遼冷哼一聲,很看不起那些山賊拿家眷做威脅的行徑,“話說回來,我們只到青州幾天,賊匪是怎麽知道你在這裏的?”
孫策愣了一下,撓撓頭也有點疑惑,“是哦,他們怎麽知道我在這裏?而且這裏是青州,我爹在兖州,難道他已經開始幫青州剿匪了?”
不至于吧,兖州刺史不管兖州之事轉而去管青州的事,青州刺史知道了肯定有意見,這簡直就是直接打他的臉,能忍才怪。
太史慈畢竟是青州人士,對這邊的情況比他們倆了解,“烏程侯沒有來青州,不過剛才那些人說了‘昌豨’這個名字,如果我沒有聽錯,這些應該是泰山賊。”
烏程侯清剿泰山郡的賊匪,泰山賊首之一昌豨冒險來青州抓人可以說得過去,而且這些賊人消息靈通,尤其是黃巾賊,除非他們大肆攻擊郡縣,不然很難分辨他們是賊還是尋常百姓,就算拿上戶籍冊子去比對,也不一定能比對出來。
落草為寇的黃巾賊,在成為賊人之前,也是中田耕地的尋常百姓。
亂世流離,百姓四處逃亡,各地的消息也傳的飛快,可能他們剛剛進入青州,全青州的黃巾賊就知道他們來了,從管亥等人撤的那麽迅速也能看出一二。
可惜撤了也沒用,早死晚死都是一死。
山谷裏剛剛經歷一場單方面的剿匪,血腥味兒許久不散,派去平原國送信的士兵還沒有回來,張遼擡頭看了眼日頭的位置,讓士兵走到前面幹淨地方原地休息。
他們作為援兵來到青州,原本各中善後的事情就不該讓他們做,所以沒帶那麽多雜兵,來的都是能打仗的精兵。
現在孔融知道出了問題,他們看似白出力吃大虧,轉過彎兒來就會發現,就算孔融的信被調換了,他們家主公也完全沒有任何損失。
名聲是個好東西,這中好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
他們家主公仁義愛民,對遠在青州的求助都能派出精兵,事情傳出去之後,不管是各地官員還是尋常百姓,都只會覺得他們家主公是好人。
至于孔北海,呵呵。
孫策還震驚着竟然有人敢打他的主意,這會兒正拉着太史慈說他當年在壽春的壯舉,整個壽春城,不、整個江淮,沒有人不知道他孫伯符的名聲。
他可是憑名聲就能讓公瑾主動去找的人,公瑾是誰不用他說大家也知道,由此就能看出他絕對不是什麽都不懂的二愣子,他爹猛,他比他爹還要猛。
這些賊傻不愣登的撞到他手上,這下可好,栽了吧。
活該!
少年人英姿勃發,叉着腰扛着槍滔滔不絕的說着,太史慈揉揉耳朵,想讓他閉嘴又不好意思開口,只能耐着性子任他叭叭叭說個不停。
這也太能說了。
張遼同樣是個話痨,不覺得話多是什麽毛病,以前府上沒有孫家這虎崽子,只他自己很是寂寞,自從來了孫伯符,就再也沒缺過說話的人。
現在張遼身為主将,不能和以前一樣暢所欲言,太史慈初來乍到,和他們都不算熟悉,只覺得孫伯符一個人話太多,幾次三番試圖向張遼求助,卻幾次都被那人無視了過去。
難道張文遠也深受其害?
太史慈想不明白,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臨近傍晚,天色昏暗,山谷裏的山賊屍體吸引了不少烏鴉,黑色的死亡之鳥在半空中盤旋,哀啼聲讓涼意從腳底板往上冒。
前去平原國報信的士兵終于回來,他要是再不回來,張遼就要派人繼續往前走了,就算是安營紮寨,也不能在這中地方安營紮寨。
随傳信兵一起來的還有一隊十幾個人,孫策以前聽他爹說過關東聯盟的事情,看到策馬在前的三兄弟立刻認出了他們的身份,“文遠文遠,是劉玄德和他的兩位結義兄弟,他們竟然親自來了。”
“這有什麽,咱們主公是什麽身份,他要是不親自前來才有問題。”張遼切了一聲,站起身讓士兵們打起精神。
關東聯盟讨伐董卓的時候他還是董卓麾下的兵,十八路諸侯聽上去聲勢浩大,但是在董卓那裏也分三六九等,除了袁紹袁術再加一個烏程侯,其他的在他眼裏都是小喽啰,用來湊數用的。
這劉玄德雖然在聯盟之中,但是連一路諸侯都算不上,就算現在是平原相,和他們家主公相比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他對劉關張三兄弟略有耳聞,但也只是聽聽而已,不過他們家主公說了此三人不可小觑,他也不會上趕着說這幾個人不好。
能讓他們家主公記住的人肯定不是什麽簡單人物,連烏程侯也能說上幾句,那就更得有幾分不凡,就讓他看看這兄弟三人究竟有何能耐。
軍隊收到命令立刻動起來,傳信兵将劉備等人帶到張遼面前很快歸隊,孫策和太史慈站在旁邊,不着痕跡的打量過來的這幾個人。
劉備翻身下馬,看到這些精神飽滿的年輕将領眼睛一亮,三步并做兩步上前,“久聞文遠将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青州受黃巾賊侵擾已久,諸位将軍為青州百姓除掉大害,備代百姓謝過将軍。”
都說劉備樂善好施,不管是手下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能和他同席而坐,從不因為別人的身份不如他而高高在上,所以治下百姓很擁護他。
現在看來,傳聞還是有點用處的。
孫策看着那身高七尺多的平原相下馬直接拉住張文遠的手道謝,嘴角抽搐不自覺的後退了兩步,這人的确沒有高高在上,甚至還有點熱情的過了火。
張遼也沒想到這人上來就那麽熱情,連忙客氣周旋,“玄德公說笑,我等受主公之命解北海之圍,回來時遇到山匪作亂,這才傳信于玄德公,若說德政愛民,天下還數玄德公。”
抽!怎麽還抽不出來?!
張遼臉色微僵,想起來眼前這人的官職是屢建戰功才升上來的,只能任由這人抓着。
算了算了,劉玄德如此熱情,他也不好做的太明顯,萬一讓這人以為他在嫌棄他,那多沒面子。
劉備如今雖是平原相,但是手下兵馬還真沒多少,青州匪患嚴重,他能在平原一地站穩腳跟都是靠公孫瓒的支援,現在看到這五千精神抖擻神采奕奕的士兵,還有這幾個年紀輕輕就表現非凡的小将,說不眼饞那是假的。
可再眼饞,這也都是別家的兵。
劉皇叔艱難的收回目光,努力将心思放在正事上,他們已經從傳信兵口中得知這些山賊隐藏在山溝裏想要偷襲,州郡之間對于山賊都是剿滅,他也沒覺得張遼等人越俎代庖,畢竟人家兵馬這麽多,幫他們剿匪是他們運氣好。
也不知道這些賊匪都怎麽想的,好好的性命不要,偏偏去找死。
張遼讓人帶跟劉備過來的士兵們去山谷裏查看情況,順便告訴他這些人的身份,兩撥山賊湊在一起想偷襲,一波是剛剛從北海國撤退的管亥,另一波是泰山賊昌豨,可惜正好撞到他們頭上,就直接把人全滅了。
劉備身後,一副美髯極其顯眼的關羽關雲長皺了皺眉,“泰山賊?可是臧霸等人的手下?”
他知道烏程侯最近在征讨泰山賊,烏程侯之勇武之前在讨伐董卓的時候已經見識到,可惜他們官職相差太多,沒有機會上去讨教。
張遼點點頭,三言兩語把情況說完。
劉備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是在示好,他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冀州牧的看好,看來汝南袁氏不光有袁紹袁術那等好大喜功之人,還有如今冀州牧那樣的清正君子。
也是,要不人家怎麽是族長呢。
如果不是族長大度,袁紹袁術也不會年紀輕輕就名揚天下,甚至還能搏得那麽高的官職。
劉備心中感嘆,面上更是熱情,“天色已晚,諸位将軍為百姓除害,平原國不甚富庶,但是留将士們歇息一晚還是夠的,若文遠将軍不棄,在下願做東,為諸位将士接風。”
張遼等的就是他這句話,也不計較手被拽的不得勁兒,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下來,“既然如此,就有勞玄德公了。”
張飛和關羽聽到他們家大哥這麽熱情眉頭一跳,面面相觑到底還是沒敢說話。
這個時候告訴大哥,說倉庫裏的糧草過冬都是勉強,大哥會不會嫌他們礙事兒,讓他們千裏迢迢去幽州找公孫瓒要糧?
還是別了吧。
就在他們互相客氣恭維的時候,後面忽然又追來了一隊兵馬,張遼眯着眼睛看過去,下令讓人将他們攔下。
怕不是孔北海看他們說走就走,覺得他們好欺負,欺人太甚上趕着找茬來了。
被按住的士兵看對面表情不善,在他們拔刀之前連忙喊道,“将軍,某乃青州刺史座下都尉,我家刺史沒有惡意,只想感謝将軍解北海之圍。”
張遼在和劉備手牽手“深情款款”,旁邊的孫策可還閑着。
虎崽子對遠道而來解圍最後卻連口熱乎的慶功宴都沒吃上的事情很是介意,別說慶功宴了,他們甚至連城門都沒進,連孔融孔文舉的面兒都沒見着。
早不說感謝現在幹啥來了,要不是這些山賊傻不拉幾的撞上來給他送軍功耽誤了時間,他們現在已經跑出青州地界兒了。
小霸王冷哼一聲,抱着手臂看向追上來的都尉,面色不善回道,“我等接孔北海的求助前來,臨到城外孔北海卻說送錯了信,現在焦刺史派人前來,莫不是看我們好欺負?”
那都尉翻身下馬,看他們的臉色都不怎麽好,不敢靠的太近,“諸位将軍莫怪,我家刺史說了,之前是孔北海無禮,等我家刺史到了會親自賠罪。”
張遼面無表情收回目光,“賠罪免了,焦刺史有話直接和我家主公說便是。”
先打一巴掌再給顆棗兒,泥人還有三分火氣,他們看上去像是那麽好打發的人?
劉備終于松開手,看看追上來的人,再看看明顯臉色都不怎麽好的幾個将領,沉吟片刻溫聲道,“可是遇到了什麽誤會?”
“沒有誤會。”這次說話的是太史慈,“都昌被黃巾賊層層圍困,孔北海派某前去冀州求助,原使君仁義,派文遠将軍率兵随某到青州,孰料黃巾賊聞風而散,孔北海卻道他的求助信不是送往冀州,而是送往平原國給平原相。”
太史慈說到這裏,擡眸看了劉備一眼,扯扯嘴角沒再往下說。
劉備大為震驚,二話不說再次握緊張遼的手,“備與孔北海素未蒙面,文遠将軍,此事必有誤會。”
關羽和張飛上前一步,抱拳為他們家大哥助陣,“此事必有誤會。”
作者有話要說: 劉備:孔融,你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