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二十二穿妖妃安陵容10
=======================================
明線疏淺太後慈悲美名揚,暗線縱橫世事無常時代變
收服宗室只是第一步,是維持平衡,好争取更多的時間來消除不安全因素。李珊始終記得自己的任務——妖妃,但是在封建社會男人們的觀點中妲己是妖妃,武則天同樣也是,所以李珊最終決定走武則天的路線,很多妖妃的事情李珊确實做了可沒人知道,不過也不打緊,反正李珊完全沒搭理的文人一定會給李珊潑髒水,歪打正着就好了。
改革宗室教育問題,只是一個開始,李珊要在這片土地上傳播一些火種,封建時代已經夠長了,在歷史的岔路口前,哪個人能不偏袒自己的民族呢?李珊宮外能放到明面上的人幾乎沒有,唯一能用的也就是一個安家。
安家在京城已經落戶一段時間了,當家的是蕭姨娘,在外面主事的是蕭姨娘的兒子,蕭姨娘的身份也提高了,姑且算是二房夫人。蕭姨娘這些年也算是初心不變了,安母曾對蕭姨娘有恩,她被安比槐收房之後便一直幫着安母,自己生了兒子也沒有變過。這麽多年過去了,李珊在宮中步步晉封做到太後,安母還是怯懦順從的女人,只是眼疾治好了一些,而蕭姨娘卻已經适應了太後娘家人的身份。她和安陵容的關系一向很好,安家進京後裏裏外外添置東西配齊下人,都是蕭姨娘操持。她更聰明的一點在于,曾經欺負安母和安陵容的那些庶子庶女全都或分家或發嫁被留在了松陽,而那些早已人老珠黃被安比槐遺忘的姨娘卻又全都被帶到了京城,她還将一個生母難産而逝的庶子抱給了安母,這個庶子比她自己的兒子小十幾歲,完全威脅不到她的利益,卻能讨好安置安母。而安比槐心裏也知道自己女兒對自己沒什麽感情,便敬着安母和蕭姨娘,同時完全不耽擱尋歡作樂。蕭姨娘的這個庶子叫安陵宴,人很機靈,早就故意親近了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心機城府也是夠的。
李珊召見了蕭姨娘和安母,安母對她這個闊別多年的女兒的感情早已傾注在了便宜兒子身上,見面也只是尴尬,後來李珊便總召見蕭姨娘,不過每次都會讓蕭姨娘帶回去給安母的賞賜。蕭姨娘很聰明,她知道自己和兒子的榮辱全系在李珊身上,對李珊的“合理要求”從不拒絕。李珊讓她多做善事還給了她不少銀錢,她便用這些錢建了孤兒院、平價藥房等慈善機構,其中的運作自有李珊的人把握,蕭姨娘占了個名頭,用意還是在為李珊刷民心。李珊把這件事告訴了禦滄,又提出蕭姨娘和安母進宮其實是不合規矩的——二人都沒有诰命,禦滄意會——沒安比槐什麽事兒。不涉及爵位,幾個诰命夫人禦滄還是很慷慨的。封安比槐為處州節度使,需要聲明的一點是,宋代以後節度使就是半個虛銜,這個世界更是如此,而處州就是松陽縣隸屬的州府。不過節度使是二品,因此安母是二品诰命夫人,而蕭姨娘也得了個三品淑人,做事就更用心了。
李珊慈悲的名聲已經在底層中傳播開了,士族對李珊的判斷也多是慈善婦人,殊不知李珊真正的用意在孤兒院這裏。說是孤兒院,其實卻是慈幼局和免費學堂,學什麽東西确實李珊說了算,把一些開放的觀點融入到故事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到了改天換地的時候受到的阻礙大概就會少很多吧。
李珊的主要暗線是四王八公這些人,他們大多已經爬上了三四品卻不顯眼的職位,适應的如同土著一般。李珊當初只是點了幾個名字,分給他們幾個小仙,他們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人出來的李珊都沒有關心過,沒想到他們居然做的滴水不漏,連子孫後代都是通過比對基因和他們相似的孤兒來選擇的,非常洋氣。這些人雖然輩分不同,但是在這個世界都是比李珊要小四五歲的狀态,再加上身體實際是異世界産物,基本都是可以支持到李珊離開這個世界的,因此子孫的忠心也就不那麽重要了,也可以防止對這個世界過多的幹擾,畢竟是外來物種。
李珊交給他們很多任務,尋找教授免費學堂的先生、統計平民百姓的人口、全國出生率等等。李珊抽時間觀察了一下他們完成任務的情況,順便看了看他們的忠心程度、有沒有被自由和新世界迷花了眼睛,李珊對結果很滿意。
李珊一直等待的東風也到了,赫赫發兵,邊城告急。
這日的朝堂有些混亂,禦滄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玄淩教他的那幾年正好是赫赫恢複元氣的時候,一直沒有戰亂,玄淩教了他一些軍事也只是紙上談兵。大臣們的想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擔心禦滄猜疑汝南王等人不肯發兵,有的覺得皇帝年幼恐怕再捧出了慕容家,有的一直生存在汝南王和慕容家的陰影下極力反對二者領兵,還有為自家派系的武将争取的……鬧哄哄了一個時辰也沒有結果。禦滄被吵得頭疼,自己也有些猶豫不決,便宣布先退朝,次日寫個折子舉薦武将。其實這個時候只要禦滄說出一個稍微靠譜點的選擇就可以了,汝南王的“乖順”連玄淩都信服了,慕容家也不複當年,新起來的将軍雖無大功卻也是有勇有謀,還有之前參與過戰役但不是主帥的老成持重的将軍,都是可以托付的。禦滄偏偏這時候犯了選擇困難,李珊曾經覺得他可能是想向老師問策或翻閱之前的戰争記錄,卻沒想到禦滄先是去禦花園散了個步,然後下午上課的時候才問了老師,最後竟然按那大儒說的去儒家經典裏面找決策。李珊都要驚呆了,這麽急的事情去散步也就算了,連案例都不看就直接套儒家經典,這是要亡國的節奏吧。
驚訝過後,李珊便發現了不對,叫來聽風詢問教授禦滄的大儒是怎麽教禦滄的,才知道這裏面有四王八公做的手腳,李珊當時沒有吩咐,但這些人覺得自然是皇帝越天真太後才越說話算數,于是暗中左右了帝師的選擇……李珊知道他們是為自己好,但是這樣自作主張終究不快,便賞罰兼施強調了一下紀律,就把這件事放了過去。
第二天,主要議題仍然是出兵人選。禦滄說了些似是而非的話,有些大臣可能覺得高深莫測,李珊卻知道他只是在故弄玄虛,其實也沒有想好怎麽做。李珊選擇了好幾位大臣互怼的時機,清了清嗓子道:“好了,吵了這麽久也沒有結果,依哀家看,前幾次與赫赫的交兵都是汝南王或先武襄侯主帥,這次便還是汝南王為主帥,武襄伯為副,軍中新起之秀也可随軍出征,其餘諸事兵部拟幾個備選的章程,皇上再做定奪。”說完看向禦滄,禦滄見主動權還在自己這裏,便點頭,并未多想。
章程的選擇和修改自然是要請幾部尚書一同商議的,禦滄興致缺缺只說做好他再來看,李珊 只好自己和幾個大臣讨論,最終制定了比較詳細的方案,禦滄快速浏覽的一遍便用了印。
汝南王很快領兵出京,事情好像已經過去,但影響卻很深遠,很多有城府的大臣經此一事都對禦滄感到有些失望,而這些失望也會慢慢累積,一旦有了更好的選擇,他們便會毫不留情地離開。
戰事非常順利,也許是因為這只是赫赫的一次試探,一旦大周顯出頹勢,赫赫便會化作餓狼從大周身上咬下一塊肉。
大軍班師,便是論功行賞的時候了。汝南王已是封無可封,故此他的大半功勞都分給了別人,只領了豐厚的賞賜;慕容世松作為副将,許是對同胞弟弟有所補償,功勞也大多集中在慕容世柏身上,慕容世柏升了官,慕容世松得了賞賜;而李珊這邊跟去的人,雖然得了不少白送的功勞卻也沒有實際的升官,只是在資歷上有資格主持中小型戰役了,也算是個大進步;除此之外,李珊關注的還有一個甄衍,他也有些功勞,小小的升了官,官銜仍是不高。甄嬛的諸多故事雖然沒有傳到宮外,但是隐隐約約也知道甄嬛在宮中做了不太好的事,對甄家也有些影響,甄嬛妹妹們的婚姻行情下跌,甄衍也被排擠打壓。
李珊看到這裏,不由勾了勾嘴角,觀察起了甄家對甄嬛的态度,果然不複曾經的關愛憐惜,也是記挂的,只是這些心緒中多了埋怨少了親密,畢竟多年不見,畢竟多有牽累。
泱泱大國,總有需要處理的事情,一刻也放松不得,有了之前緊急應對,朝臣對李珊參與國家大事少了許多質疑,李珊便繼續潛移默化,慢慢給衆人留下太後有謀略有大局觀的印象。
又是一年,這一年有了許多變化:樂安王予漓接出了母親悫太妃,玉碟已經改到悫太妃名下的淑和帝姬也随之去了王府,李珊命人內務府備下了尋常帝姬的嫁妝一同送到了樂安王府,這些人便與李珊無關了——呂盈風死得比玄淩早;汝南王回京與妻兒共享天倫,慕容兄弟舉家搬到與赫赫接壤的邊境防衛邊疆,慕容世蘭重新出來交際,仍是驕傲絢爛的模樣,又平添了從容安逸,嘉榮帝姬也是舉止大氣,很有長公主的氣度;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廷,李珊的聲譽都非常好,而李珊要收集的數據也終于齊全了。
新年第一天早朝,朝中無事,李珊主動提出既然沒什麽事,我們來看看這三年新帝繼位的變化好了,然後一直被李珊授意調查的數據就可以放出來了。綜合全國數據和今年對比,朝堂震驚——國家人口竟然這麽少!還有更加減少的趨勢!士農工商比例極其不協調!……
李珊輕咳一聲,說道:“近年我朝出兵不少,也增添了一些國土,人口有所下降也是正常的,衆卿不如回去想想,六部彙總,明日再來讨論,這個問題,哀家認為很值得注意。”
重臣應是,這是個嶄新的命題,寫得好了說不得能名垂千古。
第二日,仍是無事,李珊先讓大臣們說彙總的觀點看法,認真聽了,停頓一下道:“哀家也有些想法,這人口不外乎,生、死、出、入。出入即遷移或改籍,此項由戶部工部刑部各派一人,制定出個好的辦法,務必規範此事;而生死,一是醫藥,诰命夫人們組成的賢慈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多貢獻,二是婚嫁,母親20歲以後出生的嬰兒成活率較高,我朝婚女子及笄三年後嫁娶,想來應是合适的……”李珊抛出許多現代論點,把大臣們繞的暈暈乎乎,最後仍是讓他們讨論,不過有李珊的鏡像人物在,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順應李珊的意願了。
新的政令頒布:
嚴格規定官員名下奴籍人數上限,按品級依次遞減,以直系三代內最高品級為準,多者需要放歸良籍,有舉報者必嚴查懲治。有功名的讀書人也有規定。農戶與工戶最多不能超過二人,商戶按照所交稅額分級規定等。
設立國家醫藥基金,普及醫藥相關知識,大力扶持惠民藥店等。
三十五歲以下喪夫無子女的守節女子,如不另嫁,需保證正常生活并領養至少兩個孤兒,三十五歲以上者不做限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逼迫女子守節,不得将二嫁女以利益交換方式出嫁等。
有很多不适合在政令中寫的對人有益的,比如女子20歲以後生的孩子會更健康聰明,大部分大臣便做了示範,上層影響下層,百姓的生育年齡也就升到了20歲了,諸如此類,比發布政令更快了一些。
--------------------
作者有話要說:
我真的不會寫朝堂,心好累。有關朝堂的事情大概就到這裏了,下一章應該就是寫甄嬛傳的那些人了,甄嬛已經在佛堂裏呆了三年了……
可以猜一猜各個公主的歸宿
再寫兩章應該能完結吧,望天
附上待嫁的公主,歡迎報名驸馬爺:
淑和帝姬周妤紗,雲霏,生母呂盈風(已死),養母湯靜言(悫太妃,樂安王太妃)不一定會寫到,畢竟已經扔出宮了。
溫儀帝姬周妤紋,良玉,生母曹琴默(已死),養母沈眉莊(惠貴太嫔)。
嘉榮帝姬周妤绫,無憂,生母慕容世蘭(皙華貴太妃)
柔毓帝姬周妤婠,胧悅,生母甄嬛(罪妃),養母浣碧(穎貴太嫔)
仁康帝姬周妤缦,和佑,生母浣碧(穎貴太嫔)
安令帝姬周妤繡,怡寧,生母方淳意(謙貴太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