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菊花茄子、素燕窩 整道菜如同一位來自……
信國公府裏主要的五間大膳房, 廚司獨占三間,果子局和蜜煎局共用第四間,香藥局和茶酒司共用第五間。
關鶴謠一進果子局的膳房, 就被蒸青團的騰騰熱氣糊了一臉。
蜜煎局章監局不在, 只果子局李監局在。她最是眼尖,笑呵呵從裏面走出來迎。不過幾日未見,李監局的臉竟又圓潤幾分,想來寒食沒少吃。
見人人忙碌,關鶴謠一時稍顯局促, “來得不是時候,打擾了。”她奉上備好的桔紅團,“只是給您送些零碎吃食來。”
寒食節前, 好幾個司局給她送了節禮,因不想欠人情, 她便抽空來走一趟,多少回禮意思意思。
“不打擾。”李監局拆開一個團子,“這不是明日清明麽,按例要做青團發給府中大夥兒, 飲福宴也準備得差不多了。”
時人清明祭祖完畢,便直接将貢品吃了, 稱作“飲福”, 取個先祖庇佑的好兆頭。
既作貢品, 除了牲畜那樣的大件,剩下的多是果品、點心一類方便擺放的。
李監局邊吃邊說:“府中三位不愛甜膩,平日裏索喚不多,我們兩局本也清閑,趕上這時節祭祀才忙一些, 不打緊。”
這點關鶴謠也發現了,太夫人愛辛香,三娘子好清淡,關策則是有肉就行。三人鮮果用得不少,可對蜜餞甜品之類确實沒什麽興趣,每日食單上只寥寥數樣充數。
三兩口吞了一個桔紅團子,李監局贊不絕口,直說她們的青團比這個差遠了,慚愧,慚愧啊。
關鶴謠剛經歷一場因妒生恨的職場危機,聽不得這話,正欲裝傻,偏李監局哪壺不開提哪壺,靠過來低聲問:“哎哎——我聽說你一邊做菜,一邊就把那青娘也給做了?”
做了……哪有那麽兇殘……
關鶴謠汗顏。
真是壞事傳千裏,一會兒功夫怎麽大家都知道了。她不想糾結這個問題,三兩句話糊弄糊弄,再用一個現成的話題岔過去——拿出之前在果子行訂黎朦子的票據,把這事與李監局說了。
“這果子實在難尋,妾見到就自作主張訂下了。您局裏采買若是順路,什麽時候捎回來可好?定錢已經付了。”
Advertisement
李監局自是應下。
同大隊伍一起前去侍膳時,關鶴謠發現廚間衆人看她的眼神明顯變了。她不禁喜憂參半,喜的是不會有人再當她是Hello Kitty,憂的是矯枉過正,怕是直接把她當成膳房一霸了。
她明明如此通情達理,溫柔可親啊!看來接下來要夾着尾巴,扭轉一下風評。
可是……她今日做的那三道菜,倒是一點也不低調,還恰好是三道刀工炫技之作。
哎,算了算了,低調做人,高調做菜吧。
先上的一道蓑衣黃瓜馬上牢牢吸引了衆人視線。
蓑衣黃瓜不算稀奇,但是切得擺得這般漂亮的就少見了。薄如蟬翼黃瓜片的看起來密密相連,可遇筷則斷,極好入口。
太夫人下箸嘗了一口,連連點頭,她就喜歡這些味道豐富的。特殊的刀法保證了味道得以最大程度地滲入,清亮醬汁擁抱着碧瑩瑩的黃瓜,浸滿了每一處間隙。關鶴謠又現做了油潑辣子淋上一勺,麻、香、酸、辣滋味齊聚,不過是開胃的冷盤,卻足夠人下一整碗飯。
蓑衣黃瓜的辛辣拿捏得正好,關筝也吃了好幾口,只是她還是更愛那湯湯水水的洛陽燕菜。
這是道精巧的假菜——最樸素的白蘿蔔絲經過浸泡、擠壓、裹粉、清蒸、再過水,外觀和口感居然神似燕窩,所以被稱作“燕菜”或“素燕窩”。将蘿蔔絲墊在碗底,轉圈擺上其他食材,澆上醇厚高湯最後蒸一遍即成。
殷紅的火腿絲,淺粉的鱿魚絲,米白的雞肉絲,灰黑的香蕈絲,明黃的雞蛋絲,淡黃的鮮筍絲……最中間是紅心大蘿蔔雕成的整朵牡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能引來蝴蝶。
整道菜如同一位來自大唐的雍容貴婦,身着豔麗華服款款登場。
這般風情,難怪民間傳說它源自唐朝,還和武則天沾親帶故。
但其實,學界還在為華夏先祖何時開始吃燕窩而撕逼,吵得不可開交。食用燕窩的時間節點未定,這麽一道仿燕窩的假菜自然更是搖擺。(1)
好在此世已用燕窩入馔,這道洛陽燕菜也已經被發明。要說關鶴謠做了什麽改動,便是雕了牡丹裝飾,全了它被周.總理改名為“牡丹燕菜”這一轶事。
這花也有用雞蛋做的,攤出薄薄的蛋皮堆疊成花。但關鶴謠還是喜歡用心裏美大蘿蔔來雕。畢竟那濃粉的色澤,細致的纖維紋路,更有牡丹花的精魂。
素鮮、海鮮、肉鮮盡數溶到湯裏,又被蘿蔔絲努力地吸到身體裏。關筝吃一口滑嫩中透着韌勁兒的蘿蔔絲,幾乎不敢相信蘿蔔能被料理地如此美味。
她贊嘆道:“以為只是好看,沒想到味道也這般好。還有這‘菊花茄子’,菊花形,柚子香,秋日賞菊時吃豈不最妙?我看這兩道菜呀,無論是味還是形,都比碧景樓的百花宴還好。下次永寧候家四娘再和我誇那花宴,我就用這堵她的嘴。”
府裏藏了不少小秋茄,仍是跟新摘的一般油亮亮。
關鶴謠将茄子墩縱橫交叉着剞數刀,拍上粉下油鍋炸至金黃,就成了一道“菊花茄子”。
纖細的茄子絲蓬松着散開,立時化作濃密纖長的花瓣,平平無奇的茄子便綻成一朵八月金菊,輝煌地盛開着。
關鶴謠不欲破壞其色澤,是以并未澆汁,而是另做一味柚子醬配着。
“阿秦說什麽碧景樓,昨日春宴你又不是沒去,這分明比光祿寺做得還好吃啊!”關策滿足地咬下一口茄子。
茄子本來的清甜汁水被面殼封住,每一絲花瓣都是外焦脆、內綿軟,在口中層疊着交纏鋪開。炸物的油膩又被酸甜适口的醬中和,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無懈可擊。
茄子若做得好,可比葷菜還香,關策心中那一點“關小娘子今日怎未做肉菜”的小委屈已經無影無蹤了。
“大哥得了便宜還賣乖。”關筝有些不忿,“你們正殿菜色本就比我們好,實在不公平。”
“是啊,我們還有禦廚旋切魚脍呢,那刀工真是精妙……”關策搖頭晃腦地氣妹妹,兩人就又你一言、我一語地鬧開。
祖孫三人吃得盡興,唯有關鶴謠聽着他們說起昨日正殿中種種情狀,心中掀起巨浪狂濤。
什麽?!
蕭屹被加了虎翼水軍的副指揮使官職?
好在關策早有與關鶴謠見面之意,使關筝借個“探讨花馔”的由頭,飯後将她請到了關筝院裏。
仍不知站錯CP的關筝掩唇笑着離開了書房,關鶴謠顧不得寒暄,張口便問:“朝散郎,五哥這官職是怎麽回事?”
她剛才在席間也聽了個七七八八,無非是聖心大悅,賜茶賜酒不說,還給蕭屹加了這從六品的軍職。太夫人和三娘子都喜氣洋洋地替他高興,關鶴謠卻覺得這官職來得有些蹊跷。
這官家看蕭屹耍了三年水秋千,怎麽突然良心發現,給他加官了?
關策嘆氣,五哥也說了關小娘子必定不會被這恩典沖昏頭腦,與她直說便是。
于是他端正神色,與關鶴謠說了英親王府那邊的思量:想來官家心中仍有懷疑,也是借此敲打趙錦,這才把蕭屹拽到臺面上來。兒子們互相制約,形成此消彼長的平衡,官家自是樂見其成,可若是過了火,他也不能坐視不理。
關鶴謠細眉緊緊蹙起。
關策雖與關鶴謠相處時日不長,卻算是一起成了件大事的同志,且真心敬重她機敏勇敢,廚藝也好。
更別說這是兄長的心上人,他不敢有絲毫怠慢。
此時見關鶴謠面露擔憂,他便安慰道:“小娘子倒不必心焦,顧慮着二叔,官家不會輕易動五哥。他被迫浮出水面,亦不盡全是壞事。這支虎翼水軍隸屬殿前司禁軍,是最精良的一支水軍。副指揮使雖還沒有他谘議參軍品級高,卻是個轄五百人的實在差遣,算正正經經的遷轉。五哥為了殿下蟄伏多年,這次也是出人頭地了。”
“我要他出人頭地做什麽……”關鶴謠輕嘆。
悔教夫婿覓封侯,不如在家養成狗。
她一願蕭屹能平安,二願蕭屹得自在。
蕭屹水性再好,河裏湖裏海裏都游得,只是這政治漩渦碰不得。本想着,兩人安安穩穩、歡歡喜喜湊做一對,吃美食賞美景,就是再好不過。他卻突然被人立成了靶子,她如何不憂慮?
不過木已成舟,也只能且行且看,萬幸信國公府和英親王府都是給力的堅強後盾。如關策所說,蕭屹還很安全。
關鶴謠也不想讓關策為難,點點頭謝過了他,後者如釋重負松口氣。
若是沒哄好關小娘子,五哥那邊可不好交代。他轉身拿來一封信并一個錦盒遞給關鶴謠,露出了一抹與自家妹子如出一轍的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