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廚娘考試、江瑤貝 她轉轉眼珠,對三道……
天光正好,蕭屹偷看了一會《天外雜記》,就倚在床上暢想和關鶴謠的美好未來。
忽聽有腳步聲走來,他剛要藏書,凝眉細聽,怎麽只有掬月?
偏偏掬月徑直地開門、進屋、坐下、發呆,一副魂飛天外的樣子。
蕭屹眉峰一皺,難道出事了?
“小娘子呢?”
掬月想着剛剛劉老丈夫婦說的話,還覺得不可思議,她好半天才呆呆地回一句,“小娘子…小娘子被人用轎子擡走了……”
恰好蕭郎君剛才正想着十裏紅妝,八擡大轎。
聽了這話,直以為有人當街強搶民女。他愣了一瞬,而後暴起,抓起劍就往外走,其怒如雷,其疾如風。
“可知是被誰家擡走的?”
“信、信國公府……”
“......誰家?”
“信國公府。”
哦,那沒事了。
蕭屹熟練地躺回床上,臉上還帶着不可思議的驚訝微笑。
或者說,那可太好了。
*——*——*
Advertisement
關鶴謠正在大膳房裏,瞅着一筐比她手掌都大的江瑤貝蹙眉沉思。
江瑤貝和扇貝差不多,也是中間有一潔白圓潤的大肉柱,周圍是貝肉。
只是模樣比呆萌的扇貝炫酷不少,通身烏黑,呈個銳利的長三角形,有的地方管它叫“殺豬刀”。
“海八珍”中的“瑤柱”,又叫“幹貝”,一般就是江瑤貝的肉柱制成。
雲太夫人确實很會出題。
每樣基本的食材,廚師起碼能有一兩樣拿手菜,但是她一開口就要三品江瑤貝菜肴,很容易被考住。
齊院公便是這大膳房的負責人。
他告訴關鶴謠,太夫人大部分飲食還是大膳房負責,只有少數珍品菜肴由莫廚娘主管的私膳堂做。
大戶人家的膳食單子都是早早提前拟好。關鶴謠便請他去将今天晝食和夕食食單拿一份來。
一是要了解太夫人口味,二是別做重了菜品。
齊院公遞過食單時,還在和關鶴謠說“太夫人生性節儉,每日飲食菜品并不多”,關鶴謠看他一眼,再看那長長的單子一眼。
節儉,真的節儉。
就拿今天晚上的食單來說,林林總總三十多道,且具是精品。
鮮果幹果六品:橙子、乳梨、花木瓜、桂圓、松子、大蒸棗。
主菜八品:花炊鹌子、蝤蛑簽、白炸春鵝、炙羊肉、羊舌簽、豉汁雞、烤石首魚、煎豆腐。
從食四品:三鮮面、椿根馄饨、蟹黃饅頭、芝麻胡餅。
後面還有數道鹹酸小吃、蜜餞糖果、糕餅點心、湯羹、脯臘、香藥等等,關鶴謠兩眼一花(1)。
齊院公又說:“因小娘子要添五品鮮味,太夫人吩咐把今晚食單上的蝦蟹撤去,太夫人當真是節儉啊!”
關鶴謠繼續陪笑,嗯嗯,節儉。
可她轉念一想,比起一頓筵席宰殺了一千多只鹌鹑的蔡京,還有只因愛一味雞舌,家裏殺雞褪的毛就能堆成假山的呂蒙之輩,太夫人确實也算是節儉。
她繼續研究那份食單。
太夫人喜愛她的炊餅片,關鶴謠大致就可以猜出她喜愛風味濃郁的菜肴,而食單上“炙羊肉”、“豉汁雞”等更是佐證了她的觀點。
她轉轉眼珠,對三道菜品已胸有成竹。
第一道菜她要做“江瑤清羹”,一道正宗的官府菜。
在關鶴謠看來,官府菜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做法花裏胡哨,成品也花裏胡哨的,講究一個“看啊,人家是奪麽有錢有權有閑”。
第二種是做法花裏胡哨,成品卻相當質樸的,講究一個“然而人家初心不忘,返璞歸真呢”。
這江瑤清羹就屬于第二種,要烹調三個時辰,所得不過小小一碗清羹。
然而不管是哪種官府菜,總是做法繁雜,用料奢侈,現在做,才将将能趕得上夕食。
關鶴謠趕緊叫阿虎拿來所需食材,這就忙活起來。
國公府的食材自然都是頂尖的。明州産的上等江瑤柱曬成的幹貝,晶瑩碩大,白裏泛紅,詩人謂之“紅蜜丁”。
關鶴謠細心地去除幹貝所有筋膜,加了料酒、蔥姜上鍋蒸一個時辰後撕成幹貝絲。
另起一大鍋,下嫩雞一只、嫩麻鴨一只、豬棒骨一只小火煮開,随後加入鮮筍、泡發香菇和豆芽。需要這般小火熬兩個時辰,随時撇除雜質和浮油。
湯一熬上,關鶴謠稍微得了閑,她擡頭就見許多廚娘、廚婢探頭探腦看她。她不羞不惱,大大方方笑一笑,索性和阿虎聊聊天。
阿虎人如其名,長得虎頭虎腦,才十二三歲的樣子。
“府中飲食,向來這麽豐盛嗎?”
阿虎一笑露出兩顆小虎牙,“朝食和晝食,只太夫人和三娘子一起。夕食朝散郎也會回來,所以豐盛一些。”
衆人口中的“朝散郎”便是目前信國公府家主、雲太夫人的長孫、三娘子的大堂兄——關策。
關策是前信國公關洪的獨子。
他身為國公嗣子,十歲時就得蔭從八品下的文職散官“承務郎”。
去歲,因聖節大宴慶恩,關策又官加五階,現在是從七品上的“朝散郎”,只等着弱冠成年就承襲爵位(2)。
第二道菜,就是為這位朝散郎做的,名喚“白玉江瑤”。
仍是只用瑤柱部分,只是這次不用幹貝,而用鮮品。
瑤柱和整蒜粒下鍋小火炸至金黃,随後泡入水中去油,再加蔥姜、黃酒上鍋蒸一刻鐘。
趁着這個時間,把白蘿蔔去皮切成一寸厚段,中間挖一個足以放下瑤柱的小坑,再把瑤柱嵌進蘿蔔上鍋蒸。
最後裝盤時,把蒸瑤柱和蒜粒的汁勾成厚厚的芡汁澆上去。
*——*——*
關策從戶部回到府裏,就直奔祖母的榮禧院。
他雖是有可以白得俸祿的散官職,但是勤奮上進,不願坐享萌蔭。便又在戶部左曹領了正經的職事官職——從八品的書令使,佐理案牍,每日去衙署辦公。
他知道祖母和妹妹必然在等他吃飯,便從不先回自己院子,而是直接在榮禧院的耳房裏梳洗換裝。
“婆婆,阿秦!我回來了!”
關策大步走進廳堂。
他一身深藍素緞襕衫,圓領剛好配他圓臉,又生着一雙笑眼,并非關鶴謠想象中那種招人煩的膏粱年少。
他周身的氣質甚至過于純粹幹淨,明明貴為國公府嗣子,卻像是一個騎馬倚斜橋的少年郎,令人見之可親。
“大郎,大郎快來坐,餓不餓?”雲太夫人見了孫子,精神都好了不少。
如各位家仆所說,關策眉宇之間确有憂色,但能看出他正努力為了祖母和妹妹撐着笑臉。
關鶴謠看着祖孫三人暖融融地說話,不禁感嘆信國公府真是家風清明,互敬互愛,比她家強多了。
同是姓關,差距也太大了。
“大郎,這是你妹妹請回的鶴小娘子,我們今日有幸嘗嘗她的手藝。”
關策點頭致意,“鶴小娘子。”
關鶴謠趕忙深回禮。
雲太夫人的話仍是沒有明确關鶴謠身份。
關鶴謠知道勝負皆在她那五道菜上,那麽留下做廚娘,要麽領個賞錢就拜拜。
祖孫三人先用了些鮮果幹果開胃,又上了一輪鹹酸小吃、一輪脯臘,終于到了吃正菜的時候。
關鶴謠握緊拳頭,心中激動不已。
沒想到在這大宋,她也能為食客親手奉上并介紹精心制作的菜肴,忐忑又期待地等待他們的反饋。
這一切,對她來說都太過遙遠,又太過親切了。
關鶴謠眼眶發熱,挺直了腰板,朗聲道:“容妾先傳三道江瑤貝菜品。第一道名為‘江瑤清羹’,聽說三娘子口味清淡。這道菜,便獻于三娘子。”
雖說是獻于三娘子,但祖孫三人每人一盅。
雲太夫人點頭,“确是‘清羹’,竟這般剔透,小娘子費功夫了。”
關鶴謠抿抿嘴,心想可不是嘛。
雞鴨和山珍熬了兩個時辰的高湯,用細紗布多次過濾,只留下澄澈的清湯。清湯加入幹貝絲再入砂鍋煮開一回,出鍋前勾薄芡,這才成了這道“江瑤清羹”。
關筝嘗了一勺,眼睛笑成彎彎月牙兒,“芡薄厚正合适,鮮甜可口。”
因芡勾得合适,幹貝絲就悠悠地懸置在湯羹裏,舒展優美,口感也順滑。正對了關筝口味,她便小口小口吃了起來。
開了個好頭,關鶴謠精神振奮,上了第二道菜。
“第二道菜名為‘白玉江瑤’,獻于朝散郎。”
關策沒想到人從衙署歸,菜從天上來,竟然還有他一份。
加上那江瑤清羹味道很好,他一時也很好奇這小娘子為他做了什麽菜。
只見白瓷滿描石榴花淺盤中,一塊塊瑩白如玉的蘿蔔嵌着金黃的瑤柱,邊上配着金黃的蒜粒。
菜色淡而盤色豔,互相映襯着,煞是好看。
“此菜又名‘金玉滿倉’。孟子雲‘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正配朝散郎金聲玉振,德兼才貴。”
“好!好!”雲太夫人連說兩個“好”,霎時對關鶴謠刮目相看,“好一個金聲玉振!”
關鶴謠低頭做謙虛狀,誇人而已,服務業從業人員基本素養罷了。
“老身只說做三品江瑤貝,看來小娘子是為我祖孫每人設計了一品,當真靈巧心思。”
關鶴謠的菜哄了孫女,誇了孫子,雲太夫人心中高興,興趣高昂,“不知為老身準備了什麽菜呀?”
關鶴謠聞言,暗呼一口氣,示意婢子端上了她的第三道菜。
“兒為太夫人準備的是這一道‘奶汁鮮貝棋子面’。”
棋子面是一種将面片切成菱形,先蒸熟後曬幹而成的面食。
吃時水中一滾,加上澆頭即可,方便快捷,易于保存,堪稱“古代方便面。”
但這道菜的賣點,當然不是這家家戶戶都吃的棋子面。
府中食單甚是豐盛,但是點心糕餅不算多,想來府中不愛吃甜。
而那僅有的幾道甜點盡是酥、酪之類,關鶴謠猜太夫人喜愛乳制品,便想做一道奶油風味的菜。
關鶴謠深知自己最大的優勢是現世的烹饪知識,宋人還沒想到的搭配,沒見過的做法才是制勝法寶。
前兩品菜精巧,卻不算新奇,所以她才做了這道西餐風格的“奶汁鮮貝”。畢竟除了蒜蓉,海鮮和奶制品也是絕配,而宋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阿虎去冰窖給她找來無數乳品,鮮牛乳、羊乳,各種酥油、奶油應有盡有。
關鶴謠知道宋人愛乳品,宮裏還設了專門的牛羊司乳酪院,供造酥酪,卻也沒想到品種這麽齊全。
最後她用酥油代替黃油,加少量面粉炒香,又加了鮮牛乳和早春的香蕈炖成了奶汁,這一道西餐菜肴的完成度竟然十分之高。
雲太夫人從未見過這樣的做法,不覺驚奇。濃厚的奶汁包裹着棋子面,又透着江瑤貝的鮮甜,令人欲罷不能,她連吃了好幾口,才問關鶴謠用什麽做的。
關鶴謠笑着說了,最後又道:“妾讀過陳直的《奉親養老書》,裏面就說‘牛乳最宜老人,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牛乳養人,太夫人可多用些。”
至此,雲太夫人不得不承認,這可絕不是個普通的擺攤小娘子。不僅廚藝好,心思靈巧,還通讀詩書、食譜,很有見地。
關鶴謠不知道的是,因棋子面易于攜帶儲存,所以是軍中最常見的糧食,常常一次做幾百萬斤用于補給。
信國公府家的兒郎正是吃着這碗普普通通的棋子面,征戰四方,戎馬一生。
想起壯烈殉國的丈夫、英年早逝的長子和遠在北地的次子,雲太夫人心中戚戚,但她又那麽為他們驕傲,此身不滅,此情不渝。
關鶴謠選用棋子面,只是因棋子面風幹過,煮完勁道有嚼勁,恰似意面的口感。雲太夫人對棋子面的這深厚情感,算是她歪打正着。
關鶴謠眼瞧着雲太夫人要把那碗面吃完了,驚訝地不得了,趕緊上了最後的“烤金貝”和“蒸銀魚”。
因這兩道菜蒜味濃重,所以放在最後,免得沖了那些清淡菜肴。
關策本來吃白玉江瑤吃得正歡,忽然鼻子一動,轉向了扇貝烤金貝。蒜香最是誘人,他連吃了三個,看得雲太夫人直笑。
關策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沖關鶴謠腼腆一笑,“小娘子廚藝好。”
見關策這般有食欲,雲太夫人心情松快,雖還在病中,也胃口大開。祖孫三人說說笑笑,吃了将近一個時辰。
吃完正菜,又上了幾樣從食,便該上最後一輪糕餅點心。
關鶴謠親自奉上三個炖盅,斂着眸娓娓說道:“妾見太夫人咳嗽,自作主張添了一道蒸品。”
老師,題不夠做,我給自己出一道加分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