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想試試
告別沉重的話題後,趙羽與長孫蓉,又找回了舊友相處的狀态。
一局終了,不出意外,又是長孫蓉取勝。長孫蓉卻真心實意的贊道:“你的棋藝精進了不少。”
趙羽在寧壽宮那幾天,沒少陪君承天下棋。在君承天的耐心教導下,她對圍棋确實是初窺門徑了。不過君承天對外還是一個需要女兒“沖喜”的卧病老人,趙羽口風緊,如無必要,不願提及,只是撇撇嘴回道:“等需要比目時,你再和我說這句話吧。”
長孫蓉失笑,又問:“需要我給你講棋嗎?”
趙羽骨子裏其實有些好強,學習新東西,不說精通,至少要一個優良。加上閑話說得差不多了,找個技術領域的話題暖場也好,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可惜,不久之後,宛櫻來到了亭外。趙羽知她必是有事,召她進來問了,才知道是禮部把大婚儀注送來了。
料想君逸羽在大婚之前很難再有空閑,長孫蓉心中難免失落,面上倒沒有顯露出來。
趙羽雖然不清楚長孫蓉的心思,作別時卻識趣的說道:“大婚之後,我也能自由出宮,到時候我再來聽你講棋。”
“正好。有幾位殿下的故人,得知你平安,正在來玉安的路上。屆時也能見上一面。”
宛櫻就在近旁,趙羽聽長孫蓉用回了“殿下”,還以為她嘴上的“故人”是托詞,問都不問,就點頭應了。
回到君逸羽的羽園時,大婚儀注已經在等趙羽了。趙羽浏覽了一遍,發現有幾處程序,皇夫竟然在皇帝之前。
趙羽覺得古怪,派人請來了君康逸。
“爹爹,你看這份儀注。我覺得有幾處很奇怪,如果按這上面寫的做,不知道的,會以為我是皇帝,陛下是皇後吧?”礙于禮官在側,君康逸來後,趙羽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跪拜,才屏蔽衆人,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君康逸還沒有正式回歸廟堂,但是一直在關注朝野訊息,不用多看,就嘆道:“這份大婚儀注,是以陛下下嫁潘佐時的婚禮儀注為藍本,本就是這樣的。”
“潘佐?”
見孩兒不解,君康逸收斂了心中的感慨,解釋道:“潘佐是陛下的第二任夫婿。陛下第一次成婚,是與衛國公府聯姻。那時陛下還沒有正式受封皇儲,太上皇為了對衛國公府示好,婚禮用的是公主下降之禮。等到第二次聯姻,潘佐是信州潘氏前任族長的嫡孫,當時世家勢大,又有許多名宿鴻儒反對婚禮上妻尊夫卑,太上皇也不得不避其鋒芒。所以儀注取折中之法,凡是夫妻之間的禮序,都以潘佐為主。等到陛下與孫氏聯姻時,朝中情形不好,太上皇不願節外生枝,就讓這份儀注成了女儲招婿的常禮。”
哪怕君康逸沒有細說,趙羽依然聽出了君天熙三次聯姻的曲折。她更想到了君康舒日記中的“逼婚”,領頭之人似乎也姓潘……潘辰?
“爹爹,潘家的前族長叫什麽?”
君康逸詫異的瞧了孩兒一眼,還是答道:“潘辰伯共。”
潘辰領頭逼婚,把自己的孫子塞給了君天熙?果真是欺人太甚!趙羽心口一堵,“和孫家聯姻時情形不好,是因為大皇子出生,讓潘家勢力更大了嗎?”
孩兒觸類旁通,讓君康逸頗感欣慰。他以前拿君天熙當親妹妹,提起她的三次聯姻,心裏也憋悶得慌。又想到孩兒以後得在宮裏生活,了解些內情也好,索性幹脆的說了個痛快。
“大皇子出生後,潘佐以為有了倚仗,一心攫權,幾乎以太子自居,潘家也聲勢大漲。潘佐死後,潘家倒是不想陛下再婚了,其他世家卻把陛下當成了香饽饽。宮裏不能放任世家坐大,也需要陛下再生一個皇子彈壓潘氏的氣焰,所以太上皇經過一番艱難的周旋,從寒門裏挑出了三朝元老孫玄公遠。結果孫公遠瞻前顧後,既不想與世家相争,又不敢拒旨,竟然推出了一個病孫子當皇儲夫。當時許多世家正等着看笑話,牽一發而動全身,寒門中也沒有比孫家更合适的人選,太上皇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趙羽感覺整個身體都沉甸甸的拿不出力氣。她只是聽着都覺得沉重非常,當年身在其中的君天熙,又該是怎樣的心情?
君康逸舊事重提,憶及曾經的風雲跌宕,也是感慨萬千。他幼時長在胡地,對女子改嫁,乃至異輩婚,都司空見慣。在接受女兒愛慕女子的事實後,僅從情分上考慮,君康逸內心深處,其實更支持君逸羽與君天熙在一起。因為他深知君天熙經歷了多少酸苦,所以盼望她得到想要的幸福,尤其在見過她與君逸羽的相處後。
父女倆各懷心事的沉默了良久,趙羽才打破寂靜,“爹爹,我看陛下能順利的平息近期的朝局,她又身懷開疆擴土的大功,還不能重新修改儀注嗎?”
君康逸順着趙羽的目光看向了桌上的大婚儀注,嘆息道:“羽兒,若不是太*祖皇帝沒有其他男裔,陛下無論多優秀,都碰不到皇位。這個天下雖有女主在位,卻依然是男人的天下呀。”
趙羽不願接受,卻不得不承認,君康逸說的是現實。可是,至少在她這裏,她不願意委屈君天熙。礙于君康逸也是男性,趙羽只道:“我想拒用這份儀注。”
“以皇夫的名義提出修改儀注?難。”君康逸搖頭道,“但凡是個男人,只怕都不願女人淩駕于夫婿之上,哪怕這個女人是陛下。朝臣們顧忌陛下如今的威勢,也許不會直言反對,許多在野的儒家名士,必然會跳出來的。屆時,又會重現當年物議四起的情形。”
“在陛下成為皇帝前,天下間的男人,也都不願女人當皇帝。如果什麽都不做,就永遠只能維持原貌。爹爹,我想試試。”
“那就試試吧,我給你派個文書來。”難得撞見孩兒的堅持,君康逸一愣之後,含笑應了。也許是因為君康逸的政治立場一直需要他支持女子,又或者是因為他只有一個寶貝女兒的緣故,他倒不覺得巾帼不如須眉。至少他這個女兒,強過許多男子。
宮門案餘波暫休,各位朝官正處于小心做人的時候,才吃了落挂的禮部尤其如此。孫勳左遷京外後,禮部由左侍郎主持本部事務,在大婚儀禮的制定上力求穩妥,邀請了許多禮學大家。大婚儀注出爐後,左侍郎發現與女儲婚儀相似,本擔心陛下不滿,沒想到陛下首肯了,榮樂王反而封還了儀注。
以時間來推算,榮樂王才接到儀注就退回來了,可見十分不滿。左侍郎憂心忡忡,第一時間就拆開了榮樂王的手書。
臣在君前?不禮?宜改之?
掃見手書內容後,左侍郎很快放松了身心。他只當榮樂王在示謙,也不耽擱,親自拟了一份奏本,連着榮樂王手書一起,送進了通事臺。
中央各部官署同在皇城,比鄰而居,若非着意守秘,一般的消息很快就能傳遍皇城。趙羽本就是光明正大的派人把儀注還給了禮部,加上此時将近散衙,禮部還往宮內遞奏本,心眼伶俐之人少不得打聽一二。
到得放衙鼓響起在皇城上空時,耳目靈通之輩皆已得知始末。不過,他們與禮部左侍郎都是一樣的看法,對榮樂王的謙讓只是一笑置之而已。反是有些擅長鑽營的人,看到即将正式成為皇夫的榮樂王,也要對陛下玩這些官場上的把戲,心眼又活泛開了。
天子大婚是目前朝中最緊要的大事,通事臺輪值的通事舍人,當夜就把禮部那份奏本呈上了禦前。君天熙看到後,以為是君康逸喊君逸羽謙讓,直接駁了回去。
事關至尊,衆臣心中就算有所判斷,也得印證一番才安心。第二天上衙,聽說陛下果然駁回了榮樂王改儀注的請求,許多人自信的笑了。陛下也許是有心修改大婚儀注的,但是這份儀注想要修改,不只士大夫反對,全天下的男人都會反對。陛下要做孝女,怎能在急着沖喜的關頭橫生枝節?再說了,榮樂王也是男人,還是個戰功赫赫的年輕男子,他會真心想在成親時矮妻室一頭?笑話!
直到榮樂王的“請改大婚儀注表”飛入宮牆,各位自信的朝官,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榮樂王也許真的想改儀注。
趙羽不方便進宮,為了與君天熙達成有效溝通,還特意派遣宛櫻入宮。
得知從始至終都是君逸羽堅持要改儀注,君天熙沉默了半響,最終禦筆落下,寫道:“所言有理,可令政事堂會同禮部重修大婚儀注。”
一旨降出,滿朝大嘩。
朝中不乏古板守舊的儒生,看到婦女上街連幕籬都不帶,就大嘆人心不古。在他們看來,本朝本就陰教不修,自女帝橫空出世以來,天下女子尤其輕狂。夫婦之道,人倫大節,陛下也是女子,平日以至尊之身位居皇夫之上也就罷了,若是連婚禮都以夫主為卑,上行下效,民間女子有樣學樣,豈不是要傾覆陰陽?
作者有話要說:
也許有一些小可愛不關注古人的稱謂,我稍微解釋一下吧。漢朝以後,古人連稱別人的名和表字時,一般是 姓+名+字
潘辰伯共:潘辰,字伯共
孫玄公遠:孫玄,字公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