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少女上前一步,盈盈拜倒:“秦伯母福安,秦世兄福安,琳娘這廂有禮了。”
她正是武安侯唯一的嫡女,閨名喚作錦琳,年幼時秦夫人也曾見過她,當下秦夫人趕緊一把扶住,笑道:“猶記當年,我還曾抱過你,那麽小小的一個孩兒,轉眼間已經出落成大姑娘了,叫人見了就心生歡喜。”
傅老夫人說起孫女兒,滿眼都是慈祥愛意:“可不是,孩子大了,做祖母的又要操心她的終身大事,今日特地帶了她來進香,祈求菩薩能賜我們家一個好姻緣,我老婆子這輩子啊,也就剩這麽一樁心願了。”
秦玄策每每出征歸來,秦夫人必然要帶他燒香還願,有心人只要略一打聽,就能知道今天秦家母子會出現在大法明寺,如此偶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傅錦琳面色緋紅,羞答答地叫了一聲:“祖母。”
秦夫人聽得心裏一動,額外多看了傅錦琳一眼。
那女孩兒正是豆蔻年華,生得秀麗文雅,眉籠煙翠,眼含秋水,人似空谷幽蘭,自有一股高門世家千金的清貴氣質,令人見而忘俗。
這可不正是“家世般配、容貌端莊、性子溫存、知書達禮”嗎?可見菩薩果然是靈驗的,一求馬上應,至于好不好生養,那且待日後再說吧。
秦夫人喜滋滋的,馬上轉頭叫兒子:“阿策,過來,見過你傅家妹妹,你記得嗎,小時候你們還一起玩過的。”
那個是誰,完全不記得。
秦玄策不動聲色地退後一步,對傅老夫人和傅錦琳颔首為禮,一字不曾多說,卻對秦夫人道:“母親與老夫人敘舊,兒子找悟因師父下棋去,暫且失陪。”
言罷拔腿就走,秦夫人在後面叫他,只當作沒聽見了。
候在殿外的仆從見秦玄策出來,急急迎上前:“二爺。”
秦玄策擺了擺手,令他們依舊在那裏守着。。
古剎清幽,風在山外,梵音如松濤,連綿不絕。
秦玄策對這寺院極為熟悉,也不需僧人陪同,自去尋主持悟因。
他順着廊階拾步而下,轉角處有一株古木,枝幹嶙峋,斜伸出來,映着廊階邊一間小佛堂,木窗斑駁,蓮幡半舊,幽然有古韻。
“……菩薩明鑒,我沒有旁的心思,所求不多,求菩薩允我。”
又一個所求不多的。
女孩兒的聲音婉轉曼妙,或許她自己不覺得,像是鳥雀嘤嘤在耳邊撒嬌似的,小爪子在人的心頭撓了幾下,大約菩薩也是抵擋不住的。
秦玄策在佛堂窗邊停住了腳步,不經意地望了一眼。
阿檀跪在佛前,雙手合十,喃喃祈願。
這間佛堂很小,供奉的也不知是什麽菩薩,坐蓮花臺、持如意幢,無喜無悲,沉默地俯視世間衆生。
而下方的少女微微地擡起臉,佛前三柱香,在袅袅的煙霧中,只見她面若海棠,膚似凝脂,□□細腰,又是一番露華濃豔。
古佛法相莊嚴,佳人媚色如妖,兩相映襯,格外奪人心魄。
遠處有鳥鳴于山澗,啾啾幾聲,秦玄策不覺屏住了呼吸,唯恐驚了山鳥。
阿檀繼續對着菩薩訴說:“我對二爺盡心盡意,二爺卻總是兇巴巴的,叫人畏懼,求菩薩保佑,讓二爺不要惱我,許我在他身邊多伺奉幾年……”
太不正經,居然在佛前求這個。
秦玄策板起了臉,但不知為何,他飛快地看了看左右,幸而四下無人。
“若能叫二爺對我再多幾分垂憐,那就更好……”阿檀的聲音又輕又軟,仿佛燕子在春雨中的呢喃。
陽光很好,這一年的春色格外明朗,秦玄策覺得天熱了起來,微微地出了一點汗。不能再聽下去了,誰知道她還會在佛前說什麽見不得人的話來。
“菩薩面前,不得胡亂言語。”他斷然出聲喝止。
阿檀吃了一驚,轉過頭來,看見秦玄策正站在門外。
男人的身形高大異常,把光線都擋住了。
阿檀猝不及防:“二、二爺,您幾時來的?”
吓死個人了,她方才在菩薩面前許願,一求能在二爺身邊多伺奉幾年,才好賺夠贖身銀子,再求二爺能對她多幾分垂憐,說不準能有機會見到母親,冷不防二爺就杵在她面前,也不知道他聽見了多少,會不會覺得她貪念了。
阿檀這麽想着,心裏害臊,面上浮起了紅暈,桃花眼角微微上挑,怯生生地看了秦玄策一眼。
秦玄策看過去更嚴厲了:“你既為奴婢,就該安分守己,今天可不是讓你出來玩耍的,你一個人躲到這裏來作甚?”
阿檀慌張起來,她難得出來一趟,滿眼都是新奇,像是放出籠子的小鳥,恨不得使勁蹦達兩下,故而求了陶嬷嬷,也去給菩薩燒一柱香。她可不敢到大雄寶殿去,只敢偷偷地摸到旁邊一個不知名的小佛堂裏來,誰知道呢,還是被主子逮個正着。
阿檀結結巴巴地告饒:“我、我錯了,二爺寬恕則個,我馬上就回去。”
她立即起身,低着頭,從秦玄策的身邊繞過去,落荒而逃。逃得太急了,一不小心絆住了裙子,還打了個踉跄。
秦玄策下意識地伸出去手去。
似乎觸到了、又似乎沒觸到,宛如春光,從指尖滑過。
阿檀自己穩住了身子,撩起羅裙,跑得更快了。
跑到一半,她覺得有些心虛,情不自禁回頭望了一眼。
秦玄策遠遠地站在廊階下,他的神情冷峻,目光深沉,帶着阿檀看不懂的情緒,叫她害怕了起來,急急忙忙地又跑了。
她回到大雄寶殿外頭,氣喘籲籲的,還沒定下神來,就被陶嬷嬷一把拉住了。
陶嬷嬷低聲埋怨道:“我就不該縱容你,說是去菩薩面前點一柱香就回來,去了老半天,你膽子真大,到哪裏貪玩去了,若是叫主子知道,回頭得挨罰的。”
阿檀戰戰兢兢,還來不及陪罪,那邊秦夫人就攜着傅老夫人的手一起出來了。
兩人相談甚歡,一幅意猶未盡的模樣。
旁邊的知客僧八面玲珑,慣會看人眼色,迎了上來,殷勤地問道:“阿彌陀佛,兩位夫人,可要到禪房中喝一杯清茶?”
正合秦夫人之意。
當下時,一行人便随着知客僧到了後院禪房。
兩三個貼身仆婦服侍着貴人到房中坐下,小沙彌奉上了清茶。
秦夫人笑道:“正好,我自家做了些小點心,嬸嬸和琳娘一起嘗嘗。”
陶嬷嬷遂出去,命阿檀将點心匣子捧了上來,擺在案幾上。
阿檀的容貌實在過于奪目,因着年紀相仿,傅錦琳好勝心起,難免有些不悅,盯着阿檀看了好幾眼。
傅老夫人順着孫女的目光看過去,不由輕輕地“咦”了一聲。
秦夫人是個慈母,時時刻刻心裏都念着兒子,吩咐阿檀道:“這點心做得怪細巧的,二爺在和悟因大師下棋,你拿一些去給他,問他吃不吃。”
“是。”阿檀恭敬地應下了,依言出去。
傅老夫人看着阿檀的背影,眼中露出了困惑的神色。
秦夫人注意到了,問道:“怎麽,嬸嬸覺得有什麽不妥之處嗎?”
傅老夫人沉吟了一下,猶豫地道:“我看你家這婢子面熟,仿佛在哪裏見過似的,叫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