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赦令
太上皇邺北的出身十分符合一代開國皇帝的形象, 出身窮苦人家, 一場天災奪去了爹娘的性命,偏偏前朝皇帝昏庸、吏治混亂,又有苛捐雜稅, 為了生存不得不遠走他鄉。
後私鹽販子王矩揭竿而起,天下便開始大亂, 而邺北也順應時勢,投身軍中, 在多年的征伐中立下赫赫戰功, 成為據守一方的大都督。
在前朝末年的各方勢力對峙中,邺北漸漸占據了上風。再加上這些年來的苦心經營, 其轄下的百姓安居樂業,兵力也強盛。民心之所向,便是勝利之所在,故而沒過幾年,中原便再也沒有能與之對抗的勢力。
邺北的輝煌自然是為邺氏族人所津津樂道的, 可在其前半生的經歷卻只當作一個樹立明君典範的故事。若非邺嬰之在此遇見了太上皇,也不會想起在一些實錄和太上皇悼念孝明皇後的書籍中看見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太翁成事前聽聞是住在深山老林、人煙稀少之處, 住的是木屋,十分艱苦。莫非真如善善所言,太翁便是不忘初心?”小郡主道。
溫善思忖片刻, 道:“興許是心裏頭還是放不下的。聽聞太上皇與孝明皇後感情深厚,孝明皇後在世時,那兒似乎還沒有這麽座院子。”
溫善心裏還想着另一件事, 她雖然沒有膽量直視太上皇,可是眼睛只是快速地一掃便發現了一絲違和之處,可她又說不出來哪裏違和了。
小郡主忽然抓着溫善的手,道:“善善,将來我若開府了,我的府邸必須要建在這兒,有好山好水,再種一壟青田。将來我們老了,就能在此安度晚年。”
小郡主一下子便想得遠了,溫善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倆人都沒有說出些毀氣氛的話來。
今日一行也算是頗有驚喜,而溫善也暫時放下朱照言之事,專心忙本職的事務。她自從淮南道回來,去年要做的一些雜事,今年似乎少了許多,更多的則是聽從陳适的安排,在他去京畿附近的屯田處巡視時,幫忙處理太倉的事務。
不過除了鈎盾署總是找她指點如何預防和解決雞瘟等問題外,似乎連上林署和導官署也找上了她,其主要原因還在于溫善自身。
且說溫善憑借着巡視淮南道的機會,根據生産系統的輔佐而琢磨出了一套可實施的理論。只是光有理論還不足,故而她得了機會便讓溫家的佃戶嘗試制作這種新的肥料。
佃戶雖然照吩咐辦了,可卻覺得溫善一個世家子弟,必然不會耕種之道,因擔憂收成故而一直沒有按照其所說的去施肥。
溫善便先在自家的菜園子試驗了一番,結果只是一個月,效果便十分顯著。僅從檢測系統上分析的數據來看,便比沒按新的制肥方法要好。
賀顧不忍溫善的苦心被辜負,便對佃戶道:“若屆時收成不比上一年好,則減兩成租稅,若收成比往年好,租稅不變。”
由此,溫家的佃戶才半信半疑地開始按照她所說的方法來制肥、施肥。
Advertisement
溫善到上林署巡視時,發現上林署所種植的蔬菜果品,參差不齊、品質不一,同一畝菜地的菜有些長得青翠新鮮,有些卻被蟲咬得沒有一片好葉子。有些南瓜的肉長得甘甜嫩滑,有些卻小若土豆,如同歪瓜裂棗。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問題亟需解決。
因上林署只負責朝會、祭祀和尚食諸司的蔬菜果品供應,故而為了提供好的蔬菜果品,便會多種植一倍。如此一來浪費土地資源不說,也浪費了人力物力。溫善發現此事後,便将自己總結來的心得交予上林署令。
那上林署令好在是一個恪盡職守的人,他也一直想将蔬菜果品種好,讓磨勘文書上的考課好看一些。溫善給了他一個建議,她又是他的上司,他便抱着試一試的态度找一塊地照辦了。
至于掌管米麥等糧食精細加工的導官署會找上溫善,也是因現今的脫粒、碾米、舂米等再加工的工序過于粗暴,加工出來食用的米,有一半是碎了的。畢竟皇室與朝廷并非尋常人家,所食用的米麥自然得精細。如此一來又違背了皇帝勤儉的原意。
如何能減少浪費成為了導官署、甚至可以說是司農寺的要務之一。溫善身為司農丞也有理由想辦法替司農寺卿解決。
按照以往的規矩,凡是低劣的蔬菜果品或是碎米等都是被出售給百姓,以換取錢財,作為司農寺的一筆收入。可此法容易讓不法之徒鑽了漏洞,并以此來牟利,女皇已經提醒了幾次,要想一個更加妥善的辦法來解決。
司農卿徐師川很是苦惱,他分明沒有借職權之便來牟利,可卻因其身在此職,便不得不受到此等壓力。
他便對陳适、韓子戊和溫善等人道:“你們快些想個法子。”
衆人撓破了腦袋,徐師川見溫善一臉沉思,便道:“溫丞,你到司農寺也有一年了,又想出了四柱法,你一定有好法子。”
溫善心道這跟她想出四柱法有何幹系?況且有了四柱結算法後,有人再想利用此事來牟利已經是不大可能的了,四柱結算法便是最好的方法。
只是她不能這麽說,而且女皇應該也明白。女皇之所以這麽說,只是為了警告和預防有人動了別樣的心思。不過為了讓徐師川等安心,溫善還是稍微地提了建議:“上林署和鈎盾署以及導官署等皆以官奴婢為苦力,且不說他們是否懂得耕種之道,僅僅憑他們的身份,他們便不會心甘情願地出力。”
“他們竟敢偷懶?我若知道,必定重重責罰!”韓子戊道。
“如此只會令他們更加不願意賣力。”
“那你認為該如何?況且我們在說如何解決多餘的蔬菜果品的問題,這跟那些官奴婢有何幹系?”
“下官是說,上林署和鈎盾署的蔬菜果品種植、雞彘課養等若是要取得好的成效,便必須從根源處下手,讓耕種和課養之人更加認真和負責……只要每幾人負責固定的地方,采用獎勵的方法,根據其成果好壞來獎賞,如此一來可減少蔬菜果品的惡性種植。只要整體的品質提高了,便無需種過多的蔬菜果品。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更好的方法來耕作、施肥、除蟲害等,下官前些日子根據在淮南道的所見所聞,與經人指點,琢磨出了一種新的制肥方法……”
衆人聽下來,皆是目瞪口呆,溫善怎麽說都是世家子弟,她是算學出身,故而會吸取前人之所成,編纂了四柱結算法就算了,為何相畜術和連制肥的法子也能琢磨出來?
徐師川很認真地思考了她的建議可行性,他道:“有賞便有罰,怎能只賞不罰?”
溫善道:“下官想,于官奴婢而言,最苦的是他們從一個自由的白身成為了比階下囚還不如的官奴婢,所以還有什麽懲罰比這更讓他們痛苦的呢?”
徐師川沉默了許久,才道:“此事我會禀明聖上再議。”
眼下朝廷的重心在于官制的變革,故而徐師川所提之事并沒有引起什麽重視,他便先行采取了溫善所說的分組和獎勵制度。如上林署的蔬菜果品種植為例,每種蔬菜按大小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便有五人負責,其中一人為考課的小吏。
各衙署內也有十個監事,十個監事便分別管理底下的小吏們。按照蔬菜果品的品相等來定優劣,第一的區域自然是獎勵財帛等東西,這些獎勵自然是從司農寺的府庫中出,只要賬簿上寫得清楚、沒有作僞便可。
自此後,司農寺內的官奴婢似乎都比往常勤奮了許多。
不過到了五月的時候,禦史臺便彈劾了徐師川動用了司農寺的錢,女皇才終于記起徐師川确實跟她提起了這麽一件事。徐師川很是委屈,好在女皇駁回了禦史臺的彈劾,畢竟此事是她允了的。
不過此獎勵制度雖好,賬目卻也容易被人動手腳,女皇又讓徐師川想另一個法子。徐師川無奈只能再度找下屬們商量對策,而溫善似乎因為提了此建議而被重點關注了,徐師川的眼神仿佛在說:“是你想出來的獎勵法子,你自己解決!”
于是溫善認真道:“于這些官奴婢而言,最好的獎勵莫過于恢複白身。他們本是受犯事的親眷牽連才淪落至此,本身并無罪孽,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呢?”
徐師川為她的大膽挑戰朝廷的律令而倒吸了一口冷氣,不過跟溫善共事越久才發現她與表面的溫和、低調不同,其實是一個十分有能力,冷靜,富有同情心,卻不會同情心泛濫之人。
徐師川考慮了許久到底要不要為了溫善一句話而搭上自己的前程,“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此等平庸無為的想法一向為他所不齒,可此時他也難免會動了退怯的心思。
他思前想後,直到五月的下旬,他才拉上陳适等上了一封折子,從“仁義道德”等方面勸女皇給予官奴婢換取白身的機會。
女皇出乎意料地沒有呵斥和反對,而在衆大臣一番商議後,女皇準了徐師川所請,與此同時也頒了赦令,只要充任官奴婢兩年以上者,這兩年表現良好者可恢複白身。只是此赦令僅限于受牽連的官奴婢,而本身犯事的人不在被寬恕的行列。
一時之間,徐師川之名在官奴婢中名聲鵲起,一群人對他感恩戴德,也紛紛為了那一個目标而不再想着尋死或是渾渾噩噩度日。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的雷,麽麽噠~~
淺夏憶琉璃扔了1個手榴彈 投擲時間:2018-09-24 22:38:5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