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豆沙圓子、杏仁芝麻糊、肉夾馍(新版)
江杳杳觀察了對面那間藥材鋪子好些時日, 卻始終大門緊閉。門口的紙條被風吹日曬的,都已經微微泛黃,有些脫落了。
也不知道這回家探的親有多遠, 怎麽到現在還沒回來的。
江杳杳又試着向對面那鋪子周圍的兩家店鋪打聽, 只可惜這幾間店鋪并不是同一個房東, 他們只知道這藥材鋪也是租的,不是自己的鋪子, 但其餘諸如房東是誰, 該如何聯系等, 就一概不知了。
這藥材鋪子一家頗為勢利, 刻薄又斤斤計較,與周圍兩家的關系都不算好, 故而他們老家在哪,何時去的幾時回來,也沒人知道。
這慶延街上少有閉門很久不開的店鋪,畢竟這生意幾天不做, 客人可能就跑了, 再加上租金的成本,哪怕碰上淡季,店鋪還是得照常開着的, 像這樣舉家回鄉探親閉了鋪子的, 還真是少見,也不知道這親到底得有多重要。
江杳杳晃了晃腦袋, 為今之計,也只能再等等了。況且目前也只是自己的目标計劃, 人家租約到沒到期, 願不願意轉租, 都是個未知呢。不過這家藥材鋪子的生意并不太好,每況愈下,也是江杳杳敢打他們主意的原因。
一陣風吹了過來,已經帶了些涼意。一日之內的溫差愈發大了,早晨和晚間,得加件小夾襖了。
江杳杳回到食肆中,店鋪還未打烊,只是秋來日頭變短,天暗得早了。
見店內有些昏暗,江杳杳便點了火折子,将燭臺一一點亮。橘黃的火苗跳躍着,給食肆籠上了一層暖意。
天氣冷了,冰塊便不必再去買了,兩只大保溫桶裏,如今裝着的,是桂花豆沙圓子和杏仁芝麻糊。
長安城裏有庭院的人家,多半會在院中植上幾棵桂花樹,如今正是桂花開放的時節,整座長安城都被浸泡在馥郁的桂花香中。
江杳杳這間食肆的後院雖然不大,但竟也栽了棵桂花樹,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院子太狹小限制了它的生長空間,長得還沒有人高,不像其他的桂樹大大高高的,能把枝桠伸展到牆外去。
起先江杳杳還以為這是棵普通的灌木來着,直到這幾天有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飄進來,才發現這棵矮矮的低樹,竟也是棵桂花樹,還是棵金桂,顏色橙紅,香氣濃郁,最是适合做點心吃。
紅豆經過了整整一夜的浸泡,又經過了好幾個時辰的熬煮,口感變得細膩綿軟,撈出豆子搗爛成細沙狀後,倒回紅豆水中,再加入藕粉和紅糖煮開攪拌均勻,黏乎濃郁的紅豆沙便做好了。
小圓子搓成拇指蓋大小的小球,一只只彈彈糯糯,在沸水中浮起後用笊籬撈起後在涼水裏浸一遍,再放入紅豆沙中滾一滾,撒上新鮮的桂花瓣,便可倒入雙層的保溫桶中,覆上棉布保溫。
杏仁芝麻糊則先分別将杏仁和黑芝麻炒熟炒香,再将炒後的杏仁和芝麻一起碾碎成末,用篩網過濾掉較大的顆粒,将杏仁黑芝麻粉倒入鍋中加入水和牛奶熬煮,加入适量的糖,攪拌至粘稠糊狀。
Advertisement
再撒上些熟芝麻、堅果仁、山楂碎等豐富口感,一樣放入保溫桶中。
大益朝人民大多嗜甜,這甜香軟糯的桂花豆沙圓子,桂香四溢,小圓子軟糯不粘牙,豆沙細密,而杏仁芝麻糊則厚醇濃滑,芝麻的熟香撲鼻而來,又帶着些咀嚼感,既是甜食點心,也可以飽腹。
冰粉涼粉和酸梅湯則做得少了,每天便只上午有一些,待天再冷上一些,就不做了。
鮮奶麻薯倒是影響不大,也可以熱乎乎的便吃,但是要阿錦收着爐子現做現賣,江杳杳打算到時候跟酸梅湯等一些下架,更換成軟軟糯糯的年糕制品。
辣哭餅賣了些時日,食客們大多已嘗過鮮,辣食也不适宜每天食用,排隊的人便也少了。只有無骨香酥雞柳依然是招牌,每天一開門便售罄,可見炸物的魅力。
這辣哭餅便也被新的所替代,正是裴敬之曾吃過的肉夾馍。
江杳杳做美食博主時曾發過一期做肉夾馍的視頻,馍餅是提早烙好,再去做了內餡的肉,等餡好後,馍餅已經有些涼了,就像那次匆匆忙忙做給裴敬之的那個一樣。便有陝西的網友在底下評論,說他最愛的的潼關肉夾馍是“熱馍夾涼肉”,寧可肉等馍,不可馍等肉,這樣做出來的肉夾馍特別好吃。
後來江杳杳試着學了下這潼關肉夾馍的做法,肉鹵是數十種調料炖煮出來的,肥的不膩,瘦的不柴,而餅則是加了豬油面團揉好搓成條後卷成餅,這樣烤出來的餅是金黃的千層餅,酥脆焦香,一口咬下去,油渣便撲簌撲簌往下掉。
熱騰騰的馍剛烤出來帶着酥脆的油香,夾入鹵味香濃的肉碎,果然味道極佳。
于是江杳杳這賣的肉夾馍的做法,便參考的是這潼關肉夾馍。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加入八角、香葉、桂皮、豆蔻、姜片等,加糖加鹽加清醬,足足炖上好幾個時辰,直至肉酥而爛,入口即化,香料的味道全部融進了肉汁裏。
而面團則提前醒好,加入豬板油熬出的豬油,先搓成長條狀,再如花卷一般卷起壓成餅,如烤箱烤過會更加酥香,但條件有限,便換成在平底鍋中烙熟,而可以食客要幾個便現場烙幾個,更為方便。
相傳潼關肉夾馍原本只是叫作燒餅夾馍,當年李世民騎馬打天下,路過潼關時,品嘗過潼關肉夾馍後連贊“妙妙妙”,便有了這潼關肉夾馍之名
至于青椒,最正宗的潼關肉夾馍,是只有肉和餅的,加入青椒算是後世經過改良的異端了。江杳杳也沒冠以潼關肉夾馍之名,畢竟大益朝也沒有潼關這個地名嘛,只是簡單叫作肉夾馍,便也不用管正不正宗,只管往喜歡的口味來。
鹵肉分了三種,一種是原始的純肉的,一種是肉裏加了青椒,還有一種是青椒雞蛋。
江杳杳自己最喜歡青椒鹵肉味的,一口下去馍餅熱乎乎的,餅皮酥脆油香,肉餡軟爛鮮濃,加上青椒帶來的脆嫩的清爽口感,一口氣吃一大只也不會膩。
只是這餅皮實在太焦酥,很容易邊吃邊掉了一身碎渣子,雖有油紙袋包裹,但仍要小心,江杳杳一邊遞肉夾馍給食客,一邊不忘細細叮囑,特別是身着官袍要上朝上值的,萬一不小心油污髒了官袍“失儀”,可萬萬不妙。
眼前的這位書生是位老面孔了,早在江杳杳擺攤的創業初期,便經常光顧,是個愛面食的,曾經因江杳杳開了食肆之後不賣雞蛋餅了而唉聲嘆氣。
不過沒等他嘆完,這氣便噎在了嘴裏——實在是這新賣的玉尖面太好吃了。
玉尖面、生煎包、辣哭餅、水晶蝦餃……每一樣新品都是一等一的好吃,這回的這個肉夾馍,他遠遠看見,便兩眼放光,垂涎三尺。
江杳杳把一大個肉夾馍遞給他,他應是剛從書院回來,一手攥了冊書卷,一手接過肉夾馍便拿着吃了起來,對他邊吃邊看,卻從不弄髒一頁書的本領,表示由衷地敬佩。
不過江杳杳這有間小食肆裏光顧的官吏,大多是身着綠袍的普通官吏,服緋的并不常見,最常見的那兩位——江杳杳順着眼前的緋色衣角向上看去,果然看見了其中的一位,還是最常出現的那一位。
裴敬之最近幾日似乎公務沒那麽忙,下值的時間也準點,過來江杳杳這裏時,有時食肆還未打烊。
江杳杳正烙着最後的幾個馍餅,見他來便笑了:“正好,能夠吃上最熱乎的。”
她将酥脆的餅皮從中間割開,問向裴敬之:“你吃青椒嗎?”
“吃的。”
江杳杳便在馍中塞她最愛的青椒鹵肉餡,裝得滿滿的,直到塞不下了才停手,又盛了碗桂花豆沙圓子。
潼關肉夾馍最經典的吃法,是配上鴨片湯喝,但江杳杳這小食肆,賣湯利潤不高也不方便,幸好這豆沙圓子也很不錯,鹹甜搭配,那就是吃貨永動機啊。
裴敬之撕開油紙袋側邊,嘗了一口,便喚醒了記憶:“這是之前你給我做過的那個?唔,味道又有點不同。”
比之前吃過的那個,馍要更酥脆金黃,肉則更軟爛鹹香,一口咽下回味悠長,更妙的是裏面的青椒,增添了嚼勁和清新的口味。
“比上次的那個,要更上一層。”裴敬之評價道。
“那是,”江杳杳仿佛翹起了尾巴的小狐貍,“我可是在進步的。”
看着她驕傲的樣子,裴敬之又把碗裏的豆沙圓子吃了幹淨。
他其實并不太嗜甜,長安裏有名的一些點心,他還覺得有些齁,但是江杳杳做的點心,雖然也加了糖或蔗漿,卻保持着食物的本味不會被甜膩覆蓋,甜得恰到好吃,就像他吃過的第一塊花糕,只一口,便是和從前嘗過的那些,完全不同的味道。
此時食肆也打了烊,阿錦已在外面挂上了打烊的牌子,把食肆的招幌收了進來。江杳杳便同裴敬之說了她想再租間鋪子的事,裴敬之腦筋一轉,說可以讓管家幫忙留意打聽一下,他管着裴家的産業,對這些頗為熟悉,人脈也廣。
這便是再好不過了,江杳杳喜出望外地點點頭。
見她開心,裴敬之也眉眼彎彎地看向她,眸光微動:“要不要跟我回趟府?你可以當面問問他。我,還有件禮物要送你。”
作者有話說:
預收文《山中書院小廚娘》,求收藏,也歡迎來微博找我玩呀@晉江雲朵酥
文案:
女扮男裝混入書院的第一天便被識破了怎麽辦?
為了留在書院,桑秋換上圍裙,成了書院的一名小廚娘。
沒過多久,山長便發現,天天抱怨飯食難吃,叫苦不疊的學子們,開始猛猛炫飯了。
沒有食材?
桑秋便春來山裏挖新筍,夏日河中捉肥魚,秋天林中撿栗子,冬季雪地啃山楂。
做法單調?
桑秋便炒燒蒸炸爆,煎烤煙鹵熏,凍拌燴汆溜,燙炖煮焖焗。
對此,布衣蔬食的夫子宋諸痛心疾首,苦口婆心地規勸學生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直到有一日,有學生看到滿嘴“君子不重口腹之欲”的宋夫子,追在那小廚娘後面,軟聲細語地讨好道:“秋秋,給我做個蝴蝶酥好不好?”
古靈精怪小廚娘×口嫌體正俏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