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辣哭餅、蹄花湯、豬腳飯
沒過幾日,鮮奶麻薯便在有間小食肆新鮮開賣了。
軟滑甜糯的麻薯散發着濃郁的奶香,口味有黃豆粉、紅糖、紅豆、抹茶等,整整齊齊在門口碼了一排,光看看門口排着的長隊,便知道這鮮奶麻薯的受歡迎程度了。
紅黃綠棕各色底料配着乳白的麻薯,看起來分外誘人,排隊的食客們個個伸長了脖子,數着還要多久才能輪到自己。
食肆的食單也換了新,最近主推的便是這鮮奶麻薯。
除了配上底料做成一道甜品,這鮮奶麻薯還可以加入珍珠奶茶之中,在珍珠的嚼勁之外,又添一層軟糯的口感,也很受歡迎。
不僅涼粉又多了許多佐料如面筋、豆芽、腐竹、筍絲、泡菜、醬肉絲等以供搭配,還上了個新的品種,叫作涼皮。
比起條狀的涼粉來,涼皮是更為薄的面皮,江杳杳自己更喜歡涼皮的口感,吃上去更加爽滑,又不失嚼勁,料汁也能浸潤地更充分,每一筷都酸辣爽口,配上黃瓜和豆芽的脆,腐竹和面筋的彈,直讓人舒服得打出一個飽嗝。
但是涼皮做起來工序要比涼粉麻煩許多,先是要反複揉搓洗面,再沉澱去掉清水留下面漿,用大火蒸出一張張面皮來。蒸面皮時還得仔細照看着,防止面皮厚薄不均。
如今食肆生意越發得好了,江杳杳時間和精力着實有限,便只有在做面筋時,順帶做一些涼皮,不定時供應,能不能吃上,純靠緣分。
玉尖面和生煎包也暫時被下了架,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兩面煎香,中間填了滿滿餡的圓餅,名曰“辣哭餅”。
顧名思義,這“辣哭餅”突出一個“辣”字,直辣得人兩眼淚汪汪,說不定還得打上好幾個噴嚏。但吃完之後,便覺得渾身舒爽,四肢百骸仿佛被通了氣一般。
這要歸功于江杳杳在這餅裏,又加了點芥末。這時的芥末被稱為芥子,由芥菜的種子研磨所得,顏色淡黃,帶着一股辛辣的刺激,直通鼻腔,還能增進食欲。
辣哭餅都是現點現包的,一只只圓形的小面團提早醒好擺放在案板上,只需取一只用擀面杖滾幾下擀開,挖上一大勺客人選的餡,在餅皮上鋪滿,用類似包包子的手法将口子收好封緊,用雙手稍稍拍扁。
餡料有三種,豬肉、豆腐和豆角,豬肉和豆腐剁成了碎,豆角切了小段,都已加了調料攪拌好。
鍋用的是之前用來煎生煎包的平底鐵鍋,上面刷了一層油,一鍋能同時煎六個餅,江杳杳揮舞着兩把小鏟子,靈活地将餅都翻了個面,焦香的氣味便升了上來。
待煎至兩面金黃,帶點微微的焦色,便把餅鏟起裝進油紙袋中,再用鏟子在餅的側面劃開一道口子。
Advertisement
面前有個大敞口罐子,裏面放了茱萸、花椒、蔥、芥末制成的辣醬,依着客人的口味将辣醬順着切開的側口塞到餅裏。
剛出鍋的辣哭餅外皮油亮金黃,切開的口子裏可以看到熱騰騰冒着汁水的內陷,融合着紅通通的辣醬,一口下去,面皮軟和筋道,最外層帶着焦香,裏面的餡料則柔嫩無比,豬肉鮮濃,豆腐醇厚,豆角清甜,來一個三合一口味的全家福,真是餍足的享受。
若是吃不了辛辣,也可以不加這最後的辣醬,江杳杳會加上一勺單純的蔥花,味道也很足夠,但總歸少了那麽些味道。
剛開始還有不少食客為了玉尖面和生煎包的下架而惆悵,但當吃了這辣哭餅,立馬見餅思遷。
而吃完了辣哭餅,嘴裏冒火,便可配上一份冰冰涼涼、甜甜糯糯的鮮奶麻薯解辣,順着喉嚨而下,撫平了辛辣帶來的刺激,再來一杯酸梅飲,一天的煩惱便煙消雲散。
有間小食肆的門口,排起兩條長隊,左邊一條是排鮮奶麻薯的,右邊一條是排辣哭餅的,還有不少酸梅湯和奶茶從中間遞出來。
至于外賣業務,小石頭第二天便吵着要上工,硬是被江杳杳摁下養了幾天傷,直到郎中說他身體完全康複了,才重新恢複了這項業務。
小石頭的同伴小忠,比起小石頭,更為瘦弱,加上病了一場的原因,手腕細得跟枯枝似的。不過吃了幾副藥後,病好得倒是很快,待抓來的藥全部吃完,已經完全不咳嗽了。
小忠生性腼腆,平日裏安靜得很,吃飯時也不怎麽說話,只埋頭很快吃完,然後掏出練字的小冊子邊看邊靜靜坐着等其他人。
江杳杳看到過他的小冊子,上面重複練着寥寥幾個字,裏頭還有個錯別字。将別字糾正了給他看,江杳杳一合計,本來也在教阿錦認字,不妨将小忠也一并教了。
而阿櫻和小石頭,則雙雙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小娘子,我一看見字就頭疼,我還是再去劈點柴吧,嘿嘿。”
“東家,饒了我吧,我不是那塊料啊!”
他們兩個總睡在倉庫裏也不是個事,好在前段時間給阿櫻定的床已經打好了,前店便給了小石頭和小忠。雖沒有床鋪,但對于從小風餐露宿的他們兩個來說,已經足夠溫暖了。
小忠見着小石頭每天出去東奔西跑的,便跟江杳杳說他也想去跑外賣。
江杳杳掃了眼他還沒自己胳膊粗的腿,讓他先長胖點再說。于是小忠這幾天,餐餐都幹兩大碗白米飯。
看着這一屋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衆人,江杳杳感覺自己像是養了四個孩子。
為了給孩子們補補,江杳杳特意去買了兩只大豬蹄子,炖了一大鍋蹄花湯。
先提前半天泡上了白芸豆,煮了鍋開水,将買來的豬蹄整只放入鍋中燙了燙,拔上面的毛,沖洗幹淨,剁成塊。
将剁了塊的豬蹄用少量白酒加水焯一遍,清洗幹淨,放入加滿水的砂鍋內,加入姜片,小火先炖上半個時辰到湯汁微微發白,加入泡好的白芸豆,再炖上整整一個時辰,用少量鹽調味便可出鍋。
炖好的蹄花湯乳白濃厚,湯上浮着一層剛撒的蔥花。豬蹄剁得不小,夾起便是好大一塊,看起來結實,實則入口軟糯,一抿脫骨,滿口都是黏黏的膠原蛋白。
蹄花湯裏并未加多少調味,蹄花需配着蘸汁一起吃才更美味。江杳杳給每人發了一個小碗,自去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清醬、醋、香油、茱萸醬一應俱全,還備了蒜末和蔥花。
酸辣的蘸汁很好地開了胃,哪怕啃上好幾塊蹄花,黏住了嘴,也不會覺得過膩。
吃完蹄花,再喝上一碗湯,在這天氣裏不免出了一身汗,卻意外暢快。
兩個男孩直接用瓢舀水淋下沖了涼,而江杳杳和阿錦阿櫻則在房間裏,用盆打了水,拿巾帕浸濕了擦拭身體。
洗完臉擦完背,江杳杳又将睡塌上的竹席擦了一遍。
剛開始搬過來時,鋪的還是最便宜的草席,後來食肆開張收入進賬,便換了這更為清涼的竹席。
三伏天最後的末伏也已過了,天氣之後便會慢慢開始轉涼,到時候還要去買幾床厚床褥。
當初租下這店鋪時只覺得開一間食肆已然很夠,想不到才僅僅幾月,便已嫌擁擠了。只不過租房的契約簽了一年,若是提前毀約,還得付上違約金。
況且有間小食肆在這裏也算賣出了點小名聲,搬去別處,還得重新積累客源。雖也經常有別坊的客人慕名而來,但終歸來得次數不多,光顧最多的還是這坊裏附近的客人。
若是邊上的那兩間大鋪子,能租到就好了……
江杳杳一拍腦門,又在做美夢了,且不說人家開得好好的,生意興隆,斷不會轉租,就說這大店鋪的租金,也不知道會貴上多少倍,自己能不能承擔得起。
果然賺了點錢就會飄啊,不行不行,得腳踏實地。
江杳杳出門倒幹淨了盆裏的水,又轉頭走到了前頭的店鋪裏。
食肆早已打了烊,但江杳杳卻留了竈火,此刻又架上了鍋,又将炖蹄花湯前留下的幾塊豬蹄拿了出來。
這幾塊豬蹄是特意選過的,挑了瘦肉較多的幾塊。鍋內用糖炒了焦色,将豬蹄倒入翻炒裹上糖色,又放入香葉、八角、蔥姜、清醬、鹽、黃酒等,加水一起炖煮。
與蹄花湯不同,這焖燒的豬蹄,立刻便散發出濃郁的醬香,鍋內的湯汁咕嚕咕嚕地翻滾着小氣泡,将味道慢慢滲進肉裏。
江杳杳洗了一把青菜,用開水焯熟,又在她那堆瓶瓶罐罐裏掏啊掏的,摸出一瓶腌好的辣味鹹菜來。
因着辣哭餅的帶動,這幾天酸梅湯賣得好,剩餘最底下的一層,沉澱了不少碎渣,口感大打折扣。
江杳杳便從自己種的薄荷盆裏摘了幾葉薄荷,洗淨後浸泡在放涼的白開水中,又滴入了一些蜂蜜攪勻。
剛要打開鍋看看豬蹄炖得如何,門口便傳來了輕輕的叩門聲,篤篤篤三下。
江杳杳便放下鍋蓋,走去開了門。
門外的裴敬之走了進來,聞了聞屋內的味道:“好香。”
鍋內的湯汁已變得粘稠,豬蹄吸收了醬汁,已是紅潤鮮亮,油光光的。江杳杳撈出豬蹄,在砧板上切碎,然後碼到剛從保溫桶裏盛出的米飯上,澆上一勺焖豬蹄的湯汁,又在碗的兩側分別放上青菜和鹹菜。
一碗熱騰騰的豬腳飯,配上一杯蜂蜜薄荷水,便是簡單的一餐。
江杳杳看着裴敬之動起筷,心道這裴侍郎好好的家不回,跑她這兒來吃晚飯,搞得食肆好像他家廚房似的。不過看在銀錢的份上,江杳杳自然是很樂意的。
抹茶味的鮮奶麻薯,江杳杳一早就給他送過去一份,而送回來的除了食盒,還有他的一句話“今晚來食肆吃暮食”。
裴敬之吃着專門為他準備的豬腳飯,嗯,黏糯綿軟,鹹甜适口,這位小娘子可比他家的庖廚,厲害多了。
作者有話說:
裴敬之:下班媳婦做了飯等我,真幸福。
關于更新時間,因為無存稿現碼現發,所以每天更新時間不是很固定,跟大家說聲抱歉,不過每天至少會更一章,如果11點半還沒發的話那基本是要12點以後啦,小天使們可以等第二日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