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放榜(六)
陸伯年大人也有點好奇,開口到:“我看鐘解元長得是一表人才,能得解元才華學識必定也是不錯的,被人拿來做一些坊間傳聞也是情有可原。既然事情不是如外界傳聞的,鐘解元不如乘此機會給我們解解疑惑。就像江大人所說,我們只當是故事,不會追究其他!”
陸大人的話說的很實在,沒有一點偏頗,對鐘亦文的之前的事情用了一句坊間傳聞來形容,算是幫鐘亦文澄清了一回。
鐘亦文豈能不知道這陸大人的好意,立刻行禮到:“既然幾位大人你們都這麽好奇,我再推脫就有心虛之疑,就豁出去講述一下這正确版本吧。說起來慚愧,這事是我和我阿麽回到祖籍養病期間鬧出來的。有個哥兒想要勾引我,你們也知道我年少不經事曾經瘋玩過一陣,所以第一回看見那哥兒我就知道他其實是個暗娼。”
鐘亦文的話不但讓下面的學子們吃了一驚,浮想聯翩,就是陸大人他們十幾人也是一驚,這樣的事情還真的不是他們這些人有膽量敢當衆說出來的。聯想到剛剛鐘亦文說會影響宗家的名聲,怕這哥兒就是這宗家之人吧。
“這事錯在錯在我一時婦人之仁,怕壞了人家的名聲,也怕壞了當地的名聲,所以就一直替他隐瞞沒有說什麽。結果,那哥兒卻到處編排我,慢慢的有了傳聞說我和那個哥兒有私情,導致我和我夫郎秦氏不合的等等。偏偏那個時候我和夫郎剛剛成親,年紀不大,兩人有矛盾在所難免,鬧的嚴重的時候還一度要休夫和離的,這傳聞就被慢慢的做實了。等到我和夫郎的關系和好相敬如賓,那哥兒又出來蹦跶,弄得我找長輩來對峙都說不清,甚至他還要訛詐我一千兩銀子,忍無可忍我只能說出實情。”鐘亦文一臉的無奈,一副受害人的模樣,還有一點慚愧,“正确版本就是這樣.”
被人逼到如此份上才進行反擊,這鐘解元不是脾氣太好,就是太過迂腐。宗家的名聲要,難道自己的名聲就不要了嗎?對于那個敢去做損害宗家名聲的哥兒,就應該早早的揭發。
不過也有人人佩服鐘亦文的,為了宗家的名聲寧願自己承受委屈,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
那些大人們倒是沒有了話說,這樣的事情怎麽評價都不對,還不如就像一開始說的當一個故事聽完就算。
不過,徐州同知卻突然笑了起來:“鐘解元的事情,倒是讓我想起來一樁傳聞。”
不管徐州同知怎麽會想到在這樣的場合說起傳聞什麽的,但是對于他能幫着轉移話題,鐘亦文卻還是感激的。
徐州同知也不管其他人怎麽想,自顧自的說起來:“這傳聞是說有一個年青學子和一戶镖局人家的哥兒青梅竹馬,長大後就結了親。結果,這學子是一個有才華的,年紀輕輕就一路科考鄉試會試一直到殿試,終于一朝金榜題名進士及第,名揚天下。這之後就應該有人懷疑是不是學子會抛棄家中的夫郎?可偏偏學子對家中的夫郎一直恩愛有獎,兩人幸福的過了兩三年。但是和鐘解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這學子之後也被傳聞有某家的哥兒有了私情,事情還越鬧越大。不得已,這學子迫于名聲壓力只能将那哥兒娶回家,還做了平夫,和原先家中的夫郎平起平坐。”
徐州同知的話說到這兒,有人眼尖的發現,徐州不少學子的臉色都開始變了。很多人開始懷疑,這事難道是真的,下面開始猜測,這學子是誰。
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想要聽聽後面的發展,徐州同知卻是突然轉了話題:“所以,我就是想勸誡鐘解元,名聲一事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為了名聲去做什麽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否則将來後悔莫及的只有你自己。怎麽樣做會是好名聲,其實并沒有一個标準。就像鐘解元遇上的事情,鐘解元選擇這樣做,有人會覺得你沒有顧忌自己的名聲;但是若你一開始就揭發,怕就會有人說你沒有顧忌當地的名聲。只要自己堅持無愧于心,就該理直氣壯去面對任何流言蜚語。”
鐘亦文知道徐州同知提起這事絕對是有目的的,但是他對徐州的事情不熟,也沒聽說過這傳聞,只能當做徐州同知真的是在告誡自己,起身行了一個禮:“多謝大人勸誡,鐘亦文必當銘記于心。”
“哈哈哈~”陸大人笑了起來,“今天我也算是長了一回見識,聽到了兩個坊間傳聞,不虛此行。哈哈,不過,我們是不是忘記正題,開宴吧!”
随着陸大人這句話結束,場邊立刻有一排排的下人端着酒菜上來,然後一份一份送到各個舉子的面前,這才是真正開始晚宴的節奏。等到酒菜全部擺放好,所有舉子起身舉起酒杯整齊的敬禮,連着陸大人在內的十幾個大人也一起舉杯回禮,晚宴正式開始。
Advertisement
這裏接下來就是舉子們的主場,中央的空地上已經有舉子輪流上前展示才藝。有人撫琴有人繪畫有人書法,算得上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人都想要将自己的多年所學趁此機會,展露一番。
東部考區向來人才輩出,所以舉子們的表演讓那些主考官們連連點頭叫好。
這也是燕國的規定,為了避免各地營私舞弊,也為了避嫌,所以鄉試的主考官都不會是這個地區出身的官員。所以,這些其他地方的主考官才會如此驚嘆。
到了文才展示對對聯的時候,全場的舉子們都快要鬧翻了。
“……我的上聯是:少水沙即現。”
下面立刻有人起身:“是土堤方成。我的上聯是:蠶為天下蟲。”
“鴻為江邊鳥。我的上聯是……”
一連串的拆字對聯下來,讓所有的學子們也摸着了規律,甚至後面會出現一個上聯無數下聯出來的情況。
直到李章對出一個對聯後,出了上聯:“風吹蜂,蜂撲地,風息蜂飛。”此聯一出,立刻讓全場一陣安靜,不少人都是一下子被懵住了,原本不算太難的對聯居然一時不知道給如何對上。
吳遠安鎮定開口:“李打鯉,鯉沉底,李沉鯉浮。我的上聯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鐘亦文微微一笑,随口接上:“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我的上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鐘亦文出這上聯,完全是不懷好意,他就是想聽一聽是不是有人能夠厲害到和前人一樣,能夠說出“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句千古名聯。不過顯然他是要失望了,很快就有人對上了這聯,但是離原本的那句可真的是差太遠了。鐘亦文有點失望,不過,仔細想想畢竟不是原來的世界,也沒人和他一樣來歷的,對不上來也是正理。
不過,從他們前十的幾人開始,後面的對聯就開始越來越精彩,不乏一些絕對好對,讓陸大人和江大人他們都忍不住出言叫好。
對聯之後,就開始當場賦詩比拼,都是用一個同樣的題目,然後由有興趣的舉子們當場即興作詩一首。這是舉子們經常會參加的活動,所以全場立刻迎來了一場最□□。
鐘亦文推脫不過,在題目為《春》的時候,被人點名。鐘亦文并沒有想要自己當場賦詩,而是想到了一首非常有名的情詩,倒是剛好可以拿出來,不是為了其他,只是想要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情感追求:“一生一世一雙人,争教兩處*。相思相望不相親。天地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雖然鐘亦文的詩太過偏重于情感,但的确能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特別是第一句“一生一世一雙人”,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平凡,但在場的都已經是舉人身份,将來沒有幾人會平淡的,如此簡單真摯的情感又有誰能夠保證自己會抓住并珍惜一輩子。
倒是幾個年紀比較大的舉子高聲叫好,包括陸大人都是連連點頭。想來這樣的一首詩,反而是長者比年輕人更加體會深刻,也更加容易接受。
之後鐘亦文都沒有再出面,一直低調的坐在那裏,時不時和吳遠安低聲聊上幾句。不過他們不再表現,其他踴躍作詩争取出名的舉子們也都不會少。整個大宴的氣氛越來越熱鬧,整整延續到半夜時分才漸漸到了尾聲。
每屆鄉試之後,都會有人專門将舉子們在大宴上吟誦的對子、詩詞錄入下來,然後四處流傳。這其中就不乏衆多能夠流傳無數地方并且傳承千古的。大宴結束後,就有舉子猜測誰的詩句會被傳誦的最為廣泛,最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就想到了“竹君子”鐘亦文,單單那一句“一生一世一雙人”,就連他們這些舉子都是想忘都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