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顏楚音敢在老翰林面前皮那麽一下, 是因為老翰林肯定猜不到他和沈昱之間奇妙的互換經歷,這種“我認識你哦,真的認識你哦, 其實我倆昨天才聊過天,你還誇過我來着, 但你暫時卻不認識我”的狀态,顏楚音覺得有點好玩。
但顏楚音絕對不敢在皇上面前皮。
他有一種預感, 要是對着皇舅舅皮了, 那他和沈昱的小秘密就保不住了。
因此, 進了禦書房,顏楚音老老實實地編起了瞎話:“昨日和沈昱見了一面, 聽他說起一事……皇舅舅, 沈丞相今日上折子了沒有?能給我看看不?”
皇上就故意板着臉:“丞相的折子是你想看就能看的?”
顏楚音立馬改口:“那我不看了。”
換作別人, 聽了皇上這話, 得第一時間跪下請罪吧?顏楚音知道皇上沒有真的生氣, 笑着問:“嘿嘿, 讓我猜猜看丞相的折子是不是和啓發民智有關?”
皇上笑着說:“那你猜錯了。”
顏楚音愣了一下, 随後反應過來, 啓發民智這個話題是昨天才聊起來的,丞相需要考慮很多問題, 許是還得仔細地思量一些日子,才能給皇上遞折子。
丞相大人又不像他, 想到一出是一出。
顏楚音一拍額頭:“怪我!是我沉不住氣。我昨天正好和沈昱聊了相關的話題,心裏盡裝着這事呢, 整宿沒有睡好, 夢裏都在想法子……這不, 剛想出來一個小點子, 我急着來皇舅舅您這裏賣弄呢!未曾想到丞相還沒上折子。”
其實皇上這會兒很忙。
一般大人忙的時候,都不愛聽小輩扯東說西的,一句“邊上玩去”就把小輩打發了。似乎在大人心裏,小輩們肯定想不出什麽靠譜的點子,只會耽誤事。
皇上卻示意大太監給顏楚音倒了一杯茶,讓顏楚音坐下來慢慢說。
顏楚音就仔細說了他昨天和沈昱都是怎麽溝通的,沈昱又是怎麽提出要弄小冊子的,還提出要讓縣學的秀才們去百姓中宣講。皇上愣了一下,問:“把宣講一事記入縣學日常考核,未達标者取消生員資格?真是沈昱提出來的?”
顏楚音正要點頭,皇上又說:“我怎麽覺得這更像是你能想出來的呢?”
Advertisement
顏楚音:“!!!”
所以說,不在皇舅舅面前皮是對的,因為真的瞞不過皇舅舅去!
“別、別管誰想出來的,總之就是這麽一件事。”顏楚音支支吾吾道,“我覺得沈昱的主意超級棒,幾位老大人的心也是好的。沈昱卻說這事推行不易。”
他從懷中掏出那一本厚厚的私庫賬冊,放在桌子上:“國庫艱難,我尋思着撰寫、刊印小冊子也不必叫國庫出錢,我捐了私庫,應當夠用一陣子了。”
這大方的樣子叫皇上都吃了一驚。
但細想來,确實又是顏楚音能做出來的事。
別人看新樂侯總覺得他張揚恣意,但身邊的親近人卻知道,顏楚音這個人其實是沒什麽私心的。皇上感慨說:“哪至于就這般艱難了。要是在全國各地鋪設蒙學,那确實有些……但按照你們說的法子去做,國庫完全負擔得起。”
顏楚音擺擺手:“反正我捐出來的東西就沒有收回去的。”
他緊接着又說:“沈昱還道,更難搞的則是朝中的一些反對派。他們或覺得啓發民智毫無意義,反倒是容易叫百姓起反叛之心。或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我剛想出一個法子,就是專克這些反對派的!叫他們一句反對都說不出來!”
皇上越發起了興致:“哦?究竟是什麽法子,竟有這麽大威力?”
顏楚音克制不住地嘴角上揚,顯然心裏很是得意:“倒也不完全是我自己想的。剛去翰林院走動,看到一位老翰林在讀幼童啓蒙物,是一本詩選集,每首詩都選得很有意義,我看的那首就與孝悌有關。這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咱們的小冊子,編寫的時候不是會分很多部分嗎。一部分和防騙有關,教百姓如何拆穿常見的騙局,免受損失。一部分和防疫有關,主要是阻止疫病的發生,同時也教百姓辨別一些常見的藥材,患了小病不用苦熬着,自己上山采藥就能醫好。還有和律法有關的、和簡單算術有關的等等。”顏楚音滔滔不絕地說着,“我的意思是,小冊子裏的內容絕不能是幹巴巴的描述,必須用白話文來寫,要加入生動的事跡,叫百姓像聽故事一樣把重要的知識聽進去。”
皇上點着頭,認為顏楚音說得很有道理。
“既然都是編故事,我們完全可以往每個故事裏加一點特殊的料進去!”顏楚音有些激動,“就像老翰林的那本幼童啓蒙詩集,每首詩或關于孝悌或關于忠義,我們的那些故事,別管它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防騙還是為了防疫,都可以加一些忠君愛國的思想進去!好比說防騙吧,那個故事肯定和騙局有關,壞人是如何設局的,好人是如何受騙的,受騙造成的慘烈後果是什麽。到了故事最後,我們得安排一位聰明的好人來揭穿騙子,好人得善果,惡人有惡報。然後,這裏再加幾句忠君愛國的話,最好不怎麽突兀的,能和情節關聯上。”
“每個故事裏面都有部分忠君愛國的內容,我看反對者還能說出什麽來!”顏楚音惡狠狠地說。你反對什麽?是反對忠君,還是反對愛國?想好了再說!
顏楚音這個法子,細究起來是有些流氓的。
但這樣一來,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他們是不得不閉嘴了。
而對于那些覺得不能叫百姓知道太多、一旦知道多了就會民心晃動的人來說,小冊子都已經如此密集地宣揚忠君愛國了,他們應該說不出反對的話了。
“咱們這小冊子,雖然主要功能是防騙、防疫、普及律法、啓發民智等等等等,但咱們明面上不這麽說,明面上只說一條,這冊子就是教全天下人如何忠君愛國的!”別看顏楚音年紀不大,他已經深深掌握了武勳不要臉的精髓。
音奴這小促狹鬼!皇上直接不顧形象地笑出了聲。
“好好好!”皇上贊道,“這法子确實不錯。”
“皇舅舅,您先別誇,給我攢着。我還沒說到重頭戲呢!”正好杯中的茶水涼得差不多了,顏楚音像喝酒似的一飲而盡,豪邁地放下杯子,“其實沈昱前些天還拉着我們,我、曹錄、婓鶴和蔣陞,他拉着我們幾個讨論邊防問題。”
邊防啊……皇上的視線從書架上一掠而過。
書架上擺着一秘盒,盒子裏放着順國公從西北遞來的密折。他們君臣每月都會通信。有道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皇上不懷疑順國公的忠心,他們的君臣情誼也不會輕易被人挑唆了去。但涉及邊防軍務,不是皇上一個“不懷疑”就夠的!他要是什麽措施都不采取,凡事只仰賴順國公的忠心,那他根本坐不穩皇位!不說順國公日後會不會變節,皇上都不敢确保自己是不是時刻英明的。
尤其是近來發生很多事,連皇宮都進了“耗子”,很難說順國公那邊的密不透風就是真的密不透風。根據手頭現有的資料,那股在慈孤院裏動了手腳、往宮中插人的勢力,他們早幾十年前就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夠安多少探子了!
整個朝堂看似穩定,暗中卻多有波瀾。
在這個時候,西北必須要穩!
整個邊防軍務都必須要穩!
皇上的左手慢慢搭上了右手大拇指的扳指,不緊不慢地轉了起來。雖然他看似十分平靜,好像只是在考校顏楚音這個遖峯小輩的功課一樣,看看他想出來的法子是不是真的絕妙,但其實真正熟悉他的人就該知道,他的內心并不平靜。
顏楚音還是那一副“我真聰明,我怎麽這麽聰明”的驕傲樣子:“我們以史為鑒讨論過換防的問題,但換防肯定是不成的。于是我說,與其這麽折騰,不如直接往軍中多放幾個監察官,明的放幾個,暗的也放幾個,怎麽的都夠了。”
畢竟現在的順國公還是很忠心的,對于忠心的臣子,這樣的防備程度已經夠了。如果再用別的控制手段,比如嚴格監視他的家眷,反而失了君臣之誼。
“但後來不就想起要在民間推廣小冊子了嗎?不知道怎麽回事,就是那麽靈機一動,我忽然就把兩件事放在一起想了。我忽然意識到,要是幾個監察官不夠,明的監察官可能會被收買,暗的那些可能會背叛,總歸不能叫人徹底放心。那麽……嘿嘿,如果軍中的每一位士兵,如果邊境城中的每一個百姓,他們人人都是監察官呢?總不能人人都被收買了吧?這就能确保萬無一失了。”
這聽上去真像一個孩子在異想天開。
“那要如何确保人人都能成為監察官呢?”皇上笑着問。
“很簡單,就和小冊子一樣,我們也在軍中和邊境城中發小冊子,然後每一旬或者每個月都組織他們學習小冊子。這個軍中專供小冊子的重點就兩個,一個教大家如何分辨密探,另一個教大家忠君愛國。”顏楚音豎起兩根手指,想了想又豎起了第三根,“若能教士兵一些戰場急救常識,那當然再好不過。”
只要士兵們将忠君愛國牢記于心,他們忠的是君,愛的是國,是為君王而戰,為國而戰,為百姓而戰,就不怕只知将軍而不知皇上這種情況的發生了。
皇上頓時百感交集,竟是直接愣在了那裏。
其實這法子不難。
但有用嗎?絕對有用!順國公既然是忠君愛國的,他就絕對不會反對在軍中展開這樣的教育,他甚至還會主動去推行!因為他也不想給外人可乘之機!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中央朝堂擔心邊将反了。而邊将卻擔心中央朝堂擔心自己反了。在這個玉玺上刻“受命于天”的時代,其實哪有那麽多武官想反的?
可是,為什麽在此之前,從沒人想出這樣簡單又好用的辦法來?
大約是因為……因為決策者眼中只能看到将軍和各級官員,所以他們想出來的法子要麽是限制将軍的,要麽就拉攏其他官員……他們看不到基層士兵。
那些最底層的士兵,在上位者眼中或許就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但顏楚音看到了他們。
他視他們每一個都為有血有肉的人。既是有血有肉,那必然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