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馬場
老張頭做事果然不錯,帶了馬場的兩個壯勞力再加上逸寧留下來幫忙的彭小山與朱亮,不過半月的時間,一座帶院子的新屋子就蓋好了。說是院子其實不過是用籬笆圍成的一個大約足球場大的空間,房子也不過是茅草棚子,都是直接在小山上取的材,砍了些大大小小的樹,架起了屋子與馬棚的框架,屋頂則是蓋得長長的茅草,不過牆壁倒是糊了泥巴,這樣的屋子倒也結實,鄉民們基本上也是住這樣的屋子。
小院子的建成主要是為了顯示這裏有了主人,同時也為逸寧的馬兒弄好了住宿的地方。本來這個季節是不合适建房子的,所以逸寧就先建了這個簡陋的房子,準備等到夏天再建個大點的正屋,供他以後來住。茅草屋,他還真沒住過,哪裏比得上磚瓦屋好。
“小主子,您覺得怎麽樣?還要不要再整改整改?”彭小山問。
“就這個樣子吧。要整改也是以後的事情。”逸寧嘴裏說着,心裏卻在計算着以後在這裏要建的正屋模樣。
彭小山和朱亮卻是很滿意這個小院子,雖然不怎麽樣,但也是逸寧的第一個私産啊,縣裏的食鋪還是租的房子呢。哪裏比得上這裏一整個山頭。
“挂上這個匾。”逸寧指指他帶來的一塊刻了個劉字的木匾。
“好咧。”朱亮和彭小山動作麻利的把這塊所謂的匾挂在了東面的院子上面,有了這個東西,大家就都知道了這個地方是屬于劉家的地盤,至于這個劉家是哪個,多數人也不在意。
逸寧看着他倆忙和,偷偷笑咧了嘴,這麽大的一個地方以後就完全屬于他個人的了,要在現代,那得值多少錢啊,完全達到了農夫山泉有點田的地步。當然這裏可沒有泉水,只有一條河經過。這條河養活了不少的人呢,要沒這條河,逸寧還不敢買這個地方。沒有水,萬事都難成。
“小主子,到院子裏看看。”朱亮大聲的招呼着,就好象這是他自己的地盤似的。
逸寧笑眯眯的跟着兩個貼身長随進了院門,整個院子裏已經修整的平平整整,見不到一絲雜草了,顯得十分空闊,北面的一排房子與馬棚也收拾的極好,馬棚不大,但卻足夠養四五匹馬。房子卻是一溜五間,以後這裏可是要住下仆的,所以這房間都弄得很好,都是獨立的有大大的窗戶與木門,裏面甚至放了簡單的床鋪,并桌椅和小櫃子。逸寧最看重廚房,這間廚房不小,裏面已經修好了兩個一大一小的土竈,還有個新的廚櫃,外加一些半新的桌椅板凳,暫新的鍋碗瓢盆也都置得很齊全,只待有人入住就可以開火做飯。
“恩,做的很好。回去了找梅姑姑領賞去。”逸寧說,他非常高興,終于有了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地盤。
“謝小主子賞。”彭小山和朱亮兩人同時大聲道謝。這兩人都是經常跟随逸寧的,也多少學得了逸寧辦事的一些風格,所以逸寧非常滿意。
“主子,現在就差人了。要不先買兩個下人來這裏幹活?”朱亮問。
“買人?”逸寧下意識的反問,這從小長在紅旗下的新時代有為青年,哪裏會接觸過買人這回事,而且雖然到這個時代來的時間也不短了,但逸寧還真正沒有接觸過買賣人口的活兒。他身邊的人,都是直接從京城帶來的,來了這裏也只是給食鋪請了幾個幫工,這一聽說要買人,還真有點不能接受。
“小主子要是不願意,也可以讓莊子上派幾個人過來這裏幹活。”朱亮還以為逸寧是不想花錢呢,又提了個建議。
“哦,回頭先寫信問問吧。”逸寧答,他想到以後要在這裏種些莊稼與蔬菜,确定是需要人手,如果能從莊子上直接弄人過來,最好不過了。這些人都是他的,而且還是熟手,的确比在外面買,要好的多。
Advertisement
回到城裏,與梅姑姑,朱亮和彭小山三人一起談了些有關莊子的事情後,逸寧決定就從莊子上弄幾個人過來幹活,既可以省點錢,也更加放心些。更主要的是,他也想看看那兩個莊頭是否真的象大家所說的那麽忠心和有能力。要知道這幾年,他壓根就沒管過那兩個離得太遠的莊子。也根本就不了解朱大與朱二這兩個莊頭的能力與性格。不過一想到,這兩個莊子是母親特意留給他的産業,他就不能放着不管了。
“辦好這件事,可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還是先讓張家馬場介紹個人過來,先在咱家的馬場裏,一邊幹活,一邊也當看守人吧。”梅姑姑說。
“恩,梅姑姑還是老道些。”逸寧毫不臉紅的誇獎梅姑姑,一點兒也沒覺察到自己不過是個小孩子,而梅姑姑卻是個真正的成年人。
“呵呵,呵呵。”彭小山與朱亮都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們也覺得逸寧這麽一副小大人的模樣格外好笑,與梅姑姑三個都偷笑起來。
很快的,老張頭給逸寧介紹了一個老頭子過來幹活。逸寧親自看過了,這個叫老王頭的老爺子,幹活真有兩手,會喂馬,也會幹些莊戶人家的活,年紀雖然不小了,但身體卻很健壯。與老張頭是遠房的親戚,只因家裏窮,才會這麽大年紀都出來幹活,逸寧每月開給他一筆工錢,把整個馬場先交給了他,讓他慢慢整理,同時也讓朱亮和彭小山時不時的去幫忙,這兩人得留下一人在逸寧身邊。其實現在主要的工作其實是整理出那些荒草地,準備明年種莊稼和菜。
逸寧是想慢慢的在這裏種些菜和莊稼。十來畝地,好好收拾出來,也有不少的産出。這種産出又不用交稅,完全成了他的私産。就算只供他們主仆自己吃喝,也足夠了。
很快就到了年關,逸寧因着食鋪賺來的錢,手頭上大大的寬松了,這一年的的冬季,他給全部的下人都多發了一套冬裝,過年也給他們多發了月錢,讓大家都快快樂樂的過了一個有錢的年。
同時,莊子上的回信也到了,逸寧拿着信,心裏很開心,這兩個莊頭都表示各自的莊子上可以出三四個人來這邊幹活,同時也把他們各自莊子上的人手都交代了一遍,哪些人是幹什麽的,各自的能力在哪裏,都說的清清楚楚。看來他娘留下來的人還真心不錯。
逸寧先前寫的信中,也交代了讓他們找找看,有沒有花椒樹苗,這裏的地不肥,很多東西都不适宜種。張家馬場能種出那麽好的蔬菜,是因為他們有馬肥,而且張家的馬場也大,地相對來說也好一些。所以逸寧想着如果真種不出什麽東西來,不如種點能産生經濟效益的樹,他記得以前老家,家家戶戶都愛種花椒樹,種的地方都不是正經田,甚至有的種在門口的花壇裏,無論什麽地方,基本上是種下就不管了,但每年都能收到不少的花椒。
這裏的氣候與老家相似,所以這花椒樹應該是能存活的。但在澤縣生活了幾年,他還真不知道哪裏有花椒樹,食鋪每天都必要大量的花椒肉桂八角之類的大料,這些東西價格也不便宜,如果能種出來,自己消耗也好,多的還可以拿出去賣,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三月初,兩個莊頭按逸寧的要求各自選了四人來到澤縣,他們帶回來的二十棵花椒樹苗全部種下了,最終成活了十六棵,樹苗比較小,大約兩三年後才能結果,但能成活,逸寧就很開心了。
這八人,兩個中年媽媽負責馬場的夥食與針線活計,另外的六個少年則專門在地裏幹活,這些人還帶來了不少莊稼與蔬菜的種子,正好解決了逸寧試種的需要。
馬場的荒草地全部整理出來了,除了種上的花椒之外,有五畝地,逸寧讓種上了高粱,這塊地不适合種小麥,光種菜又太多了,就試着種高粱。高粱米飯,也算是大多數人的日常吃食。逸寧自己也吃一點,摻着大米一起煮會更好吃一些,但這裏的土壤不适合種小麥與水稻這兩樣逸寧愛吃的作物,就只好退而求次,試着種種高粱了。先試試看,如果收成好的,明年繼續種高粱,要是不行的,還得想其他的法子了。這個年代還沒有辣椒,玉米,紅暑,西紅柿,這幾樣好東西。要不然在這裏種點紅暑再适合不過了,以前在鄉下,紅暑從來不占正經地,都是随意栽種的,田間地頭都不用人管,還長得旺盛之極。幸好逸寧愛吃清淡的,要不然沒有辣椒可怎麽活啊?逸寧心中感嘆着,穿越大神總算沒有太虧待他。
另外的兩畝地,種上了應季的蔬菜,多種一點,供應食鋪與自己吃,也不怕吃不完,就算吃不完,逸寧還打算拿出去賣,他可不象張家,不好意思種菜去賣,要不然張家的生活還可以過得更好些。他們的山頭大,光是柴禾一年就可以賣不少的錢,再加上如果把空地全種上菜,也能賣些錢,再多養些雞和豬,張家一年也可以增加不少的收入,可惜,張家放不下這個面子,不好去做這些小生意。他們以前靠養馬賺的錢太多,現在也看不上這些小收入。不過逸寧是一點也不在乎面子的,他還打算以後多養些雞鴨和豬,專門去出售呢。反正是要讓這座小山盡可能的多産出些,換成銀子呢。
作者有話要說: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