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節
進來就看着這一幕,她一臉驚訝地問:“怎麽了。”
我毫不臉紅地把責任推給顧珩:“顧珩把棋盤打翻了。”
“啊?”
吉月看看離着棋盤八丈遠正在玩玩具的顧珩,他還沒有桌子高。
顧聞暄放下手中的書替顧珩伸冤:“當着刑部大人的面,就敢扯謊胡說八道,你真是膽大包天。”
我掐腰看着他,蠻不講理:“是又怎麽樣,你把我抓去刑部啊!”
他看着我,又重新拿起了書,假裝翻開讀着:“晚上再收拾你。”
“你也就敢晚上欺負我。”
“我旁的時候敢欺負你嗎。”
“你是說我脾氣不好喽?”
“我哪有……”
“哼!”
我懶得聽他解釋,走向了裏屋。
他扔掉了手上的書,走到顧珩身旁,蹲在他面前跟他抱怨:“你阿娘你一點道理也不講。”
我聽着他向顧珩告狀,轉身走過去把他拉起來,“你跟我吵架幹嘛跟他說話。”,然後把他拉去了裏屋。
站在裏屋裏,我掐腰看着顧聞暄,趾高氣揚的。
Advertisement
“接着吵啊?”
他突然笑了:“你笑什麽?”
“你笑什麽?”我反問他,然後嘴角的笑意也忍不住了。
這是我們兩個第一次吵架,吵到最後,我拉着他的腰帶,他攬着我的腰。
“主子!”
且要發生些什麽,吉月一驚一乍的跑進了裏屋。
我跟顧聞暄此地無銀三百兩地故意假裝淡定看着她,吉月一臉欣喜:“小主子剛才背詩了。”
我跟顧聞暄對視一眼,興奮地走了出去。
我倆蹲在顧珩跟前,一臉期待地看着他。顧珩怕是被這熱切的目光盯得發麻了,敷衍地施舍了我們兩個五個字:
“一覽衆山小。”
我高興地站了起來歡呼:“我兒子是天才!”
我低着頭跟顧聞暄炫耀,看着顧聞暄由晴轉多雲的臉,笑着肯定他:“顧大人教導有方。”
我的兒子是個天才,從此我跟顧聞暄對他的培養之路也認真了起來。之前嫌棄麻煩的宴會也開始為了廣告四方我兒子是個天才而精心準備。
有一天晚上,我們參加周大人長孫的生日宴,就是那個去青南赈災的周大人。周大人不愧是為官清廉的好人,自家的後代也教導的令人贊嘆。
宴會結束回家以後,我跟顧聞暄睡覺前躺在床上還回想着周大人長孫得體的表現,想着顧珩再長五年是不是也是那個樣子。
我感嘆到:“周大人的長孫挺聰明的。”
顧聞暄也發出了認同的聲音:“嗯。”
默默又想了一會兒,我又補充道:“不過咱家兒子是天才。”
顧聞暄又立刻認同到:“沒錯。”
把周大人長孫抛到腦後,我又開始把顧珩這三年的表現一遍一遍在腦子裏回憶。從一覽衆山小開始,我兒子不僅會背詩,會書法,還懂得像模像樣的拳法,他不僅是個天才,還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
我忍不住感嘆:“誰還能像咱倆一樣生出顧珩這麽完美的小孩,真厲害。”
話正說着,顧聞暄突然翻到了我身上,一臉興奮地問我:“你想不想再造一個天才出來?”
正所謂天才跟懷孕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不知道他何時來臨,可是知道他何時不會。那個時間,便是那個晚上我們沒有成功之後的那個三年。
我還記得宣告開始的那一天,天上下着突如其來的大雨。顧聞暄一邊關着窗子還一邊擔心着他阿娘的腿疾。平遠侯府的下人冒着雨來到顧府,告訴我們平遠侯突發重疾。顧聞暄聽到消息,冒着雨就跟着下人去了平遠侯府。我跟吉月趕去的時候,平遠侯的房間裏坐着一群人,都是顧家的親戚,顧聞暄的阿娘坐在最前面,看樣子都哭幹了眼。
我掃了一圈,沒有看到顧聞暄,便問到:“聞暄呢?”
“去請陳太醫了。”
陳太醫便是太子妃信任的那位大夫,顧府的大夫給平遠侯宣判了死刑,他們只能再另請高明。
等了一個半時辰,顧聞暄帶着陳太醫趕過來。陳太醫背着醫箱就去了裏屋,顧聞暄淋得滿身濕,就站在一旁看着。
我走過去,拉着他的手,小聲問他:“先去擦擦身上?”
他默默搖了搖頭。
陳太醫幾針紮下去,平遠侯突然在咳嗽聲中醒了過來。
顧家的幾個小孩子興奮地喊着大伯父活過來了,大伯父活過來了,可是顧聞暄的阿娘和其他的老輩們都沒有那麽高興,他們看過很多人的死亡,知道那是回光返照。
“聞暄,聞暄……”
平遠侯氣若游絲地喊着顧聞暄的名字。
顧聞暄趕緊上前,他的阿娘叫我們都出去。
我們就在外面待了兩刻鐘,顧聞暄便走了出來。
一個小孩子問大伯父病好了嗎,他的母親趕緊捂住了他的嘴。
人生就是那麽意外,十日前我帶着顧珩去看望平遠侯,他還被顧珩耍拳法逗得咯咯咯的笑,突然人就沒了。
平遠侯離世,顧聞暄大病了半個月,陳太醫一遍一遍被我找來,他一次一次安撫着我說只是風寒只是風寒,可顧聞暄一直高燒不退,害怕地我日夜難安。
半個月後,顧聞暄終于退了燒,臉色還煞白着就跪迎了朝廷的封位。
從那個時候起,我才真正開始明白為什麽這個時代遠離不了勾心鬥角權謀算計這樣的成語,兒子的榮耀要用老子的命來換,它的制度本身就有問題。
從刑部侍郎顧大人到平遠侯,顧聞暄換了個身份,顧府換下了牌匾,我們真正踏上了木氏朝廷的戰場。
顧聞暄離主戰場越來越近,戰況也越來越慘烈了。
趁着顧聞暄根基不穩的時候,承運親王的人急着斬斷太子的這根羽翼。他們翻出顧聞暄以前辦的案子,揪着一個市井小販的命案不放,參奏他辦案不力。
顧聞暄如法炮制,找了自己手中一個和承運親王聯合辦的案子,上奏咬了承運親王一口徇私枉法。
狗咬狗的折子皇帝看在眼裏,私下找了太子和二皇子談話,兩人以不尊兄友弟恭為由,各自罰俸一個月。
太子幫顧聞暄背了一個鍋,平靜的日子過了幾個月,顧聞暄也幫太子背了一個鍋。
平遠侯府被參奏私挪國庫,刑部徹查案子,查出了一堆來歷不明的銀子,顧聞暄對此閉口不談,一口也不伸冤,刑部只好将其暫押牢獄。
我去牢裏勸他把事情說清楚,他固執己見,我們又吵了一架。
“可是這一切事情都不是你做的。”
“從此之後就是我做的。”
他語氣堅定的好像我才是那個不知對錯的人。
“顧聞暄,”為什麽這些男人總要這樣,把這片土地當作自己的私有物,然後發起戰争争得頭破血流,“所以比起顧珩和我,你就選了這個牢籠。”
“是。”
他做出了他的選擇。
“把牢門打開,給顧大人的午膳。”
所以我也只能跟着他的選擇,做我該做的事情。無論家族還是家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別跟我談什麽集體的榮耀,榮耀或蒙羞的都是太子或者平遠侯的名字,我在這樣的制度裏只是一個女人,只是一個附屬品。平遠侯風光的時候人們說我運氣好,嫁了個好男人。平遠侯下獄的時候,皇帝訓斥我令皇家蒙羞,令他失望。
我又去見了一次皇帝。昨日見了一次皇帝,為顧聞暄伸冤。
“昨日你說他絕對沒有罪。”
今日再見皇帝,替顧聞暄認罪。
“懷柔知錯了。”
整個平遠侯府因着這個事情,念及初犯,被罰了三個月停奉,顧聞暄也在牢裏待了三個月。
17
人們形容一個事情慘烈,常常說它尤如戰場。木氏朝廷的官場鬥争猶如戰場,不,木氏朝廷的官場鬥争就是戰場。
又是一個四月初七,顧珩五歲的生日宴,太子和顧聞暄正跟客人敬着酒,就被一道口谕叫去了皇宮大殿。
沒過多久,這個消息在全國都傳開了,北邊進犯邊疆。
馬背上的民族,打起仗來實在勇猛,一個月後,邊境軍便向朝廷請求增援。
衛将軍領了十萬兵從玄武門離開京城,一路北上。
日子又過了兩個月,朝廷又收到了衛将軍的請求增援折子。
皇帝連夜召了大臣在禦書房密謀。皇帝欲與北邊割地講和,太子一方和多數大臣附和。承運親王執己見,請求親自領兵北上。
關于這件事,顧聞暄回家後跟我說,幸好還有承運親王,不然他站在太子身後,只能眼睜睜看着皇帝割地賠款。
皇帝準了承運親王的請奏,六月十五,木懷哲領着八萬兵從玄武門出發。
他這一走就是半年,很快就又到了一個年關。
除夕,木懷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