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3)
一聲:“以前府裏山珍海味本少爺都看不上,還不是如今條件太艱苦了,只好湊合着!”
丁九兒慢慢的品了口湯:“您吃的可一點都不湊合呢!”
沈越聞言挺直腰背,拿出參加宮宴時候的架勢,細嚼慢咽起來,丁九兒對徐香和徐文道:“少爺要修身養性了,你們多吃!”
徐香點點頭:“小姐也多吃!”
沈越聞言立刻不裝樣子了,夾了一大塊紅燒魚尾肉,還又專門沾了沾湯汁。
“好吃!”沈越嘗過之後贊不絕口,又舀了一勺紅燒魚尾的湯汁泡餅。
紅燒的醬汁味道比魚湯濃郁,丁九兒估摸他是更喜歡口味厚重點的菜色。
“你為什麽這麽會做飯?!”沈越吃的快,所以最先吃完了。
“你在家也這麽吃飯嗎?!”丁九兒一個小面餅還沒吃完。
“都說了不是啊!”沈越下了飯桌坐到一邊,徐香趕忙放下碗筷給他泡了杯茶端過去。
沈越嫌棄的看着茶杯中的碎茶,糟心的放在一邊,看來不是他舉止不妥,是丁九兒做的飯菜實在太好吃了,不然為什麽這碎茶他就喝不下去呢!
再看丁九兒吃飯,舉止模樣倒像個大家閨秀,斯文幹淨卻不矯揉造作。這麽好吃的飯菜每餐也都吃的很适量,從來不見她多吃或者狼吞虎咽,真的農家女根本不可能是這樣吧!不過沈越問了好多次也沒得到一星半點有用的信息,倒是自己的底細抖出來不少。
丁九兒喝完自己的那碗魚湯就沒再盛,她每道菜都只略嘗了幾口,但因為沈越和徐家兩姐弟捧場,所以三道菜還是都光盤了。
徐香給丁九兒也泡了茶,然後跟徐文一起去收拾碗筷,茶葉是十文錢一兩的,味道一言難盡,丁九兒自己也很嫌棄。
☆、竹筒飯
“宋嫂人怎麽樣?”待徐香和徐文姐弟倆忙完,丁九兒就開始進入正題了。
徐香:“阿嫂很能幹,也本分!”
徐文點點頭表示同意姐姐的說法。
丁九兒:“那好,你們明天讓宋嫂再幫忙找個幫工來,別的無所謂,就能幹本分,身體健康就行,工錢照舊。阿文明天開張前再去看看田伯,買點東西,我一會兒給你錢,剩下的放在店裏當零錢,記好賬就行!”
“田老伯一個老人,阿文沒事多照看點,以後多久去一次你自己思量,不要我再提醒了,用錢買東西記好賬就行!”
徐香和徐文點點頭,丁九兒繼續道:“我在臨街又買了個檔口,準備開間食鋪,明天就找人收拾,訂制需要用到的東西,阿文跟着我跑跑這些事,阿香照顧糖水鋪子,等那邊找來新人上了手,以後光過去收賬就行了。”
徐香興奮道:“小姐,您又買了間鋪子啊,真厲害!”
丁九兒點點頭:“所以你們任務也很重啊!”
徐香:“我們能幹的,小姐!”
徐文也在一邊用力點點頭。
徐香又問:“那小姐,我們的食鋪賣什麽啊?!”
丁九兒笑笑道:“我準備賣竹筒飯!”
“這個好,咱們這邊就是竹子多,小姐,這竹筒飯就是用竹筒蒸的飯嗎?”徐香對丁九兒是絕對信服。
“對,不過不是一過蒸出來分開賣,是一只竹筒一份飯,再做不同口味,有原味,有甜味和鹹味,後面我們再慢慢加品類!”
“聽上去好棒!”徐香已經有些躍躍欲試了。
沈越在一旁雖然沒說話,但也不自覺的咽了咽口水,他以前都不知道自己胃口居然這麽好。
“等模具做好了,我們先在家裏試做一下,等你們都上手了,再雇個人來幫忙。”丁九兒看着兩個半大小孩嚴肅道:“要想經營好一家店,自己一定要先對每個環節都了如指掌!”
“是,小姐!”
丁九兒點點頭又問道:“糖水鋪開了也有一個月了,你們有什麽想法?”
“什麽想法都可以說!”丁九兒見兩個小孩不說話又啓發道:“客人年齡群體,哪種茶賣的好,什麽時間人多什麽時間人少都可以說。”
徐香想了想道:“午後人多,一般來的都是歇腳的人,大都随便喝點茶水,綠豆水,酸梅湯,也有些城裏有頭臉的人會差人來買酸梅湯和青麥茶,附近店鋪的人也偶爾會來要碗涼茶,酸梅湯,青麥茶喝喝!”
丁九兒微笑鼓勵:“這說明什麽?”
徐香低頭沉思,徐文小聲道:“說明不同的人對糖水鋪的需求不一樣。”
“對!”丁九兒贊許道:“往來歇腳的行商或者旅人大都是為了休息,因為勞累,因為口渴才進來,他們需求的只要解渴就行,茶水,涼茶就可以滿足。再者他們可能不是本地人不了解店裏的茶水味道如何,反而會選擇更大衆的,這樣味道不會出錯。有錢人和周圍開鋪子的商人,他們不缺茶水,沒必要來咱們店裏買,所以他們來必然是想要喝點家裏沒有的。”
“開糖水鋪子是這樣,開食譜,飯莊也是一樣的。”
徐香和徐文受益匪淺的連連點頭。
“那再來說說這一個月的經營狀況!”
這次徐文先發了言,他算術比徐香好,店裏的帳都是他在記:“除了開業前三天店裏生意比較好,之後平均每天進賬都是四百到五百文之間。這月一共收了十六兩一百八十二錢,除去租子,工錢和成本,還餘十四兩五百六十錢。”
丁九兒滿意道:“很好,以後新食鋪也這麽記賬!有了帳我們就能知道每間店鋪的經營狀況,是賺錢了還是沒賺錢,哪個品類賺的多哪個賺的少都一目了然了。”
“天要熱起來了,這對于糖水鋪子來說是好事,熱了人們就想要喝水,等新幫工招上來,咱們再加幾種新品類,這幾天阿香在店裏也可以提一提咱們食鋪的事,讓大家先知道知道,不過先不用說咱們要賣什麽,到時候給大家一個驚喜!”
徐香和徐文聽得又暈乎又佩服,只覺得小姐太厲害了,沈越也在一旁暗暗咂舌,他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知道丁九兒言談絕非一般。
丁九兒交代完,徐家姐弟倆便回自己屋裏了。如今搬到鎮裏,屋子寬敞了,她住正屋,沈越住東廂房,姐弟倆也有了一間屋子,不過丁九兒不打算在這裏常住,等店面都上了正軌,她肯定要買自己的宅子。
沈越勉強喝了兩口茶,問道:“你怎麽不把那間糖水鋪子買下來,也值不了幾個錢!”
“就是不值錢,位置也不好,我當初決定租那間鋪子一個是因為便宜,再一個确實也是可憐那老人家,等什麽時候老人不在了,那鋪子就換地方了!”丁九兒直言道。
沈越也揶揄道:“沒看出來,你還有這份善心,這麽當商人可以嗎?”
丁九兒絲毫不以為意:“所謂锱铢必較是指在經營過程中,對食材的品質,制作的過程,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購買材料貨比三家,用人管理,陳立就列,不能者止。但這些都是對工作,做人卻不能如此。”
“能幫的自然要幫一把,不過若是對手,我也不會留情,在商言商嘛!”
沈越嗤道:“怎麽在商言商,怎麽不留情面?”
丁九兒豪氣道:“這個行業,我是老大!”
第二天丁九兒便帶着徐文去請工人收拾新鋪子,又去市場購置大蒸籠,然後去定制做竹筒飯的竹筒,足足忙活了一整天。
丁九兒給匠人說了尺寸和要求,一共定制了九十個竹筒。
“最快什麽時候能做出來,我想先要三個!”丁九兒付了定金之後問道。
匠人看了看天色道:“明天一早吧,我給你趕制三個出來,慢工出細活嘛,你要想東西好就不能着急!”
丁九兒:“可以,那麻煩先做三個出來,我要先試用一下,剩下的盡快就行!”
匠人也是個利落人:“剩下的五天後全部交貨,你要是着急可以每天來拿二十個!”
丁九兒搖搖頭:“不必,明天一早我們先來拿三個,剩下的最後一塊交貨就行,不過師傅,我話可說在前面,要是我用着好我再來找你訂做,要是不好,我也還是得來找你!”
匠人爽快道:“行,不好用我退錢,我幹活你放心!”
徐香那邊招人的事也有了眉目,宋嫂本來就想介紹自己的妯娌過來,就是不知道店裏還用不用人,也不好開口,徐香一提她便正好講了。
丁九兒聽了道:“明天宋嫂帶過來你看看就行,覺得可以就留下,要是覺得看不準先試用兩天也行。”
“我跟阿文明天去拿定好的竹筒,再去買些食材什麽的,等你晚上回來,咱們就試吃竹筒飯!”
徐文猶豫了一會還是道:“小姐,有什麽要買的,交代給我就行,您沒必要親自跑,您看…..”徐文說着看了看一旁無知無覺的沈越。
丁九兒笑道:“少爺不吃我們這碗飯,自然不用操心。雖然以後家業大了很多事沒法事必躬親,但是能自己看的,需要自己看的還是要自己看。你只有看過了才知道合不合适,能不能用,尤其是咱們餐飲行業,選材很重要,很多酒樓的大廚都是親自去選購食材,根據每天的食材不同定制菜單呢!”
徐文聽得眼睛都發光了,默默的把丁九兒的生意經記下來。
隔天一早,丁九兒就帶着徐文又去了市場,先拿了做好的竹筒,又去采買需要的食材。丁九兒準備先做三種口味的竹筒飯,清香原味,甜味和鹹味。
因為所需食材比較多,丁九兒帶着徐文看好之後買了一部分回去,然後徐文再趕着驢車來又采買了一批。
“等咱們食鋪開了張,原材料用量就大了,到時候再跟他們談價格!”丁九兒看着徐文買回來的食材滿意道。
徐文有些猶豫的看着丁九兒,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小姐…..”
“怎麽了,有什麽想法就說!”
“您不是說做菜要精益求精嗎?那我們為什麽不買最好的食材?”
丁九兒正色道:“做菜是要精益求精,但做生意不是,做生意是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做到收入最大化,所以我們買的不是最精品的而是性價比最高的!”
徐文睜大了眼睛:“什麽是性價比?!”
丁九兒笑道:“打個比方,就比如說你,一個月有一百二十文的工錢,你想吃竹筒飯,酒樓的竹筒飯用料都是最好的,賣三十文一份,咱們的十二文一份,還有一家只賣五文,但是不好吃,你選哪一種?”
徐文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丁九兒的意思:“就是選讓人感覺最合适的!”
丁九兒點點頭:“其實就是讓人們覺得物有所值,只要他們覺得這個錢花得值得就會滿意!三十文的雖好但普通人吃一次難免肉疼,五文雖然便宜但不好吃,貴和難吃都會讓客人覺得不值!”
“此外,生意做的越大越要學會控制成本,用料和定價也要考慮當地人的貧富程度!”
徐文聽完跟丁九兒作揖道:“受教了,小姐!”
丁九兒笑道:“這是跟誰學的?”
徐文臉上一熱:“少爺教的,他說京城的人都這樣道謝!”
“他還教你什麽了?”
“沒了!”徐文搖了搖頭,片刻後又忍不住道:“少爺說以後帶我們去京城!”
丁九兒沒想到沈越會跟孩子說這些:“你想去京城嗎?”
徐文有些後悔自己話多:“我跟着小姐!”
丁九兒摸了摸徐文的腦袋,輕聲許諾道:“以後小姐會帶你們去京城的!”
☆、拌嘴
用竹筒蒸飯,白飯本身就會帶上竹子的清香味,直接食用味道也是好的,但拿來售賣就略顯寡淡了,丁九兒準備搭配幾種小鹹菜。
甜味的竹筒飯用白米和糯米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糯米提前泡過,以确保可以跟白米一同蒸熟,蒸制前充分混合,以增加米飯的粘軟口感。其中再加入葡萄幹,核桃仁,紅棗,最後出鍋後再淋上一勺蔗糖水。
鹹味的則以鹹肉和青豆為輔料,先在鍋中加調味料炒制半熟,再與白米一起放入竹筒中蒸制,味道鹹香可口。
除了三種蒸飯,丁九兒還做了鹵蛋,鹵豆幹,涼拌筍絲和糖醋蘿蔔來搭配竹筒飯。
傍晚徐香回來之後,幾個人就開始試吃。
沈越對甜味和鹹味明顯偏好更多:“有這兩種誰會吃原味的!”
徐香小聲道:“原味的也很好吃,米飯裏有竹子本身的清香味,再配上筍絲也好吃,很清口!”
沈越涼涼的看了徐香一眼,徐香趕忙低下頭去。
丁九兒則道:“阿香說的對,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偏好就會有所不同,而且定價也不一樣,原味的賣八文,甜味和鹹味都賣十二文,自然會有顧客選八文的。”
沈越哼道:“随便你了!”
“到時候原味的都免費配一份小菜,有想拿走竹筒的,就另付五文押金,竹筒拿回來之後押金就可以退了,鹵蛋三文,豆幹兩文,小菜也可以單買,兩文一份,單買的量比配飯的多放一倍。”丁九兒把定價交代給徐家姐弟。
“阿香,宋嫂的妯娌怎麽樣?”
徐香:“也是個勤快人,能用!”
丁九兒:“那行,讓她抓緊上手,糖水鋪也要準備上點新品。等過幾天食鋪開了,以後都管午飯,兩個阿嫂想吃什麽自己過來拿也行,你給帶過去也行!”
徐香激動道:“小姐,您真是好人!”
丁九兒笑道:“餐飲哪有不管飯的,自己就做還能讓員工出去吃嗎?!”
徐文想了想問道:“那小姐,午飯的成本是不是也記賬!”
丁九兒:“對,所有收入和支出都要記賬,但是員工餐只記成本就行。”
沈越一聽記賬就頭疼,不知道丁九兒和徐文怎麽能說的這麽起勁,他府裏有專門管賬的先生,也有管家,大丫鬟管事,這些事從來不用勞煩到他,想到這裏又不禁有些惆悵起來,不知道外面情況如何了,不知道府裏那些沒用的東西怎麽還沒尋來。
沈越想的出神,不知道何時她們已經說完了,徐家姐弟去收拾忙活,丁九兒正似笑非笑的打量着他。
“看什麽看!”沈越有些氣悶的說道。
丁九兒刺撓他:“看少爺發愁啊,真新鮮!”
沈越氣道:“我發愁你開心是什麽道理!”
丁九兒見他真生氣了,也不再玩笑:“怎麽啦,少爺,這麽大火氣?!”
“我每日待在家裏都快悶死了!我明日要出門逛逛!”沈越賭氣道。
丁九兒爽快的答應了:“可以!”
“不過你認識路嗎?”
“我不認識還不會問嗎?!”
丁九兒點頭:“那行!”
“給我點錢!”沈越又道。
丁九兒也不多說什麽,開了錢箱拿了一兩銀子給沈越。
沈越故意找茬:“這麽少,夠什麽用!”
丁九兒也不氣惱:“這些錢足夠你在淮安橫着走了!”
沈越:“少爺我要是去聽個小曲不得打賞姑娘們,這點錢怎麽拿的出門!”
丁九兒把那一兩銀子扔給沈越,冷聲道:“少爺要想充闊還是自食其力吧!”
那銀子正好打在沈越脖子上,沈越更氣了:“你少狗眼看人低,待少爺我回了京…..”
丁九兒不耐煩的打斷他:“到那時候,你也不跟我在一處了!”
兩人不歡而散,隔天,丁九兒照常帶着徐文去采買東西。沈越則悶悶的揣了那一兩銀子出門閑逛。
沈越昨天只是心情不好,并不是真的想出門聽曲,也知道丁九兒賺錢不易,給他這一兩銀子實在不算少。就這樣漫無目的的在街上逛了一圈就怏怏的回家去了,到了家往床上一躺,一會兒想着是不是該自己回京去,一會兒想着若是回不了家以後該如何是好,不知不覺間就沉沉睡了過去。
這一睡就睡到了日落時分,聽着院子有說話聲才清醒過來,丁九兒和徐文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的,院子裏放滿了東西。沈越看着有好多只大瓷壇子,還有一個石磨盤,此外食材更是有許多,沈越分不清那些都是什麽。
因為昨晚拌了嘴,這會兒沈越也不放不下架子出去,就從窗戶邊往院子裏看,就見丁九兒和徐文在一樣一樣的歸置東西。一個女子一個孩子,兩個人忙忙碌碌,手腳卻極為利索,不一會兒就把東西收拾的差不多了,沈越再看看自己,心情更加郁結。
丁九兒買了六個瓷壇子,準備腌制些鹹菜和鴨蛋,還買了一些調味料,如幹辣椒,花椒之類。不過淮安小地方,基本不賣這些蜀地的調料,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品質也極為一般,不過好在小鎮的人們舌頭也不怎麽挑剔。
徐文幫着收拾完材料,就開始清洗壇子,丁九兒則準備晚飯。她在集上買了兩只蓮藕,一塊排骨,一斤肉餡,一把雞毛菜,晚上準備做蓮藕排骨湯,炸藕合,蒜蓉雞毛菜。
丁九兒把排骨湯炖上,調好肉餡開始切藕夾,她看了看堆在竈房外準備腌菜的食材,覺得現在的人手已經不夠用了,還得再招兩個人來幫工,她還準備自己做豆腐磨豆漿,這些都需要人手,餐飲是勤行,半點偷不得懶。
丁九兒把藕合夾好的時候徐香也關店回來了,小姑娘一進門看着院子裏多出來的這好多東西驚訝道:“小姐,阿文,咱們是要準備開飯店了嗎?!”
“還早着呢!”丁九兒笑着把藕夾一個一個下入鍋中:“阿香,把雞毛菜摘摘洗洗,然後剝幾個蒜瓣磨成蒜蓉!”
“好嘞,小姐!”徐香聞言趕忙洗手開始忙活。小姐告訴她們做餐飲行業,衛生是很重要的。
因為買了幹辣椒,丁九兒就把炸藕合分了兩份,一份做了魚香味,魚香跟糖醋可謂是調味界的泰山北鬥,地位僅次于紅燒,且都屬于味道濃郁的調味手法。
沈越在屋裏聞着竈房飄來的香味只覺得饑腸辘辘,有些後悔昨天跟丁九兒鬧別扭,人在屋檐下,還是要懂得低頭的。
丁九兒把最後一道雞毛菜下鍋,然後讓徐香去喊沈越:“阿香,叫少爺吃飯!”
沈越一早就在窗戶後面看着,見徐香往這邊來,趕忙又躺回床上。
徐香敲了敲門:“少爺,吃飯了。”
沈越不應,徐香又稍大了些聲音:“少爺,該吃飯了!”
沈越肚子不争氣的叫着,人卻很争氣:“不吃!”
徐香只好去告訴丁九兒:“少爺說不吃飯!”
沈越在屋裏幾乎氣絕。
丁九兒讓徐香把炒好的菜盛出來,自己解了圍裙,走到東廂,也不敲門,直接推開窗戶,沖着屋裏喊了一句:“出來吃飯!”
沈越這才貌似不情不願的跟出來。
徐家姐弟把自己那份盛出來回屋去吃了,正廳就剩下丁九兒和沈越兩人,丁九兒也不說話,就悠閑的自己吃自己的。沈越斟酌一陣,從袖袋裏摸出那一兩銀子放在桌上,往丁九兒手邊推了推。
丁九兒看了一眼銀子,悠悠道:“你拿着用吧,哪會想出門了,身上也不能沒錢。”
沈越悶悶道:“我用不着!”
不知怎的這銀子就像石頭一樣壓在他心上,讓他如何也不得勁。
丁九兒看他悶悶不樂的樣子,着實有些可憐,破天荒的給他夾了塊魚香藕合,這一下子饒是沈越自己都驚了,詫異的看着眼前人。
丁九兒笑笑,示意他吃飯,沈越這才覺得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過了一會兒,丁九兒突然道:“今日米價降了。”
沈越被這句話弄的完全摸不着頭腦:“啊?米價降了?降了好,降了好!”
丁九兒就知道傻王爺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麽,于是又問道:“你知道為什麽降價了嗎?”
沈越聞言想了想,試探道:“天暖和了,新米上市了?”
丁九兒沒忍住笑出聲來:“如今才剛剛插秧呢!”
沈越抿了抿嘴,低頭喝自己的排骨湯。
丁九兒幽幽道:“聽說是惠州府牧因為侵吞軍糧被革職查辦了,之前侵吞的軍糧又被投放回市場上,所以米價降了。”
“哦。”沈越應了一聲,片刻後才反應過來:“你說是惠州府牧被查辦了?因為侵吞軍糧?!”
“是啊,今日訂米糧的時候聽米店的掌櫃說的。”
沈越用力握了握拳頭道:“太好了!”他雖然沒能完成皇兄的囑托,不過這貪官還是伏法了,他這一趟苦也沒算白受!
“所以啊,少爺,你且放心就好,你家裏想必很快就會來尋你了!”
沈越聞言先是心中一喜,繼而又混雜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失意,再看丁九兒只是平靜的繼續吃飯,他記得自己并未提及其中關節,但眼前這個女子卻又似乎早就知道了。
☆、鮮蝦腐皮卷
第二天丁九兒沒讓徐香去糖水鋪,因為腌菜要準備的東西太多,只她跟徐文兩個忙不過來,鋪子已經收拾好了,只等着竹筒到手就可以開張了,腌菜必須在開張前備好。
丁九兒煮了兩大鍋開水涼上,對徐香說:“咱們還得招兩個人,你下午去收賬的時候問問宋嫂她們有沒有推薦的,有就帶過來看看,沒有就貼個告示。”
“好的,小姐!”
徐香正在認真的清洗各種蔬菜,有蘿蔔,黃瓜,筍,昨天吃了藕,丁九兒覺得可以再加一道腌藕條,便讓徐文去趟集市,再買十斤藕來。
等食鋪走上正軌,丁九兒還準備增加早餐,到時候人手是肯定不夠的,還不如早早招人,用的時候也方便的多。
沈越難得主動提出要幫忙,丁九兒卻沒讓他動手:“少爺歇着吧,真要你幫忙再喊你!”
三個人忙活了一天,終于将需要腌制的菜和鴨蛋全都裝入壇中封了口,丁九兒有些可惜,此地買不到好辣椒,不然她非得做泡椒不可,然後再腌上幾壇子泡菜,不愁食客不排隊!
“這些腌菜能趕上後天開張嗎?!”沈越看着竈房屋檐下排成一派的腌菜壇子,問道。他雖然沒啥經驗,但也知道腌菜需得用上一段時日。
“可以啊!”丁九兒胸有成竹道:“時間長有時間長的風味,時間短有時間短的風味嘛!更何況你去一家店吃飯,是不是越吃越好吃才更願意去啊!”
沈越咂舌道:“你可真是…..”
四月初七,丁九兒的食鋪正式開張,取名丁記竹筒飯。因為早早就進行了宣傳,所以有不少人過來圍觀,丁九兒親自揭了牌匾,點了鞭炮,還簡單講了幾句話,算是煽動一下氣氛。
之後徐文,徐香和新招來的幫工就把早早備好料的竹筒飯放上蒸籠,擺出各式小菜,鹵蛋和鹵豆幹,開始準備招待客人。
因為搬動蒸籠是個體力活,所以這次店鋪招了個青壯年,也是宋嫂推薦來的鄰裏,叫宋大寶,是個很有力氣的勤快小夥。丁九兒每月給他一百六十文工錢,又給徐家姐弟漲到了一百八十文一個月,給宋嫂和她妯娌李嫂各漲了二十文。如此一來,大家都更有幹勁了,連帶家裏人都逢人就說找了好主顧,不但東西做的好,人心地也好,不少人都托宋嫂來問丁家還招不招工了。
慕名而來的食客見竹筒飯上了蒸籠,便趕忙掏錢買上一份,不一會兒就已經賣出了二十多份,竹筒飯的香味一飄出來,又有不少附近的街坊尋香而至。檔口面積小,裏面只能擺下兩張方桌,丁九兒早有預見,又定了兩張桌子擺在門口,只是如此仍是不夠用的。
不少人便付了押金,将竹筒飯帶回家裏或者店裏去,等吃完了再送回來退押金,甚至還有吃了特別喜歡的,直接就将押金押在這裏了。
幾個人足足忙了一天,宋嫂還過來幫忙洗了一會兒竹筒,就連沈越都來了一趟鋪子,看看有沒有能幫上忙的,被鋪子前面排的長隊吓了一跳,還悄悄的問丁九兒這些人裏面有沒有她顧的托。
晚上丁九兒帶着徐文,徐香盤賬,食鋪開張第一天一共收入了兩千零九十文,其中還有一百五十文是竹筒的押金,比起竹筒飯,腌制的小菜也格外受歡迎,還有顧客專門從家裏拿了自己的碗來買小菜。
“明天阿文先去再定上五十個竹筒,然後再去買六個壇子讓他們送來,我準備給糖水鋪子也加個石磨,做豆漿!”丁九兒一邊安排一邊嘆息:“咱們是不是應該再買兩個傭人來,現在明顯忙不過來了!”
徐香聞言忙道:“小姐,我們能幹的,您吩咐就行!”
丁九兒又想了想繼而道:“也罷,再說吧,不底細的人咱們也不敢用。”
家裏用人跟鋪面還不一樣,要是王爺走了,家裏就她們幾個,用了不老實本分的是要惹禍患的,因為前世的事,丁九兒對身邊的人臻選格外仔細。
“累了一天了,早點睡吧,明天還要再忙。”食鋪比糖水鋪子忙的多,好在食材都是備好的,他們只需要上鍋蒸就行了,等順了手也能做的井井有條。
丁九兒又看看沈越,安撫道:“少爺也辛苦了,等忙過這幾日,給你做好吃的!”
沈越乍聽還覺得受用,再一琢磨就覺得不對味了,這口氣就像哄孩子一般。
食鋪慢慢走上正軌,丁九兒又給糖水鋪上新了甜豆漿,紅棗茶,山楂茶和花生湯。因為食鋪跟糖水鋪只隔一條街,丁九兒讓食鋪備了一只大銅壺,每天去糖水鋪裝熬好的豆漿過來售賣,食鋪客人坐不下的時候也可以拿着去糖水鋪那邊吃。
這麽一互動起來,兩邊的生意都更好了。丁九兒又給食鋪的米飯從白米增加了雜米和黑米,甜味蒸飯加了紅豆沙內陷,鹹味蒸飯則增加魚糜口味。
魚肉制成魚糜需要去皮去刺,只留魚肉,丁九兒便把處理技巧交給徐文徐香,魚皮剝下後則留着做涼拌魚皮。糖水鋪磨豆漿出的豆渣也收回二次利用,跟蘿蔔粉條一起調成餡料,再加少量肉糜,炸成小丸子售賣,也是供不應求。
食鋪又招了個幫工,把早餐也做了起來,賣的是各類飯團,這樣備料容易,實際節省成本和精力。徐香平日只管收收兩個店面的進賬,忙時在櫃臺盯會兒,徐文則更多的管着記賬和采購,不少有往來的商戶都開始稱他小掌櫃。
一方面丁九兒也一直在留意新鋪子,竹筒飯和糖水鋪都已經不需要她再操心,是時候進行擴張了。再買鋪子,她就準備在鎮裏最繁華的秀水街購置了,不過秀水街的鋪子價格也要貴上不少,丁九兒的生意雖然不錯,但畢竟剛剛起步,積累尚淺,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适的。
不過她也不着急,生意拓展最忌盲目投資,況且如今她也算是在鎮裏的同行中有了名字,像她這種白手起家無所依靠的還是低調點好。
丁九兒閑來無事也樂得在家哄王爺,如今清閑了,也有了點錢,她給自己和沈越都添置了新衣服,還買了些簪釵,平時用不了的豆渣她就拿來敷面敷手,倒确實能看出白淨了不少。
沈越有一次晚上撞見她正敷着豆渣面膜在院子裏溜達,吓的半宿沒睡着覺。
“中午想吃什麽,少爺?”丁九兒心情好的時候會讓沈越點菜。
沈越趕忙抓住機會:“上次那個鮮蝦腐皮卷我覺得不錯!”
丁九兒爽快道:“行,那咱們去集上,看看能不能買到好蝦!”
淮安雖然是水鎮,魚貨不缺,價格也便宜,但蝦卻不是經常有,尤其是活蝦,好蝦,要想買到是需要碰碰運氣的。
不過今天沈越運氣不錯,水貨攤上不但有蝦還不是一種,而且看上去都挺新鮮的樣子,甚至其中還有個別還活蹦亂跳的。丁九兒也是欣喜,買了一斤青蝦,兩斤河蝦,她發現蝦是王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食材。
“除了鮮蝦腐皮卷,我再給你做個清炒蝦仁,蒸個蛋羹怎麽樣?!”
“好啊!”沈越豈有不答應的道理:“不過我有點奇怪!”
“什麽?”丁九兒又去轉着買配菜。
沈越思量道:“你最近對我有點好啊!這不對勁啊!”
丁九兒無語道:“對你好還不好啊,是不是有病!”
兩人買好所有需要的食材回了家,丁九兒先将河蝦倒入水盆,又将青蝦洗淨剝好,分兩份,一份剁成蝦泥,一份切成蝦丁,分別加鹽,姜水腌制。又把豬肉剁成肉泥,一兩瘦肉加一勺肥肉泥,與之前切好的蝦泥,蝦丁混合抓勻。少許鮮筍碎切拌入其中抓勻,再加鹽,姜水調味。
腐皮分割以手掌寬長為宜,将釀好的餡料卷入其中,卷好備用。
卷好腐皮卷,丁九兒就開始處理河蝦,河蝦個頭較小,剝蝦仁就是個功夫,又要快又要保持蝦仁的完整,不過這對于她來說可謂小菜一碟。
丁九兒一邊飛快的剝着蝦仁,一邊想如今正是吃這道菜的好時候,再過一個月,蝦就要有子了,不過那個時候又可以做一道新美食,三蝦面。那可是季節限定的美味,過了便要再等來年了,只是不知道王爺還能不能留到那個時候。
丁九兒将剝好的蝦仁留出少許放入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