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二十章
“楊員外這話倒是擡舉我了,我哪裏能配的上您?您這相貌堂堂,板板正正的模樣,便是放眼咱們整個丹桂縣,都沒幾個能同您比肩的。”
楊老財忍不住笑出聲,“姑娘過獎……”
還不等說完,元繡自顧自拍了拍肩上的灰:“要說這臉皮,您确實是咱們丹桂縣頭一份,這順杆兒爬的勁兒,更是頭一份兒。”
外面圍着磨磨蹭蹭半天沒走的人看元繡豎起來的大拇指,忍不住一陣笑。
楊老財多少年沒被別人這樣奚落過了,一張臉氣的發紅,只是想到現如今依舊被押在牢裏的下人,又忍下了一肚子氣。畢竟那火油生意不能出岔子,這娘們現如今張牙舞爪的,等落到他手裏,保管要她吃盡苦頭。
“方才我說的一番皆是實話,姑娘若不願意,倒也不必這樣奚落我不是?”
元繡又被這一番話惡心到了,既然已經叫人把他馬車上的東西搬下來了,其他再就沒什麽好說的。
知縣府那位車夫看了半天也不敢走,只因臨走前夫人交代過,這位姑娘是貴客,若是出了什麽岔子,只管拿他是問。
“何來奚落?您早早吹吹打打來我家中求娶,便沒打算叫我留個好名聲,今兒我這番話便也放在這兒,便是找棵歪脖樹吊死,也決計不會嫁給你這豬頭豬腦的廢物,作什勞子填房。”
楊老財氣了個到仰,青着一張臉半天說不出話,元繡不緊不慢繼續說道,“虧的我不計較,您自個兒認識楊主簿,想必也已經打聽到了,這回可不單單是縱火這麽簡單,還牽扯到能連三族的事兒,本我也沒底,但您今兒親自過來給我送這些東西,不免叫我真起了些疑心。”
楊老財當即吓得顫顫巍巍,話也說不全了,“姑……姑娘說的是何事?我倒是聽不大懂了。”
楊老財心虛,元繡也愈發篤定他跟私販火油一事脫不開幹系,那位主簿必定也牽扯其中。
一直等元繡将眼神從他身上移開,楊老財才狠松了口氣,又甩了甩袖,冷哼一聲,“左右姑娘瞧不上,我也不必在這兒耽誤時間,想來你也是許久沒出來,不知道外頭什麽情況,不說你從前為奴為婢,便是好人家的姑娘,到這個年紀沒嫁人,也都難在挑揀了,運氣好點的能跟個鳏夫瘸子,運氣差的早就受不住跳河了。”
“此前派人來三請四請,今兒更是親自來了,是給足了你體面,姑娘既然三番兩次拒了我這番心意,如此……如此一來便算了吧,還願姑娘想開些,能遇着良人。”
元繡好險沒站住腳,這厮臉也忒大,一番話到将自己擡得高高的,想着還要打聽火油一事。
“只盼着楊員外不要記恨在心,別悄麽聲兒又來尋我家的事兒,上回萬幸躲過一劫,再有一回,只怕……”元繡似乎被吓到似的,軟了軟聲音,楊老財這才找回場子,冷哼一聲,邊上随從又小心翼翼地扶着他上車。
等楊老財走了,元繡才分外客氣的将知縣府上車夫送出去,末了又加了一句,“今兒叫您看了場笑話,勞您回去幫我提一嘴,畢竟這楊員外經營多年,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哪裏能得罪得起呢?”
那車夫笑,“這是自然,夫人早說過,您是府上貴客,不能叫您出事,今兒這番,回去必定要一一秉明。”
元繡自然再三道謝,又塞了一把銅錢,聲音爽朗,周圍人自然也能聽到。
“今日難為您老人家跑一趟了。”
人都送走了,元繡才有空清點今兒送來的東西。
因着糧食被燒了,倉房便顯得空落落的,一共堆了兩堆,一堆是知縣夫人送的,一堆是楊老財的。荷香取了筆墨紙硯過來,元繡一樣樣記上。
楊老財那一堆東西看着多,實則沒多少,元繡在心裏大致估了個價,要算起來,他拉過來的東西補貼被燒掉的糧食是盡夠的。
除了幾匹布料,還有些首飾珠花,不過這些東西看着都舊得很,也不知放了多久。雖說那些布料看着泛黃,但做成衣沒什麽妨礙,料子看着也都還算不錯。
餘下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擺着好看的玩意,看着也膈應,索性一起碼在倉房角落了。
再看知縣夫人送的那些就顯得格外厚重了,布料拿了整整十匹,都是細棉,這顏色也老幼皆有,管一家人做衣裳是盡夠的,再其他的補身體的藥也有幾盒,另有細糧若幹,南方的碧梗米,金絲米,甚至還有一個小口袋裝着臘肉。
荷香一樣樣的往外拿,元繡便一筆一筆記上,雖說是知縣夫人給的,但有來有往才是人情,知道人家送了什麽東西,往後若是回禮,也有分寸。
正記着的功夫,就聽荷香一聲驚呼,元繡低頭,荷香便把手中匣子遞過來,除了幾只做工精致的簪子镯子,還有兩張地契。
一張是靠近雙井村的十畝中等田,另一張是靠着元繡買的莊子邊上的五畝上等田,單這些地便值不少銀子了。
主要是這些地選的也很巧妙,離這兒都不遠,元繡也方便打理。
元繡将那幾張地契收起來,也算承了這份情,先前願意收下知縣夫人給的禮,是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沒多少,再加上怕人家心裏過意不去,丹桂縣知縣算是清廉,這些東西想也知道是花了不小心思的。
人情債暫且記下,荷香一臉疑惑,問元繡在那紙上寫的是什麽,元繡笑:
“是人情賬。”
“對了,姑姑前些時候說要教我認字兒,可還算數?”荷香對識字一事充滿熱情。
元繡點頭:“自然算數,不過你得好好學,否則姑姑即便有心教你,你也難學會。”
荷香心滿意足地點頭。
元繡也笑,似乎又想起了四五歲上下,大弟跟在她屁股後面,傻兮兮的樣子。
因着時間太緊,也不想耽擱太久,去京城這一路少說得花上大半月時間。臨出發前,知縣夫人又将元繡請過來,只問那位嬷嬷慣常喜歡什麽物件,若是直接送銀子,想來那見過大世面的也不一定能瞧得上這仨瓜倆棗的,于是這禮要送到人家心坎裏才重要。
先前是知道元繡的境況才備了那些禮,王府的那位供奉嬷嬷一面都不曾見過,又從何得知她的喜好呢。
元繡只說無礙,送些丹桂縣特産,嬷嬷愛酒,從前在宮中不敢放肆,離宮後閑時也愛吃幾杯。丹桂縣最出名的一樣便是桂花酒,再有些糕點之類,若是再上心的,便送些花色簡單些的好料子,嬷嬷定然都樂意至極了。
雖然元繡說的簡單,知縣夫人還是斟酌着備了整整一馬車。沈玉如的兩個哥哥親自護着她進京,未免人多生事,臨行前只帶了兩個慣常伺候、人也機靈的丫頭。
知縣送女上京這一茬暫且過去,那頭的事情官府還在查,想來只要抓住楊老財這根線,不久就會水落石出的。
她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忙着眼前的春耕,村中不少人都賃了她家的地,如今都在地裏忙乎,因着一年只收三成租,大家心裏都感激着。
原本元繡還想請些短工,暫且把耕種的事情安排下去,誰知道村上人自己忙完了手裏的活,也不用人說,自己就幫元繡莊上的地也一起翻了,連帶着靠着楊老財家的那幾畝今年不打算種的上等田,也都被賃了趙家地的村人翻好了。
作者有話說: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