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午擺的席面在村裏能算上頭一份兒了,十樣菜兩樣湯,四葷六素,一個鹹湯一個甜湯,桌子擺的滿滿當當,看着相當體面,誰家辦流水席也不見得有這些菜。
元繡還特地從鎮上打了糧食酒,她早說好了要把家立起來,因此便代趙大勝敬了一圈,喝畢才示請大家自便。
人多力量大,不到兩個月的功夫這青磚大瓦房就蓋好了,正中是朝南的正房跟兩側耳房,兩邊是東西廂房各三間,後院也圍了雞圈豬圈,連着竈屋還有隔了間抱柴火的柴房。
梁一上過,就剩蓋瓦了,都是從窯廠一起拉過來的大青瓦,再花個一天功夫就能全鋪上,她們院牆也都刷了石灰,趙家的院子如今可以說是雙井村獨一份的,敞亮氣派且不說,便是花出去的銀錢,也是獨一無二的。
別的不說,光是拉過來的青磚,就得值個三十兩銀子,再加上青瓦木頭,雜七雜八光是這些料子,都得花出去五十兩銀子了。
更別說這些天他們這群人頓頓都能吃上葷腥,最次都是雞鴨蛋,不說還有工錢也花了不少。
這一算下來,恐怕得花上百來兩銀子,大家都忍不住咋舌。
不過心裏知道自己沒這些銀錢,只是便盼着能早日住上這氣派的大院子,既有想法,則計劃着一定要多攢些錢,青磚不行就土磚,好歹把家裏也都規整起來。
元繡向來藏拙,在一衆天南海北搜羅來的禦廚中,她廚藝不算出衆,她也不願意冒尖,若真掐尖冒頭,今日能不能出來還兩說。不過她倒真有幾道菜分外得貴人歡心,賞賜也是常有的事,再加上她在宮中待的時間長,沒人敢克扣她的賞錢,一來而去,攢的好東西怕是比才進宮的貴人都要多。
要知道,當初那些貴人想吃上自己愛吃的菜,往膳房塞錢的數不勝數,再有貴人吃着覺得好的,便賞,貴人送去皇上那裏,皇上吃着覺得好的,也賞。
只不過後來為了出宮,忍痛散盡大半身家,凡是好些的珠寶首飾,盡數便宜女官了,帶出宮的除了那二十張百兩銀票,便是悄悄托相熟送水宮女帶出來的金葉子,後金葉子又兌了十兩金子。
若是還在宮中,這些錢她自然不放在心上,可現在就這些銀子,家中需要填填補補的地方多,也實在不敢大手大腳的花。
她身上還有多少銀錢沒人知道,爹娘也從來不問,現在看來起屋子不過九牛一毛罷了,不過若一直只進不出,只怕再厚的家底都能敗光,還是盡早置些田地才是要緊。
趙大勝聽見她的想法,倒沒先時她要蓋房時那般反對了,無外乎田地到底是進項,而起屋子是出項。
“咱們村子周邊都沒有田地了,再遠些的,恐怕還得細細打聽,開春前最好給買下來,否則第一茬糧食就沒法兒種下去”趙大勝心裏有點譜,雙井村這些年不少人都去外面莊子賃地種,他腿腳不好,去遠路不大方便,稍微朝人家那兒打聽打聽應當也能曉得些行情,大不了就買遠些的田地。
“周邊能用的地都在楊老財手裏吧?”元繡冷笑。
“無論是有名的沒名的,只要是上等田,他勢必要拿到手。”趙大勝無奈搖頭,“不過再遠些應當還能買着地,其實中等田便盡夠了,無論是自家種或是賃給旁人,都能有出息。”
元繡點頭,這個她自然知道。聽她爹說,現如今賃人家田地種,除開賦稅,還得另交五成地租。若是風調雨順還能攢點糧食換錢,若是遇着荒年,不知又該是何等民不聊生。
既然知道元繡心裏的主意,趙大勝便開始幫着留意了。
蓋上瓦後,屋子又曬了半旬,一家人再次拜過娘娘廟,便把東西徹底搬回新屋了,遷居當日又連着放了兩挂炮竹,楊老財這次倒是沒指使人來,大家圍着瞧了一圈熱鬧,便各回各家了。
元繡一個人睡慣了,回家以後屋子不夠,只能跟荷香擠擠,偏生荷香睡覺不大老實,興許大弟跟弟妹沒得早的緣故,這孩子分外纏人,半夜裏總摟的人喘不上氣。
如今搬了家,元繡便要了西廂房住,荷香知道沒法兒跟姑姑一道睡,還暗暗傷心一場,不過轉眼知道自己就住姑姑邊上的側房,又重新雀躍起來。
爹娘住東廂房,興安睡在旁邊的東側房。
如此一來,正房便做待客吃飯之用,兩間耳房通風且敞亮,用來存糧食或放些貴重東西,家中鑰匙皆由元繡把着,她性子強,拎得清,眼一瞪誰也不敢吭聲,正色起來饒是村裏向來臉皮厚的男人也怕。
因着一家老弱,當日砌院牆她特地囑咐要比尋常院牆高二尺,再一個水曲柳木做的院門,厚實沉重,從外面瞧着倒也像個富貴人家。
元繡頗為自得轉了一圈,被自己的想法逗樂了,如今才不過走出第一步,往後日子還長,她沒什麽進取心,只盼着家中人能過上好日子便夠了。
回鄉許久,村中人人品皆都尚可,或許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也還不錯。
怎麽過好日子,必得先置辦田地,要快些置辦田地才能過上好日子不是。
農人會什麽?早些年經過戰亂的,大字識不得幾個,只有一把子力氣,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這麽多年,遇到個稍有些勢力的,便蔫回去了,能活着他們就沒想過反抗,倒也不是軟弱,只是上有老下有小,拿什麽去跟楊老財對着幹呢。
對于他們,元繡是不吝啬去伸手幫一把的。
畢竟爹娘也曾受過村裏人恩惠,再者說了,若人人都成了冷心冷肺之人,或許也會感到了無生趣吧。
元繡不是聖人,顧不上天下蒼生,只要守着自家門口一畝三分地就夠了,再有多一分的善心,便盡自己一分的力,再多一點卻是不能夠的。
趙大勝說要幫着留意田地,還沒幾天,就有了消息。
京中有位二品大員犯了事,家産盡數收繳國庫,偏遠些的莊子不好處理,便就地賣了,折成銀子上繳。
靠雙井村不遠便有個小莊子,不大不小好歹是個莊子,要價便高了些,攏共五十畝上等田,還有二十畝中等田,除此之外還有一片林地,比起産出大的莊子,這個小莊子委實算不得什麽,不過在莊戶人家眼裏,這已經是頂富貴人家才置辦的起的。
元繡初時聽到并沒覺得有什麽了不得,後來聽她爹說莊子裏的仆婦暫未被發賣,便有些意動。
若是買下莊子,便連帶着莊子裏的人也得一并買下。據說這管事的媳婦兒是種瓜果的一把好手,年年瓜果送到京裏,都是要做人情往各達官顯貴處送的,元繡于農事方面不太懂,不過好歹吃過這麽多年好東西,對什麽東西值錢心裏門清。
趙大勝說的時候顯然是不知道元繡真的有這麽多錢,他只驚嘆着說給家裏人聽,莊子連帶着莊上的管事的,還有那片果子林,攏共得要一千二百兩銀子。
這價格其實不算高,況且若不是莊子要賣,元繡決計不能一次性買到這麽多上等田地。
“明兒我去瞧一眼,若是真的還不錯,就盡早買下來。”元繡正用上回買的新布裁新年新衣,前些日子家中起房子,做新衣裳這事兒就暫且耽擱下來了,現如今天都冷了,老的小的依舊布摞布的穿着夏衣。
荷香幫着撚線穿針,順道在邊上學着如何做衣裳。
李氏坐在炕上,一邊幫着裁布,一邊跟元繡話家常:“明年開春去抓兩頭豬崽兒,你滿枝嬸子家裏老母雞前兩天剛抱窩,臘底咱們抓幾只,明年下蛋也能給家裏貼補幾個。”
“靠那幾個雞蛋能貼補什麽,不值當糧食錢,看誰家有,都抓一些,咱們多養些雞崽兒,到明年咱們家頓頓都能吃上雞蛋,兩個小的瘦的像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哪裏能省仨瓜倆棗的貼補。”元繡很不同意她娘的話,李氏見元繡話說的緊,也不敢反對,只一味點頭。
荷香在一邊附和:“照顧小雞仔兒的事便交給我,我養的好,說不得一天得下兩個蛋呢”
趙大勝從外頭進來,到了冬月天就越來越冷,說話間煙霧缭繞,他頭上戴的皮帽子上都結了冰。元繡牽回來的毛驢關在後院,鋪了幹草,秋收那會兒剩的玉米稭稈,紮碎了跟大豆混在一起,給它做飼料。
趙大勝愛惜這小毛驢,天天都出去伺候着。
元繡怕他爹忘了,又提醒了一遍:“明兒一早去那莊子上瞧瞧。”
趙大勝雖點頭卻還不敢相信,再問了一遍:“是真的要買?那些田地……可不是小數目啊”
看元繡點頭,他才放下心來。
整整七十畝田地,趙大勝心裏發抖,若是他張開手丈量了一下,心裏又估了一下,恐怕他繞着七十畝地走一圈都走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