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地裏活計元繡做不來,況且她還打算去燒磚窯那裏去打聽打聽,好買些青磚回來。
再起屋子勢必要蓋的大一些,院牆也砌的高一些,家中盡是老弱婦孺,若真有有心人想使壞,他們一家子可防備不住。
雖說財不外露,但她回來這兩天,買了這麽多東西,明眼人也能看出來她身家不薄。
一說要起房子,雙井村家家戶戶就過來問要不要幫忙。元繡想的多,東西廂房還有正房兩邊的耳房,都要建的大些,後院還得搭兩個養雞養豬的棚子,她的毛驢也得有個落腳的地兒,後院空出來的地方,能墾幾分地好種些小菜,院牆外還要留個漚肥的坑。
元繡在紙上寫寫畫畫,荷香一直跟在元繡後頭,她格外喜歡這個才回來的姑姑,興安比起荷香就顯得不大好意思,總遠遠的看着,或者跟在她身邊也不說話,元繡想着要把兩個孩子一起,送去鎮上學幾個字。
本朝開明,女子沒有太多約束,許是□□皇後跟着□□一起打天下的原因,天下大定以後□□皇後便廢了女子不能進學的規矩,京中女學頗多,雖說女子仍舊不能入朝為官,但尋常小女學幾個字卻沒人管束。
荷香今年才七歲,年歲不算大,饒是去學個一年半載也能識上個把字,以後有些事不至于抓瞎,更不至于遭人蒙騙。
不過現在說這些尚早,真要拜師習字得等到年後,況且畢竟不是京城,鎮上學堂的老秀才收不收女學生還另說。
趙大勝原來去窯廠幹過活,元繡她大弟也去過,青磚要兩文錢一塊,青瓦也得一文錢一塊。家中現在住的屋子是黃泥摻了幹草脫坯壘的,屋頂蓋的茅草常年漏雨。
青磚大瓦房肯定好上很多,至少下雨肯定不必再拿着盆四處接水了。
她到瓦窯村看過那些磚瓦,品質都很不錯,當即就定下了,待磚瓦燒好,到了日子瓦窯就會遣人送過來,村裏人也等着磚到,二十文一天,中午還能留下吃一餐飯。
這些是尋常人家蓋房的正常水平,元繡也不想太出挑,飯食做的好些就行,有些人家蓋房時燒的飯比平日裏還稀,幹活的人心裏便有意見,屋蓋完這家名聲也臭了。
家裏素菜都是李蘭花自己另在小河灣邊上開了一畝荒地種出來的,村裏開荒地的人家很多,官府也沒人管,左右拿不到地契就是。只種種菜大家也不想着什麽地契不地契的,便是哪天不給種了,把菜鏟了也值不得幾文錢。
地裏蘿蔔白菜這時候都能收了,李蘭花腌菜的手藝很不錯,現在腌起來能吃上好久。
元繡沒回來之前,家裏最值錢的恐怕就是那幾口腌菜的大缸。領着兩個小的把缸刷過,又放太陽底下曬得透透的,元繡才開始幫着她娘腌白菜。
腌菜最看重的就是水,宮裏貴人用的水是寒清山上引下來的山泉水,水中上等,最是甘冽,一般宮女太監用的才是井水。
元繡捧着打算用來腌菜的泉水喝了一口,這水也是山上淌下來的,一日得不了多少,李蘭花今兒早起先去守着,這才接了一小甕回來。
元繡嘗着,這泉水比起寒清山上的泉水不遑多讓,第一步就贏了,難怪腌的菜好吃呢。
李氏腌菜手藝好整個村子都知道,前些年一家子日子過得稀爛,但年年到了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求着她幫着腌菜。
不過也不是白幫忙的,多的拿些雞蛋布頭,少的抓些花生大棗。
年年光是替人家腌菜,也能收不少小東西。聽李蘭花說完,元繡便忍不住笑了,這怕也是想着幫幫她們家,畢竟一個村子住的,老老弱弱沒個頂梁柱,總不能眼睜睜看着一家越來越潦倒。
院子裏摞了一堆菜,原本村中人都想着元繡回來了,趙家如今看着也不差錢,這菜一個都沒送,還是李氏問了相熟的嬸子今年要不要幫着腌,大家這才接二連三過來打招呼,說要李蘭花幫忙腌菜。
自家腌的倒也能吃,不過味道次許多罷了。
雙井村人口不多,姓氏雜亂,具都是當初戰亂或是逃荒到雙井村的,沒個正經氏族,所以楊老財欺負起來毫不手軟,瞧瞧周邊另幾個村子,他再厲害不敢去強占人家的田地。
說來也巧,窯廠剛好有人退定,因此本來需要等上一個月的青磚就給提前送過來了,夥計趕着七八頭大青騾子送了幾趟,除開路上颠壞的,窯廠掌事的還多送了幾十塊。
能提前送到最好,若再等上一月,只怕天太冷,幹活不易也就算了,新起的屋子曬不幹,只怕住着也危險。
青磚一到,就能開始動工了,原先幾間草屋跟那些爛籬笆都扒了。村裏有個娘娘廟,初一十五家家去上香,也是二間屋,趙家給娘娘廟裏的娘娘擺了貢品,一家人就暫時把東西搬來娘娘廟 ,這幾日她們也暫住娘娘廟裏頭。
元繡白天去隔壁嬸子家借竈屋燒飯,李氏就在娘娘廟看着東西,順道把前幾日沒腌完的菜趕緊收拾了,在過些時候菜就幹巴了。元繡做飯手藝自不必說,再有天天魚肉大吃着,幹活的人手裏都很有一把子力氣。
先是夯地基,原先買宅基地那會兒已經夯過一遍了,元繡還是叫趙大勝帶人重新夯了一遍。地基打好了,往後幾十年都不必擔心房子不穩。
這也是個體力活,一群人擡着石夯捶打地面,一直到土地變得紮實才換另一處繼續。
鄉間人來幹活,沒有想着要偷懶的,中午元繡把飯菜送過來,他們吃完歇息片刻就繼續幹。朝後天越來越冷,總不能叫趙家人一直住在娘娘廟裏頭。
中午吃的是肥五花燒幹豆角,肉元繡一早去鎮上稱的,再一個豬油渣爆白菜跟辣椒炒雞蛋,這幾天地裏蘿蔔長得好,早上買肉時人家送了大骨頭,元繡便就着蘿蔔炖了大骨湯。
北方人吃不慣米,元繡就蒸了兩鍋摻了玉米面的馍馍,個頂個的大,中午一人兩個馍并着這些菜,個個吃的油光滿面。
也有舍不得吃的,自己帶了幹糧,分的兩個大馍都帶回去叫孩子們塞個嘴。
元繡此舉,叫大家心裏也舒服,幹活愈發賣力,這才幾天功夫,新起的屋子都有個樣兒了,她照例每日中午去送飯。
中午大家夥才吃完飯,上頭宋家莊有個叫楊有發的就帶着人上門了,他知道趙家六畝上等田今年顆粒無收,因此特地來問趙大勝要不要把六畝地賣掉。
趙家那些田地,就像是煮熟的鴨子,眼見鴨子要飛了,他自然得過來繼續添火。
這楊有發也姓楊,七拐八繞自己跟楊老財攀上了關系,這二年幫着楊老財幹了不少壞事兒,趙家老姑娘回來以後,如今起屋子、買糧食一樣不落,楊有發自然早就注意到了。
他對元繡,也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原本以為是上了年紀,五大三粗的蠻橫模樣,今兒一見到,眼就瞅直了。
什麽五大三粗,不知道的還當是哪家未出閣的小娘子,臉面白生生的,腰身看着比莊戶人家的閨女纖細的多。
元繡皺着眉看着站在門口的男人肆無忌憚地打量她,手裏拎的裝菜的木桶哐當扔在地上,語氣不善:“你是?”
“姑娘是趙家新回來的大姑娘吧,我跟你爹關系好,今兒有些事找他。”楊有發躬身看似客氣的答了,後頭跟着兩個青年,具都流裏流氣的。
趙大勝聽見動靜,一瘸一拐的走過來,院裏做活的人也屏氣凝神聽着這方動靜。
“早先便說了!那六畝地是我家三郎用命掙來的,別說顆粒無收,就是成了死地,我也斷不會賣了!”
楊有發客氣地沖元繡笑了笑:“您老人家若真不肯賣,怕是要遭苦頭的。”
趙大勝之前鐵了心不賣,楊有發也知道,趙家姑娘回來,想來更不肯賣了,他這一趟來不過是探探元繡的底,若是個能拿捏的,就沒什麽好怕的了。
“勞您回去告訴你家主子,我就在這兒瞧瞧他還有什麽下作手段。”元繡愈發冷了臉,看向楊有發的眼神沒半分變化,捉賊捉贓,沒抓到楊老財的把柄,她不好去找人家對峙,
楊有發被元繡淩厲的眼神剮的心裏莫名哆嗦兩下,轉念想到元繡能耐再大,也不過是個姑娘,臉色才緩和下來。
“姑娘的話我必定帶到”他又拱了拱手,吩咐後面跟的人把元繡方才摔到地上的桶撿起來,似乎給足了元繡體面。
元繡不知道他心裏打的是什麽鬼主意,人家沒有找茬,反倒客客氣氣的裝相,她便不好發火。
等楊有發一走,大家紛紛歇了手裏的活,過來勸趙大勝:“不然這地你就賣了吧,日子也能勉強過下去。”
“是啊,你家姑娘回來了,好歹銀錢夠花,買些中等田地下等田地也能過活”
作者有話說:
本章留評,明天中午12點發小紅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