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節
古語雲: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國家有了象你們這樣的一批俠義之士,何愁江山不寧,百姓不安?眼之謂慧者,古之伯樂,漢之肖何,唐之太宗,三國之劉玄德也。我雖不才,卻非常器重、欣賞象你們這樣的英雄。請二位不要拘禮,開懷暢飲!”說完,高高端起了酒杯。王興邦端起酒杯,神采飛揚:“難得大家志同道合,咱們一醉方體!”
三寶激情滿懷,端起酒杯:“雅量豈止于醉,推杯乃游于仙。請!”三人一飲而盡。
稍頃,東方萌雙目流彩,面浮紅光:“祝二位英豪,今日一口吸進三江水,明日雙掌威震五大洲!”說完,又一陣,爽直大笑。三寶正顏說:“小弟認為,凡有志有識之士,都應棄燕雀栖梁,學鵬飛萬裏!”
三人觥籌頻舉,直至盡歡而散。從此結為生死之盟。
秋去、冬逝、春臨。在春景恰似一幅幅濃妝淡抹、雅致清新的圖畫的季節中,三寶和六菊在周幻民老先生的牽線、撮合下,願皓首偕老,結為伉俪,搬至謝莊居住。平時以狩獵為生,朝夕一處,相濡以沫,互敬如賓,感情甚篤。
兩年後,六菊生下一女,取名婉珠。一日,六菊在屋中兩眼怔怔望着床上的婉珠,神情悵然若失。三寶看見體貼地問:“你身體不舒服嗎?”
六菊含情脈脈地垂下頭,淚水漣漣,心懷內疚地輕聲說:“我又生了個女孩…”
三寶一聽,笑了笑安慰說:“唐代白居易見到女兒出嫁後,生了外孫女,高興地吟詩一首,日‘自覺生女晚,敢訝見孫遲。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北宋蘇東坡在詩中也說‘但令有婦康如子,安用生子如仲謀?’中國歷史上,梁紅玉擊鼓抗金兵,花木蘭從戎赴邊陲,王昭君出塞識大義,李清照詞才驚文林……這些為國效力,替民解憂的英才雄傑,不都是女孩嗎?”
六菊聽了,怡然一笑。
過了一年,六菊又生一子,取名婉靈。當婉貞、婉珠、婉靈長到五、六歲時,六菊教字,三寶授武,三個孩子天資聰慧,內靈外秀,街坊鄰居無不誇贊,稱羨。
第6回
婉貞,婉珠,婉靈從始至終聽完蘭寶講述後,個個緘默不語,他們對父母這段不平凡的遭遇,從心中均湧現出一股又悲傷:又驚奇、又感安慰的情緒,尤其是婉貞滿眼含着熱淚,走上前去,雙膝跪倒哽咽着說:“爸爸,我雖然不是您的谪親骨肉,但卻是您給了我生命和養育之恩。當初沒有您,哪有孩兒和媽媽的今日!爸爸,您就是我的親生父親。二叔可能聽信了謠言,不明真相,前來尋仇,待我找他解釋清楚。”
“唉,這些江湖豪傑形如鶴渺,只好待将來找尋時機了。”三寶嘆息說。
此時,金雞三啼,一輪火球高升,光華四射。“婉貞,你東方大伯約我去有事相商,你們先進去吧。”
三寶乘馬來到縣城東方萌的家中。只見東方萌春風滿面地拱手迎了出來,兩人攜手進廳。廳內窗明幾淨,十分典雅;案上經卷成疊,四壁懸垂着主人親筆手書的書法條幅。
早已來臨恭候的王興邦,亦站起向三寶示好。三人分東西賓落座,寒喧幾句後,三寶才注意到東方萌和王興邦身後,各自站立一人。
Advertisement
定睛觑看,東方萌身後站立一位衣冠楚楚,風流倜傥的,年輕人,約二十五六歲。他足蹬白底朝靴,身穿用縷花銀座,上銜全花的海青補服,頭戴紅纓帽,後拖一根鹦羽藍翎。兩,道劍眉入鬓,一雙秀目閃閃,面如傅粉,丹唇銀齒,一派英俊飄逸,儒雅潇灑的氣度。從衣著上看,知是一個有功名的人。
王興邦身後站立一個身體魁梧、熊腰虎背的年輕人,約二十八九歲。他腳踏黑色布面鞍鞋,身穿一身幹淨利落、整潔的藍色粗布褲褂,腰系一條橙色紮帶。一對濃眉如炭,兩只眼灼灼似環,面如紫玉,懸鼻闊口,顯露出一派豪爽、憨厚、敦直的神态。一眼可鑒,是個樸實無華的老實人。
東方萌欠欠身,指王興邦身後的人介紹:“這是興邦弟的外甥童大龍,新近從廈門來此探親。過去他蒙高師傳授,也是武林中的後起之秀。”然後一指自己身後人:“這是我的大侄東方飛鶴,頭年考中文舉人,來我這裏本欲深造一番,再求榮登榜第,哪知被本縣錢縣爺看中,邀至府中做了西賓。”言罷,令家人上茶,并吩咐說:“不管任何人來見,一律謝客!”家人遵命退了出去。
王興邦手拈短髯,環顧四周懸挂的字畫,啧噴贊嘆:“東方兄臺,不愧為兩榜進士出身,這些字畫字字珠玑,筆筆賽龍須飛卷。筆劃問,真可謂密處可藏針千顆,疏朗處能奔馬萬匹啊!借此良機,東方兄臺是否可講講漢字書法之要領,以飧在座衆人之耳福?”東方萌連連擺手推辭:“豈敢,豈敢。”
“今日聚會,難得齊全。我們是武人,兄臺是文人,講講類文墨知識,對我們開拓一下眼界,擴展一下視野,也是大有裨益的。”
東方萌見此情景,沉思一下,爽直地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既然兩位賢弟如此擡愛,我暫時退避三舍,推薦一人談淡吧!”說着一扭臉,輕喚一聲:“飛鶴,你來和二位叔叔探讨一下吧。”
東方飛鶴雙頰微微一紅,腼腆地說:“伯父,我這小小年紀,初出茅廬,怎敢在前輩、師長面前班門弄斧。”
三寶善意一笑,插言道:“古語雲,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後生可畏,此乃天經地義,東方賢侄不必拘謹多慮,請随意談吧!”
王興邦也開誠直言:“古詩曰: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人,各有千秋,長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乃人之美德也!請賢侄不必謙遜,盡管直抒情懷。”
東方飛鶴向大家拱手一揖,儀态從容:“蒙各位長輩鼓厲,小侄鬥膽冒犯了。小侄認為書法之源始于文字。自開天辟地以來,帝史倉颉,觀鳥獸蹄遠之跡,乃刨文字,此時即有好壞之分;至殷墟甲骨,始臻完善。鐘鼎以下,籀篆隸楷,幾’經變革,約定俗成不出六書窠臼。漢字字法不在尺寸規度,偃仰向背,而在神韻氣勢,師法自然。得其真谛者,則點劃偏次,如鱗羽參差;起筆蹙衄,如峰巒起伏;勒峰磔筆,如滞雲飛動;字勢格局,如江河奔流。故而,古之練書法者在其神,而不注重形,故多有成功者;而今人書法,多重其形而輕其神,故無出古人右,究其原因就在此也。常言道字無定法,出無常規,其精髓就在于斯,其闊奧密,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全在書法者自己領會。總之,字無定法,書無常規。”一席話說得在座諸人頻繁颔首,面挂贊美之容。這時王興邦問:“賢侄,揮毫時刻,文房四寶用何為佳?須掌握何種法度?”
東方飛鶴答道:“文房四寶,最好用浏陽特産的菊花石硯,宣城的紙,安徽的墨,特制的象管兔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徽墨系南唐李延矽所制。他所精制的徽墨,素有落紙如漆,黑有光澤,萬載存真之譽。後來被李煜後主稱為天下之冠。菊花石硯,呈長方形,作竹簡式,石質蒼老。硯正面雕竹枝三株及竹荪一枝。背面琢竹幹和竹葉,硯右下方有一自然形成的白菊花紋一朵。墨汁倒入其中,研時發清脆悅耳之聲,千研萬研而硯底無一絲磨損。宣城紙張,素以紙質優良,色澤潔白,紋理美觀,纖維純淨,防蟲避蠹而著稱。其中之精品為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至薄能堅,至厚能膩,箋色古光,文藻精細的澄心堂紙。象管兔毫,乃象牙制管,兔須為毫心之筆。揮灑起來,管重穩而毫毛無一絲傾倒。行筆時可運毫自如,随心所欲卻無一絲滞筆之處。
“至于法度問題,在揮筆前夕,屏氣靜思,精、氣、神完全歸一;将所寫之字于腦中逐一閃現,使各字筆劃達到了如指紋,輕車熟路之通曉程度。然後急起從之,執筆直遂,以追所見;及時捕捉住兔起鹘落,稍縱即逝的腦中映象。從而一氣呵成,一揮而就,達到筆若神助,妙合天成,随心所欲,不逾準繩。這就需要腕如蚯蚓,指如虬枝,筆如龍蛇;則妙筆生花,花心吐蕊。
“做到此點,書法可達前後臨淵,左右逢源之妙境。而每學則成為道勁健緊之結構,端莊雄渾之氣勢,秀麗脫灑之濃韻的種來之筆!
“若達此入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