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節
球,在木樁上環繞滾動,雙掌,雙腳合攏,極精确地落在木樁頂端,場邊衆人不斷響起震耳的喝采聲。
突然,她一個跟頭翻起丈餘高,向中心木樁如雲絮飄然降下,落在樁頂上。這是一個右腳直立樁頂,左腿提膝腹前彎曲,右臂向後翻手,左臂向前翻掌的仙鶴獨立式。停在樁上,恰如鋼針入木三分,紋絲不動。只見她招式又一變,縱身跳到其它樁頂,雙掌直紮;前掌直紮腰平,後掌屈時芷肘芷腹,坐胯擰腰,腰如軸立,狀如大蟒懸空探壁之式;随之又跳到舄一樁頂,前掌屈伸眼平,後掌曲肘頭上,坐胯擰腰,腰如軸立,狀如怪獅托形抱球之式,這是獅形陰陽斜抱掌。繼而又縱身跳到又一樁頂,前掌伸出屈肘向上,後掌屈肘右肋胸旁,坐胯擰腰,腰如軸立,狀如惡虎機警撲食之式,這是虎形子母鴛鴦豎掌。
如此,一縱一跳,一起一落,掌式變幻莫測,身法輕巧矯健。真是一招招劈、刺、撩、挑均灑灑脫脫、飄飄蕩蕩;一式式蓋、紮、點、撞均剛柔并舉,氣貫全身。
又見她五趾抓樁,腳步越縱越快,身軀愈動愈靈。一會如大蟒急行穿林,怪獅昂頭擺頸;一會似餓虎飛身撲食,黑熊扭臂反背;一會若白蛇直立吐芯,野馬揚蹄驚走;一會象猿猴垂臂尋物,大鵬盤旋飛落。還連續的起落扣擺,穿閃撲攔的動作,真是輕如飛燕,敏如猿猴,使人看穆眼花缭亂,目不暇接,場外頻頻響起啧啧贊嘆聲。
這是一套陰陽八卦掌,分八形、即蟒、獅、虎、熊、蛇、馬、猴、鵬。是明朝四川峨嵋山一帶的碧雲和靜雲兩位道人所首創。明代嘉慶年間先傳給仙子道人田豪傑,以後醫保守不傳外人,只傳本族,故成丁閉門之術。至清代道光初年,由田姓第七代八卦掌謠傳人武林名家田海江,親自傳給了少年時便跋涉名山大江,尋師學藝的馮三寶。
此時,婉貞從半空中翩翩落下,用一個幹淨利落的擎天一柱香收式,如一尊雕像筆直立在樁頂之上。當掌聲、喝采聲再次響起時,忽然空中傳來一陣飛禽咿呀咿呀嗚叫聲。她擡頭一看,見一排大雁從上面飛過,便右手向腰側一探,摸出兩物猛向上甩去,只見兩道銀光如出弦的箭矢,流星般飛出,兩只大雁一聲哀鳴,撲簌簌地直落下來。運用暗器,一發而中的驚人技藝,使在場衆人看得瞠目結舌,喝采聲還未出口,就見她飛身向樁外的兩圍多粗的茁壯參天大樹縱去。碗口粗的斜幹枝丫上,懸挂着兩個各約四百斤重的大沙袋,說時遲,那時快,她用子母連環腿先後擊去,只聽砰砰兩聲,兩個沙袋均飛蕩出七、八尺。場外的喝采聲、贊嘆聲不斷疊起,園中氣氛登時熾然,沸騰起來。婉貞氣不湧出,面不改色,回到桌案旁邊。馮三寶喜形于色地感慨說:“好!孩子,你沒有枉費十多年的苦工,爸爸的良苦用心也沒有付諸東流啊!”
婉貞微微弓腰施禮:“感謝爸爸的悉心栽培。”
馮三寶滿意地仰天哈哈大笑起來。笑停,他對婉珠說:“孩子,去把中廳大梁上高懸的長匣給我取來。”婉珠答應一聲轉身去了。頃刻問,見婉珠雙手捧着一個長匣回來,恭恭敬敬地輕放在案上。這是一個四邊鑲金嵌玉的桃木長匣。馮三寶打開木匣,拿出一個黃橙橙的絲綢包裹,長約尺八寸大家都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看着。馮三寶把黃綢打開後,一把寶劍呈現在衆人面前。但見劍鞘和劍柄系花梨木制成,質地堅硬,紋理秀美;鞘身和柄身裝飾着多種金、銀、珠、玉的工藝圖案,一縷血紅劍穗墜于柄首。馮三寶用姆指和食指一按崩簧,嗖地一聲把寶劍掣了出來。但見一道青光閃現,炫人雙目,大家凝神定眸細觀,劍身雕有七墾和龍飛風舞的圖型。镌鑄得入細入微,唯妙唯肖。馮三寶右手橫握寶劍,左手用中指一彈劍身,只聽柔甜潤美的嗡嗡共鳴聲萦繞于耳綿延不絕。他把寶劍插入鞘中,雙手托起,目光灼灼直視婉貞,微微一笑:“孩子,這是我們家十代祖傳之寶,在幾百年間,它伴随管馮家飽經風霜,不曾做過一件有辱門楣和社稷大業的龌龊之事。今日傳授于你,望你能繼祖先宏大遺志,承武林高潔俠風,奮進不懈,造福于國家百姓。”
婉貞雙膝跪下,接過寶劍杏子核雙眼射出剛毅的光采,斬釘截鐵地說:“女兒深知從占至今都是‘只因世上少鐘馗,才有人間百孽生’的道理,女兒一定繼承先祖遺願,為國雪恥,為民謀福,讓它浩氣長存,華光永洩,請爸爸放心!”
“孩子,你可知這柄龍泉劍的來歷嗎?”馮三寶扶起婉貞問。
“不知,請爸爸賜教。”婉貞緊握龍泉劍詢問。馮三寶坐下,思忖一下,便滔滔地講了起來。
據《晉書·張華傳》記載,西晉惠帝年間,廣武侯張華一天在京都洛陽登樓賞月,猛窺鬥、牛二星間升有紫氣,以後便派人到豐城獄中,掘地數尺獲二劍,一日龍泉,一日太阿。兩年後張華死去,兩劍化為兩條金龍騰空而去。這兩劍中之龍泉,史載為春秋時精通鑄劍的歐冶子所遣。它的磨石是從他發現的“亮石坑”中采集來的,只有在這亮石上磨出的劍,才能閃爍出寒氣逼人的青光。
劍,作為權力象征和防身之器,成為帝王将相珍愛的腰下之物。龍泉劍有兩大特色:一是劍刃鋒利堅韌,切金斷玉,削鐵如泥;二是劍身剛柔相濟,劍作九十度彎曲,而手一松’又“噓”的一聲彈回原狀。圍成圓圈可束在腰間,攜帶隐蔽方便。據傳,列國時期有五大名劍,為三長兩短。三長是湛廬,将、純鈞;兩短是巨闕、魚腸。繼而相續問世的名劍,有諸如紫電、莫邪、太阿、工布、白虹、含光,七采,鹿盧,玉具、龍泉等。這些名貴之劍,千餘年來輾轉颠沛于塵世間,但依舊熠熠閃光,犀利無比,不失本色,可稱舉國無雙,稀世珍寶。”
大家聽完,對龍泉劍紛紛稱奇。一致要求他當衆一試劍鋒,以飽眼福。馮三寶盛情難卻,便命人取來二十個銅錢摞在一起,放在一塊厚一寸的石板上,然後把石板放到離地約二尺高的石凳上。衆人圍攏過來,凝神觀看,馮三寶從女兒手中接過龍泉劍抽出劍鋒走到石凳旁,揚臂一劍向下揮去,只聽“咔嚓”一聲,不但銅錢身首兩分,四處迸濺,而且石板也被從上到下完全切開。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不禁齊聲稱贊:“好劍!好劍!”
馮三寶把寶劍歸回鞘中,意味深長地對衆人說:“人貴有志,志貴有恒。只要大家具有古人聞雞起舞,鑿壁偷光的精神和毅力,在演練中善于思索、揣摩;在實踐中把各路招數融為一體,入境入化,随機應變地運用,那麽,就會人如此劍一般,以砥砺之鋒所向披靡!”
這時,一個家人進來禀報:“三爺,東方老爺派人來請您,說是有事相商;來人正在門外恭候。”
Advertisement
馮三寶随家人來到大門外,見一個小厮牽馬在門外等候,就命家人備出一匹棗紅馬騎上,跟着小厮一先一後向來路揚蹄奔去。不過半個時辰,便進到縣城裏,來到院宅門前,下馬步入天井,庭院寬闊,中間一條石徑甬道。右側是一片密密層層的梨林,梨樹葳蕤,勁枝秀葉,流光溢翠。葉簇間開滿嫩白似雪的小花朵,随風襲來發出沁人心肺的幽香。左側有一水池,石塊砌起,綠波蕩漾,中間一座假山。池邊的幾條石凳上,擺滿了盆花,一色的牡丹,有雍容華貴的“昆山夜光,”、“紫雁奪金”,還有姿色皆佳的“勝葛巾”,“粉莢蓉”、“芷花紅。”此外,還有花失色豔,香氣襲人的“醉西施”、“妒嬌紅”、“黃絨披綿”、“灑金桃紅”;以及奇異別致、姿态端雅的“青龍卧墨池”、“娴籠紫玉盤”,“四月梨花雪”,“玉露瑤臺黑”,“嬌容三變”等。真是灼灼繁芙,百态千姿,不愧為國色天香。
正面是高大朱紅圓柱中廳,油光漆亮,圈屏嶄新。廳前檐下站立一人,降階揖迎來客。此人頭戴一頂半紅結子的玄色瓜皮帽,文管補服,上身套藍色馬褂;雙目烏黑,閃閃有神,長臉直鼻,大耳高骨;一縷長髯颏下飄拂,絲絲如柳,根根見肉,年約六十餘歲。
兩人攜手邁入客廳,賓主坐定,上茶。三寶見窗下牆根處,也別致有序地擺設了許多盆牡丹,交相輝映,異香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