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寧昭離開封地前将足夠多的人手留下, 以此保護甄蓉兒。他害怕上輩子那樣的事發生,特意囑咐、要将甄蓉兒好好護在府裏。不給朝廷半點可趁之機。
寧昭一邊查探疫病來源,一邊對那些冒頭作亂的勢力下狠手。
有時候, 跟這些陰溝老鼠對抗,可不比帶兵打仗輕松。而且寧昭親力親為, 有幾次都跟危險擦肩而過。朝廷那邊對寧昭的回複半信半疑, 可寧昭畢竟守護南境有功,朝中還是有不少大臣願意站他, 為他說話。
皇帝有些意外寧昭的成長, 沒有強硬要求寧昭立刻回京, 但還是派了将軍下來、要求接管南境,不給寧昭借口。太子不想撕破臉, 也以為寧昭只能借此周旋一段時間,他們哪裏知道, 寧昭早就不是當初的他, 如果時間不夠,他有千萬種方法,讓前來接管的将軍意外死在路上。
真把寧昭逼急,他可以做到極致。他只是貪婪甄蓉兒給他的溫暖,一再警醒要求自己不要淪陷墜入黑暗。他想光明地活着,為了他和甄蓉兒。
為此,寧昭也非常努力,他受困周旋于各城, 花了大量的時間。将各城的疫病情況, 逐漸控制下來。
……
各城疫病都在好轉, 可寧昭的封地, 也變成攻擊他的靶心。
寧昭得罪太多的人, 他們不敢明着對抗寧昭,卻都抱着惡毒的心,想要寧昭也不好過。
這一次,下手的人變雜,情況開始變得不好掌控起來。封地肅城的疫病者忽然增多,而且他們的疫病跟現在傳播的有所不同,更加嚴重致死。
與此同時,京城有則流言傳揚開來:‘太子妃是天降神女,有她在、就可以鎮住疫病。’
寧昭對疫病的處置沒有瞞過東宮,他們知道寧昭在借驅趕異族的名頭、在調查疫病鎮壓內亂。處理好疫病對皇帝無害,皇帝選擇睜只眼閉只眼,可東宮不行,他們做賊心虛,擔心寧昭拿到證據、等他殺回來,就是要跟東宮争儲位了。
于是在東宮的有意謀劃下,甄芙兒被推出來造勢。
‘疫病發生時有幾個村子逢難,太子妃派人前往救治,治好了他們。’
‘聽說京城有個人發病,眼看就要死去,太子妃為他祈福,上蒼聽到禱告,就讓他好了。’
‘太子妃若不是神女,疫魔為什麽會害怕太子妃。’
‘太子妃是老天爺派下凡解救他們的,太子妃選了太子、因為太子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南部以前都沒有那麽大水患,更別說這麽嚴重的疫病,都是鎮壓南境的肅王身形不正,所以才讓南部邪氣入侵……’
‘聽說肅王的王妃跟太子妃長得一模一樣,是因為肅王也愛慕太子妃,垂涎神女,不過也難怪,神女誰會不喜歡呢。’
就這樣,流言經過百姓口口相傳,越說越離譜,幾乎連寧昭每夜對着王妃思慕神女這樣的話也說了出來。偏偏甄蓉兒和甄芙兒同胞雙生,有了讓百姓談資議論的點。
流言在北部傳得有模有樣,南部百姓也因此有所動搖,但寧昭餘威尚在,沒有人敢以此興事。
寧昭的親信倒是無人相信流言,他們親眼目睹過寧昭對甄蓉兒的用心,随寧昭經歷過這麽多事,也都知道寧昭的為人。
如果說,散播疫病的事,寧昭手下還有人遲疑不敢相信,那麽這些明晃晃針對寧昭、為東宮造勢的流言,東宮的險惡用心就再明白不過。
他們追随寧昭,不少人一開始只為進份力、尋位明主。可現在形勢逼迫他們卻團結起來,決心随寧昭争一争儲位。皇上昏庸、朝廷腐敗,東宮欺人太甚,君逼臣反,他們決不能坐以待斃。
寧昭這邊凝聚起人心,而寧昭本人也有了奪位反擊的打算。
寧昭謀劃對流言進行反擊,控制疫情後便開始起事。可是還沒等他行動,就收到甄蓉兒的來信。
封地肅城疫病情況嚴重,甄蓉兒決定封城。
這個決定雖然突然,但絕不草率。甄蓉兒做了大量的調查、派人拜訪觀察過肅城疫病的情況。城內的疫病、比外面正在傳播的要危險得多。原本的疫病,病發最嚴重的時候不過四五日,半個多月都不會輕易致死,死亡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
而肅城內正在流傳的疫病,病發扛不過三日,患病者頭疼嘔吐、渾身疼痛,痛苦不已。不過短短十來日,就診處就統計上報出近百具屍體,可怕至極。
甄蓉兒聽到彙報後,第一時間下令封城。她非常果斷,知道在這樣的緊要關頭,絕對不能任由新的疫病傳播,給寧昭添亂。
而近來流言四起,為了穩定人心,甄蓉兒選擇坐鎮留在肅城,她只能這麽做。
她一走、被關的滿城百姓會如何?剛穩定下來的南部各城會怎麽看寧昭?而虎視眈眈的東宮、又會以此怎麽做文章?朝廷又要怎麽問責逼迫他們。
如果甄蓉兒依舊不懂朝事,她肯定不敢亂下決斷,寫信聽由寧昭處置。可偏偏寧昭什麽都不瞞甄蓉兒、什麽都給她說,甄蓉兒知道形勢,有自己的判斷,也自覺有一份責任在。
甄蓉兒做了正确的選擇,但這個選擇絕不是寧昭想要的。
寧昭收到信、沒有半刻遲疑,立即揚鞭上馬。
他帶着一隊騎兵,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回封地。
上輩子的錯過一次次在寧昭眼前閃現,他連喝口水的功夫都不敢耽誤,雙唇起皮皺裂,因為久未入食,馬背上還險些暈眩過去。
不好的預感驅使着寧昭,他如瘋魔般急切的樣子、鎮住所有的随從,一路上沒有人敢勸半句。
寧昭在收到信的第三天夜裏趕回肅城。
深夜,肅城城樓上士兵各個拔劍站崗。他們大多數人熬紅眼眶,緊繃着不敢松懈,內心有股堅定的信念,誓死要守住城門,不允許任何人闖出去。
馬蹄疾行、從遠到近。士兵們聽見馬蹄聲,遠遠只看見一隊人騎着快馬,朝城門方向狂奔而來,身後揚起無數沙塵,氣勢悲壯肅冽。
士兵們面面相觑、來不及反應,直到代表寧昭的‘肅’字黃旗立起。
“王爺回來了!王爺回來了!”士兵激動大喊道。
站崗的士兵都跑到城樓上俯看,所有人興奮相傳,滄桑疲倦的眼睛裏洋溢着希望。
“王爺回來了!”
“王爺回來了!”
“開城門,快開城門!”
士兵一窩蜂跑到城樓下,他們急切去動城門戶樞……
守城将領趕來,用身體撞開開門的士兵,拔出劍大喊僵持道:“幹什麽!幹什麽!”
有士兵激動哭喊道:“王爺回來了!王爺帶着一隊人……”
守城将領眼裏劃過一絲動搖,他很快堅定罵道:“現在什麽情況,沒聽到王妃的命令,誰來都不許開城門!你們放王爺進來做什麽!你們什麽用心!”
此刻,士兵們才反應過來,原來寧昭的到來并不能解救他們,理智回籠、他們的心逐漸往下沉。
有人在沉默中抹淚大哭起來。
封城九日,那是地獄般的遭遇。在這座城內,死亡的人每天都在以一個驚人的數字疊加,百姓們一個個倒下、大夫接連病逝,身邊同隊站崗的夥伴陸陸續續減少……
所有人都想出去,百姓們起先只是向他們吐口水,後來就開始朝他們扔石頭,他們哭求哀喊,拿着鋤頭大刀沖向他們。
他們有些人被砍傷,有些人對抗時跟疫病者接觸病逝,他們堅守在城門前,但他們同樣渴望能夠離開。
更別說,這裏面還有接觸疫病卻沒有患病的人,九日了、他們都清楚自己是被選出來的。他們不會染病、也不用死。可他們卻站在這裏,老天爺都不收的命,卻要被百姓活活殺死。
城門內部堆壘的疫病屍體,不僅是震懾,防的還是那些健康想離開的百姓,只要健康的人還想活,就不敢冒着感染的危險輕易靠近。但是現在,這個方法也沒什麽用了,因為這座城裏,幾乎已經沒有不頭疼、不發疼的健康人。
他們在跟所有人對抗,不是百姓們先死絕,就是他們扛到城破。
有士兵不甘道:“可是……”
就在此時,肅城城門外騎兵遠遠吹起‘開城門’的訊號號角。
士兵激動地抓着守城将領,渴求道:“開城門!将軍、您聽見了嗎?王爺要我們開城門!”
守城将領猶豫着,他知道這城門不能開。守城将領離開準備上城樓,彙報肅城的情況,阻止寧昭進程。
可他萬萬沒想到,城樓上有士兵慌急大喊道:“将軍!發了信號,王爺沒有停!馬速不變,會撞上來的!”
“八十米!”有士兵大喊彙報着。
守城将領臉色大變,連忙下令道:“開城門!快!快!”
“四十米!”
守城将領跑上前幫忙打開城門,一群人手忙腳亂,本能地在跟時間追趕。
“十米……”
臨近城門,騎兵們紛紛吶喊着:“開城門、開城門!”
城門在倉促間只來得及推開一條小縫,寧昭騎着黑馬率先沖了進來,随着城門的逐漸大開,數十名騎兵如離弦的劍般飛射進來。他們快得猶如一道殘影,旁邊拉門的士兵只感覺一道疾風,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城門後的木欄被士兵及時拿開,但其背後高壘的疫病屍體卻來不及收起。馬匹的速度太快,寧昭緊拽缰繩,馬兒在一聲急鳴下高高跳躍,危險跳過‘屍山’。
緊随其後的騎兵有些越過了障礙,有些來不及反應,拉馬急停在‘屍山’後。急行數日的隊伍,第一次被打散。
寧昭停下馬,回身望向那堆壘的屍體。
守城将領棄下城門,超寧昭大喊跑來,急喊道:“王爺,不能進!裏面危險……”
寧昭掉轉馬頭,沒有聽守城将領的勸告。周圍騎兵見此情況,沒有遲疑,也急忙跟上。
“王爺!”士兵們見狀,也不由自主地追喊着:“不能進!不能進啊!”
作者有話說:
留爪、留爪。這是昨天的寶貴的存稿啊~過年了,真的是發一章少一章。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