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宋□□馬上得天下,當初發動兵變時是何等潇灑,可惜後來簡單的一句“杯酒釋兵權”,注定了大宋王朝重文輕武的局面。
若是生在亂世,龐統舉世稱王當真不在話下,只可惜大宋雖羸弱,卻還算太平;若是生在盛世,龐統率兵邊境,打敗關外那些異族留名青史也不是難事,只可惜大宋自诩上國,卻被異族人欺負的很慘。總之一句話:龐統生的不太是時候。
但後世有個小說家是怎麽說來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龐統這個人最擅長化險為夷絕地逢生,當初只身率兩千山賊赴霸州如此,後來對遼一戰中深陷陷阱生剩一百兵馬時更是如此。他可以憑一介武夫的身份立足朝廷,異姓稱王,足以見他的厲害。
當然,現在的龐統雖然有戰功,還不至于能夠稱王。現在要說的,是龐統受封。
之前說過了,傳胪大典之後就是龐統的冊封大典,雖然被朝考耽誤了些時候,但還是照常舉行。
龐統的人不俗,名號也奇怪,不叫什麽武威、神勇的,偏偏搞了一個聽着怪文雅的名字:飛星将軍。
這名稱是龐統自己起的。龐統少年時曾随一個深谙易經八卦的大師學過一段時間的卦,雖然遠不能與行家相比,但騙騙大姑娘小夥子(有什麽奇怪的東西混進去了_(:з」∠)_)還是綽綽有餘了。當時趙祯客氣問龐統要叫什麽名號,龐統一點都不客氣,答道:“臣看‘飛星’就不錯。”
于是,“飛星将軍”就這麽定下來了。
冊封的手續早就辦好了,就差如今的一個儀式而已。趙祯知道龐統有一個毛病:喜歡出風頭,這點和他的奸詐爹完全不一樣。因此他便賣足了龐統面子,冊封之時,不只考生百官觀禮,連深居簡出的鄭王都攜着孫女都前來道賀。
鄭王爺的孫女柴絲言是鄭家的獨苗,寶貝的很,早就內定為未來的皇後了。能獲得帝後觀禮這份殊榮的将軍,大宋朝還沒幾位。
公孫策也是到此時才知道龐統要正式受封了,七竅玲珑心裏是百感交集,想我今日為官,你今日為将軍,一個執筆,一個從戎,還真是孽緣。
龐統沒想那麽多,只想着自己在最出風頭的時候公孫策就在旁邊看着,好,真好。看來,這趙老六也不是那麽一無是處嘛。
就包拯的心思最單純正直了。剛剛皇上宣布了龐統的真實身份,他還處于震驚之中沒反應過來。就想着這龐家一個文一個武的,還都身處高位,以後就更不好對付了。
現在包拯滿腦子家國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還沒戀愛。單身的人心思簡單,不會想着有的沒的。只可惜,在這暮春時節繁華亂眼之時,他也要遇到自己的桃花劫了。
直到後來公孫策也沒弄明白包拯和小蠻是怎麽認識的(據郡主交代,絲言,字小蠻),一個貴為郡主,一個只是區區府尹,一個在鄭王府,一個在開封府,這看對眼也要個時間地點吧,可是他倆到底是怎麽認識的。這件事也成了開封府十大未解之謎之一。但他們應該不是在冊封典禮時相識的,畢竟包拯是不會在明知小蠻真實身份的情況下再與她密切來往的。
起碼此時的包拯還不知道這些,他在幹什麽呢?他在與公孫策聊天。
包拯雖黑,但總穿着一身白衫,就像是怕天黑了別人就看不到自己似的。因此他混在一衆白衣考生間,還真沒人發現。公孫策剛剛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他正忙着慰問好友呢。
包拯說:“你和龐将軍認識。”用的是陳述句。
公孫策說:“點頭之交而已,談不上認識。”
包拯心想得了吧,龐統出了名的不管閑事,若你不是與龐統相熟,他會這麽幫你?但根據平時辦案積累的經驗,問話要委婉,犯人才會現出原形:“點頭之交就能如此,看來龐将軍為人真仗義。”
公孫策白了他一眼,不理。
包拯繼續套話:“你覺得皇上接下來會給龐将軍派個什麽職務?若是閑職龐家斷不同意,若又再派他擔任邊關大将,日後……”
日後怎麽樣包拯沒講,但公孫策心裏也很清楚,無非就是怕龐統羽翼漸豐手掌兵權而已。說實話,他也很好奇這皇帝會怎麽做。
要不說趙祯能當皇帝,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即沒閑置龐統,也不派他去打戰,而是讓他去沙漠一帶平馬賊。
馬賊自古都有,其中以沙漠馬賊最盛。這幾年天下太平,沙漠馬賊愈演愈烈,竟是形成了不小的一個□□。做盜賊者做的是無本的買賣,危險但又來錢快,有時候比遼人還難對付。平馬賊,倒也不需要給太多兵馬,五千足以。但馬賊難打,非猛将不可。派龐統去,實乃上上之計。
此命令一頒布,全場嘩然。大家都沒想到趙祯居然還留着這麽一手,看來眼前這小皇帝,早就不是當初任憑劉太後擺弄的傀儡了。
龐統沒想到趙祯會來這麽一手,眼睛透出意義不明的光,單膝點地,朗聲道:“臣龐統,遵命。”雖然口中稱臣,但語氣卻不善。
趙祯何嘗沒有聽到龐統話中的不滿,可他最會的就是裝傻了。眼睛半眯,說:“朕乏了,退了罷。”
語罷,閉了眼卻是不管了。
這一場冊封儀式,雖說不是驚天動地刀光劍影,但也确确實實是來者不善,坐實了皇上與龐家不對付的說法。這日之後,坊間就有傳言說皇上與龐家撕破臉皮了,龐貴妃眼看着要失寵了。
趙祯聽到這個傳言後很委屈,他自認為自己對待龐統已經很不錯了,面子給了,軍隊也保留了,自己不過是想好好挫挫龐統的銳氣,卻被那些說書的說成是忘恩負義鳥盡弓藏。這做皇帝也真不容易。
也難怪百姓們這麽想,在百姓的心裏,龐統就是那趕跑了遼人的大恩人、大将軍,而自己的皇上不僅不封龐統個大大的官,居然還大材小用讓他去平馬賊。這、這實在是不符規矩嘛!
對于百姓來說,他們可不管這天下是誰當家。他們只求安穩太平,龐統為他們保住了太平,他就是大善人。一時間,民間的風頭都倒向了龐統,就連讀書人中都有不少人為龐統抱不平的,完全不記得就在不久前他們還痛罵過龐太師。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