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接下來的日子,公孫策過得還算是順心。他從客棧搬到了包拯府上,住在一個別院裏。院子不大,裝飾卻也雅致,無花,卻種着些許竹子,看樣子當初修這個別院的人是用了一番心思。
這日,公孫策正坐在院裏彈琴,包府的小厮進來彙報說外面有人求見,公孫策手下一滞,心中有了不好的感覺。
京城裏知道自己與包拯的關系的人不多,不巧,張知就是其中一個。
經過科考的事,公孫策真的是一點都不想見張知,但有些話是不得不說的。
“請他進來。”公孫策淡淡地說。
“束竹。”張知一襲青色錦袍徑自走來,不等公孫策說請便坐下了,張口說:“束竹,你不要怪為兄不義,你不知道我的苦衷。”
公孫策自嘲說:“苦衷?試問天下有幾個人能快活似神仙?”
“你不知道。”張知說:“外人只看到我張家家財萬貫,當中的苦楚又有誰知道了!為了幾斤茶我的爺爺爹爹還要朝那些當官的卑躬屈膝,我不服,我也要當官,我要讓其他人向我下跪!”說到最後,張知似乎有點瘋魔了。
“難道這就是你收買舞弊的借口嗎?”公孫策也動怒了,朗聲說:“若是要靠手段買官,我公孫策情願一輩子不入官場!”
張知口氣軟了些,說:“束竹賢弟,我不期望你能原諒為兄。這次我來,只是想着畢竟我們曾相識一場,這明前龍井,雖不算珍貴,算是為兄留給你的一點點念想。希望你能夠永遠這麽下去,不要像我……”
像張知什麽,他始終沒有說出口。
公孫策本來就是個感性的人,聽張知這一番話,心裏也不是滋味。士農工商,自古商皆為下品,誰也沒辦法。張知想要振興家族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卻選錯了方法。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張知這一念之差,讓他永遠失去了一個好友。
公孫策最終還是沒有收下張知的龍井,有些事,錯過就是錯過了,又何必再去想它。木已成舟,破釜沉舟就沒什麽意思,一切還是向前看的好。
張知說完了這番話沒多停留就走了,人各有志,多說無益。公孫策沒了彈琴的心情,一直坐到日落西山,包拯來了。
包拯已經聽家中的下人說了張知的事,他自知這是屬于公孫策的私事,也不便多說什麽,只是靜靜坐在公孫策旁邊陪着他。
今夜的夜色很好,很适合吟詩飲酒,可惜誰都沒有心情。公孫策正經歷一段友誼走到盡頭的幻滅感,心頭正堵着。而包拯由于臉太黑,并不能十分看清楚他的臉色……
公孫策從小朋友很少,包拯是第一個也是最交心的一個,後來展昭也算一個,張知雖然意外相識,但兩人年齡相當,興趣也相同,公孫策已然把他當成是個好朋友,誰曾料想之後會發生這種事。用空青的話來說,就是公孫策的性子太犟,一旦認定了就不好回頭,要想讓他改變心思簡直比登天還難。
公孫策不說話,包拯也陪着沉默,也是意外的和諧。開封的夜晚并不安靜,遠處似乎還傳來夜市的喧鬧聲和主婦的搗衣聲。隐約的,似乎有刀劍聲和馬鳴聲。
公孫策絕對是個家國天下的人,雖然之前趙祯對他微有不滿,但在忠君愛國這點上,他做的一點都不差。他不知道京城中出現這種聲音是否合理,但他知道,在廬州,除了官府外出辦案,否則這锵锵的兵器聲十年都不見得出現幾次。他心頭猛然一驚,站了起來。
包拯身為開封府尹,自然對這類東西也不陌生,但他比公孫策老道多了,說:“別激動,這也許只是江湖人打鬧。”
公孫策眉頭緊鎖:“京城經常發生這種事嗎?”
包拯沉默。不會是江湖中人,朝廷這幾年甚為優待江湖人,不僅專門撥銀兩給他們,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去管理武林秩序,他們不可能會在京城這麽嚣張的。他慢慢地搖了搖頭,說:“我也是第一次聽到。按理來說,若是官府辦案,斷不會弄出這麽大動靜,遼人正準備與大宋議和,也不可能是他們。剩下的還有西夏、高麗、東瀛。西夏近來正處于王權交替之際,內亂不斷,肯定是沒時間來攪和這種事;高麗太子去年剛與大宋聯姻,也不會是他們;東瀛遠在海外,料想也不會花大力氣來我大宋搗亂。若不是外族入侵,那只能是……”是大宋有人造反。
“不,不可能是他的。”公孫策自然知道包拯說的是誰,反駁道:“他才剛回京城,地位還不穩,現在絕對不是個起兵的好時期。況且他家人都在京城,他親姐姐還是貴妃,造反對他有什麽好處?”
包拯也知道不可能是龐統,但除了龐家,還有誰會這麽嚣張?
“對了,還有一個人。”公孫策忽然想到,說:“當今世上,除了皇上,還有誰最尊貴?”
“你是說……八王爺?”
八王爺,又稱八賢王,原名趙德芳,□□第四子。民間傳聞當年太宗以“燭影斧聲”害死□□取得帝位,而當時身為太子的趙德芳卻要對自己的親叔叔俯首稱臣,這其中的仇恨不可謂不深。可八賢王卻不像衆人想的那樣奮起反抗,反而行事低調,成天只研究些金石書畫的,絲毫不理會朝廷的事。雖然民間都說八賢王已經安于天命,打算當個富貴閑人,但若說篡位,他确實是有動機。
八賢王不是鄭王,鄭王是亡國的皇帝,再怎麽圖謀,都算是謀朝篡位。相反的,八賢王擁有更純正的皇室血統,是大宋開國皇帝的子孫,這皇位本來就是屬于他的。
趙祯雖然年輕,但也是深谙這點。說實在的,趙祯與八賢王的關系并不壞,相反,他們之間稱得上是亦師亦友。趙祯年幼時常常去八王府,八賢王喜歡他,就親自教他讀書寫字。就算後來趙祯想要對付劉太後,也是八賢王暗中出力,為趙祯保駕護航。否則憑着區區一個包拯,是萬萬不能扳倒劉太後的。、
這些包拯都是知道的,因此就算聽公孫策這麽說,他也不會相信,情感上他也不想相信。他篤定:“不會是八賢王。起碼,現在不會是他。”
公孫策說:“包拯,我知道你與八王爺交好,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當今大宋,除了皇上和那些個将軍,就只有他有兵了——八王府的親兵,還有他的擔任太子時舊部。”
“不行,我不能就在這裏幹等下去。”包拯自言自語,“我要出去看看,我要出去看看……”說着,就蒙頭往外跑。
“包拯!你回來!”公孫策急了,“你知不知道現在外面有多危險!”
包拯腳下頓了頓,卻再次向外頭沖。
“包大哥他怎麽了。”展昭的聲音冷不丁的響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現在包策展三人的關系已經很親密了。展昭叫他倆“包大哥”、“公孫大哥”,而包拯和公孫策則叫他“小展昭”。
公孫策看到了救星,緊緊抓住展昭的衣袖說:“快,展昭,快去拉住包拯,他要去送死!”
展昭不愧為武林高手衍悔大師的弟子,沒兩下就追上了包拯,沒等包拯反應過來,就把他“拎”到公孫策面前。
包拯只覺得眼前一黑,“唰”的一下,身邊的布景就變了,再“唰”的一下,就被人抓住了手。
自然是公孫策:“包拯,我告訴你,今晚只要有我……不是,只要有展昭在,你就別想走出這個院子。”
“對!別想出去!”展昭幫腔。
包拯真真無奈了,他知道公孫策是為自己好,可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麽能呆得住!偏他雖為大宋第一聰明人,可斷案他行,鬥嘴皮子他萬萬是比不過公孫策的。何況,身邊還有一個非暴力不合作的展昭。
“好好好,我不出去,行了吧。”這種情況下,包拯不想答應也得答應。
“展昭,麻煩你一件事。上半夜我守夜,下半夜你守夜。”公孫策心思缜密,當下就做了安排,頓時粉碎了包拯想要趁半夜偷跑的念頭。
“好的公孫大哥。”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