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你道此時龐統還沒出名,公孫策又沒去過京城,他是怎麽知道龐統的。說起來,公孫策還是從包拯那裏聽說龐統的。
那時包拯還在京中,卻常常與公孫策寫信往來,信中多談國家大事,說國家羸弱,朝廷內皇上年幼,太後垂簾,太師□□;邊境外有西夏遼高麗虎視眈眈,卻沒有一員猛将能夠率領大宋走向勝利。說朝廷內官官相護,盤根錯節,官員子弟大多學無所成,成天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又說龐太師家的大公子卻和一般纨绔不同,此人心似有鴻鹄,可惜父親卻是龐太師,若不行正道,說不定會造成龐氏父子只手遮天的情況
不得不說包拯真不愧為大宋第一聰明人,不僅眼光獨到,對人的判斷也很是精準。雖然日後龐統不似父親一般以文從政,卻手握重兵,異姓稱王。但他有一點判斷錯了,雖然龐氏父子一個控制內政,一個掌管兵權,卻并沒有想旁人想的一樣挾天子以令天下。相反的,龐統的出現,反而令龐太師有所收斂。
話再說回來,公孫策、龐統、展昭這一頓飯吃的算是賓主盡歡,然而吃飯了,曲終人散了,龐統不得不再次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公孫策要走了。他本想以展昭之事告誡公孫策江湖險惡,若沒自己在旁邊,不定哪天就出事了。如今見展昭确是君子般的人物,也不好啊開口了。看來,還要另做打算。
但他龐統是誰啊?他可是大宋朝和包拯不相上下的人物,而且他還比包拯多了一個特點,那就是淡定。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驚,說的就是他龐統。除了偶爾會在公孫策的事上慌亂,但,那也只是偶爾,不是嗎?只聽他淡淡地說:“這高麗的高僧,可不是個尋常能見的人物。不知戒色大師可否帶我們兄弟倆去開開眼界?”
瞧這話說的多好,我們兄弟倆,說的那是情意綿綿情深意長的的。若是展昭答應了,公孫策想要拒絕,也礙于面子而不好開口了。
那展昭也是個熱心腸,他心下一想,反正師父也沒說過況且那高僧到京城後也要四處講道,能見着他的人多着呢,先帶自己剛剛結識的兩個兄弟去看看又能如何呢。于是他一口答應:“當然當然。路上有二位同行,小僧也是十分歡喜。”
公孫策聽了龐統的話,在心裏大大翻了個白眼,口中卻十分熱切地說:“那就多謝戒色大師了。我們兄弟可真是感激不盡。”最後一句話,公孫策幾乎是咬着牙說出的。
其實公孫策心裏也是挺想去看那什麽高麗高僧的,雖然讀書人多信道,但他對佛教并不排斥。況且自己的師父,包拯的母親包大娘信佛,公孫策自幼在包大娘身邊學醫,對佛教也是有幾分好感的。
“既然如此,那小僧便去安排安排。請兩位明日午時于城東五裏亭等候。”展昭一合掌,告辭了。
“這小和尚也真是有趣,我們也不吃他的也不穿他的,只是同行而已,有什麽需要安排的?”公孫策奇道。
“你別看他現在只是一個人行動,在他下榻的地方,一定有大隊人馬在等候。相國寺是國寺,高麗開國寺也是國寺,兩國國寺相交,我大宋可是□□上國,沒有點排場怎麽行。你別看展小師父只是說給我們安排安排,可這安排之事,也是講究的很。沒點地位的,還真做不來。看來這和尚還真是不簡單。”雖自幼不喜官場之道,但耳濡目染多了,龐統也算是深谙這其中的規則。之前看展昭手執巨闕,只想是他武藝高強罷了,如今看來,這展昭,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弱。
“原來還有這樣的道理,怪不得……”公孫策若有所思,怪不得包拯的仕途似乎很不順,若不是有皇上護着他,這個心思耿直的人怕是早就……
“怪不得什麽?”
“怪不得……沒什麽!”公孫策回過神來,“倒是你,龐統龐大公子,你可一直沒對我說實話啊!兄弟之間,難道不應該坦誠相待?”兄弟二字,公孫策咬的特別重。
龐統微微一笑,倒是十分坦然:“我說我姓龐,排行老大,這可不是大大的實話嗎?至于龐大這個名字,江湖人混叫而已,也算是個真的吧。”
“你……你強詞奪理!”公孫策沒想到龐統會這麽無恥,原以為龐統和一般的纨绔不同,沒想到卻也是一樣的無賴。
“此言差矣。”龐統打開公孫策贈送的扇子,輕輕搖着:“這叫人在江湖,不可不防。”
公孫策簡直要氣瘋了,音量提高了不止八度:“你簡直是大宋之恥!”說實話,公孫策自己也不知道這和大宋之恥有什麽關系,只是此時他暈頭轉向的,也不知自己在說什麽了。
和人辯論,除了包拯,公孫公子從來都是贏的,沒想到走了一個包拯,又遇到了一個克星,真是時運不濟,時運不濟啊。
“砰”的一聲,公孫策怒氣沖沖的摔門而出。龐統看着可憐的門,忍不住笑出聲來:“有趣,公孫策,你可真是越來越有趣了。”
話說這公孫策走了以後,心裏也是後悔了,他想龐統其實并沒有說錯,出門在外防人之心不可無,龐統對自己還算是厚道了。
可是要知道,我們的公孫公子有個綽號,叫做公孫別扭。他這人就是這樣,一旦做了什麽錯事,死不承認不說,還非得逼着別人說自己是對的。
如此看來,龐大公子想要贏得美人歡心,還得經歷段艱苦的歷程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