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此時的公孫策,還不知日後的波瀾,他的生活一如往常,做扇,讀書,偶爾幫助包大娘看病,直到這天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
如衆位所料,這客人就是龐統。話說龐統當日偶遇公孫策後,又在平安鎮呆了幾天,拜訪了當地幾家有名的制作湘妃竹的能手後,聽他們的介紹來到了公孫策的竹樓。
那日公孫策正在扇面上題字,沒有注意身後竹鈴被撞動的聲響,直到被一個慵懶而又帶着笑意的聲音打斷:“原來先生還有這手藝。”
公孫策心下一驚,手一抖,一滴墨珠變落在了潔白的扇面上,像是大雪茫茫中的一株青草,甚是惹眼。
“你……”好端端的一把扇子被破壞,公孫策自然有些惱怒,擡頭一看,卻是當日藥蘆外那人:“怎麽是你!”
那龐統不理會公孫策話中的憤怒與驚愕,只見他雙手一拱,道:“當日唐突了美……先生,在下在這裏陪個不是。”
說罷,他也不去看公孫策的臉色,徑自走到公孫策的身旁,拿過他手中的筆,在那滴墨汁上加了幾筆,畫了兩個小人坐于船頭,似在垂釣,又似在談天。公孫策聽見他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鳜魚肥。先生真是好雅興。”
此時公孫策的臉色已恢複了平靜,他嘴角輕揚,道:“公子也不差,只需幾筆,便挽救一把扇子。只是不知,公子此番前來,所謂何事?”
“今日才知道原來京中權貴競相搶購的湘竹扇竟然出自先生之手,在下真是佩服,佩服。只是不知,在下是否有運氣,獲得先生親手制作的扇?”
公孫策心想,每年來求扇的人數不勝數,哪個不是手執重禮,對自己說盡好話。可你這人不僅先對我無禮,後壞我興致,求扇?憑什麽!但他口中卻說:“公子想求扇,在下自然也願意給。可是目前我手上,并沒有多餘的扇子,還請公子見諒。”
也不知龐統是不是看透了公孫策的內心,見他微微一笑,仍是那慵懶的語氣:“我看這把扇子就不錯,只是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将它賣給在下。先生放心,價格方面,在下一定不會虧待先生的。”龐統手指的正是那把“西塞山前白鷺飛”。
公孫策再想,橫豎這把扇子已經毀了,還不如把扇子給這厮,免得他糾纏自己不放。我們別扭的公孫先生不願意承認龐統的畫還是很不錯的。
于是他也笑,說:“高山流水謝知音。既然公子這麽看得起要在下的湘竹扇,那麽在下也就将它贈予公子,也算對得起公子對在下的厚愛。至于禮金,在下也不是什麽貪慕錢財之輩,還請公子收回。”
龐統聞言也不推辭,便把扇子放在手中把玩,動作行雲流水,甚是潇灑:“那在下現在這裏謝過公孫先生了。”
那公孫策哪裏見過這麽厚顏無恥的人,他本想,這龐統也該好好推辭一番,自己再執意送扇,如此才能襯托自己金錢如糞土的形象。如此重複個三四次,也算他公孫策節操高尚了。公孫策自幼飽讀經書,這種讀書人固有迂腐的做派也學了個十成十。可沒想到這厮如此行事,自己這也算肉包子打狗了。
公孫策後來才明白,這種真性情才是龐統的可貴之處。就算他的身份變了又變,成了大宋唯一的異姓王,他仍然憑心做事,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對趙祯說,我并不是眷戀你的江山,只是不想一個庸君坐擁江山,禍害百姓。這樣的龐統,比那龍椅上的趙祯更配得上那個詞:君臨天下。
然而此時的公孫策并不能預料到今後這個王朝會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正如他現在也不知道眼前這個狂妄的男人正是權傾朝野的龐太師家的大公子,他只當自己遇上了一個無賴,丢了一把扇子。如此而已。
龐統見公孫策神色複雜,也沒揭穿他,笑了笑,從貼身的暗袋裏拿出了一個用玉雕的蘭花狀的扇墜,遞到公孫策的面前,說:“先生的禮物太貴重,龐某也無以為報,一點薄禮,請先生笑納。”
他頓了頓,又補充一句:“望先生千萬不要推辭。”
這下公孫策更為尴尬,這禮已經送到自己面前,又被龐統這麽一說,頓時說不出話來,臉色一會兒紅一會兒白,動作僵硬的接過了扇墜,半晌,才擠出一句:“多謝公子的禮物。”
這時的公孫策還未步入仕途,于官場上禮尚往來這一業務還不十分熟練。若是幾年後再遇到這樣的事,他一定會面色如常,嘴裏打着哈哈:“那麽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所以說,少年人,現在你還嫩了點。
公孫策就這麽和龐統認識了。
更準确的說,只是龐統認識了公孫策,而公孫策對龐統的身份則一無所知,只知道他叫龐大,京城人士,此番下江南是想領略下讓前朝皇帝醉生夢死的溫柔鄉。
龐大。公孫策輕笑,連名字都是假的。
罷了罷了,公孫策心想,萍水相逢不過是他鄉之客,過不了多久就相忘于江湖,由他去。
雖然名字是假的,但龐統說他想領略江南風光卻怕是真的。近來這段時間,龐統常常來找公孫策,說要公孫賢弟帶他去這周邊轉轉
那日公孫策收了這位“龐大哥”的玉雕扇墜,根據他公孫策這十幾年來遍讀詩書的眼光來看,這扇墜可不是什麽“薄禮”,這可是真真切切的羊脂白玉,有市無價的寶貝,可比自己的扇子值錢多了。龐統一出手就是這麽昂貴的禮物,真讓公孫策不好拒絕他的請求。因此這些天來,公孫策也陪着龐統游了不少地方。
而那塊扇墜,如今便安安穩穩的挂在公孫公子時刻不離手的扇子上。白玉美人,倒也相配。
話說這公孫策雖是個地地道道的江南子弟,但自幼長于平安鎮,也就對廬州這塊地界比較了解。即使他自诩博學,但所知一切不過是紙上談兵,反而沒有自幼就走南闖北的龐統見識廣。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帶誰游玩了。
古人道,十年一覺揚州夢。此言真不假。
經不住龐統說盡好話,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公孫策随龐統來到了揚州。
像公孫策這種文人,最是對那些山啊水啊感興趣的,一個瘦西湖,便讓我們的公孫公子流連忘返,不能自已。
其實龐統是最煩這些的,自小父親便對他采取放羊式教育,除去特殊的年節,剩下的時間他在哪裏,結交了什麽朋友,一概不管。因此龐統這些年去了好多地方,也見識了不少世面,江南這種軟綿綿的山水再也勾不起他的興趣。在他看來,這所謂的美景名景還不如大漠的黃沙好看些。
但是當幾年後龐統真的身處漠北,卻時常會想起自己在江南的這段日子:杏花,煙雨,還有那一抹淺淺的竹色。那時還真不容易滿足,龐統自嘲的想,随即又投身戰場上的厮殺。
雖然龐統不喜這些,但他還是興致勃勃的陪公孫策四處逛逛。他喜歡聽公孫策引經據典,賣弄才情。他忽然覺得,這時候的公孫策讓他有莫名的心動。
可龐統堅信自己是喜歡女人的,這點自己從前的那些相好就可以證明,從端莊典雅的閨秀到風情萬種的胡女,雖然風格各異,但無一不是女的。所以龐統覺得公孫策只不過是一時引起了自己的興趣,畢竟,自己身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人。
所以說,當局者迷,古人誠不欺我也。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