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兄弟相疑[VIP]
浸淫朝堂一輩子的老臣幾句話就點出了太多的刀光劍影,王華的做法更讓神龍驚奇,
他聽得很是入迷。
不過,他很快回過神,略過王華到底該不該不想摻合新君和嘉裕郡王之前争鋒而躲事兒的态度問題,直接問起政務,“那太尉一路慢慢行來,各地可有不協之處?”
王華頓時笑了。
他沒有立刻回答年輕的君主,倒是神龍不好意思了,也摸着鼻子笑起來。
大周經過先帝整整一朝奢侈淫逸,風氣早就敗壞了,雖然不能說沒有官員憑借着一腔熱血在地方耕耘,但更多的官員都逃不脫“當官三載,家裏兩天萬畝”的魔咒,一個個想得全是如何中飽私囊,絞盡腦汁增加苛捐雜稅。
君臣兩個經過這一回一切盡在不言中,說話越發敞開。
王華直接往後車比劃,“臣一路歸京,途經地點官員都不知臣是為了避禍,以為臣在顯示官威和陛下賜下的榮寵,因此各個都争前恐後的給臣送禮物,臣歸京時候,全家一共十車行李,路上分別派屬下先送‘禮物’歸京,前前後後總工送了十一回、每一回四十車。”
王華入京總共經過的城池數量頂天二十座,也能得到如此多的供奉,大周官員又不是各個出身高門巨富,他們哪裏來的那麽多錢?更何況就算出門高門巨富的家庭,也不會讓子弟扔錢聽響。王華得到的禮物明擺着全是當地官員貪污所得。
“陛下若是不問,臣打算上奏本,以臣這些年在幽州經營卓有成效,禮物全是外族汗王所贈為理由,将這堆不義之財呈上。”
王家是大家族,王華出身嫡脈,才能卓越,哪怕這些年來一直沒在中央,但族中經營有道,絕不會短了王華的財資,對他來說有個好名聲比那麽幾個唾手可得的錢財重要得多——雖然王華對王家實在沒什麽好感,從不提攜族人,但王家只要有王華在,就等于沒有退出朝堂,他們不會放棄王華。或者說,正因為王華對家族的疏遠,他也就家族心存愧疚,不希望自己退出朝堂後,再讓王家給自己背鍋。
“王家上門了?”神龍迅速反應過來,接着追問。
王鴻作為奸臣代表被神龍排擠出京,雖然王華成了太尉,但王華只是“先帝所賜”,他與元和帝見面之後關系到底能不能和睦都是未知數,王家怎麽會和元和帝一樣,随便問問就不管了呢。
王家一定非常急切的想要知道王華到底對于入京後的态度,是否準備和家族緩和。
王華對家族裏面的事情不願意多說,遮掩道:“不過是些家事罷了。”
雖然這年頭臣子的“家事”大多也逃不開和朝堂的聯系,但王華又不是典籍、周記這群與自己心裏親近的臣子,對方不願意多說,神龍就不能過多的追問。
他索性将話題拉回如何給地方官員精神建設的問題上,“地方官員貪腐至此,太尉可有什麽辦法?”
王華不答反問:“自臣到陛下面前,同一個問題陛下詢問了臣三回,陛下心中定有計較。不知陛下作何想法。”
這是在考他?
随即感到一陣好笑——這群老臣似乎都很喜歡“你問我,我就反問你,如果你回答的不好,那就不配得到我順服”的把戲。
但很快,這種話好笑的情緒變成了憂慮。
屁股決定腦袋,誰都不是天生就喜歡跪在別人腳下任人驅使的。神龍沒覺得自己能“虎軀一震,霸王之氣盈滿朝堂,衆臣順服”。因此,臣子們為了獲得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利,而與君王不齊心是正常的事情。
現在大周的環境非常不好,可以說整個朝廷都處在崩潰邊緣,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腦子不清楚的臣子就應該知道,和皇帝齊心協力做出改變才能長久的享受現有的權利,可臣子們依舊各有各的心思,要麽冷眼旁觀,要麽與朝廷做對。
在朝臣的眼中,他們如此無所顧忌,說白了,就是根本沒把龍椅上的君王放在眼裏。
不幸的是,這個“君王”現在是神龍。
如果不幸大周滅亡,臣子們雖然有危險,但還是不乏活命繼續給改朝換代的皇帝繼續當官的可能性的;但身為皇帝的神龍就慘了,不管他是剛烈的自願殉國,還是被謀朝篡位者獵殺,都逃不脫一條死亡的結局。
唉,所以說,沒有“自己人”真是件麻煩事,他還是應該多培育點“天子門生”。
神龍想到朝中官員的死德行,沒了繞彎子的興致,頗為直接的說:“能用就用,用不了的就撤換下去。識文斷字的确實大多出身高門,可所謂‘寒門’也有許多富戶,他們一樣不缺才學。而且,他們會對朕更忠心。”
忠心嗎?不過是用着順手罷了。
寒門出身的學子再有才學也再世家的阻攔下無法升到高位,他們更急迫的需要得到帝王賞識,自然會更加願意跟随在帝王身側,至于這種因勢而生的“忠心”到底是真不是真正的忠心,元和帝是不在乎呢,還是認為他能夠控制?
不過元和帝說得沒錯,目前來說,他需要做的是肅清朝堂,只有以最快速度将官員掌握在手中,才能讓政令通達。否則,縱然有再好的政令,得不到地方官員的正确實施,別說收到好效果,不弄的民怨沸騰就算祖宗積德了。
“陛下想得不錯,但老臣只問陛下一點——朝中官員盤根錯節,陛下既然要清理他們的黨羽親屬,官員又如何會為陛下效力?”
神龍臉上笑容立刻變得自信和放肆了許多,“太尉這話說的,便是夫妻父子之間也難免生疑。官員們不過是為了利益站在一起,他們的關系絕不會長久的。”
“陛下果然已有準備了。”
“是啊,可朕還是想聽聽不同的聲音。”神龍颔首,吃下王華說不出意味的評價。
“老臣沒什麽可說的。臣子的職責是實現君王的設想,況下陛下此舉無錯。陛下只要記得手段不可過于酷烈便可。”王華的話看似沒什麽用處,實則乃肺腑之言。
“朕會記得。”
神龍記下王華的叮囑,客客氣氣的擺了一場宴席給王華接風洗塵。
王華宴席上一直說着套話,回到宅院中接見王家人的時候卻忍不住對他們問起,“家中現在如何?平日吃喝可足夠?”
王家人并沒意識到王華口中話的意思,還當王華年紀大心軟,開始考慮家族利益了,興沖沖的回答:“您不必替家中擔心,家裏錦衣玉食,每日餐點無數,絕不因元和帝下令節儉就短了衣食。”
王華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勉強壓下險些脫口而出的辱罵。
皇帝的意志是區區一個家族能夠改變的嗎?虧元和帝在知道王鴻沒幹好事兒之後,直把他驅趕出京城,沒牽連整個王家,結果王家就是頂着皇帝下達的節儉命令做,來彰顯自己的大家氣度?
一群蠢貨!
王華沒好氣道:“我看家中人口肥壯,很不必吃喝得這般好。清粥小菜足以。”
“叔祖這話說的,我們王家歷經四朝,是當之無愧的世家大族。哪裏吃不起幾道菜了。孩兒們肥壯些,身子骨才硬朗。”
“宮中元和帝為我接風洗塵,桌面上才八個菜、一瓶酒水。你們倒好,家裏吃的比元和帝還好——難怪王鴻被貶谪出京後,你們一個都進不了中樞!就這點眼力,王家怕是沒機會‘歷經五朝’了!”
王家後輩急了,“可叔祖,元和帝不像個小心眼的君王。”
“君主心胸寬廣,你們就對可勁兒禍害君王的寬容?哈,你們要真的做此想法,趁早買了白绫準備全家上吊吧。”王華多年未曾回家而積攢出的不多的思鄉之情完全在和家族中後輩的幾句話裏被打散了,他擺擺手,讓仆從攙扶着回去自己家中,見了子女勉勵幾句後,就與陪伴了自己一輩子的老妻一起歇下了。
躺在分外香軟的床榻上,王華反而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了。
人老了覺輕,他的老妻疲憊得很,可王華這麽翻來覆去的,她也睡不着了。王華的老妻索性讓侍女在房內點上一盞燈,與王華挨着說起閑話。
“我看你從宮中回來就魂不守舍的,是新君不好相與麽?”
王華和老妻少年夫妻老來伴,一輩子吵吵鬧鬧的到了年老時候反而無話不談,感情深厚起來了。
王華索性起身,批了衣裳憂心忡忡的說,“聰慧之人,大多是難以欺瞞哄騙的。今日歸家,我才發現家中變了太多,子弟都太過奢侈傲慢。這不是好兆頭啊。”
既然開口了,後面的話就更沒有說不出來的了。王華苦笑着補充,“連咱們自己頻頻去信叮囑兒孫刻苦,他們都擺脫不了一身驕奢的習氣,更不用想族裏其他家的了。王家整整二十幾代都是名門,如今在家中官位最高的居然王鴻那是個佞臣。我越想越後怕,哪裏還有睡意。”
“王華那小子還是我看着長大的呢,一轉眼都能作奸犯科了。”王華的老妻笑着搖頭,很是寬和的說,“新君第一個收拾的就是他,可你看他如今還活蹦亂跳的。可見新君也不是個狠厲無情的人。得罪願意萬事留一線的皇帝一點也不可怕。”老妻拍拍王華,“行了,睡吧,咱們都這個歲數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你該說的都說到了,再替他們操心,他們不照着做也沒用。”
王華老妻一語成谶。
王華真沒想到,元和帝口中“兄弟相疑”,狠狠咬在一起居然是從王家開始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