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清理現場[VIP]
嘉裕郡王過去想要做成“大事”,那麽只靠着自己就讓一個商隊通行全國是不現實的,哪怕為了拉攏更多的官員、世家成為“自己人”嘉裕郡王也是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好處分出去的。因此,嘉裕郡王手中那只所謂的“販糧商隊”實際上的主人也并不只有他一個,各地世界都摻了一腳,只是讓嘉裕郡王擔了“主人”的名聲。
嘉裕郡王若是以後能成大事,這些世家等于在累計財富的過程中給了嘉裕郡王幫助;嘉裕郡王如現在一般沒成,讓新君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他們也“從來不是”嘉裕郡王的人,用不着陪着嘉裕郡王一起死。
白拿好處的事兒誰不願意做呢。
因此,大周境內的世家們和嘉裕郡王的關系都不清不楚的。
左右逢源,也是世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畢竟連王華自己都覺得有需要就接受了嘉裕郡王的示好,可王華真沒想到王家果真衰落至此。,族人居然真有為了這麽點嘉裕郡王送來的小錢争鬥到被人抓住把柄的時候。
王華老妻想到堵了自家門口,請求王華入宮求情的族人,頭疼的回身看王華,“你可別進宮了。”
王華撥去茶沫,“他們既然自己找死,我進宮不進宮有什麽要緊。難道他們真以為我這張老臉在陛下面前值些斤兩麽。”
“你真的一點都不管,恐怕族人會怨恨你。”
王華在老妻擔憂的目光下搖頭,“我不管他們只怨恨我、怨恨自己無能,若是我入宮了,又不能改變結果,那麽他們不但會怨恨我,還會連陛下一起怨恨——嘉裕郡王是不成的,我真進宮了等于逼着全家族跟随嘉裕郡王去死。就這樣吧。”
老妻和王華一起無奈嘆息。
三年喪期将盡,王華認為,以元和帝如今的年輕氣盛,既然出手了,定然是雷霆手段。王家最先被抓出來,定然要折損許多人口了。
但元和帝抓到了王家把柄,在判決出來後,卻施恩免了直接打在身上的刑罰,只執行了流刑。
王家還當是王華入宮的時候就與元和帝有了約定,才在王家子弟出事被抓起來的時候閉門不出,确定刑罰只是流放,給随行衙役塞足夠金錢就能免于苦楚後,直接放下心,轉頭去打點流放途中的小吏們,免得家中子弟受苦。
王華一開始也不懂得元和帝為何要高高擡起輕輕放下,但在元和帝将第二家、第三家世家子弟投入監牢後,王華終于明白了元和帝這麽做的緣故。
——罰得不重,朝堂上的臣子還不會嚴陣以待,都覺得未來可期。
元和帝确實不是針對某一家,他的目的是鏟除所有不被掌握在手心的世家。
原本打算回來養老,徹底退出朝堂,遠離紛紛擾擾的王華終于在歸京後的第五個月嘆息着對老妻說,“把我的官府找出來吧,我明日進宮。”
老妻焦急道:“你不是說元和帝殺性不重麽?難道看錯了?”
王華笑着搖頭,安撫老妻,“沒有,我沒看錯。陛下日後定為明君,只是明君未必容得下權臣啊。我今日入宮,為陛下所用,陛下日後還會看在我的面子上給王家留條活路。”
“那陛下會不會為難你?”
元和帝一開始對着王華招攬的時候,王華回家“養病”,現在看出元和帝真正目的之後,他又湊上去,元和帝真的能毫無芥蒂的容下王華,而不是人為王華是跑過來給自己家族謀好處的麽,更或者說,元和帝不會反而想起來王華之前的推拒,可以冷待他麽?
“別怕,陛下若是那種人,典籍也不會跟在陛下身邊。他那個人最滑頭了,你沒看典籍之前裝模作樣的躲了多少年麽。”
第二日王華銷假入宮,神龍見了王華之後沒說什麽,笑了笑直接讓沈瑜跟着王華學習。
并且,對于世家子弟的清算并沒有就此結束。
這一場清算持續到了年末,元和帝似乎對于世家子弟身上出的一丁點小問題都趕到痛心疾首,口稱“世家怎可衰落至此”然後把人都給流放到邊疆最需要人幹活的地方去。
世家理所當然的認為元和帝是請不出人做幫手,才找了借口從世家借人,甚至送子弟去服刑的時候還對着家中桀骜不馴的後輩們反複叮囑這是進入朝堂的好機會,不成想,元和帝早就對願意在邊疆紮根的官員們交代過,他送來的都是能寫會算的廉價勞動力,讓他們不要客氣随便用,不順手照着罪犯處理便可以。
——神龍手下缺乏人才,但他現在已經不畏懼殺人了。
神龍已經漸漸明白了不殺人是因為那個人活着他背後的勢力還有,留下罪犯的性命是為了施恩,而如果殺掉對方能夠做到的話,在對方犯罪的情況下殺人更能夠平息民怨的道理。
王華一早聽過沈瑜的名聲,接觸下來發現沈瑜确實聰慧機智,性格有溫馴可人,不由得想起京中對于沈瑜“身份”的傳聞。
王家是大家族,不缺年輕貌美的女子,王華禁不住惜才之心,私底下對沈瑜試探,“侍中有如此才幹,為何不早日成婚?”
沈瑜想到自己家裏一心盼着他光耀門楣的母親和朝堂上用了自己又處處克制自己的元和帝,自失而笑。
打從陛下看破了他的小心思,雖然依舊在用他,可他确實再也算不上陛下的心腹了。
如今的“五品侍中”說不定是他這輩子能達到最高的官位了。
一個五品小官,在京城掉下塊瓦片都得砸到三五個,他拿什麽臉面去哄騙外面不知道內情的人,娶人家嬌寵長大的女兒。
難道真是因為陛下看着而不敢成婚?
歷代君王若瞧上了哪位男子,無不為其挑選高門女子匹配,生怕自己死後不能保護對方周全,難道今上在政務上如此殺伐果斷,偏偏對心頭所愛如此苛刻?元和帝不像是這種人啊。
王華琢磨了一下,覺得王家下一代沒有能提得起來的人,還是舍不得沈瑜這種現成的青年才俊,“民間都說成家立業,侍中已有‘業’了,何不娶一名門女子為自己打理家中事務。有了妻子便上可孝順父母,下可照顧弟妹,養育子女,将你一身才學傳承下去。”
“知書達理的女子不易尋,便是有這種女子也全都是父母掌中珍寶,恐怕我無法與之般配。”沈瑜其實是很想成婚的,王華反複說起婚事,他終于忍不住接口。
看來事情有門啊!
王華才不是那群把臉面看得比天大的人,馬上追問,“老夫家中有一曾孫女,明年出了陛下的孝期就及笄,從小被老夫待在身邊,知書達理、賢淑溫柔,未曾許配旁人。不如今晚下衙,你随老夫回去喝幾杯,見見她。”
“這、這是不是不太好?”沈瑜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整個人都懵了。
京城裏面的好女子哪個不是在等着給陛下做後妃,王華為何丢下陛下而就他呢?
王華頗為實在的撫掌而笑,“不瞞你說,老夫這孫女從小陪着我在邊疆,雖說性情賢淑溫柔,但實在不是個閑得住的人。她很不耐煩世家門第裏面那些勾心鬥角。你讓她為了振興家業算賬一坐一整天無妨,但要是讓她陪着不知道哪家子一表三千裏的表親吃茶說閑話,是絕對坐不住的。老夫年輕時候覺得男人該四海為家,孩子都不是待在身邊教養的,到了這半年歲才想起來享受天倫之樂,親自把曾孫女之後,明知道她不耐煩高門裏繁瑣的人際關系,哪還舍得她去吃這份苦頭。沈家如何老夫心中有數,你的危難對她來說不算麻煩,她又是适合你的人選。若你們兩個能看對眼,便是天作之合了。”
一切都好,就是不知道陛下那頭……
王華心裏掂量了一回,發覺沈瑜已經興奮又羞澀的垂下頭,看表情就同意了八成。
王華繼續不緊不慢的說,“若是你們兩個都覺得是門好親事,禀明陛下,讓陛下做個主賓豈不美哉?”
沈瑜根本沒發現這句話是王華試探他和元和帝之間關系到底到了哪一步的,認認真真的琢磨了一番,心想,陛下如此還立着他當靶子,為了顯示對他的榮寵,應該不會拒絕,神色越發放松了。
王華頓時知道,不但跟沈瑜這門親事成了,沈瑜和陛下之間也不是那種海誓山盟的牢固關系。
王華、沈瑜兩個都是聰明人,說話喜歡留一半用猜的,因此,這一回也就犯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毛病。等到沈、王兩家交換庚貼,請神龍做賓客的時候,神龍面上笑得和煦,稱贊沈瑜和王家小姐男才女貌、天作之合,私底下直接給穆懷淵寫信抱怨沈瑜小心思一波接一波,太令人失望。
沈瑜當初犯錯的時候,神龍不是沒有私底下找他談話試圖去緩和君臣關系的,可無論沈瑜當時承諾過什麽,到頭來沈瑜仍舊發自內心傾慕世家高門,極容易在他們面前表現出卑躬屈膝的一面。
——不是對于才學能力的傾慕,單純傾慕世家高門的繁華,這就讓神龍越來越抵觸沈瑜了。
穆懷淵接到信後,從前到後讀過,垂眸低笑,他對身側樊白問,“今年試種的嘉禾什麽時候才能收?”
樊白不明白的反問,“縣令不是打算今年送大米入京當禮品吧?”
“你不懂。”穆懷淵眼中笑意越發濃厚。
比起珍玩古董,能填飽百姓肚子的米糧才是神龍真正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