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花溪縣,顏家。
李管事邊說邊領着顏從安進門,向東園走去:“南院前幾日老奴便派人灑掃過了,三娘子可還是要住在暖香閣?”
顏家并未分家,故而除了兩個外嫁的女兒,剩餘四房都住在縣城北的這間顏家大宅內。宅子分東、北、西三園,長房與三房住在東園,二房與四房住在西園,顏老太爺住在北園。雖然長房與三房都住在東園,但東園也分南北兩院,長房住在北院,三房住在南院。
南、北兩院中間隔着一座不大的湖。湖是修建院子時挖的,引的宅子外河流的活水。湖的南、北兩院各有一座小花園,湖上無橋,兩院之間并不相通。北院與南院也有各自的院門,相互獨立。
顏從安自小便怕冷,暖香閣是顏廣信夫妻在世時特意為女兒所建,暖香閣內特意鋪設地龍,冬日裏升上火也能如春日裏那般溫暖,顏從安在離開前便一直住在那處。
想起過世的父母,顏從安有一瞬失神。她秀眉微斂,強壓下心中憂思,淡淡道:“住暖香閣便可。”
李管事心思通透,見她失神,便猜到她是想起了往事。他未再多言,安靜地領着她向南院走去。
李管事在顏家當了多年的管家,也算是見多識廣,可看到搬入南院內的二十幾個大箱子,還有那十幾個仆從,也是暗暗吃驚。這顏家的三娘子在家中不受重視,可在陸侯爺這外祖眼中卻視如珍寶。這二十幾個大箱子與衆多的仆從,并非只是送予外孫的財物,更是送給其餘人的警示。
待顏從安重新梳洗整理完畢後,就随着李管事去了北園拜見顏老太爺。
顏從安來到北園的時候,老爺子正在桌案前查驗賬冊。
顏老太爺固守祖宗禮法,重嫡輕庶,一心想将家業傳予嫡子。他膝下原本有兩位嫡子,三房嫡次子顏廣信德才兼備,為人沉穩,做事井井有條,亦頗善經商之道。不到十年的功夫,顏家産業便在顏廣信手中擴大了一倍有餘。
奈何天妒英才,顏廣信在而立之年不幸亡故。
顏老太爺無奈之下,只得将希望寄托在長房嫡子顏廣興身上,可顏廣興為人平庸,不僅無半點經商的才能,反而有一身纨绔習性。他酷愛金石字畫,可自身确又不精通,往往十買九被騙,卻依舊是樂此不疲。
兒子不成器,顏老太爺本欲寄希望予嫡長孫。可其子顏鴻傑比起顏廣興有過之而無不及,聲色犬馬,常年流連青樓不歸家。唯有一點,比起其父顏廣興,多了些經商的才能。也正因此,他父子二人才未被顏老太爺厭棄,但卻也不甚滿意。
顏從安二人來到門口,顏老太爺也未察覺。
李管事上前一步,敲了敲大開的房門,開口提醒道:“阿郎,三娘子來了。”
Advertisement
顏老太爺聞言,才緩緩從案前擡起頭,看到顏從安後,微微舒了眉眼,招了招手讓她進門。
待顏從安走進,顏老太爺貌似關心道:“從安這幾年在京都過得可還好?身子可是好全?”
顏老太爺穿着一見素色大褂,頭發盤起在腦後,梳着頂髻。這衣服修士的裝扮,倒是真如楚無歌所說那般,信了道教。
顏從安有些詫異,不曾想到像顏老太爺這般老謀深算、殺伐果斷之人,等到晚年之時,竟也會求仙問道。
她在京都養病三年,從未收到顏老太爺的半封家書,他方才話中的關心,又能有幾分真心有幾分假意?
“從安身子已大好。從安不孝,勞阿翁挂心。”
顏老太爺見她只是身子單薄了些,面色并無病态,欣慰道:“好了便好,如此,我倒也放心些。南院那邊,李管事可已安排妥當?若是有哪處不足的,直接說予他,讓他安排便可。”
顏從安眉眼微展,淡淡笑着道:“從安知曉,有事定會與李管事說。”
顏老太爺見她這乖順的模樣,難得起了些憐惜之情:“京都離花溪縣千裏之遙,從安一路舟車勞頓,想必也是疲乏。我也不多留你說話了,你早些回去歇息吧。”
顏從安順從的點點頭:“從安這就先回了,阿翁也要注意身體,莫要太操勞。”
一旁的李管事見顏從安要離開,快步上前引着她出門。
二人還未轉身,顏老太爺又突然開口吩咐李管事道:“告知其餘三房,明日一同來北園用晚膳,替從安接風洗塵。”
李管事回身躬身應道:“老奴這就去與各房說。”
顏從安又俯身行了一禮,才跟着李管事退出顏老太爺的書房。
顏家各房的院中都另設夥房,平日裏并不在一處用膳,只有逢年過節或是家中大事,才會在顏老太爺的北園一同用膳。
顏老太爺雖然說的是接風宴,但顏從安知曉,明日的家宴,定是宴無好宴。
昨日在破廟睡了一宿,顏從安早就有些疲乏,用過晚膳後,就早早的歇下了。
翌日。
顏從安洗漱完畢,來到膳堂還未坐定,門外便風風火火跑進來一人。來人正值豆蔻年華,她身穿鵝黃色襦裙,明眸皓齒,面若桃花,眉宇間還帶着稚氣。
這人是顏從安的堂妹,顏家五娘子,顏從樂。
顏府一共有五位小郎君,卻只有她與顏從樂兩位小娘子。
顏從樂是四房顏廣義的庶女,芳齡一十四,母親蘇氏原是顏廣義娘家表妹,與顏廣義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可蘇家只是農戶,顏老太爺自是看不上這樣的親家,他替顏廣義與花溪縣悅來貨棧的女兒定了親事。可顏廣義依舊對蘇氏念念不忘,在成親後的第三年,如願的納了蘇氏為妾。
顏廣義的正妻沈氏,對顏從樂雖不苛責但也并不喜愛,因此顏從樂與自己的親哥哥顏鴻遠的關系也不算親近,反而自小顏從樂便愛粘着顏從安,姐妹兩人雖差了五歲,但小時候經常在一處,感情倒也算深厚。
當年顏從安病重,去京都前看過不少大夫,皆說是藥石無醫。
顏從樂本以為她家三姐安這一去京都,再無歸日,自三姐走後郁郁寡歡了許久。如今又見到活生生的顏從安,自是十分開心。
顏從樂大步跨進屋門,提着裙角小跑着到了顏從安面前。她先是上下仔細的打量了一番顏從安,面上漾開了笑顏,伸手拉着顏從安的衣袖,輕輕搖晃,眼角有些微微泛紅:“三姐,三姐,真是你回來了?”
顏從安在病中時,顏從樂日日都會過來陪她,同她講一些外面的趣事。顏從安病了一年多,病情一直不見好轉,顏從樂沒少在她的床前掉金豆子。爹娘死後,顏家上下十幾口人,除了遠嫁的親姑姑顏如玉,也只有這顏從樂這個堂妹是真心待她,盼着她能康複如初。
顏從安見她這般高興,亦是心中歡喜。瞧見她額角沁着細細的汗珠,便猜測這丫頭定是聽了消息一路從西園跑來。
她先是理了理顏從樂鬓角的碎發,又拿出絹帕替她拭去汗珠,柔聲問道:“這麽早就過來,可用過早膳?”
多年不見,顏從樂見三姐依舊如往常那般關心自己,更是開心,嘿嘿笑道:“聽到你回來的消息,一時高興便跑了過來,還未用過飯。”
顏從安拍了拍她的手,引她到桌邊坐下:“那便一起用膳吧。”
說罷,又對一旁的玉珠吩咐道:“玉珠,給六娘子備一副碗筷。”
二人用過早膳,顏從樂便忍不住好奇問起了顏從安身體可是無礙?在京都過的如何?顏從安事無巨細,一一耐心回答。
問完了顏從安的近況,顏從樂又跟顏從安講這三年顏家發生的幾件大事。
顏老太爺讓嫡長孫顏鴻傑做了彙茗茶莊商鋪的管事,讓四房顏廣義父子做了彙茗茶莊茶山的管事。二房顏廣德依舊不受重視,長子顏鴻博今年開春的時候病逝了,留下一兒一女。顏家大姑依舊三五不時的來打秋風。
中間還提及顏老太爺最近準備在北園建了一座道觀,說是經青龍觀的高人指點,那道觀不僅能提升顏家的氣運,還能助他早日修仙得道。
小姑娘叽叽喳喳,一頓早膳用的好不熱鬧。
顏從樂本想拉着顏從安出門,帶顏從安看看她不在的三年,花溪縣有何變化。
顏從安推脫說今日還有很多雜事要處理,不便出門。不過明日要去廟中替父母燒香,顏從樂若是想,可以一同前去。
顏從樂見着院中來來往往忙碌的仆役,便也未再堅持出門,只是依舊在顏從安院中坐了大半日,等二人用過了午膳,蘇姨娘那邊派人來尋,顏從樂才意猶未盡、依依不舍的回了西園。
可走了不消片刻,又特意跑回來囑咐顏從安,明日要同她一起去廟中燒香,可別忘了這事,将她落下。
顏從安應了她明日定等她來了一起走,顏從樂才肯作罷,美滋滋的提着小裙擺向西園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