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生活
我們生活在哪裏?我們如何生活?生活,可以用四個詞概括:信息,交換,實踐,限制。他們代表了兩個過程,一是從外到內的過程,二是從內到外的過程。這裏的內外,是相對于人的自身而言的。從外到內,即從外界到人自身;從內到外,即從人自身到外界。第一個過程,反映的是信息與交換。信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類生活是由信息的正常流動組成的,最常見的信息形式為新聞和廣告。新聞,經過編輯和過濾的信息;廣告,根據定向需求而産生的,具有宣傳功能的信息。他們是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梁。有了這一橋梁後,我們便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交換。這裏的交換,既指物的交換,即買賣;也指信息的交換,情感的交換,和思想的交換,包括但不僅限于人與人的溝通。
當外界通過信息這一媒介,向人進行輸出時,人對信息會有不同程度的反饋,無論是有效的強反饋和弱反饋,還是無效的反饋,都是一種人基于信息的傳遞,而産生的反作用。這一由外界影響,引起內部反饋的過程,達成了交換。信息與交換,誕生了百度的搜索引擎,騰訊的微信,今日頭條的個性化推薦,阿裏巴巴的商業帝國。第二個過程反映的是實踐和限制,我們在信息與交換的驅動下會進行實踐。梭羅在
第一章提到,人的一生是由無數的嘗試組成的。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發現限制。這一由人內部産生,引起外部作用的過程,是學習的主要方式。用兩個簡單的事例理解這兩個過程:
一:當你聽到某地發生地震災害——你從外界獲取到信息;你對災區産生了同情——你的情感即你對信息的反饋,此處,信息對你的作用,和你的反饋形成一次交換;你從新聞報道中得到了紅十字會的捐款賬號——再一次從外界獲取信息;根據紅十字會的捐款賬號,你捐助了一定資金——你的捐款行為即你對信息的反饋,此處信息對你的作用,和你的反饋形成了第二次交換。同時,捐款行為也被視為是一種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限制被發現了——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需要依靠機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無法征服自然;……;從這個事例可以得知,從外到內和從內到外的兩個過程可以發生重合;人的實踐可能發生在多次接受信息,實現交換的基礎上。
二:當你在與朋友聊天中得知某一娛樂八卦——你從外界獲取到信息;你內心非常激動——你的情緒即你對信息的反饋,此處,信息對你的作用,和你的反饋形成一次交換。從這個事例可以得知,不是所有的從外到內的過程,都能夠引起從內到外的過程,即不是所有的信息和交換過程,都能夠立即引導實踐,發現限制。因此,我把這樣的信息和交換,稱為非直接有效性信息交換。并不是說這樣的信息交換是無效的,他介于有效和無效之間的交叉區域,不能直接引導實踐,但是可以在一定積累下,影響實踐。
在理解這兩個過程的基礎上,簡單談一下一種特殊的信息——新聞,以及一種常見的思想的交換,溝通。當下我們被各種各樣的新聞充斥着生活,它是我們對信息的主要來源,其三大特點是時效性、真實性,和客觀性。網絡的快速發展滿足了新聞對實效性的要求,與此同時,也給新聞對真實性的要求提出了挑戰。這裏,主要想談的是新聞的客觀性。事實上,經過人的大腦處理,并産生的新聞,從根本上不具有客觀性。人的自身會對一件事形成自己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相當于我們對外界信息的一種反饋。每個人的反饋具有特殊性,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這種差異有可能在繼續接收信息的過程中減弱,并最終消失到令人難以察覺。因此,新聞沒有絕對的客觀性。它只保持傳遞者想讓它保持的狀态。但是,正是新聞的這一特點,确定了它的重要價值。我們可以通過新聞研究藏在起身後的,關于其傳遞者的心理活動。
溝通是一種常見的思想交換,雖然溝通不一定交換的都是思想,但思想的交換主要通過溝通實現。因此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是感情上,溝通都有重要的作用。想實現有效的溝通,首先需要從根本上尊重對方并給予信任。在工作中,尊重上下級;在生活中,尊重身邊人;在感情中,尊重愛人。其次是主動,積極推進溝通的進行。最後是耐心,在溝通過程中,能夠給彼此空間,承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