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文明堂內
榮安不得不感嘆, 知我者莫若元。
“掌櫃的,門口的牌匾怎麽會有曹丞相的印章呢。”榮安算是把書肆轉過來遍,現在開始拉着掌櫃的閑侃。
掌櫃的摸摸胡子, 神色帶着驕傲:“這個可是我們書肆最大的不同。故事比較長,不知道公子有時間嗎。”
榮安:“當然。”
掌櫃:“還是一百多年前, 在曹丞相是個小娃娃的時候。家中貧困,吃百家飯長大。沒有人教過他讀書認字, 他自己就偷偷趴在私塾門口聽先生講課。
被私塾先生發現後,一考量,了不得喲。曹丞相小小年紀靠着偷來的知識能對上私塾先生出的題。先生惜才,又聽聞曹相無父無母,流浪長大。就直接把曹相收為學生, 免去他的束脩。
曹相感恩,他也知道一個人上學的負擔有多大。就常常來我們書肆抄書,我們之前的老東家感念曹相的好學品質, 加上曹相字體抄寫端正,有心資助,一本別人十文給曹相十五文。并且書肆內所有的書都可以免費讓曹相拿去抄錄。
我們老東家和那個私塾先生就是好人有好報, 誰能想到當初那個吃百家飯靠抄書過日子的毛頭小子成了位高權重的丞相呢。
曹相做官後一直沒忘記泸陽, 沒有忘記過幫助他的百姓。曹相自己出資在每個書肆都建造了供寒門學子抄書的地方, 我們書肆的地方是最大的,還有曹相親筆提字和印章。
曾經幫助曹相的私塾先生,曹相無以為報,如若沒有他的這個恩師,就不會有後來的他。曹相要接老先生和自己去京城, 老先生舍不得泸陽, 舍不得自己的學生, 沒有答應。曹相無奈之下幫助老先生擴充私塾,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老先生的條件更好。
老先生去世後,曹相按照親子的孝制回來丁憂三年。對老先生一家也是十分的照顧。
曹丞相是個好官是個大英雄,可惜沒能有個後代。”
掌櫃說到最後有些遺憾,曹相那麽好的一個官居然一輩子沒有成過親。
這是榮安最不理解的一個地方,曹丞相為什麽沒有成親。難道有什麽難言之隐?好男風?
榮安拍拍腦袋,敢跑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她不能對先人不敬,尤其是曹相這樣的枭雄人物。
榮安問道:“掌櫃的,你知道曹相為什麽一生不曾娶親嗎。”
Advertisement
掌櫃的直接嘆了口氣:“唉,我也是聽我們少東家講的。老先生在世的時候要給曹相說親,那時候曹相都已經二十好幾,同齡人早已做了父親,只有曹相還是只身一人。
無論老先生說什麽曹相都沒有同意要成親,他說他自己的心思不在那上邊,他要讓百姓的日子過的更好,沒有辦法分心去好好對待一個女子。與其耽誤人家不如不娶,老先生也沒有辦法。曹相當時可是傷了一地的女兒心呢。”
榮安想這就是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吧。
曹相一心為着古齊國百姓,心裏怎麽也容不下兒女情長。這是何等的英雄風範。
榮安現在很想見見這個百年之前的丞相,他的故事給予了榮安很大的鼓勵。
榮安本以為她要做的事情很偉大、很困難。但是百年前就有人在這樣做了。
“泸陽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 榮安不自覺的喃喃出聲。
“這個呀,您得自己去看去了解我們泸陽府城,一句兩句是說不清楚的。” 掌櫃的回答。
榮安原地思考了一會兒,就邁步走到祝允常和譚奕旁邊,同他們一起在旁邊靜默抄書的少年。
“先生,不如我們把他們抄的書全買下來吧,或者給他們留些銀子,別讓他們再抄書了,既辛苦又不賺錢。” 祝允常看到榮安走來小聲的在她耳邊低語。
榮安無奈,這孩子心是好的,就是沒有想到好方法。
“常哥兒,他們現在是非常缺錢,但是現在他們最缺的是一個機會,賺錢的機會。” 榮安慢慢引導祝允常來思考。
祝允常:“那我們幫他們找一個賺錢多的工作?”
榮安:“不,他們賺錢的機會文明堂已經給過了,一本十文錢雖然在我們看來很少,但是每天勤奮點兒是足足夠用的。他們也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他們為什麽要努力學習呢?”
“是為了科考嗎?那确實不能做太多工作。”
“非常對,他們最重要的是好好學習備戰科考,将來做了秀才中了舉,一切都會變得很不一樣的。這些都只是暫時的。”
榮安引導着祝允常找出問題的關鍵在哪兒,看到他漸漸清明的眼神榮安才有笑容。
“你們要不要在這兒試着抄一會兒書,賺不賺錢無所謂,關鍵是來體驗一下這種感覺。” 榮安看着兩人問。
“這…好像也行。” 祝允常和譚奕對視一眼,覺得先生這個主意不錯。
“那你們去坐在角落裏抄一會兒書,不要心急,準備走的時候過來叫你們。” 榮安指了指角落裏。
她就知道讓他們試着抄書有戲,半大不小的少年最喜歡嘗試新奇的事物。第一次見到他們從未見過的世界,他們肯定特別想體驗一下。
安排兩人抄書,榮安又轉向其他地方。景紹元在很認真的看古齊國史,榮安笑笑又去看丁修明。
他在四書五經那邊的架子旁邊看書,兩人都在看書,榮安扭頭瞅了一圈,沒有看到岑寧在哪裏。
“不能出去了吧。” 榮安邊找邊想。
找到了。
榮安仿佛看到一副仙境畫面。
陽光透過窗戶散落在少年手中拿的書上,輕風微拂起少年額前的幾縷碎發。風光正好,清風不燥。
鵝的老天爺吶!
她看到了什麽!寧哥兒居然在主動看書,這畫面太像前世圖書館裏校草翻書的情景。
榮安立刻看櫃子上寫的什麽,是什麽勾起了武癡的興趣。
“兵法” 怪不得,我說呢。
榮安悄咪咪走近浏覽架子上的書籍,一群古古怪怪的兵法。榮安也沒有看過多少。
“先生,您來了。” 岑寧放下書。
“還是吵到你了,沒事兒,你接着看。” 榮安已經盡量放輕腳步,沒想到還是打擾到岑寧。
“沒有沒有先生,習武之人都有這個警覺的,在您朝我這個方向走來的時候我就是知道的。” 岑寧撓撓有點兒紅的耳朵。
“這麽厲害嗎。” 榮安心裏想道。她現在越來越期待自己有內力的那一天,肯定也會這麽厲害。
“看完兵書有何感想。” 榮安拿起岑寧剛剛看的書翻看。
“感覺還挺好看的,就是有些地方不太懂。” 岑寧道。
“哪裏不懂,先生雖說也不太懂兵法,但是可以幫你看看。”
“先生,您看這一句,'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後半句我明白,前邊兒的好戰必亡是為什麽呢。” 岑寧臉上連眉毛都在用力的糾結。
榮安聽到這句話就知道他可能不理解的點兒在哪兒了,果然不出她所料。
榮安語重心長:“戰争是下下策,一個國家如果總是打仗,那麽百姓會怎樣,國家的財力物力兵力都将會因為連綿不斷的征戰有所損失。受傷害最大的終究是百姓。打仗打仗,打的是護衛百姓生命財産安全之仗。無故的戰争要不得,那樣只會勞民傷財。”
岑寧思考着消化榮安的話,好一會兒才點點頭表示他懂了。
岑寧問的這句話也許是上天注定的,榮安問他對後半句的理解。
“你怎麽理解後半句的,能給我講講嗎。” 榮安問。
岑寧斟酌道:“後半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我理解的很簡單,國家安定也不能忘記練兵,兵力強大才能保護國家,倘若自己兵不強,那必然是危險的。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岑寧還有些不自信的加上後半句話,畢竟他水平有限。
榮安內心百感交集,什麽也沒有說把書還給岑寧,交待他繼續讀,還有不要忘記自己要寫的十三篇文章。
榮安回頭的那一刻眼神冷了冷,一個十二三歲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怎麽朝廷那些官員都那麽糊塗。
都是裝糊塗,軍饷需要的錢再多也沒有那些個老匹夫貪的鹽引和赈災銀多。
一個個如此鼠目寸光,不怕寒了将士們的心嗎。
榮安雙拳緊握,她真的想破口大罵,她都替岑家不值。盡心保護古齊國,守衛邊疆。現在古齊安定了,這群軍人卻被視為吃幹飯的。他們都忘記戰亂時是誰一直在前線沖鋒陷陣嗎。
生氣過後,榮安很快就整理好情緒。她是一個成年人,已經能夠學會很好的掩藏情緒,不會意氣用事。
即使知道朝廷的腐敗和皇帝的短視,榮安也不會教導這五人厭惡朝堂,要做個隐士高人什麽的。
他們不是一個人,他們五個每個人的背後都是幾百人的大家族,每一步都馬虎不得。
物競天擇,适者生存。
榮安要教他們的是适應這個時代,她也在适應這個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才可以讓更多的孩子不受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