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閑散娘(1)
第二日一早,姜學君在廚房裏纏着楊曉蘭偷嘴豬耳朵。
楊曉蘭蒸了一鍋肉包,涼拌兩盤豬耳朵,再加上十個煮雞蛋。
顧巧巧洗漱完畢也跟進去,給楊曉蘭幫忙端菜上桌。
“阿娘,去姨媽家,我想好要學什麽了”。
楊曉蘭把最後一盤豬耳朵遞給她:“學啥?”
顧巧巧接過盤子放到桌上,對着空氣一陣揮動:“學武”。
她才不要學什麽古筝琵笆,那是大家閨秀的養成,她要走的是刺客之路。
“一個姑娘家,學武功做什麽?”
“我也不是要學什麽絕世武功,能保護自己就行”。
“有你大哥和阿弟在,在咱們姜家岩沒人敢欺負你”。
楊曉蘭覺得丫頭最好能安穩過一輩子,沒病沒災,閑暇時最好還能學個琴或者別的什麽打發時間,不用像她一樣只知道莊稼和家裏。
一旁姜學君朝顧巧巧豎起大拇指:“阿姐,我看好你,将來你做了女俠,可要帶着我到處玩兒”。
“那是當然”。
顧巧巧也捏了一塊耳朵吃,香脆開胃,她能就着吃十個包子。
“阿娘早”。
姜學成這時走進來,單手搭着一條帕子。
顧巧巧心裏“噔”了一下,側頭望他,情緒不大高的樣子。
“大哥起來了” ,她細聲道。
“嗯,昨夜睡晚了” ,姜學成朝她笑笑,按照往日,這個時辰他早就已經去學堂,或者上山下田。
說完,他拿起架子上的瓢走了出去。
如果不是昨夜聽到他和姜益的對話,也不覺得他今早有什麽異常,有時候共情能力強也不是好事。
早飯吃完,姜學成和姜益出門去田裏撿田螺,顧巧巧和姜益則陪着楊曉蘭上街買鴨,迎接即将來臨的中秋節,正巧也是楊曉蘭的生辰。
在吳國,歡度中秋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事,桂花鴨,炒田螺和喝秋酒。
對于吃鴨喝酒,顧巧巧沒有疑問,那吃田螺又是什麽講究?
她問了問楊曉蘭。
“這個季節正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沒有小螺,肉質特別肥美。”
原是如此。
顧巧巧站在一排賣生禽的街上,指着一只大肥鴨:“阿娘,就這只吧”。
鴨子毛色呈灰暗,鴨嘴上有花斑,一看就是老鴨。
楊曉蘭湊近看了看,搖頭:“不成,咱們不煲湯,得買只嫩鴨,這只好”。
說着,她指向一只羽毛潔白,鴨腳亮黃的鴨子。
“好咧”,老板利索地把鴨子提起來:“要殺不?”
“當然要殺,給我剃幹淨點兒”。
“沒問題”。老板答應着,蹲下身去割鴨脖子。
畫面不太美好,顧巧巧轉過身攬着姜學君,低頭小聲說:“我給你錢,你悄悄去給阿娘買兩個東西,你一份,大哥一份,明早送給阿娘慶賀生辰”。
姜學君點頭一笑:“嗯嗯”。
顧巧巧偷偷塞給他一兩銀子,對楊曉蘭說:“阿娘,我讓弟弟去買點東西”。
“成”,楊曉蘭盯着老板殺鴨子,沒空管姐弟倆。
姜學君捏着銀子鑽入人群,不一會兒就回來了,藏藏掖掖的,也沒告訴顧巧巧他買的什麽。
等鴨子殺好,楊曉蘭提着鴨肉娘仨兒回家,正巧碰到姜益和姜學成,一大家子忙活了整個下午,才把明日迎中秋的吃食準備好,晚飯草草吃過,鼾甜睡去。
……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中秋已至。
這一天中最重要的是晚飯。
吃飯前,顧巧巧提前把上次準備的生辰禮送給楊曉蘭,坐到飯桌上等姜學君獻禮。
桌上大菜是一盤桂花鴨,一大缽子田螺,外加甜酒湯和大蔥餅。
姜學君盯着鴨子,饞道:“今晚我要把阿娘做這些都吃完!”
楊曉蘭笑笑:“可別把你的肚皮撐破”。
顧巧巧踢踢姜學君的腳,示意他把買的生辰禮拿出來。
姜學君從袖子裏掏掏,把東西放到桌面上:“阿娘,這是我和大哥送你的,生辰快樂”。
顧巧巧順眼瞟過去,兩個紅繩子編的手鏈,中間是木雕的大雁,一個兩邊翅膀雕有“延年”二字,另一個“益壽”。
她的一兩銀子就這?
“我們學君長大了”,楊曉蘭笑呵呵地把手鏈試拿起來比劃一番,愛不釋手。
姜學成掃到楊曉蘭手上的玉镯,沒記錯的話,是上次在白馬寺買的,到底是錢識貨,玉澤通透,很是養眼。
“就不用你替我操心了”,姜學成笑了笑,從懷裏也摸出個盒子遞給楊曉蘭:“阿娘瞧瞧,喜不喜歡”。
“喜歡喜歡”,楊曉蘭連聲應着,輕慢打開雕花盒子。
是一盒香膏。
楊曉蘭低頭輕嗅一下,擡頭笑看姜學成:“是蘭花香”。
“阿娘喜歡就好”。
五人大快朵頤後,夫妻倆在院子裏賞月,剩下他們青年人去大街上熱鬧熱鬧。
三兄妹穿梭在集市上,彩樓前各家擺了新釀的酒,大多是石榴酒、梨酒和葡萄酒。
顧巧巧一一品嘗過,整條街各色各樣的酒勢必都要雨露均沾。
街邊角落處有的地方在鬥酒,鬧哄哄的。她端着一壺清酒穿梭在其中,偶爾駐足觀看,但多數都不湊熱鬧,因為她不懂古代的玩法,
有的地方在鬥酒,鬧哄哄的,趁姜學成去方便,她走到一桌旁邊觀看別人鬥酒。
男人們喊的老帶勁了,她卻只聽懂了“我喊六個六呀!”僅限于聽懂,自然沒有樂趣,只得又繼續往下走,邊走邊飲酒,沒一會兒壺裏快見底了。
見一群漂亮的女子們聚在橋邊,都在香案上拜什麽,擺着蘋果、紅棗、李子、葡萄,沒見個佛像神仙雕塑什麽的。
“她們在做什麽?”顧巧巧回頭問啃桃子的姜學君。
姜學君也不知道,胡謅道:“在祈禱嫁個如意郎君吧”。
“混說!”顧巧巧反手敲姜學君腦門,又指指那群女子:“裏面還有牽着奶娃娃的”。
姜學君縮縮腦袋,不說了,覺得他阿姐有點兒醉了,吐氣間酒味甚濃。
這時姜學成走回來,見她盯着橋邊的香案,解釋道:“他們在拜嫦娥,一般都是祈願明年變漂亮”。
“無趣無趣”,顧巧巧搖搖腦袋,繼續向前走,順手扔掉酒壺,抓起酒攤上另一壺羊桃酒:“這個我好像沒喝過”。
“不是說好上一壺是最後一壺麽”。
姜學成攔住她的酒杯放回桌上,側頭看着已經喝得雙頰微紅的顧巧巧。
“一年難得喝的痛快,就讓我喝吧”,顧巧巧扯着姜學成的衣袖撒嬌。
今年都在喝藥,平日姜益和楊曉蘭不準她飲酒,也就是中秋節的時候,借機多喝幾杯。
“明日在喝,今天喝夠了”。
姜學拉着顧巧巧往前走,要是喝出問題來,回家如何交差。
顧巧巧抓着街邊的柱子往地上坐,耍賴道:“就是窮苦人家到了今日,也會典當衣物去買酒吃,更何況咱們這種小康之家呢!”
姜學成用胳膊肘拐拐姜學君:“扶着點你阿姐,別摔了”。
“唔,好”,姜學君把最後一口滾肉酥餅吞下去,用膀子抵住顧巧巧。
顧巧巧坐也坐不下去,指着對面攤上的陶罐兒道:“我最後把羊桃酒嘗一口,就不喝了”。
“阿姐,你快起來,我帶你去買一點紅”。
顧巧巧眼睛清明了幾分,看向姜學君:“一點紅”?
“是羊皮的小水燈,可漂亮了,等到了夜半,咱們去招鳳臺點。”
光是聽一聽,她都能想象出月光浮動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布滿數千只燈的河面。
見她抓着東西的手洩了力,姜學成順勢扶她站正。
姜學君在她耳旁扇風:“走走走,咱們這就去買”。
兄弟倆把她架到最近的賣燈攤上,顧巧巧被滿桌的燈亮花了眼,形狀各異,色彩明亮,好漂亮。
“哇”,她感嘆着想掙開姜學成和姜學君,湊近點選小水燈。
各色水燈中間有個魚形的,紅色魚鱗畫的栩栩如生,一顆眼珠子仿佛在眨一般。
“這個好……”。她向魚形水燈伸去手,指尖剛碰到魚頭,姜學成就率先把燈提起來塞到她懷裏,向老板結賬。
付完錢,姜學成架着顧巧巧往回走,一邊對姜學君說:“回家”。
這才哪到哪,姜家岩的中秋燈會才開始,後面還有各種雜耍比拼,彩燈會友。
姜學君回頭看了眼大街,街燈如晝,好不熱鬧,他又看看傻笑兮兮的顧巧巧,垂頭無奈道:“走吧。”
他們把顧巧巧搞到馬車上,迅速往家趕。
現在這個時辰,村子裏的人大多都在集市上逛,路上特別冷清,馬蹄聲踏在石板路上,嘀嗒作響。
姜學君坐在車裏扶着顧巧巧,馬車停下來了。
他在裏面悻了一下,半天不見姜學成進來接阿姐下車,剛要掀簾子,馬車又動起來。
算着時間也該到家了。
姜學君奇怪地掀開窗簾一角,正路過他們家大門。
他滿臉問號:“大哥,咱們這是………”。
姜學君突然收了聲,因為他看見自家門口擺着一排排大紅籃子,外面都貼了紅色的喜紙。
“門口放的都是啥?”
姜學成沒答,默默駕車。
姜學君放下窗簾,探身扒開馬車的門簾,喊姜學成:“……大哥?”
姜學成淡淡道:“不該問的別問”。
“那咱們現在去哪兒?”
姜學成扯着馬繩轉彎,繞進一條黑漆漆的小巷子。
“先在外面等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