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閑散娘(2)
顧巧巧在一陣頭痛中宿醉醒來,撐起身子,口幹舌燥地下床倒水喝。
水壺只倒出來半杯水,根本不夠解渴,她放下空掉的瓷杯,眼角忽然掃到床頭櫃子上的魚形水燈,昨夜零星的記憶湧現出來。
昨夜他們在街上閑逛,喝了好多美酒,好像姜學成和姜學君還答應要帶她去個地方點水燈。
“……嘶”。
顧巧巧摳摳後腦勺,好像叫……招鳳臺。
去招鳳臺點燈。
她搖晃着昏沉的腦袋,推門出去。
斜對面的廚房裏傳來姜學成的聲音。
“爹,我想了一宿,早上已經叫同窗幫我告假,今日我去退彩禮“。
誰上門說親了???
顧巧巧疑惑着,順勢掃看院子,并沒發現什麽彩禮。
不對,給姜學成說親不會帶彩禮上門。
她被心中大膽的猜想吓了一跳。
誰會上門來向她提親?
思來想去,只有在同年大會遇見的那兩位,林延行和金學書。
帶着懷疑,她繼續朝廚房靠近兩步,觀察裏面的情況。
楊曉蘭正在往鍋裏下面,長筷子攪拌兩下,側頭對姜學成道:“先吃早飯,去看看你弟弟妹妹起來沒”。
姜學成繞開竈臺,走到坐在桌邊正倒酒的姜益面前:“我沒想到金學書竟然另有所圖,彙英書院的事是他從中牽線,我要是知道,絕不會賣妹妹去讀書”。
原來是金學書,顧巧巧擰眉回憶,肯定是那天給他吃如意卷誤會了。
“金家咱們惹不起,”姜益倒滿酒杯,擡眼看着姜學成:“彩禮的事你別管了,下午我去說”。
“爹,您這麽大歲數,要是……”。
“哎呀,你快去叫你學君和巧巧起來”,楊曉蘭兩筷子把面條挑起來,繞出竈臺用筷子敲敲姜學成:“這事還得先問巧巧,要是郎情妾意,你們就是在這裏瞎操心!”
“是”,姜學嘆了嘆氣,垂頭轉身離開廚房。
聽着腳步聲,柱子後的顧巧巧連忙躲回房間,這幾日其它的沒學到,就學會身姿矯捷地聽牆腳了。
“巧巧,起來了嗎?”
顧巧巧剛關門坐下來,姜學成就敲響門扉。
“起了起了,我洗漱一下就來”。
“好”,姜學成收回手,接着又去隔壁淇澳姜學君的房門。
收拾完畢,惶恐不安地前往廚房吃飯,只怕待會兒楊曉蘭要問自己彩禮的事,躲也躲不過去。
“阿爹、阿娘、大哥早”。
她走進廚房,直接往桌邊坐下,喊人的時候盡量不看姜益和楊曉蘭的眼睛。
她虛。畢竟确實給人家東西吃了,自己又沒那個意思。
楊曉蘭端給她一碗面:“巧巧,快吃吧”。
“嗯”。
顧巧巧端起瓷碗喝了口面湯,味道醇厚鮮美。
“吃完娘有事要問你”。
顧巧巧一口面哽在喉嚨處:“………”。
“啥事?我的燈還沒點呢,大哥昨天答應帶我去招鳳臺點燈”。
“哪有中秋過後去招鳳臺點燈的,阿娘不占用你太長時間”,楊曉蘭把剝好的雞蛋放到她碗裏,見她埋頭咕嚕咕嚕喝面湯,道:“別光喝湯,吃口面”。
顧巧巧将面湯喝了個幹淨,擦擦嘴,點頭站起來:“好”。
說着,她往竈臺上走,楊曉蘭放下筷子跟着站起來:“加啥,巧巧?”
“我加點面湯”。
顧巧巧把碗放到竈臺沿邊,伸手揭開鍋蓋。
“我來,你坐着”,楊曉蘭接過她手裏的蓋子,掌勺攪動濃郁的面湯,舀了一勺淋到面條上。
她把碗端回顧巧巧面前:“昨夜和你哥哥在街上貪杯,頭疼不疼?待會兒我熬鍋酸筍湯,喝一碗就好了”。
“不疼不疼”,顧巧巧擺擺手,不好意思地幹笑兩聲。
這時,姜學君打着哈欠姍姍來遲,繞到桌邊,在每個人面前轉悠,打量他們碗裏的食物。
“有包子嗎,阿娘?”
姜學成一把扯他坐下:“坐好,只有面條,不吃就去書房念書”。
姜學君拿了一個雞蛋,滑溜地剝皮:“我不去,昨晚答應帶阿姐去點水燈還沒去呢,上午準備帶阿姐去招鳳臺”。
說着,他和顧巧巧非常默契地對視一眼。
“你等我一會兒,阿娘找我說個事就去”。
姜學君一口塞下整個雞蛋,腮幫子吃得鼓鼓囊囊的,唔唔兩聲表示知道了。
楊曉蘭和顧巧巧兩人在房裏一聊就聊了小半時辰。
“巧巧,那日在同年大會你是不是遇到金公子了?”
顧巧巧點頭:“嗯”。
楊曉蘭盯着顧巧巧,時刻注意她臉上表情的細微變化:“你……喜歡他嗎?”
顧巧巧搖頭:“我們只見過一面,談不上喜不喜歡,那日他問我要如意卷吃,我吃了他的涼湯,本意禮尚往來,絕無他想”。
聽罷,楊曉蘭說:“你別着急,昨個夜裏劉嬸兒過來,帶着十幾箱子的見面禮,要把你說給金公子,說是你們在同年大會互許心意,交換了東西,還說見面禮只是他一點心意,好的還在後頭,若我們答應了就帶你回祥安城見父母”。
顧巧巧立即否認道:“金家是富貴大戶,金公子自己一頭熱,回去長輩也不會看上我這樣的鄉野丫頭”。
“咱們也不要自卑什麽”,楊曉蘭伸手握住顧巧巧:“我只問你心意,若是還想和金公子再接觸接觸,我和你爹爹竭力促成你們”。
對于楊曉蘭如此自信,顧巧巧很是不解,他們就是姜家岩一戶在普通不過的人家。
“如意卷是金公子自己要吃的,阿娘,我真後悔,那天應該堅持,不該給他吃”。
楊曉蘭想了會兒,半晌道:“放心,我和你爹也沒應承劉嬸兒什麽,只說舍不得你,考慮一段時間再看”。
她沒把話說死,像金姓和林姓這樣的人家,能在姜家岩看中哪家姑娘,算是哪家祖墳燒高香。萬一有天顧巧巧改變心意了,都還來得及。
“謝謝阿娘”,顧巧巧回握住楊曉蘭的手,心口一陣發暖。
楊曉蘭一笑,拍拍她的手背:“若是找不到合心意的郎君,咱們養你一輩子,将來就是我們走了,也有學成和學君照顧你後半輩子,不怕的”。
聽罷,顧巧巧眼眶一酸,來到這個世界,姜家兩老對她有時候比兩個親兒,子還好。比起顧訣這個哥哥,姜學成和姜學君待她過之而無不及。
她抱住楊曉蘭的肩膀,哭聲道:“不行,阿娘和爹爹得陪着我一輩子”。
“一輩子,一輩子”,楊曉蘭咧嘴笑着站起來:“好了,不是還要去招鳳臺嗎,叫你大哥和阿弟陪你去”。
顧巧巧擦幹眼角的淚,同楊曉蘭一起出門。
姜學成正在院子裏劈柴。
顧巧巧有那麽一瞬間,仿佛看到了以後,他就這樣娶一個不喜歡也不讨厭的女子,在這小院兒裏,平平凡凡過完一輩子,每天重複着姜益現在的日子,砍柴,種地,喝酒,吃飯。
每個人好像都是這般,匆忙趕着過完一生,到頭來也不知為了什麽。
臨近中午,太陽出來了,暖洋洋的,四處籠罩着一種淺淡的溫柔之意,特別是在招鳳臺上。
招鳳臺修在靈犀池上,約有五丈高,中間有個鳳凰雕像,兩邊植滿柳樹,柳條金晃晃的,在太陽底下格外飄逸,絲毫沒有衰敗殘景之感。
顧巧巧剛提着魚形水燈踏上高高的石階,身體立馬頓住,本能轉身要下去。
“怎麽了,阿姐?”
姜學君一臉不解地跟上來,扯住她。
顧巧巧指指身後。
姜學君定睛一看,招鳳臺中間那群衣着華麗的人不是金學書、林延行和姜敏敏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