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眯了眼睛抱着她直誇:還是大娘最有眼光。
次日天沒亮王冬天就和王冬至一起去鎮子上割了一斤多的五花肉,這個是王冬梅指定要買的肉,又從油坊裏提了五斤豆油,也沒敢耽誤就趕緊回來了,饒是如此也是到了傍晚的時候才到家。
王冬梅有些頭痛,現在天氣還不怎麽熱東西可以耽擱,只是以後天氣熱了怎麽辦?因為這種種的條件限制,看來燒賣也不是長久的活計,也只能秋冬和初春的時候做。不過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銷量,賣不出去就什麽也不是。
王楊氏麻利的将這一刀肉洗幹淨了血水開始梆梆的剁豬肉餡兒,王冬梅調餡兒。王冬晚和萬開兩個看到調好的豬肉餡饞的直流口水,王冬梅看着心疼索性就讓王楊氏和面包了一籠屜的燒賣上鍋蒸。
王楊氏看着心疼:“這些還是等明天拿到鎮子上賣吧,要是…實在賣不出去再拿回吃也一樣。”
“沒事兒大娘,這餡兒還有好多呢,不怕不夠賣。”開玩笑,這餡兒又不是純豬肉弄的,裏面加了好多的胡蘿蔔,香菇,大白菜還有少量用來提鮮用的蝦仁,這分量立馬多了。她又好好的調了一下味兒,保證好吃。
王冬晚和萬開本來聽了王楊氏的話已經開始失望了,哪知道王冬梅會這樣說,兩雙眼睛耍的就亮了起來,目光灼灼的盯着王冬梅,準确的說是盯着她手上正包着的燒賣看,那綠油油的狼一樣的目光着實把她下了一跳。
燒賣蒸熟了,王楊氏先讓王冬至給王冬梅她爹自個兒的小叔子王翠竹端了一碗,讓大伯自己親自給村長那兒端了一碗,平時有事兒都是上他那兒借驢車使,有了好東西自然是不能把他給忘了。又讓王冬天給三伯父三伯娘那兒端了一碗嘗鮮,雖然那夫妻倆人品不咋地但是畢竟也是一家子,有了好東西多少還是要送過去一起分享的。
王冬梅對王楊氏這做法也是極度贊同,不管三伯父三伯娘他們怎麽做,咱這樣至少盡到了自己的心意,又不會讓旁人說閑話,那樣就行了。
倒是王冬晨見王楊氏要給三伯父那兒送燒賣,頓時就不樂意了,嘟囔着:“總共也沒多少,給他家送啥?平時他們家有啥好吃的也沒見他們給我們送點嘗嘗,再說了,就三伯娘那樣的保不準吃上嘴兒了還會巴巴的跑過來要求小妹再包給她吃,哪回不是把咱家的好東西吃絕窩了才走的?”
王冬晨的一席話倒是把王楊氏給氣樂了,她擡手對着他的腦門子就是一個爆栗子:“這些話也是你一個做晚輩能說的?他們再不濟也是你的長輩,你哪兒能這樣說?再說了,你一個小子怎麽也跟那些婆娘一樣開始學會碎嘴了,以後再這樣看我不剝了你的皮。”
被敲的王冬晨雖然心裏不服但是礙于老娘的淫|威沒敢開口反駁,王冬梅在一旁看夠了熱鬧才在心裏替大娘添一句:你個傻小子,在心裏想想就行了,說出來那多沒意思?還招人厭,真笨!
加了豬肉在裏面的燒賣得到了一大家子的共同稱贊,而且這回就只蒸了一籠屜,又分出一些給別人嘗鮮,所以剩下的也就沒多少了,家裏人都沒過瘾,有其是王冬晚吵着還要吃,最後被王楊氏用暴力鎮壓。萬開雖然也看着放餡兒的櫃櫥直咽口水,不過倒是很懂事的沒有鬧出來。剛才王冬梅跟他說了,這些明天是要拿到鎮子上賣錢的,等換了錢回來就多買些好吃的拿回來讓他們一次吃個夠。他相信王冬梅的話。
因為王冬梅要求這些燒賣要現蒸現賣,所以王冬天和王冬至兄弟倆半夜的時候就起來收拾東西。等一切都收拾妥當了才到隔壁将睡的口水橫流的王冬梅輕手輕腳的裹着一床被子抱到了驢車上,在王楊氏千叮咛萬囑咐裏離開了村子。王楊氏和王翠松一直送到了村子口,本來王翠松也要一起跟着去的,被王冬天給拒絕了。王翠松也覺得有大兒子在應該不會出啥事兒,所以也就同意了沒送。
王冬天他們到了鎮子上剛好天亮,等擺好了攤子一切收拾妥當街道上來趕集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王冬天叫醒了睡的正沉的王冬梅,麻利的從一個陶罐子裏到出幹淨的水給她洗漱,王冬至則生火熱從家裏帶的菜。兄妹三個就着王楊氏新蒸的粗面饅頭草草的吃了一頓早飯就開始幹活做生意。
王冬天和面,王冬至負責燒火,這火爐子是一個小水缸去了底兒做成的,昨天王楊氏為這小水缸可是心疼了半天,不過做生意先有付出才能有收獲,所以愣是什麽話也沒說。王冬梅自然是擀皮兒做燒賣。
Advertisement
一開始還沒有吸引多少人,大多數都是出于好奇或者是被王冬梅捏面花兒給吸引過來的,也就圖個熱鬧,不過等燒賣蒸熟了從籠屜裏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氣時,大家的好奇心算是被刺激的到了頂點,不少人開始問他們這是在做什麽吃。
王冬天因為這些天被王冬梅鍛煉出來了,看到有人問就笑眯眯的一一回答,又照着王冬梅的法子拿出五個來用刀仔細的切成幾小塊讓大家品嘗。有家裏闊綽一些的嘗過之後就掏錢買了幾個來吃,也有嘗過了卻不花錢買的,王冬天他們也不在意。反正這燒賣在這個小鎮上絕對獨此一家,而且味道也好,不怕沒人買。
最重要的是,價格也相當的公道,一文錢買兩個,一個菜包子都要一文錢了,他們這放了肉和蝦仁的跟着一比确實是便宜狠了。本來王楊氏他們也擔心這樣會虧本,不過最後算了一下利潤還是很客觀的,也就沒說什麽了。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便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于是不大一會兒小攤子上就圍了許多人,有菜有肉一文錢能買兩個,怎麽算都比吃菜包子強。
王冬天他們一邊忙着收錢遞東西,一邊高興的見牙不見眼,甚至王冬梅一個人都有些忙不過來了,包好的燒賣剛一蒸熟就被人買了,三個人忙的手忙腳亂的。
眼看着盆裏的餡兒已經用去一半,王冬梅頓時就笑了。這回不僅把成本賺了回來還小小的賺了一些,剩下的就是純賺,也不怕虧本了。正當她這樣想的時候,人群出現了小小的騷動,一個穿着錦緞的中年人擠開人群走了進來,王冬梅擡眼一看,不由得樂了,嘿,居然還是熟人。
這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上次買她豆芽的那家客來酒樓的李掌櫃。
23 初次合作
“喲,小丫頭,這賣什麽好吃的呢?”李掌櫃笑眯眯的看着王冬梅問,只是眼底的餘光卻一直停留在王冬梅包燒賣的手上,甚至連他看了都不得不感嘆,這一雙小手的确是巧。瞧瞧那面花兒捏的,實在是精致漂亮的很。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李掌櫃自然是看的出這面花兒想要捏好不僅要下足了功夫去練習,還要講究一些技巧才行,要不然還真捏不好。
李掌櫃年輕的時候為了生計也曾去過大地方的酒樓做過學徒,那些廚房師傅一般是不輕易收徒教習的,所以很多東西都得偷着學,而且最後能不能學會還要看你自個兒的悟性。所以李掌櫃現在看王冬梅這熟練的手法心裏也不由得贊一聲好,若不是這小丫頭是個女娃兒,他甚至都有了想要收徒弟的心思。
哎,古代人就是這樣古板,有什麽手藝從來都是傳男不傳女,傳兒不傳婿,生怕自個兒這點手藝讓人學會了就摔了飯碗,不是有那麽一句話麽,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王冬梅一直對這些表示很不屑,有那防人的心思倒不如多動動腦筋讓自己的技藝多多長進,這樣不是照樣能夠超過別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什麽事情也将就個天分問題,就像王冬梅自己,平時讓她念書就是真跟書上寫的似的頭懸梁錐刺股該學不進去照樣學不進去,可是在做菜上面卻是異常的有天賦,什麽菜譜只要看一遍絕對就能做出來,而且味道還相當的好。所以就連她親媽都很不客氣的送她一個“雅號”——吃貨。
咳咳,言歸正傳。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不管這李掌櫃的來是不是要砸場子,既然人家對自己笑那王冬梅自然也不會板着個臉攆人,于是也沖着李掌櫃燦爛一笑,因為換牙的緣故兩顆門牙全掉了,另一顆先掉的門牙也才剛冒個頭。所以她這一笑,配上帶着嬰兒肥的包子臉既好笑又可愛,倒是把圍在這兒等着買燒賣的人全給逗樂了。
要是換成其他小孩兒估計能被大夥兒的笑給羞紅了臉,忸怩着躲到大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