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節
頓時就亮了起來,拉着王冬至直誇。她很快就摘了不少能吃的菌菇,還采了許多的木耳讓王冬至用衣服下擺兜着。不過那些木耳不能鮮吃,得用鹽水泡過了或者在太陽底下曬幹了再用水泡着吃,要不然有的書上的鮮木耳會産生毒素。
因為來的匆忙,沒帶鐮刀籃子之類的工具,所以王冬梅和王冬至便只采摘了一些蘑菇和木耳就回去了,留下那些野菜等明天再來挖,要不然再晚點回去天就徹底的黑了,走山路太危險。
饒是如此,王冬至和王冬梅興沖沖的回到家中天也已經黑了下來,那些在大場上幹活的壯勞力也都扛着鐵鍁三五成群的往家走。
到家後,王楊氏正在廚房炒菜,大哥和大伯兩個坐在堂屋的桌子邊歇腳,手上卻沒有閑着,一人拿着半個沒編好的竹籃子在飛快的編弄。王冬晚和萬開兩個人估計是餓了,正圍在廚房外面轉圈兒,王冬晨則還在外頭野的沒有回來,估計等會兒回來又要挨王楊氏的罵了。這孩子就是典型的記吃不記打,每次不到飯點兒是絕對不會回來的,每次都被王楊氏拿着笤帚疙瘩滿院子追着打,偏偏還每次都記不住教訓。
有時候王冬梅甚至會在心裏調侃的想,這樣算不算是在變相的鍛煉身體?可不是麽,這麽一個追着打,一個拼命的躲…
王冬梅也知道自己耽誤了做飯,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她臉皮向來厚實,下一秒那點不好意思就被她自己給扔爪哇國裏去了。接着她獻寶似的将衣服裏兜着的香菇給王楊氏看:“大娘,你看我從山上弄回來什麽好東西了 ̄”
王楊氏一看,這不就是個普通的蘑菇麽,山上多的是,有啥好稀罕的?不過也不想打擊了小丫頭,于是就符合道:“嗯,不錯不錯,今天晚上給你炒蘑菇吃。”
王冬梅一聽王楊氏要把這些香菇炒了吃頓時就不樂意了,跟老母雞護崽子似的一臉稀罕的将衣服裏兜着的香菇護到了懷裏,認真的說:“這個不是用來炒着吃的。”
“嗯?”王楊氏一邊将鍋裏的青菜盛出來放到小菜盆裏,一邊疑惑的問,“不炒着吃你摘回來幹啥?”
“我要用來蒸燒賣!”王冬梅一臉驕傲的說,然後問王楊氏家裏的糯米放哪兒了。那些糯米是用來端午節包粽子吃的,這個朝代很奇怪,雖然不在她所知道的那個歷史上,但是端午節吃粽子卻是一直流傳了下來,而且就跟過年要吃水餃一樣是必不可少的。
這回王楊氏真的疑惑了:“姑娘,你要糯米幹啥?”突然想起什麽,笑起來,“是不是想吃粽子了,要不我明天去湖邊上瞅瞅,摘幾片鮮蘆葦葉子回來放鍋裏跟米飯一起煮吧,那味道跟粽子一樣。”
“我不吃粽子。”王冬梅見王楊氏誤會了,連忙解釋道,“我是想用糯米做燒賣。”
王楊氏這回終于注意到了王冬梅口中所說的那個“燒賣”,于是就問:“燒賣是啥?”
“就是一道很有名的小吃。”王冬梅回答道,以前去北京旅游,在一家老店的櫥櫃裏看到那些做的跟牡丹花似的燒賣,眼饞了很久,後來回去之後幹脆上超市跟舍友扛了一袋二十斤的面粉回來,專門練習擀面皮和捏花,為了不浪費糧食那一陣子她是變了花樣的用這些面皮子做東西吃。以至于到後來室友看到面粉就對她各種怨念,不過在浪費了兩袋面粉後,她練習的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雖然捏出來的面花兒沒有那家老店來的精致,但是卻也不失神韻,那牡丹花也捏的似模似樣的。
王楊氏一聽小丫頭這麽說,立即來了興致,王冬梅的做飯天賦似乎是天生帶來的,無論做什麽都非常好吃,哪怕是突然想起來的一些搭配做法燒出來的東西也絕對是她以前沒聽過也沒吃過的。
于是就問她:“還需要什麽材料不,大娘去給你找。”其實王冬梅在關于做菜上面多少還是會露出一下破綻的,只是她相信這孩子,所以這孩子不想說她也就不去問,只要孩子能好好的就行,至于其他的不知道又有什麽關系?
Advertisement
“還要胡蘿蔔、大蔥、蝦仁。”王冬梅本來還想說要豬肉的,不過家裏自從那次買了豬肉回來之後就再也沒買過肉回來,因為是臨時準備所以就不提了,想着這次如果真能做成功了明天再讓大哥跟着村裏采買的人一起去鎮子上割一刀豬肉回來。她都想好了,後天正好逢集,她明天把餡兒調好,明天早點起來去跟村長家借一輛驢車跟大哥一起去鎮子上賣燒賣。她就不信沒有圖新鮮的願意來買一兩個嘗嘗。
王楊氏想了想,上次去河裏捉回來曬幹的蝦仁還有些,胡蘿蔔大蔥啥的家裏也有,于是就說道:“行,等會兒我去給你拿些糯米過來。”
…
王冬梅調好了餡兒,又讓王楊氏幫忙揉面團,然後拿着擀面杖開始擀面皮,不過因為手太小了拿着擀面杖磨蹭了半天愣是一張面皮兒都沒擀出來,還将那面皮兒弄的長不長方不方的無規則形。
王楊氏看着那張面皮兒直笑,然後接過王冬梅手裏的擀面杖麻利的擀了一個圓形的水餃皮:“怎麽樣,大娘擀的水餃皮你可還能看的上眼?”
王冬梅一看,外邊皮兒薄心厚,絕對的正統。于是連忙狗腿的點頭:“看的上眼,絕對看的上眼,還是大娘厲害 ̄ ̄”
那帶着蜜糖一樣的話讓王家父子幾個面皮子又是不自覺的抽了抽,尤其是王冬至,不知怎麽的心裏竟然産生了一種幻滅的感覺。他在心裏腹诽:你個小丫頭也就是個欺軟怕硬的,剛才在外面的時候怎麽沒見你這麽谄媚,你也就能來欺負一下我這樣好欺負的。
王冬梅雖然擀面皮不在行,但是包出來的燒賣卻是相當的精致漂亮,即便是比不上以前那家老店的店長手藝,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小山村裏,沒見過什麽世面的王家人也稀罕的不得了。
“哎呦,這東西捏的跟朵花兒似的,真好看。”
“本來就是花兒。”
“诶,別說,這東西咱還真沒瞧見過。”
…
王冬晚和萬開兩個人則直接就對着燒賣流口水。
燒賣蒸熟端過來,又用醋調了點兒蘸料,王冬梅還沒放好,王冬晚和萬開兩個就擠過來也不怕的拈起一個燒賣就往嘴裏放,一邊被燙的直跳腳,一邊不住點頭說好吃。
王楊氏他們的吃相要比這兩個斯文些,吃過之後都點頭說好吃,王冬梅見狀眼睛都要笑眯了,好吃就好,這樣就不怕沒人買。
22 賣燒賣和遇到老熟人
一家人吃過了晚飯,一個個都還在回味着燒賣味道的時候,王冬梅突然開口道:“大娘,咱們做這種小吃拿到鎮子上去賣吧。”然後又将自己的想法簡單的說了一遍,“不過要拿去賣的話這種味道還是不夠吸引人,而且還缺一樣主料,就是豬肉。燒賣得放豬肉在裏面才好吃。”
“這東西拿鎮子上賣倒是可以,只是放豬肉的話成本肯定就上去了,如果賣的貴了就沒人買了。畢竟大家都是窮苦人,誰也不會花那個錢來這個東西吃。”一向寡言的大伯開口道,“說實話,有那錢還不如直接買肉吃。”
“嗯,你大伯說的對。”王楊氏也點頭贊同丈夫的說法。
“放豬肉就是用來提味兒的。”王冬梅笑着說,“總不能全都放豬肉吧,就是自家吃也不會真這麽吃。頂多裏面多放些胡蘿蔔之類的當餡兒,只是糯米好像有點不太好買,而且價錢也貴。”其他的王冬梅都不擔心,就是擔心糯米買不到,這裏家家戶戶雖然都有糯米那也是買來放着留着端午節包粽子用的,而且這地方也從來不栽種水稻,所以米類的價錢還是挺貴的。
“這個倒是不用擔心,再貴反正也不會比肉貴,頂多也就一斤十來文錢。”王楊氏想了想說,“如果這個活計能幹的時間長的話自然就有糧店上門來推銷自己手上的稻米,還怕沒地兒買嗎?”
大娘這樣一說王冬梅就放心了:“既然這樣,明天正好逢小集,大哥帶我去集市上選肉吧,順便再買些其他的食材回來。”
“還得再從油坊裏提一罐油回來,家裏的油也見底兒了。”王楊氏補充道。她現在對于小丫頭的話已經非常信服的,上次小丫頭說要賣豆芽,結果就一集子就給家裏換回來四百多文錢,這次的燒賣做的這麽好吃,又好看,肯定也能賣出去。而且小丫頭這麽精明,也不怕會賠本兒,頂多就是少賺一些。
如果王冬梅知道此刻王楊氏心裏的想法,一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