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節
咧。”王冬梅一邊讓王冬天把那五個銅板收了,一邊讓王冬至給稱了二兩的豆芽找東西包好了小心的放到了那個大娘的菜籃子裏。跟着那個大娘一起來的一個中年婦女看到一向省吃儉用著稱的嬸子這麽痛快的就掏錢買了豆芽,出于好奇便銷聲的問了問,等倆人咬耳朵說了幾句之後那個中年婦女聽了也是眼睛一亮,二話沒說就掏錢買了半斤的豆芽。
不過國人有種習慣,那就是跟風,旁邊的人見有人買豆芽,于是也跟着買,不過買之前也都去問了那個大娘王冬梅剛才跟她說了什麽?那大娘也沒有藏私,便将王冬梅跟她說的話說了一遍,于是幾斤的豆芽不一會兒就賣光了。
原本豆芽剩了四斤多一點,這麽一趟下來就又賺了一百多個銅板,一斤幹黃豆是十文錢,刨去成本她還淨賺了五六十文錢。回去的路上,王冬梅數着今天賺到的錢,笑的見牙不見眼,第一趟就這麽順利,看來下一個大集還能多賣些。
這樣想着,王冬梅就仿佛看到了那些白花花的銀子揮舞着潔白的小翅膀朝她翩翩飛來。
快到家的時候,王冬至終于忍不住好奇心的驅使,舍了一張老臉去問王冬梅:“小妹,你賣豆芽的時候到底跟那個大娘說了啥了,就讓她舍得花錢買咱的豆芽了?”
“想知道啊?”王冬梅笑眯眯的看着王冬至,眼角的餘光發現連大堂哥王冬天的耳朵都豎了起來,頓時笑彎了眼,慢慢吐出四個字,“不告訴你。”
“哼,不說拉倒!”王冬至知道自己被這個小丫頭給耍了,于是從鼻子裏噴出一團氣,非常傲嬌的轉過臉去不在理會她。其實主要還是想來個眼不見為淨,要不然鐵定要被這丫頭給氣死。
王冬梅也将臉轉到了一邊,其實她不是不願意說,主要還是因為這事兒沒法兒跟兩個堂哥說,太尴尬了。
因為王冬梅賣豆芽時跟那個大娘說了這麽一句話,就是豆芽雞蛋湯可以催奶。因為農村的生活普遍不好,很多女人生了孩子之後因為營養跟不上所以都沒有奶喂孩子,而她嫂子前年因為生孩子沒奶水喂小外甥,她家老媽就是煮了豆芽湯和鲫魚湯之類的給嫂子喝的。
18 三伯父
王冬梅他們回到家,将賺來的四百多文錢一起交給了王楊氏,王楊氏拿着這筆錢先是驚奇,然後就笑的嘴都合不攏了,在聽了王冬梅在集市上的表現後稀罕的不得了,又把王冬梅摟在懷裏一頓誇,末了還不忘數落王冬天和王冬至:“你們是怎麽做哥哥的,這臉皮兒還沒有丫頭厚,以後能幹什麽?”
王冬天和王冬至被老娘說的臉皮通紅,王冬至雖然心裏滿是不服,但是王冬梅今天在集市上的表現卻是讓他不服都不行,于是少年便開始鑽牛角尖了,心裏暗下決心,下回再去賣豆芽一定要表現的比小妹好。
因為第一次賣豆芽就來了個開門紅,王楊氏對賣豆芽有了足夠的信心,晚上吃過飯之後就開始燒水準備泡豆芽,這次打算一下子泡三十斤豆子,反正家裏存在鎮子上油坊的豆子還有些,豆種也檢出來了。剩下的豆子就算好好的拉倒油坊去也是被當做次的來算,就算拉倒集市上賣也值不了幾個錢幹脆就用來泡豆芽算了。
不過村子小了就是有一點壞處,那就是誰家要是有點兒什麽事都不用宣傳,不出一刻鐘的功夫絕對就能夠傳遍整個村子弄的人盡皆知。這不,一晚上的時間,第二天整個村子都知道王冬天兄弟倆昨天去鎮子上賣豆芽賺了不少錢回來的事了。至于王冬梅,村裏人就直接将她給忽略了,倒不是村裏人重男輕女,主要是她現在的年紀也就是個八歲的小丫頭,這個年紀的小孩哪個不是整天不是想着吃就是想着玩?就算她也跟着一起去了鎮子上,估計也是跟着去看熱鬧的,不給幫倒忙就算不錯了。
而王冬梅也樂得清靜,心裏甚至還有些調侃的想:這絕對是個美麗的誤會,呵呵。
對于王家賣豆芽賺到錢的事兒村裏人的表現還矜持點,除了個別愛鑽營的跑來找王楊氏套話之外其他人都是聽個新鮮,然後該幹啥幹啥去了。現在可是要收麥子了,這曬麥子的場地可容不得馬虎,所以幾乎都是全家一起去大場上挖土,然後再用石磙将土碾壓結實,如此來回反複。這樣場地上的泥土地就會變得非常的結實,即使是下雨也不用擔心場地會被泡軟。
Advertisement
因為地裏的麥子正在抽穗的時候,也不用鋤草,排水溝也老早就挖好了的,而場地上的活計也是大老爺們幹的,所以王楊氏這段時間倒是難得的閑了下來。不過她呆在家裏也沒真閑着,而是翻找出一些陳年舊布抹了漿糊攤在竹席子上面曬,準備做鞋子拿出去賣。
而王冬梅則好奇的蹲在旁邊看着,說實話她也就是以前小時候看到隔壁鄰居家裏的嬸子做過鞋子,至于她家老媽是從來沒自己動手做過,偶爾閑的沒事了才會動手給他們爺仨織一件毛衣,那毛衣還是用大棒針織的。毛衣裏面再弄個內膽就成了一件外套,這樣的外套據老媽說洗起來可比正宗的棉衣要輕快多了。因為那個年月,還沒有羽絨服,而是用棉花做的棉襖,雖然穿着暖和但是清洗起來卻要費好大的力氣。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老媽想要偷懶的緣故,所以她現在看到王楊氏用漿糊糊鞋底子就覺得非常的新奇。
王楊氏看她這樣,也不知道想到了什麽,于是就笑眯眯的跟王冬梅細細地說一遍該如何才能把漿糊在布上塗抹均勻。王冬梅也因為覺得新奇,于是就指着那抹了漿糊的舊布問東問西,娘倆有說有笑的氣氛相當愉快。
倆人正聊着天,三伯父來了。
“大嫂在家呢。”三伯父這回來可不像上次那樣全家一起來了卻只拿了一把家家都種的小青菜,而是提了一條魚,看樣子起碼有二斤重。他一進院子就滿臉堆笑的跟王楊氏打招呼,然後又從袖子裏摸出一把帶殼的熟花生笑眯眯的塞到王冬梅的手裏,“三伯父這裏也沒啥零嘴兒,就有點花生,丫頭拿去吃吧。”
王冬梅一看三伯父這樣不用猜也知道他這回來肯定是有求于大伯和大娘,而且平時也難得能從三伯父手裏拿到吃的,所以對于三伯父給的炒花生王冬梅相當不客氣的收下了,反正不拿白不拿。不過三伯父這回算是下了血本了,不但提了一條魚過來,就是給她的炒花生也有一大把,讓她還得用衣服下擺兜着才行。
王冬梅歡歡喜喜的兜着花生朝三伯父甜甜的笑了笑,然後假裝沒看到三伯父眼底閃過的心疼踏踏的跑進屋拿了一個吃飯用的碗一股腦兒的将兜着的花生放到碗裏,然後便坐在桌子邊開始仔細的剝花生。
她這樣也是故意避開王楊氏和三伯父的談話,畢竟很少有大人喜歡小孩子在旁邊聽大人談話,尤其是這回三伯父還是有求于大伯和大娘,她要是還沒有點眼色的在那裏聽他們說話萬一被三伯父記恨上了怎麽辦?要知道三伯父可不是大伯和大娘,對她總是無限的包容。
不過即使她不在旁邊聽他們聊天,但是院子就那麽大,門又是敞開着的,王冬梅還是能夠清晰的挺到大娘和三伯父的談話。
三伯父果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原來他是聽說了昨天兩個侄子去鎮子上賣豆芽賺了好些錢,所以就想着跟王楊氏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兩家合夥一起賣,畢竟做生意多個人也能多份兒照應。
三伯父話說的很好聽,其實說白了就是想讓王楊氏把泡豆芽的方法告訴他,畢竟泡豆芽如果方法掌握的不當不僅出不了豆芽,黃豆還是會發黑發臭,那就白白糟蹋了那些豆子。
聽了三伯父的話,王冬梅的目光就落到了他手裏提着的那二斤鮮魚上面,那魚肯定不是三伯父花錢買的,估計也是從哪條河裏自己撈上來的。這魚就算拿到集市上賣最多也不過就能賣十文錢,十文錢就想将他們用來吃飯的法子給換到手說實話實在是太廉價了點。
不過王冬梅轉念一想,這樣也挺好的,至少不用讓他們家顯得那麽鶴立雞群,再說三伯父家裏要過好了雖然不至于會承他們的情但是也會少不少麻煩,要不然依三伯娘那性子八成他們家這賺錢的活計也得被她給攪合黃了。
王楊氏估計也是這麽想的,小叔子家過好了她家裏也能少些麻煩,不過她也不敢就這麽冒冒失失的告訴小叔子,誰知道大家夥是不是因為圖個新鮮才買